标准筷子的长度为七寸六分,表示人的七情六欲,用来代表人和动物的本质不同。而且筷子是我国常用的饮食工具,一般都是木质筷子,除了木质筷子,还有竹、骨、瓷等材质的筷子。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约为二十二至二十四厘米)。
筷子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关于长度也别有一番含义,七和六两个数字代表了人的情感,指的是七情六欲,所以在吃饭的时候也告诫人们要自我节制,不应该放纵自己的欲望。
由来:
先秦时期称“挟”,也作“荚”。郑玄注释:“挟,犹箸也,今人谓箸为挟提。”汉代著名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著《史记》时,称商纣时期的筷子为“箸”,古写为“木箸”。
两汉又出现了“筯”字。隋唐时李白《行路难》诗曰:“停杯投筯不能食”;杜甫《丽人行》诗云:“犀箸厌饮久来下,鍪刀镂切空纷纶。”从两位大诗人的诗句中,我们知道,唐代“筯”与“箸”通用。不过自唐代起,宋、元、明、清皆统一称“箸”。
但箸的名称,并非保持到底,明代发生了变化。明陆容《菽园杂记》云:吴俗舟人讳说,“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儿”,后来演变为直接叫“快子”。
七寸六分
中国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约为22~24厘米),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相关说明
筷子,古称箸、梜,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而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人则用手指去抓取。中国发现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朝末期的国君,可见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