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一般肉眼看是绿色的。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物质特点:
在紫外线下黄曲霉毒素B1,B2发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绿色荧光.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水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强碱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高温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
黄曲霉毒素主要来源: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
不一定是黄曲霉,也可能是多种霉菌混合在一起。曲霉是一类性状相似的丝状真菌的总称。常见的有黑曲霉、黄曲霉、米曲霉、烟曲霉、土曲霉、白曲霉等等有200多种。
此外自然界最常见的霉菌是根霉和毛霉,根霉是白菌丝黑孢子,毛霉则是淡黄色。
但是就算不是黄曲霉,发霉的粮食也不能食用了。
一、首先是闻味道,能闻到明显的霉味。其次,由于生霉大米和微生物的强烈呼吸,局部水分凝结,会有“出汗”反应,米粒潮湿、易结块;黏附糠粉或米粒上未碾尽的糠皮浮起,胚芽处会变色发黄。
二、黄曲霉毒素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呈现淡蓝或淡绿色荧光。因此可以用紫外光识别,判断一下大米是否已经发生霉变。
在紫外线下黄曲霉毒素B1,B2发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绿色荧光。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水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
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强碱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高温黄曲霉毒素B1的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
扩展资料: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B1是最危险的致癌物,经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种子,一些干果中常能检测到。它们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不同,将其分为B族和G族两大类及其衍生物。AFT已发现20余种。AFT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有黄曲霉毒素污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曲霉毒素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她只用了一张纸巾,一秒识别陈米和新米,太神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