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出现反酸、烧心的感觉,通过控制饮食或改善生活习惯但短时间内无法缓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进食的时候出现吞咽困难,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除反流症状或压迫症状出现贫血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2、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外科
3 如何确诊
胃镜是最直观的检查,其中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在内镜下表现为齿状线上移,贲门口扩大松弛,隔上可见疝囊腔。如果是并发反流性食管炎可见黏膜充血糜烂,严重者会出现黏膜溃疡,也可以通过对局部行活组织检查评估黏膜病变。对于食管旁疝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的发现。
影像学检查
上消化道造影是动态评估疝分型、大小、胃食管连接部精确位置的重要诊断方法,虽会受到患者呼吸和体位变化的影响,但是造影剂的流动性可以较好的弥补这方面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对于食管蠕动功能及食管下端狭窄程度也有初步评估作用。
多层螺旋CT增加了食管裂孔疝诊断的可视化。与矢状位、 冠状位 CT, 三维重建图像增加了食管裂孔疝的敏感性检测。CT 检查对于食管裂孔疝的疝囊⼤⼩、左右膈肌脚距离及疝⼊组织,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反应更为直观,能够对食管裂孔疝周围解剖组织进行较为详细准确的三维重建,是上消化道造影重要的影像学补充和术前常规检查,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食管测压可以很好的反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可测量吞咽时食管收缩的情况以及食管收缩的协调性,进⼀步确认食管的蠕动能力和收缩功能,对于诊断食管裂孔疝有着很⼤作用。可通过压力带的分布初步判断疝的大小。食管测压在诊断I型食管裂孔疝时更为准确。
食管24⼩时PH监测能收集全天患者的胃酸反流频率,尤其是在夜晚,可以明确反酸与呼吸、进⻝或者其他胃肠道症状的相关联系,明确是否有胃食管反流病,对于指导⼿术中胃底折叠术式的选择有着重要作用。
食管测压、测酸可对食管蠕动功能及下端压⼒和胃食管反流严重程度有⼀个初步评估,可以⼤⼤提高食管裂孔疝⼿术的效率和术后效果。
4、鉴别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咽、呼吸道,表现为胃灼热、反酸、胸痛、哮喘、咳嗽等症状。食管裂孔疝多合并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可能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原因之⼀。可通过影像学及胃镜检查确定。胃食管反流病没有腹腔内容物进入胸腔,没有疝囊。
消化性溃疡
胃、十二指肠腔内因酸负荷量增加或黏膜防御机制减弱,被胃酸、胃蛋白酶侵蚀、损害而造成溃疡、黏膜糜烂,常变现为胃灼热、反酸、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黏膜出血时可表现为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胃镜以及上消化道造影可与食管裂孔疝相鉴别。消化性溃疡无器质性病变,无疝囊。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又称食管贲门痉挛,是最常见的食管运动功能紊乱,特点为食管体部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不随吞咽相应松弛,可产生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及阻塞感、夜间呕吐等症状。症状时轻时重,与精神情绪相关。食管镜、食管测压检查、上消化道造影可与食管裂孔疝相鉴别。无器质性病变,无疝囊。
食管憩室
食管壁局部膨出,可分为咽食管憩室、膈上食管憩室等,症状可表现为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可根据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与食管裂孔疝相鉴别。
食管肿瘤
发生于食管的肿瘤,可表现为咽部不适、吞咽时胸骨后烧灼感、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贫血、消瘦等症状。通过内镜、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检查与食管裂孔疝相鉴别。
具体的治疗方法: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主要视胃食管反流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对于胃灼热、反酸、上腹痛等症状明显,经过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或停药后短期复发者,应考虑及时行手术治疗。如发生消化道急性梗阻、胃扭转等情况,应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旨在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促进胃肠动力;手术治疗旨在将疝入胸腔的腹腔内容物还纳、切除疝囊、缩小食管裂孔,恢复胃食管交界处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并防止腹腔内容物再次疝入胸腔,长久地改善症状。
1、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促进受损的食道组织愈合,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
黏膜保护剂,此类药物可以保护食管黏膜,常用药物有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甘珀酸钠(生胃酮)、枸橼酸铋钾等。
促动力药,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 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5-羟色胺调节剂如莫沙比利,与H2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合用效果更佳。
由于食管裂孔疝导致胃食管结构发生改变,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解剖结构的异常。
2、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症状持续不缓解,经过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或停药后短期复发者,应考虑及时行手术治疗。如发生消化道急性梗阻、胃扭转等情况,应行急诊减压后尽快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食管裂孔疝传统修补方法多为开放手术或胸腹联合切口手术, 由于并发症发生率达20%, 死亡率达2%, 创伤及术后恢复问题较⼤,已逐步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治疗的腹腔镜技术所替代,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具有创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及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已成为外科治疗食管裂孔疝的金标准。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将疝入胸腔内的腹腔内容物或胃食管连接部还纳回腹腔,将疝囊切除,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同时将食管裂孔缝合修补至正常大小,同时根据术前食管测压、测酸等检查结果,评估食管蠕动以及酸清除能力,选择部分或完全胃底折叠术以达到抗胃酸反流的目的。目前普遍认为对于较大的裂孔疝,将食管裂孔缝合修补至正常大小后,使用不可吸收或可吸收补片加强修补食管裂孔可以降低复发率。补片与组织接触后,可诱导形成瘢痕组织加强食管裂孔。
普外科或男女专科都可以(一)疝气症状
疝气的症状轻重不一,与疝气的类型、疝内容物情况、有无嵌顿及绞窄等因素有关。
腹外疝早期仅有轻微的局部症状,如局部胀痛,可发现能回复的肿块等,不影响内脏功能,没有全身症状。随着疝内容物增多,局部胀痛加重,伴下坠感。
疝内容物产生嵌顿,则会出现相应的全身症状。
(1)如果疝内容物为小肠、结肠则可出现阵发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排便排气不畅等肠梗阻症状。
(2)如果疝内容物为膀胱、肾脏则可出现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部疼痛等症状。
(3)如果疝内容物为输卵管、卵巢或大网膜,可有腹部钝痛、腰骶部钝痛及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肠道胀气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疝内容物绞窄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生休克。
腹内疝发病较急,仅表现为消化道梗阻,尤其是先天性腹内疝术前诊断极为困难,多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剖腹探查后始获确诊。手术后腹内疝的诊断,结合手术史,应有所提示,但又可能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创伤性膈疝症状重,常伴有呼吸或(和)循环功能障碍,结合外伤史,易获诊断。而先天性膈疝症状不典型,易误诊。食道裂孔疝常误诊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返流性食管炎,贲门炎等。
总之,腹外疝常可凭借症状表现作出诊断,特别要注意早期症状、局部症状及症状的发展演变,病史至关重要。而腹内疝则不易诊断,常被误诊。所以在诊断肠梗阻时,病因分析中要考虑到发生疝气的可能,切不简单作出肠梗阻的诊断,而漏诊嵌顿疝,导致疝内容物的绞窄和坏死。
(二)疝气体征
1.局部体征,
腹外疝局部体征出现早、比较明显。典型体征为局部隆起可复性或不可复性肿块,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张力及有无压痛等,因疝的种类及疝内容物不同而异。
(1)腹股沟斜疝之肿块多呈圆形或梨形,经腹股沟管内环,通过腹股沟管、出外环口、进入阴囊。其外环口宽大,腹股沟管松弛,返纳疝内容物后,手指压迫内环口(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则肿块不再突出。
(2)腹股沟直疝肿块多呈半圆形,从Hesselbachˊs三角区向前突出,不进入腹股沟管内环和阴囊。
(3)股疝肿块位于腹股沟韧带下,肿块较小,不易返纳。
(4)白线疝、脐疝肿块呈半球形,多为无症状肿块。腰疝肿块深在,不易触及,局部可有压痛。
(5)腹内疝多不能扪及肿块,如能扪及且有压痛,则常提示疝内容物嵌顿、绞窄。可复性疝肿块质软,少有压痛,常于站立、咳嗽、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出现,平卧或在肿块表面加压肿块可消失。疝内容物若为肠拌时,在肿块上听诊可闻及肠鸣音。
2.全身体征
(1)消化系统体征:以消化道梗阻为主要体征,如:腹胀、肠型,腹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压痛。腹内疝绞窄时则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腹部听诊可闻及肠鸣音亢进及气过水声。
(2)呼吸系统体征:主要见于膈疝,大量疝内容物进入胸腔,可影响患侧肺泡的扩张,出现气体交换障碍及低氧血症。主要体征是呼吸加快、口唇青紫、气急、咳嗽等。慢性病程者可出现杵状指,桶状胸。
(3)泌尿系统体征;疝内容物为膀胱时、可有轻度耻骨上压痛,如发生输尿管或其开口处梗阻,可有肾区压痛、叩击痛,偶可扪及肾脏肿大。
(4)循环系统体征;多见于膈疝,待别是心包疝,老年患者及原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膈疝可使纵膈移位,挤压心脏使心排出量减少,心包疝引起急性心包填塞,临床以心跳加快,血压下降为常见,甚至发生紫绀、水肿、肝大、颈静脉怒张等急性有心衰体征。
(三)疝气鉴别
疝的诊断并不十分困难,但误诊误治也非罕见。多数病例症状典型、体征明确,一查便知,但如果不作深入探究和鉴别诊断,容易误诊。部分病例疝发生部位隐蔽或早期疝块隐匿,局部无肿块,使诊断困难。正是腹内疝的临床表现与机械性肠梗阻一致,术前确诊困难。膈疝,特别是先天性膈疝,症状酷似上消化道疾病,也容易误诊。
疝的诊断方法主要依据详尽病史,发病全过程、治疗史、治疗结果及相关病史,如腹部手术史、外伤史、结核病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等。仔细进行局部和全身的体格检查,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形状、质地、张力、压痛、红肿、波动及肠鸣音和气过水声。全身体检时重点在腹部,注意有无肠梗阻体征,疑有膈疝时,应特别注意呼吸、循环系统体征。具体病例的诊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疝是否存在:具有典型疝块的局部和全身症状,又有明确的体征,确定疝是否存在并不困难。如果仅有疝好发区域的肿块,或者仅有腹痛、腹胀、呕吐、肛门排便排气不畅及肠鸣音亢进等肠梗阻的典型表现,此时必须鉴别疝存在与否。对腹壁肿块应追问肿块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否"消失"过,是否有因肿块增大引发消化道症状或腹痛史。 体检时应注意肿块是否具有压痛、加压肿块可否缩小或消失。如果肿块从不"消失"或缩小,无任何症状,无压痛,压之不缩小,不消失,特别是肿块位置与疝好发部位不一致时,疝的诊断难以成立。必须指出,多数白线疝疝内容物为大网膜,疝环小且组织致密,疝块可以无变化,无症状,易误诊为腹壁脂肪瘤。对于机械性肠梗阻,在寻找梗阻病因时,要考虑发生疝气的可能性,需要作进一步检查和鉴别诊断。首先要仔细检查疝好发部位。如腹股沟区、股部、脐部、腹白线、腰部、会阴部等,了解有无疝块,一些隐蔽部位的疝,如腰疝,疝块较深,不易触及,应注意局部有无压痛,必要时应行B超检查或疝囊造影术。直肠指检则对诊断闭孔疝、会阴疝有重要意义。若疑有腹内疝或膈疝应摄站立位腹部平片或胸片,必要时可行胃肠钡造影。
(2)腹外疝分为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和嵌顿性疝。可复性疝是指站立、咳嗽、负重、排便等增加腹内压时,疝内容物进入疝囊,当平卧及腹内压下降时能很容易返纳腹腔。难复性疝为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多因疝内容物和疝囊粘连,或腹壁缺损大、疝环宽大。滑动性疝通常也属难复性疝。嵌顿性疝为疝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发生疝块局部疼痛、触痛明显,如嵌顿的内容物为肠管、则将产生急性肠梗阻症状。
(3)疝内容物是否发生绞窄:疝内容物的绞窄是嵌顿的进一步发展,嵌顿和绞窄临床上有时难以明确区分。腹外疝可根据疝块嵌顿的时间、疝外被盖的炎性侵袭程度来判断。腹内疝则主要通过腹部体征及全身中毒症状来分析。出现以下情况则提示腹内疝疝内容物已发生绞窄、坏死:①腹痛剧烈且呈持续性;②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③不对称腹胀,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④腹腔穿刺或灌洗为血性积液;⑤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拌或瘤状阴影;⑥体温、脉率、白细胞计数渐上升,甚至出现休克体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