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绒毛膜:由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的壁层构成。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后,在胚泡表面形成许多绒毛样的突起,以细胞滋养层为中轴,外裹合体滋养层,称初级干绒毛。胚外中胚层长入初级干绒毛的中轴,使初级干绒毛变成了次级干绒毛。当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内形成血管网和结缔组织,并与胚体内的血管相通时,次级干绒毛改称三级干绒毛。三级干绒毛末端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形成细胞滋养层壳。随着胚胎发育,丛密绒毛膜与基蜕膜共同构成了胎盘,而平滑绒毛膜则和包蜕膜一起逐渐与壁蜕膜融合。
胎盘与胎膜由蜕膜、绒毛膜构成。当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后,分泌期子宫内膜即变为蜕膜,根据其部位又可分为3种:包在受精卵表面的“包蜕膜”,位于受精卵与子宫壁问为“底蜕膜”,其余衬于子宫腔内的为“壁蜕膜”。妊娠早期包蜕膜与壁蜕膜之间有一空隙,妊娠4个月后,此空隙消失,包蜕膜与壁蜕膜互相拢而粘连,形。成胎膜的一部分,底蜕膜形成胎盘的一部分。由滋养层发育而成为表面有许多突起的绒毛,绒毛直接从蜕膜中吸收营养,至妊娠4个月后,与底蜕膜接触的绒毛继续发育成树状分枝,称“叶状绒毛”,是胎盘的一部分,其余绒毛逐渐退化,而后成一层薄膜,称“滑泽绒毛”,为胎膜的一部分。早期胚胎的羊膜腔在胚板的背侧,较小,随胚胎的发育,羊膜腔亦逐渐扩大,最后与绒毛的内面紧贴。
所以说胎盘是由底蜕膜、叶状绒毛及位于内面的部分羊膜构成的:胎膜则由其余部分羊膜、绒毛膜及蜕膜构成的。
亦称浆膜。鸡胚的绒毛膜来源于羊膜褶的外壁,组成胚胎的最外层结构,罩盖在羊膜囊(其中含有胚体)、卵黄囊和尿囊之外。它的外层是胚外外胚层,里层是胚外的体壁中胚层(图2)。绒毛膜和其他胚膜囊之间的空隙是外体腔。当尿囊从胚体伸出与绒毛膜接触时,尿囊柄的血管联通绒毛膜循环和心脏血流。以后尿囊扩大,两膜结合形成尿囊绒毛膜,成为胚胎发育期间主要的气体交换场所。随着胚体的长大,卵内水分的蒸发和吸收以及卵黄和蛋白的被利用,绒毛膜逐步扩展与卵的外壳气室的壳膜贴近,因而更有利于胚胎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胎生哺乳类的胚胎,如人胚在胚泡着床阶段,其滋胚层细胞发展为绒毛膜外层。内细胞团(胚盘)分化出外、中、内3个胚层。 一部分中胚层细胞从胚区扩散到胚外区,这样滋胚层和中胚层就组成绒毛膜,再由绒毛膜发育成为初级、次级及三级绒毛(见胎盘)。
昆虫胚胎有明显的胚膜结构。受精卵的囊胚层细胞在背区迅速增厚形成胚基,将来发育为胚体,其他部分形成胚外膜。由于胚体自表面向卵黄中沉降,同时环绕胚体四周的胚外膜向上隆起包围胚体,这样也形成羊膜腔。该腔的内层称为羊膜,外层称为浆膜。昆虫类的羊膜与浆膜和羊膜类脊椎动物的胚膜相似,也对发育的胚体起保护作用〔见胚胎发育(昆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