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开 始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 浆膜层和壁层腹膜时,因后者受体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确切,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据统计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 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少数病人的病情发展快,疼痛可一开始即局限于右下腹。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 阑尾坏疽穿孔,神经末梢失去感受和传导功能,或因腔内压力骤减,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 有所加剧。为此,须综合临床现象加以分析才不会被假象误导。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并发腹膜炎、肠麻痹则出现腹胀和持续性呕吐。
3.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
腹部压痛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McBurney)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阑尾的这一体表解剖标 志并非固定不变,它也可位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右1/3交界处的Lanz点。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 点。压痛程度和范围往往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5.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6.结肠充气试验
也称Rovsing征,先以一手压住左下腹降结肠区,再用另一手反复按压其上端、病人诉右下腹痛为阳性,只有阳性结果才有诊断价值。
7.腰大肌试验
病人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引起右下腹痛者为阳性,有助于盲肠后阑尾炎的诊断。
8.闭孔肌试验
仰卧位,右腿前屈90°,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有助于盆腔位阑尾炎的诊断。
9.直肠指检
位于盆腔的阑尾炎症时腹部可无明显压痛,但在直肠右前壁处有触痛,如坏疽穿孔直肠周围积脓时,不仅触痛明显,而且直肠周围有饱满感。直肠指检尚有助于除外盆腔及子宫附件炎性病变。
10.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三种特殊人群的阑尾炎症状1、小儿急性阑尾炎
小儿急性阑尾炎发展快,病情重,穿孔率高,并发症多。一岁以内婴儿的急性阑尾炎几乎100%发生穿孔,两岁以内为70%-80%,五岁时为50%。小儿急性阑尾炎死亡率为2%3%,较成年人高10倍。而且,小儿检查时常不合作,腹部是否有压痛的范围,程度都不易确定。确诊后应立即手术切除阑尾,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并发症。
2、老年急性阑尾炎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数有所增加。老年人常患有各种主要脏器疾病如冠心病等,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较高,而且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老年人抵抗力低,阑尾壁薄,血管硬化,大约1/3的病人就诊时阑尾已穿孔。另外,老年人反应能力低,腹部压痛不明显,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腹肌已萎缩,即使阑尾炎已穿孔,腹部压痛也不明显,很容易误诊。
3、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由于孕妇生理方面的变化,一旦发生阑尾炎,其危险性较一般成人大。据统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为2%,比一般人高10倍,胎儿的死亡率约为20%。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上首先应从孕妇安全出发,妊娠三个月内发病者,治疗原则与非妊娠期患者相同,急诊切除阑尾最佳妊娠中期的急性阑尾炎,症状严重者仍以手术治疗为好妊娠晚期阑尾炎,约50%孕妇可能早产,胎儿的死亡率较高,手术时应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阑尾炎的治疗方式1、手术治疗
慢性阑尾炎是可以消退的,但消退后约有四分之一的病人会复发。目前手术方法比较安全,绝大多数手术效果是良好的。非手术疗法主要是抗感染(即消炎)。但应当做好随时住院治疗的准备工作,以免延误治疗使病情发展到严重程度造成治疗困难。
2、家庭用药
用药要早,最好在炎症未发展成腹膜炎时能控制住。
可选用药物有:青霉素,每次80万单位,6小时1次肌肉注射。用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链霉素,每次0.5克,12小时1次肌肉注射。应与青霉素同时应用庆大霉素,每次8万单位,8小时1次肌肉注射先锋四号,每次0.5克,每日4次口服螺旋霉素,每次0.2克,每日4~6次口服阿奇霉素,用量遵医嘱。
3、中药及偏方:
(3)针刺足三里、阑尾穴、阿是穴。呕吐者加内关穴。
大家在生活中应该都听说过阑尾炎。你了解阑尾炎吗?阑尾炎到底是什么,阑尾炎有什么危害?如果你想知道,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什么是阑尾炎?
阑尾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急腹症。阑尾,也称为蚓突,是盲肠内一根细长的盲管。人体的阑尾长短不一,位置各异,一般长7~9厘米,位于右下腹的髂窝。阑尾近端与盲肠相通,末端为盲端。阑尾粘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它们经常增生,使阑尾腔变窄或阻塞。粪便、石头、寄生虫等。经常残留在阑尾腔内。这些因素会导致阑尾腔内容物引流不畅,尤其是因为阑尾动脉是供血不畅的终末动脉。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就容易引起阑尾的缺血、坏死和炎症。
阑尾炎的危害是什么?
1.患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内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静脉到达门静脉,导致化脓性门静脉炎症,进一步发展为败血症等疾病。
2.急性阑尾炎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死亡率在1%以下;而且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时,死亡率为5 ~ 10%,后果非常严重。
3.急性阑尾炎如果保守治疗,如输液、纤维组织增生、阑尾壁增厚,可遗留狭窄管腔和周围粘连,发展为慢性阑尾炎,进而导致阑尾炎再次急性发作。
4.急性阑尾炎如不及早治疗,会出现阑尾穿孔化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而且由于肠粘连经常发生肠梗阻,使得患者平时的生活质量很低。
阑尾炎有什么症状?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炎症,临床症状有:l .右下腹疼痛;2.恶心呕吐;3.便秘、大便异常或腹泻;4.低烧;5.食欲不振和腹胀等。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炎症。腹痛开始于上腹部,剑突下或肚脐周围。大约6-8小时后,腹痛逐渐下移,最后固定在右下腹。咳嗽、打喷嚏或按压时,右下腹疼痛。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炎症,疼痛一般在右下腹。
阑尾炎应该怎么治疗?
阑尾炎最有效和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如果患者起病急,病情处于早期,应及时切除病变阑尾;但如果患者病情已在阑尾周围形成脓肿,则应先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待脓肿吸收后再切除阑尾。术后可能出现切口感染、肠瘘、门静脉炎等并发症。阑尾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发展为局限性腹膜炎,即化脓性阑尾炎,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阑尾是附着盲肠的一条管型人体器官,长5~9cm,孔径0.6~0.8cm。阑尾的血循环由阑尾主动脉提供,这是一个最终主动脉,与盲肠的血循环没有关系,因而阑尾非常容易产生萎缩。阑尾的静脉回流是经回肠静脉血管而入门静脉,故阑尾的脓栓可进到肝部而产生肝脓疡。因为其解剖位置和组织架构的独特而便于产生发炎。正常的的阑尾腔中本来就存在着大肠埃希菌、肠球菌、链球菌和链球菌感染等肠道细菌,因为粪石或尿结石、裂头蚴或幼虫、疤痕性狭小、阑尾歪曲、黏膜下淋巴组织增生、
周边机构或变病挤压造成阑尾腔梗塞后,阑尾黏膜的分必物储留于阑尾腔中,使腔内工作压力上升,血夜供货及流回产生阻碍导致部分缺血坏死,病菌趁机造反而导致炎症。病之初不太激烈的恶心想吐、恶心呕吐、严重便秘者比较多,亦能够发生溏泻,这也是部分刺激性造成神经反射的结论。头晕目眩、头痛乏力、呕恶及其畏寒怕冷、发烫、口干舌燥、尿少、脉数等食物中毒症状常见于生脓性及干性坏疽性盲肠炎。破孔或已经有结核性腹膜炎者可发生心搏骤停病症。底位阑尾或盆腔脓肿产生者还行看到尿频尿急、
憋不住尿、排尿不畅等膀胱刺激性病症。临床症状:人体体温能够正常的或稍高,寒颤、发高烧达39C以上者,常属生脓性或干性坏疽型。破孔后造成局灶性结核性腹膜炎,食物中毒症状比较严重时,人体体温也可以低于正常。脉率一般是增快的。患者常呈屈腹、右侧卧的姿势,以释放压力右下腹肌肉组织而减轻疼痛。生脓性、干性坏疽性及破孔性盲肠炎腹肌紧张显著,尤其柔弱、老人及初产妇则不明显。有局限性包囊者,则可扪及痛性肿块。反跳痛就是指由轻渐重挤压困扰,忽然放手时造成痛疼加重的主要表现。
单纯盲肠炎可以为轻微隐隐作痛,化脓性阑尾炎为阵发涨痛和剧烈疼痛,干性坏疽性盲肠炎成延续性剧烈腹痛;阑尾位置不一样,疼痛部位也不一样,可坐落于右侧腰部、耻骨上区、右上腹,极个别可坐落于左下腹。病发初期会有食欲不振、困乏,也会有轻微恶心恶心呕吐,一部分患者有拉肚子,发炎重时可有食物中毒症状,发生发烫等。慢性阑尾炎患者经常出现过阑尾炎病历,常常有右下腹疼痛,也可以仅有隐隐作痛或不适感,强烈主题活动或饮食不当可引起亚急性发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