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西方吃西餐时有很多的礼仪讲究,尤其是西餐的餐具,用餐的时候怎么用是非常有学问的。但是同样的,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中餐礼仪也有很多,我们食用中餐时所用的中餐餐具也是有使用讲究的。只不过是我们用惯了中餐餐具,没有发觉我们一直在贯彻着一种礼仪罢了,因为习以为常就认为我们的中餐餐具在用餐时没有讲究,其实中餐餐具的讲究要比西餐餐具的讲究要多。接下来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餐餐具在使用时的具体礼仪,相信大家在看介绍的过程中一定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这正是我们每天吃饭时都会做到的一些细节。
一、中餐餐具筷子的使用讲究首先,筷子是我们中国人吃饭时用的主要餐具,筷子也是有使用讲究的。比如说准备吃饭时摆筷子,一定要将筷子夹取食物的那一段冲着餐桌中心,并且筷子放就是放一双。并且摆放筷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把筷子叉到饭碗中,因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还有就是筷子只能用来夹取食物,吃饭时不要用筷子敲击碗盘,也不要拿着筷子和别人说话,吃完东西要把筷子整齐的放好。
二、中餐餐具勺子的使用讲究中餐餐具勺子的使用也是有讲究的,勺子一般在中餐中主要是喝汤用的。一般小勺子是自己喝自己小碗里的汤用的。如果是一大碗汤放在餐桌上,一般主人会专门准备一把大汤勺,方便客人分盛。盛汤时一般不要盛太满,不要溢出勺子。
三、中餐餐具碗碟杯盏的使用讲究中餐餐具碗碟杯盏也有一定的使用讲究,碗用来盛饭,盘子用来盛菜,碟子一般盛点心,而杯子只能盛水或者果汁,盛酒一定要用酒杯,这才是正确的用餐礼仪。
如果您对中餐餐具的使用讲究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积极留言同我们分享更多的观点。
俗话说:“美食必有美器。”装盘是构成菜肴质、味、形、色、 皿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皿”就是选用适合的器皿盛装菜肴,将 菜肴衬托得更加美好,增加食客对菜肴的喜爱,诱导食客的食欲。通常来说,盛器与菜肴的恰当配合,有以下几项原则需要注意:1。 盛器的大小与菜肴的分量相适应即量多的菜肴用较大的 盛器,量少的菜肴则用较小的盛器。 同时,装盘的菜肴只宜装在盘 的中心圈内,不能装到盘边;装碗的菜肴只占碗的容积的80% ~ 90%,注意不要让汤汁淹没碗沿。
2。 盛器的形状与菜肴的形态相适应盛器的种类不同,形状 不一,各有各的用途。装盘时必须选择与菜肴形态相适应的盛器,钢材的选用,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承重结构和钢材需要保证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 冷弯、冲击韧性和硫、磷的极限含量,其中对焊接结构除去要保 证上述必要的项目外,还需要保证碳的极限含量。
(2) 对重要结构,如起重机梁、特重型厂房的屋架、托架、
柱子、设有5t以上锻锤等振动设备和重型、跨度大于或等于
24m的托架、屋架以及冷弯成形的构件等,除去保证机械性能 外,还需要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3) 对重级工作制和起重机起重量大于或等于50t的中级工
作制焊接的起重机梁或类似钢结构,及跨度大于18m、起重量大 于或等于75t的重级工作
也不知道你做的中餐西餐,分别跟你说吧!希望能有帮助!装盘是烹调过程中的最后一道程序,它的效果直接影响菜肴的色、形品质。中式菜肴的装盘要满足以下要求:1、 干净、利落卫生。即盛器光洁无污点。操作遵循卫生规范,锅底与盛器保持一定距离,汤汁不得洒溅 在盛菜器皿的边缘。2、 菜肴丰满、主料突出。菜肴多呈馒头状堆放,亦可呈椭圆形,但切忌平散、高低不平。主料应该明显可见,不为辅料所遮掩。3、 注意色泽搭配及形状美观。装盘时要顾全菜肴在盛器中的整体形、色的和谐美观。4、 装盘时要选用适当的盛器,既不使菜肴溢满盛器,又不令菜肴在盛器中显得孤单、吝啬。从中餐厨房到西餐厨房,经历了多种不同风格的星级酒店和餐厅,参与了许多大型高规格餐饮接待任务,也体验了多次中西餐的烹饪比赛,以及广泛留览和阅读了大量的中西餐烹饪书籍和网上著作。仔细体味中西餐的种种差异,无论是烹饪方法和原料,还是烹饪菜系与流派,甚至是上菜的顺序与方式的差异。所有的这些差异最终决定了菜品装盘的差异。首先从烹饪原料来讲,世界各地因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甚至于历史演变,造成了烹饪原材料的不同。表面上似乎它与装盘的联系不大,但是原材料的不同直接造成了烹调方法的炯异。烹调方法的不同又直接影响着装盘的差异。譬如说,因中国自古以来不出产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奶酪,所以就无从谈起奶酪的烹制与装盘了。就像西餐中没有竹笋和竹笙一样。当然决定烹调方法的因素不仅限于原料,食用方式的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国人使用筷子进食,中餐的原料往往被加工得非常精细。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缩短了烹调时间,便于原料入味,甚至于是利于消化的进步。但是却不便于造型,直接影响到装盘的工艺和效果。往往只能采用其它与菜肴无关的原料进行围边和装饰。这一点上,一些家喻户晓的菜品,例如“鱼香肉丝” “松子鱼米” 等就是很好的佐证。而西方人可以在餐桌上刀叉并用,所以使用的原料相对块头较大,在装盘时更利于立体造型。从烹饪菜系与流派来讲,中餐从传统的四大菜系,发展到八大菜系,以至于后来的“群雄并起”,各自为“系” ,各省各地都自成为一种菜系与流派,直到今天的“天下大乱” ,菜系和流派间的明显界限正在趋于模糊。菜品装盘也是各具特色,五花八门,争奇斗艳。精美绝伦的食雕作品和形状炯异的餐具器皿,更是推波助澜,更加突出和体现了菜品装盘的多样化及观赏性。但是细细体会,无论是哪一种菜系与流派,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烹饪方法“炸溜爆炒” “烧煨蒸煮” 。多数菜品只能采用平面装盘,或是借助食雕作品装饰和点缀,或是采用异形器皿来突出装盘效果,却往往有喧宾夺主之嫌。其中一些烹调方式在西餐中也是普遍采用,装盘方式几乎是异曲同工,西餐厨师们也是尽其所能地使用异样器皿来弥补平淡无奇的装盘方式,以达到取悦于食者的目的。但是,西餐中许多煎烤的食品,因本身体型较大适合整体造型,很容易产生立体效果。加上西餐中有一种几乎是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装盘的东西,必须具有可食性,这虽然限制了厨师们使用雕刻作品点缀食品,但却促使厨师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即用食物装饰食物,用色彩和落差来体现装盘的艺术效果。中餐菜品,尤其热菜是以带汤汁汤芡为多,这也是中餐入滋入味儿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便是厨师们收芡的功夫炉火纯青,如果将两个以上的菜品搭配装盘,很难保证不串味儿。而西餐中可以采用不同烹调方法制作的菜品,实施“干湿搭配” ,以避免相互串味儿。另外,由于中西餐之间有许多上菜方式的不同,也就造成装盘方式更大的差异。所谓上菜方式的不同,也是中西方就餐形式差异的一个方面。从传统意义上讲,中国人多数喜欢“围食” 的方式,即大家围成一桌,将整个菜品放在中间大家分而食之。虽然,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素质的提高,对食品卫生的要求不断提升,许多情况下也采用了分餐制,用“各吃” 的形式上菜,但总体来讲还是没有完全摆脱整体上菜的方式。这一点上,西餐的食用方式可谓丰富多样,宴会酒会冷餐会,自助餐简餐,各式各样。几乎都是以分餐的形式上菜和装盘。这就使得西餐的装盘形式更加多元化,在器皿的使用上更是各式各样。例如:酒会冷餐会的小吃Appetizers以及沙拉Salads,甚至使用高脚杯作为器皿。大型自助餐台上的冷菜,使用抛光大理石板和镜面作为器皿也是屡见不鲜。中餐凉菜中常见的大型拼盘,厨师们往往会利用原料的不同色彩和形状,拼摆出形状各异,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的形状。这一点是西餐厨师们望尘莫及的。然而,西餐中的大型拼盘则会运用原料之间的合理搭配,以及整个盘面的合理布局,创造出更为大气的几何图形。而这种大型的立体拼盘再经过台面的整体布局,形成错落有致,精彩纷呈的壮观景象。即便是不使用雕刻作品作装点,其视觉效果也足以让食客们饱足了眼福。传统中餐在原料搭配和装盘上,更多的是注重色彩和口味的搭配,很少注重营养的合理性。而西餐的原料搭配会更加注重营养,尤其是在主菜的调配上,往往会采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肉食或海鲜类原料,配以色彩鲜艳且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加上淀粉类原料,构成合理的搭配。这也是造成中西餐菜品装盘的主要差异之一。中餐装盘的风格演变和流行趋势,并不十分明显。以主菜为例,通常是通过单个菜品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器皿。这一点,各菜系之间没有多大的差别。西餐的装盘因菜品风格的演变,直接造成了装盘风格的发展趋势。在法国大餐一统天下的几个世纪里,西餐基本上沿用了法国菜的“正宗血统” ,无一例外的以法国菜的装盘形式作为模本。即便是意大利菜在西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装盘形式上,却没有确立自己的地位。在早于中国人一两百年进入分餐制之后,主菜的装盘形式基本上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即主料(鸡鸭鱼肉类原料) ,淀粉类原料(米面番薯类食物) 以及蔬菜,成三角形排列。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直到一股“太平洋风暴” 的撅起,掀翻了法国大餐的统治地位。这种以亚太地区为发祥地,由以澳洲为先锋的烹调风格,除了在烹饪原料的使用与搭配,口味与烹调方式方面的全面革命,也在成菜与装盘风格上进行了革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或许是受到中餐的“盖浇饭”的影响,装盘方式趋于高大化立体化,更加注重菜肴的立体效果。随着餐饮从业者的文化素养和美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西餐装盘形式也出现了精彩纷呈的局面。由集中形向分散形转移,由一点式过渡到两点式,甚至多点式。充分运用了几何造型和落差的视觉效果,达到菜肴的完美组合。据笔者观察,最近几年,许多厨师喜欢用“迷你盘” 盛汤汁,或者装一些辅菜辅料,甚至部分主菜。然后将“迷你盘” 置于主盘当中,作为菜品的一部分,以达到点缀或突出之效果。用“迷你盘” 盛汤汁可以防止不同原料搭配时,共用汤汁发生串味。“迷你盘” 的使用也可以突出视觉效果,或颜色不同,或层次落差有别,或聚焦点被转移。总之,这种趋势正在愈演愈烈,在现代西餐中被广泛使用。这无疑得益于现代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和从业人员的美学修养及时尚观念的进步。似乎许多中餐厨师也在无形中接纳了这种方式,希望这种全新的装盘方式,能够给中餐带来装盘工艺的进步,甚至于影响到烹饪方法的改革与发展。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中西餐装盘的巨大差异。但是,很难分辨这些风格炯异的装盘方式熟优熟劣。相信随着中西餐烹饪业界的不断交流,原材料使用差别的不断缩小,烹饪技法的不断改进,从业者的美学修养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中西方饮食方式的进一步融合,中西餐装盘方式的差异也会不断缩小。笔者曾经是食品雕刻的支持者,也曾经长期运用食雕作品来提升装盘的效果。作为餐饮行业的从业者,笔者认为在使用食雕作品装点菜肴时,希望能够更多地顾及到菜肴本身的食用性,以及装饰原料和作品与菜肴之间的主次地位和卫生要求。以避免“喧宾夺主” ,或背离主题。笔者更加欣赏西餐中“以食物装饰食物” 的理念,希望广大中餐厨师,能够从菜肴的制作工艺和烹饪技法方面加以改革,从改进进食方式入手,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方面,全面改进中餐的装盘工艺。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