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是清朝第十位、清军入关后第八位皇帝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共使用十三年。自1862年1月30日(同治元年正月初一)开始使用,至1875年1月12日(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驾崩为止。
同治帝为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和清文宗咸丰帝之子,在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䜣等人发动辛酉政变以后,慈禧太后采纳了大学士周祖培的奏议,废止原八位顾命大臣拟定的"祺祥"年号,改用大学士周祖培提议的"同治"年号。"同治",表示两宫太后临朝同治之意或者说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同治也有同于顺治之意)。慈禧太后一听十分高兴,特颁谕旨,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并命停铸"祺祥"钱,改铸"同治"钱币。所以"祺祥"年号历史上并未真正使用。
关于清朝同治皇帝的内容,详看条目同治帝。本条目只介绍年号。
在位皇帝
同治帝载淳的即位是清朝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载淳是他的长子,次子出生之后未命名就夭折了(同治帝即位后追封为悯郡王),所以载淳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帝即位时,只有六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满八位大臣专权,联合东宫慈安皇太后和恭亲王奕欣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在护送咸丰帝梓宫回京之际,慈安、慈禧和小皇帝先行到达,采纳恭亲王建议,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废除八名顾命大臣所拟定的年号"祺祥",将年号定为"同治",第二年正式使用。
年号纪年
清穆宗自1862年1月30日开始使用同治年号,至1875年1月12日驾崩为止。
同治时期立春始终在阳历2月4日,冬至一般在阳历12月22日,有时在12月21日
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庙号穆宗,1861到1875年在位,共14年。咸丰帝的长子,生母慈禧皇太后。同治十三年驾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同治是清朝第十位、清军入关后第八位皇帝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对应年份为同治元年(1862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前后共13年。同治六年就是1867年,距离2019年152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