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知识点记忆的方法

内科知识点记忆的方法,第1张

内科知识点是考试的考点之一,也是需要考试花时间去记忆的重点知识,很多考生在记忆是不知道要用什么记忆方法,下面由我给你带来关于内科知识点记忆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忆方法1、热型歌

稽留伤寒与肺炎,弛张风败结核肝,疟疾肾盂间歇热,何杰回归布病波。

注: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肺结核、肝脓肿。间歇热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回归热、何杰金病多见回归热。波状热见于布病。

记忆方法2、心脏杂音歌

心脏杂音歌:二、三吹风,狭窄隆隆,主脉叹气,机器未闭,乐音心肌。

注意:此歌诀只要不加注解,即是指关闭不全。

二、三尖瓣关闭不全为吹风样,狭窄为隆隆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叹气样动脉导管未闭为机器样心肌膜炎(乳头肌、腱索断裂或瓣膜穿孔)为乐音样。

+心脏杂音分级歌

收缩杂音分6级,Ⅲ级以上有意义。Ⅰ级最轻听仔细,Ⅱ级听诊较容易。Ⅲ级较响器质性,震颤响亮是Ⅳ级。Ⅴ级很响贴胸壁,Ⅵ级震耳须远离。

注:舒张期杂音不分级,听见即有意义。收缩期杂音2级以下为功能性,3级以上为器质性。

Ⅰ级:最轻、微弱,仔细才能听到。Ⅱ级:轻度,不太响亮,较易听到。

Ⅲ级:中度,较响亮。

Ⅳ级:响亮,伴震颤。

Ⅴ级:很响,离开胸壁听不到。Ⅵ级:极响,震耳,离开胸壁亦能听到。

记忆方法3、心音分裂歌

逆分裂,完全左。固定分裂房间隔。通常分裂右、肺窄,二尖病变或室缺。

逆分裂(也叫反常分裂)见于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主动脉瓣狭窄固定分裂几乎不受呼吸影响,见于房间隔缺损。

其实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室负荷过重(久之则左室肥厚、扩张),左束支在左室壁上,受到过度牵拉等影响,功能上也就象左束支阻滞。

病理性通常分裂: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病变(狭窄或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等。

记忆方法4、心梗标志物及心肌酶谱歌

肌红2时1-2日,钙驻3-4,7-10.同工、肌酸起4、6,也能维持3-4日。天冬出生6-12,寿命只有3-6日。乳酸脱氢8-10,1-2周最为迟。

肌红蛋白起病后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

肌钙蛋白起病3-4小时后升高,7-10天恢复正常。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起病后4小时内升高,3-4天恢复正常。

肌酸激酶(CK)6-10小时开始升高,3-4天恢复正常。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6-12小时开始升高(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应试宝典上说6-12小时升高,内科学第6版上说6-10小时升高),3-6天恢复正常。

乳酸脱氢酶(LDH)8-10小时升高,1-2周内恢复正常。

注:为什么没有说各酶的高峰时间,因为太复杂,考题中很少出达高峰时间。通常出开始升高时间或恢复正常时间。如:心梗后第12天还可能测到哪种酶异常(或心肌酶谱中哪种酶异常持续时间最长),当然是乳酸脱氢酶了。如问最早出现异常的标志物是什么,那就是肌红蛋白啦。

记忆方法5、心梗定位歌

心梗定位古难记,你记不住我着急。今日再编一支歌,包你终生不错的。

开头语:

1、胸前导联我只说数字,如我说1,就是指V1导联,我说2,就是指V2导联……以此类推。记住了啊。

2、心电图的Ⅰ、AVL导联任何时候都代表“侧”Ⅱ、Ⅲ、AVF导联任何时候都代表“下”,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下面我说的“见侧加L”就是指加“Ⅰ、AVL”见下加F就是指加“Ⅱ、Ⅲ、AVF”。记住了啊。

3、心电图的定位按“第6版内科学”。分前间隔、局限前壁、前侧壁、广泛前壁、下壁(记住:就是Ⅱ、Ⅲ、AVF)、下间壁、下侧壁、高侧壁、正后壁。

听歌: 前间123.①局前345.② 前侧567.③ 广前1-5.④下间123.⑤ 下侧567.⑥见下加F.见侧加L.正后有78.⑦高侧L8.⑧①前间壁V1V2V3.②局限前壁V3V4V5 ③前侧壁V5V6V7+Ⅰ、AVL④广泛前壁V1V2V3V4V5 ⑤下间壁V1V2V3+Ⅱ、Ⅲ、AVF⑥下侧壁V5V6V7+Ⅱ、Ⅲ、AVF ⑦正后壁V7V8⑧高侧壁Ⅰ、AVL、V8

08年一道考试题:高侧壁心梗心电图表现在哪几个导联?(答:Ⅰ、AVL)。注:因为答案中只有Ⅰ、AVL.没有写V8.所以只选Ⅰ、AVL.

记忆方法6、梗死坏死歌

贫血梗死心脾肾,出血梗死多肺肠。凝固坏死还肾脾,液化胰腺脑经常。干酪坏死脂质多,湿性坏疽肺、宫、肠。

记忆方法7、肝炎分型歌

急性普通分两型,点状坏死病变轻,变性为主气球变,嗜酸小体可形成,黄疸型者稍显重,毛细胆管胆栓凝。

肝为年年必考,为病例题。给你一个肝炎病例,让你确定是哪一型的肝炎,肝炎分型复杂,非常难。根据医学教育网课程《病理学·消化系统》改编。原文摘要如下:

(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三大类:

急性普通型肝炎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病变以肝细胞变性为主,其中以肝细胞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小体形成为主。

坏死病变较轻,表现为肝小叶内散在的点状坏死。黄疸型急性普通型肝炎坏死灶稍多、稍重,可见毛细胆管腔内胆栓形成。

肝炎分型歌Ⅱ

轻度慢性普通型,汇管区内纤增生,点灶坏死偶成片,小叶结构尚完整。

中度慢性普通型,纤维间隔已形成,小叶结构存大部,桥接坏死是特征。

重度假小叶形成。

慢性普通型肝炎:

1995年我国提出了根据病理变化的程度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度3类:

(1)轻度慢性肝炎:有点灶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完整。

(2)中度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明显,可见中度碎片状坏死及特征性的桥接坏死。肝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3)重度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严重且广泛,有重度的碎片状坏死及大范围桥接坏死。坏死区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小叶周边及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并可形成纤维条索状连接,分隔肝小叶结构,晚期出现小叶结构紊乱,形成假小叶。

肝炎分型歌Ⅲ

重型肝炎叫电击,三分之二已坏死,再生现象不明显,肝脏萎缩一层皮。

重型肝炎之亚急,一边再生一边死,再生部分成结节,死亡百分之五十。

重型肝炎:

病情严重,根据起病急缓及病变程度,可分为急性重型和亚急性重型两种。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病变发展迅猛,病死率高,故又称暴发型或电击型肝炎。

病理变化表现为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坏死自小叶中央开始,向四周扩展,呈弥漫性片状(坏死面积约占2/3)。肝窦内及汇管区有多量淋巴细胞及吞噬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现象不明显。肉眼观,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甚,重量减至600~800g,质地柔软,包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褐红色,故又称急性黄色(或红色)肝萎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本型肝炎大多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如能渡过急性期,部分病例可发展为亚急性重型肝炎。

(2)亚急性重型肝炎

多数是由急性重型肝炎迁延而来,或一开始病变就比较缓和呈亚急性经过。

病理特点是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坏死面积约占50%)同时出现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由于坏死区网状纤维支架塌陷和胶原纤维化,致使再生的肝细胞失去原有依托呈不规则结节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小叶内外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节间小胆管增生,常见胆汁淤积形成胆栓。肉眼观,肝脏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缩,呈黄绿色,故又称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病程长者可出现坏死后性肝硬化之改变。

记忆方法8、尿中胆红素歌

尿中胆红素:溶血胆红素阴性,阻塞胆红素阳性。正常人全阴,肝细胞全阳。

尿胆原、尿胆素、尿中胆红素:

溶血性黄疸时,尿中胆红素阴性,其余两项阳性。

阻塞性黄疸时,尿中胆红素阳性,其余两项阴性。

正常人尿,三项全阴性。

肝细胞性黄疸,三项全阳性。

M、N样症状歌

M样症状:呕、恶、痛、泻、汗、流涎, 流涕、尿频、大小便(失禁), 瞳孔缩小、肺水肿,气管痉、咳、心率慢(血压降)。

N样心率、血压升, 呼吸麻痹、肌震颤

记忆方法9、脉压差歌

脉压大:主瓣不全,未闭、瘘,甲亢贫血主脉硬。

脉压小:主瓣狭窄和心衰,低血压与心压塞。

脉压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甲亢、严重贫血、老年主动脉硬化等。脉压小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力衰竭、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

洋地黄中毒

地高血药1-2, 千万千万要记清。 房颤室律变规则,地黄中毒最可能。立即停药早治疗,阵发室速苯妥英。 室性过速用利多,用钾必是低钾症。心律缓慢阿托品,地高抗体最好用。

地高辛血药浓度1.0-2.0重要。慢性房颤患者:在用洋地黄期间心室率突然变得规则时,应警惕中毒的可能。

早期治疗和及时停药是治疗关键。

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应用苯妥英钠(用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利多卡因(用于室性心动过速)

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伴低钾血症时,可予钾盐静脉点滴,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治疗。最好用使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

08年一道试题大意是:用地高辛0.25一段时间后,不见效果,下面说了些改用某某药,还有一条是增加地高辛用量。其实地高辛的维持量是每日0.25-0.5.答案当然是增加地高辛用量。

典型心电图各波及其时程

用标准导联引出的心电图各波,由荷兰生理学家W.艾因特霍芬命名 心电图的发明者威廉·艾因特霍芬

P,Q,R,S,T波,U波是以后发现命名的。

心电向量

心电活动不论是右、左心房(P波),或是代表启动心室搏动的心电活动(QRS波群),都是既有方向,又有大小(量)的心电活动,就称为心电向量。它反映在各导联上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于各导联(无论是额面或横面导联)的角度不同。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在三个标准导联以外,在额面上还要三个加压肢体导联,此外还要做六个胸壁导联?原因就在于可以自不同角度了解心电活动上下,左右,前后的综合心电向量,从而观察其正常与否等等。

除极

心房、心室肌在静止的间歇中,由于细胞内外离子(包括K+,Na+,Ca2+,cl-等)浓度差别很大,处于“极化状态”。但一旦受到自搏细胞传来的激动,这极化状态便暂时瓦解,在心电图上称为“除极”(有少数学者称为“去极”),由此产生心电活动。心房肌的除极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心室肌的除极表现为QRS波群。当然在一次除极后,心肌又会恢复原来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称为“复极”。复极过程远较除极缓慢,电活动所产生的振幅也较低。心房的复极在P—R段上,一般很不明显(唯有在右心房扩大时,P—R段轻度压低)。心室肌复极则表现为心电图上的ST段及T波。

心电向量环

两侧心房,两侧心室的除极及心室的复极,这三项心电活动在胸腔内形成三个立体向量环。将平行的光线从正前方把这些立体向量环投影在额面上,便形成额面心电向量环。同样,将平行光线从正上方把这些立体向量环投影在横面上,便形成横面心电向量环。

偶联间期

(或称联律间期,联律间距):在一连串窦性激动P—QRS—T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早搏前的QRS波群的开始点与室性早搏的开始点之间的时间,称为偶联时间。连续两个房性早搏,它们的P—P时间距离也称为“偶联间期”。

P波

心脏的兴奋发源于窦房结,最先传至心房,故心电图各波中最先出现的是代表左右两心房兴奋过程的P波。兴奋在向两心房传播过程中,其心电去极化的综合向量先指向左下肢,然后逐渐转向左上肢。如将各瞬间心房去极的综合向量连结起来,便形成一个代表心房去极的空间向量环,简称P环。P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得出各导联上不同的P波。P波形小而圆钝,随各导联而稍有不同。P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11秒,电压(高度)不超过0.25毫伏。

P-R段

是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曲线,通常与基线同一水平。P-R段由电活动经房室交界传向心室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极弱,在体表难于记录出。

P-R间期

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距离,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一般成人约为0.12~0.20秒,小儿稍短。超过0.21秒为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编辑本段QRS复合波

代表两个心室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由窦房结发生的兴奋波经传导系统首先到达室间隔的左侧面,以后按一定路线和方向,并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传播。随着心室各部位先后去极化形成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在额面的导联轴上的投影,便是心电图肢体导联的QRS复合波。典型的QRS复合波包括三个相连的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Q波后一个狭高向上的波为R波,与R波相连接的又一个向下的波为S波。由于这三个波紧密相连且总时间不超过0.10秒,故合称QRS复合波。QRS复合波所占时间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时间,正常人在0.06~0.10秒之间。

ST段

由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反映心室各部均在兴奋而各部处于去极化状态,故无电位差。正常时接近于等电位线,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毫伏,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1毫伏,在单极心前导程中V1,V2,V3中可达0.2~0.3毫伏;V4,V5导联中很少高于0.1毫伏。任何正常心前导联中,ST段下降不应低于0.05毫伏。偏高或降低超出上述范围,便属异常心电图。

T波

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心室再极化的顺序与去极化过程相反,它缓慢地从外层向内层进行,在外层已去极化部分的负电位首先恢复到静息时的正电位,使外层为正,内层为负,因此与去极化时向量的方向基本相同。连接心室复极各瞬间向量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心室再极化心电向量环,简称T环。T环的投影即为T波。再极化过程同心肌代谢有关,因而较去极化过程缓慢,占时较长。T波与S-T段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如果T波倒置说明心肌梗死

U波

在T波后0.02~0.04秒出现宽而低的波,波高多在0.05毫伏以下,波宽约0.20秒。一般认为可能由心舒张时各部产生的负后电位形成,也有人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再极化的结果。血钾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强心药洋地黄等都会使U波加大。

P波

时间:<0.12s >正常值  时间延长→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振幅:肢导<0.25 mV 胸导:<0.2mV >正常值 振幅增高→右心房肥大 形态:Ⅰ。Ⅱ.aVF.V4一V6向上。 aVR向下。反之为逆行P波→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 P—R间期: 时间:0.12s——0.20s 时间延长 → 房室交界区传导阻滞 QRS波群: 振幅:V1.R≯1.0mV V5V6.R≯2.5mV avR.R <0.5mV aVF.R <2.0 mV aVL.R<1.2 mV Ⅰ。R <1.5mV 正常胸导R波自V1-V6逐渐增高 S波逐渐变小 方向:在肢导Ⅰ。Ⅱ.Ⅲ 在无电轴偏移时主波一般向上,aVR向下 附:V1 R + V5 S ≯ 1.05 mV >正常值 → 右室肥大 ①。男:≯ 4.0 mV V5 R+V1 S >正常值→左室高压/左室肥大 ②。女: ≯3.5 mV

Q波

时间:除aVR外。余 <0.04 s 振幅:小于同导联 1/4 R波 正常人V1、V2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形 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过深/过宽)→ 心梗 ST 段: 任一导联:ST段动下移 ≯ 0.05 mV 上抬:V1-V2 ≯ 0.3 V3 ≯ 0.5 mV V4-V6、肢导 ≯ 0.1mV 意义:①下移>正常值 → 心肌缺血/心肌损伤 ②上抬>正常值 → 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等

T 波

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 - V6向上 aVR向下 Ⅲ、aVL、aVF、V 1- V3向上、向下、双向。若V1T向上,则V2-V6不应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外,余T波≮同导联1/10R. 在胸导联有时要达1.2-1.5mV → 正常 意义:①T波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 → 早期复极化、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 ②低平/倒置: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③T 波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 → 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 u波: 方向:与T波一致,胸导易见,V3、V4最明显 意义:过高 → 低钾,倒置 → 高钾、冠心病、心梗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8690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