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阳陵泉穴:位于人体小腿外侧,在膝关节下方外侧有一个凸起的小骨头(腓骨小头),在此高点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个凹陷处。阳陵泉穴与肝胆关系密切,经常按摩能够有效缓解心烦、口苦之症。
3、侠溪穴:位于足背外侧,在第四脚趾和第五脚趾之间的白肉处。侠溪穴具有疏泄肝胆之火的作用,可用手指掐按,每日多次不限时按摩。
4、滑肉门穴:身体仰卧时,沿肚脐中线向上约一横指,再水平向外约三横指处。按摩有酸胀感。对肠胃功能引起的反酸、口苦等症状均有抑制作用。
5、太冲穴:在行间上二寸,第一二趾骨结合部的凹陷中。是肝经上治疗疾病种类最多的穴位,几乎所有疾病揉按太冲都有一定的效果。
1 太冲穴
位置: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处。
适用于:肝火旺的症状,如易怒、目赤肿痛、咽痛咽干、鼻热干燥、头痛等症状。
做法:先用温水泡脚15分钟左右,然后按摩太冲穴3~5分钟。
2 内庭穴
位置: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适用于:具有清胃热功效,主治:牙痛,口臭,咽喉肿痛,鼻干发涩,扁桃体炎,便秘、吐酸等病证。
做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按揉100次即可。
3 合谷穴
位置: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适用于: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等功效,主治牙痛、牙龈肿痛、青春痘、耳鸣、鼻发热出血,手腕及臂部疼痛、感冒发热等症。孕妇慎用。
做法:有空即可按压,按压要朝向小手指的方向按,而不是垂直手背的方向,这样才能发挥到穴道的疗效。
4 鱼际穴
位置:拇指(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适用于:清热利咽,调理肺气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齿龈出血,扁桃体炎,鼻出血,发热等。
做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鱼际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1、太溪穴和太冲穴太溪穴可以说是肾脏的原穴,储存了肾脏元气,如果想养肝的话就应该滋阴,平时可以对太溪穴进行按摩。太冲穴是足厥阴经上的穴位,可以说是肝经原穴,能够储存肝经里面的元气,通过对此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调动肝经,让肝脏得到充足血液供应。
2、行间穴和肝俞穴
行间穴在大拇指和第二脚趾缝之间,当肝火旺盛时可以对此穴位进行按摩,能泻心火。肝俞穴在人们的背部,第九胸椎肌突下的部位,对此穴位进行按摩具有养肝柔肝以及补肝阴的效果。
温馨提示
均衡的为身体摄入营养,避免吃辛辣刺激性以及油腻的食物,戒掉吸烟喝酒的坏习惯,因为酒精主要是在肝脏里面进行了分解。如果过度喝酒的话会对肝脏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另外要控制好情绪,即使生气也不能超过三分钟,保持心平气和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多参加体育锻炼比如慢跑快步走或者游泳等有氧运动,不仅仅能够消耗身体里面的热量,同时也能够控制体重增长,帮助减轻肝脏负担。多吃青色食物可入肝经,远离霉变食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