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2周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开始服用打虫药,也有部分打虫药需3岁以上的宝宝才能服用,但打虫药的药物说明上会有明确提醒。
因为大部分打虫药都有部分成分必须使用肝脏分解代谢,孩子的肝脏一般在2周岁以上发育完全。低于2岁以下的宝宝服用打虫药,肝脏机能会遭损害。吃打虫药的标准时间是半年一次,一年之中的任何时间服用都可。但若春秋各吃一次打虫药,效果会更佳。
秋季(10月份最佳)吃打虫药效果最好,因为蛔虫卵大部分在夏季通过生冷食物进入宝宝体内,到了秋季接近冬季之时,蛔虫正好发育为成虫。在蛔虫的转型之期吃打虫药,蛔虫的抵抗力较为薄弱,此时打虫药的效果最好。
而第二年的春季再吃一次打虫药,即可巩固上一个秋季打虫的效果,还可清除早春开始寄生于宝宝体内的蛔虫。如果秋季打虫效果良好,春季也可以不打。打虫药最好在宝宝睡前30分钟服用,并且最好为空腹状态,同时还要避免油腻荤腥。
宝宝体内的蛔虫大多寄居在肠道,吃药前保持空腹状态可以使打虫药充分与寄生虫接触。宝宝睡前空腹2小时以上,或进行清肠后吃打虫药都可以。睡前吃打虫药,因不再接触其他食物,会增加药效。并且将宝宝吃打虫药引起的肠道不适留在了睡眠中。
打虫药大多数都属于油溶性,油腻荤腥食物因此会分解打虫药,化解打虫作用。在吃打虫药期间,前后一天分别忌吃油腻食物为最好,但若小孩状态较为良好,蛔虫病情况不严重,也可以在次日就开始吃油腻荤腥食物。
总的来说,打虫药最好在宝宝2岁后秋天的一个晚上,空腹服用,打虫效果最佳。不过,吃打虫药后还是要注意卫生经常洗手,否则恐怕再次感染新的蛔虫病。
据我所知两岁以下的宝宝肝脏还在发育之中,服用后会造成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看年龄
2岁以下:无需驱虫,因为大多数驱虫药需经肝脏分解代谢,而两岁以下的宝宝肝脏还在发育之中,服用后会造成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基本都在大人的看护下活动,吃外面的食物也比较少,感染虫卵的几率小,所以无需服用驱虫药。
2岁以上:可行驱虫,随着宝宝的长大,接触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很容易增加患寄生虫病的几率。因此,当您怀疑宝宝有寄生虫病时,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目前大便常规检查,是诊断宝宝寄生虫病的常用方法和重要依据。然后再根据检查结果,由医生来决定是否要用药。
2、看症状
寄生虫的种类有很多,但无论是哪种寄生虫病,宝宝通常都会有腹痛、消瘦、食欲不振等表现。爸爸妈妈们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中除了寄生虫病有这些表现外,还有很多情况也会导致这些症状,比如常见的食物过敏。
婴幼儿时期的宝宝特别容易出现食物过敏,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是牛奶、鸡蛋、豆类、鱼、虾等食物。过敏后,宝宝会有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拒奶、腹泻或便秘,甚至出现便血症状。另外,最常出现的过敏问题是皮肤出现瘙痒、红斑等湿疹表现,从这点可以和寄生虫病加以区分。
另一个容易被误认为是寄生虫病的情况,就是宝宝磨牙。对于磨牙,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夜里磨牙,肚里虫爬”。
很多家长就把磨牙作为给宝宝使用驱虫药的指标,但其实,磨牙的发生大多与心理因素、咬合不正、咬合干扰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比如过敏、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关。而肠道寄生虫,尤其是蛔虫感染,也可能会引起磨牙,这主要是因为蛔虫产生的毒素会刺激神经,使神经兴奋,而导致磨牙。但我们家长不能仅凭磨牙症状,就擅自给宝宝用驱虫药。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磨牙是不是有寄生虫呢?为了更好的区分,我们再详细看看不同种类的寄生虫病,除了有磨牙症状外还有哪些症状:
蛔虫: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洁的饮食而致。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食欲不振,或喜食异物、反复发作脐周痛、有时可见吐蛔或便蛔,有些患儿出现淡色白斑、下唇或出现颗粒样大小白点。
绦虫:可能因为小儿吃下被虫卵污染过的食物导致,感染绦虫后,宝宝会出现上腹部或全腹隐隐作痛,有时疼痛很剧烈,但进食以后,疼痛多数能缓解。还有少数患儿会伴有恶心、腹胀或腹泻、肛门作痒等,疾病经久不治会导致食欲不振,宝宝出现消瘦、无力、头昏等症状。
蛲虫:通过接触传染,感染后大部分患儿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夜间睡着后,雌虫会爬到肛门外大量排卵,引起肛门和会阴部的瘙痒,故此,宝宝常有手抠肛门、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表现。
钩虫:当人体接触钩虫的传染期幼虫(丝状蚴)时,幼虫即钻入皮肤而引起感染发病。症状较轻的孩子,一般以贫血,发热,咳嗽,上腹部不适、隐痛,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出现面色苍黄、皮肤干粗、毛发稀疏以及大便潜血等表现。
关于驱虫药你还想知道的问题
1、驱虫药都有什么?哪种效果更好?
驱虫药有很多种,目前常用的有: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甲苯达唑、噻吩嘧啶等。其中,阿苯达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广谱驱虫药,在治疗蛔虫、钩虫、蛲虫等感染上有较好的疗效。
还有一种驱虫药不得不提,那就是家长们经常提到的“宝塔糖”,其实它就是左旋咪唑驱虫药,早在1953年就已问世,但随着更多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的问世,宝塔糖逐渐被取缔,目前已不是一线用药。
2、服用驱虫药后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总体来说,驱虫药是比较安全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以最常用的药物阿苯达唑为例,副作用主要如下:
1)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胃痛、可逆性的脱发、发热等,这些反应通常较轻微,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2)皮疹、皮肤瘙痒、过敏反应等,如果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
虽说驱虫药副作用较小,但是药三分毒,任何一种驱虫药,都不宜经常服,肝肾功能不好、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更应慎用或禁用。
3、驱虫药一年用几次?应该什么时候用?
一般情况下,每年服用一次驱虫药即可,秋季是驱蛔的最佳季节,因为在夏季的时候,无论是大人还是儿童,都会进食大量的生鲜蔬菜和瓜果,其上难免带有蛔虫卵,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到了秋季,幼虫长为成虫,都集中在小肠内,此时服用驱虫药,可谓是打个正着。而且驱虫药最好在空腹或晚上睡觉前服用。这时胃肠食物已基本排空,药物入肠道后易与虫体充分接触,可以提高杀虫效果。
4、服药后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1)多喝水和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如粗粮、坚果、新鲜蔬菜、水果等,这都有利于加强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及时把药物杀死或麻痹的虫体连同粪便一起排出。
2)少吃油脂类食物,如果摄入过多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可促使驱虫药在体内被吸收,既增加了对人体的毒性,又降低了疗效。
3)少吃产气食物,如萝卜、山芋、豆类等,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腹胀、便结,不利寄生虫的排出。
5、服药后多久会排虫?
通常情况下,虫体是在服用驱虫药后2~4天才排出,而很多家长在给宝宝服药后一天,就急于检查粪便,若没找到虫体,便认为药效不佳或剂量不够,而擅自给宝宝增加药量,殊不知这种做法极易引起副反应。因此,给宝宝服用驱虫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或按药品说明书服用。
孩子感染上寄生虫后,折磨的不仅是孩子的身体,还有家长的心理。所有平时一定要做好防虫护理工作,总归一句话就是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宝宝衣物要勤换洗,对于有些孩子喜欢咬手指的习惯,也要及时纠正,还要养成孩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
病症:金色葡萄球菌移行到肺使细支气管鳞状上皮细胞掉下来、肺部出血而导致肺蛔虫病,主要表现为干咳、胸闷气短、有血痰、血嗜酸性细胞增加,肺脏临床症状不明显,X线肺部ct由此可见肺脏斑点状、块状或絮状物黑影,疾病易失或快速消退,称之为蛔幼性肺炎或寄生虫性嗜酸性细胞性肺炎,即Loftier综合症,病症1-2周消退严重感染时,稚虫可入侵脑、肝、脾、肾、甲状腺囊肿和眼,造成相对的l晦床主要表现,如癫痫病、肝脾肿大、腹疼等若虫造成的病症:幼虫生存于空肠,以肠管内半消化食物为食。临床症状为食欲不佳或多食易饥,乳糖不耐受症;常腹疼,坐落于脐周,喜按揉,不强烈;
一部分病人心烦易惊或消沉、磨牙齿;绦虫卵的异形蛋白质可造成寻麻疹等过敏的症状。感染严重者可导致缺乏营养,危害成长发育。临床症状留意腹腔有没有肿块、压疼、反跳痛,留意肠呜音是不是较为亢奋,Murphy 征是不是呈阳性,有无发热、寻麻疹、肺脏干啰音或痰鸣音、肠型或胃肠蠕动波、缺乏营养等。脐周不固定位置的阵发腹疼,不强烈,喜按揉;或者有食欲不佳、乳糖不耐受症、恶心想吐、恶心呕吐,有时候可发生心烦或消沉、磨牙齿、易惊等,比较严重时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危害成长发育。
高并发胆总管蛔虫病时,有右上腹阵发强烈剧痛,右上腹会有局限压疼。高并发寄生虫性肠梗堵时会阵发脐周或右下腹绞痛,腹腔X线查验有气液平面。高并发寄生虫性肺炎时,有干咳、咳嗽有痰、会有有血痰,喘气。高并发寄生虫性盲肠炎、肝脓肿时,可发生相对应人体器官的主要表现。2岁之上,2岁之上就该每一年给孩子打一次寄生虫了,由于小孩终究比不上成年人讲究卫生,非常容易触碰到幼虫。能够到药店里买有关药品给2岁之上的孩子吃。
一般来说,达到2岁的的少年儿童容许吃狗驱虫药了。不满意2岁的发觉有虫,也是有必需服药,可是有禁忌,主要要查询有关药物使用说明书。一般来说少年儿童除虫,半年一次就足够了,不必经常吃狗驱虫药,由于即使是毒副作用低、易新陈代谢的狗驱虫药,吃多了也会对小孩的肝、肾导致危害。 现在的打蛔虫药一般都是由若虫粉碎,不容易见到成条的小虫子拉出来,无须焦虑不安。假如有整个的虫,表明小孩肚子里的蛔虫比较多,大半年后可再打一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