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医学三字经的发展历史

简述医学三字经的发展历史,第1张

一、中医学是上古圣人传下来的

《医学三字经》第一篇医学源流,讲的是医学的源流,就是中医的历史,中医是怎么传下来的,医学的开始都是从歧伯黄帝开始的。

(一)医学的开始

“医之始,本岐黄”:医学的开始都是从岐伯、黄帝开始的,大家知道《黄帝内经》就是岐伯和黄帝的问答。因为黄帝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祖先,大家都是黄帝的后人,他统一天下当了天子之后,他要关心老百姓的健康,所以向他的老师天师岐伯问医道。这就是我们中医学的开始。

其实中医学早就有了,所以在《黄帝内经》里面经常引用更古老的经典,只不过中医学的学问定型在黄帝时代。我们就从歧伯、黄帝开始,我们之所以知道经络、脏腑、运气、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等,都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这些都是圣人为了我们的健康传下来的生命之学,是生命的百科全书。比如神农尝百草,中药的发现那更是古老,神农氏炎帝比黄帝更古老。

(二)生命之学是非常深奥复杂的

“灵枢作,素问详”:《黄帝内经》分为《灵枢》和《素问》二部分,《灵枢》九卷和《素问》九卷,在古代没有纸的时代,这是非常浩瀚的巨作了,《老子》也才五千言,《黄帝内经》竟然一百多篇共十八卷,为什么会这么多?因为生命之学就是这么复杂深奥。《黄帝内经》就好像儒家所说的五经一样,是重要的著作,是最高的境界。

(三)《难经》补《内经》所未发

“难经出,更洋洋”:《难经》这本书很重要,《难经》阐发《黄帝内经》之旨,补《黄帝内经》所未言,上古的医经很多,因为很多失传了,所以就留下了一本《黄帝内经》,但是《难经》的作者秦越人,也就是扁鹊,他是战国人,他看过很多古老的医经,所以他对医经的内容进行了阐发。他采用问难的形式,就是自己提问,自己回答的方式。

《难经》八十一难就是八十一个问题,《难经》里面有些内容在《黄帝内经》里面是没有的,因为上古医经不止这一本,他看过很多。所以《难经》既阐发了《黄帝内经》的内容,又补充了《黄帝内经》所没有的内容。

《难经》这本书很重要,但是这本书不能叫经,它叫《难经》,就是对医学经典的发难,自问自答。难是动词,经是名词,难是谓语,经是宾语,是对经典的一种阐发。秦越人是一代名医,在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史记》里有他的传记。

(四)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张仲景

“越汉季,有南阳”:到了汉朝,最重要的一位医家是谁?张机,字仲景,就是咱们中医学的医圣,做过长沙太守,他不是一位职业大夫,是三国时期的长沙太守,差不多是曹操那个时代的,他有两本重要的著作《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当然他可能不止有这两本着作,可能其他的没有流传下来,所以咱们知道《伤寒论》、《金匮要略》是张仲景留传下来的,这两本书非常重要,属于四大经典。

“南阳”就指的是张仲景,因为张仲景的家乡就在河南南阳。现在那边还有仲景祠,有仲景的墓,大家有时间可以去参拜一下。当地的香火很盛,老百姓特别的崇拜,有病就求医圣去,

“六经辨,圣道彰”:在《黄帝内经》时代,用汤药的不多,那个时代的人得病简单,所以一般用针灸就可以了,到了商代,开国宰相伊尹开始用汤药治病,伊尹本身是一位厨师,因为药食同源,他搞了这门学问,留下了一本书,叫《伊尹汤液经》。张仲景的《伤寒》、《金匮》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是从《伊尹汤液经》里传下来的,《伊尹汤液经》里面的方子也不完全是伊尹创造的,也是从上古传下来的。比如《伤寒论》的第一方桂枝汤,就是黄帝从岐伯那里传下来的,这是非常古老的一个方子,一直传到伊尹,然后伊尹又传到张仲景,桂枝汤的组成和剂量都没有改,从远古时代一直传下来。咱们中国人非常重视传承,所以它没断,一直传到现在。我们大家现在还用桂枝汤,“桂枝汤”这个方子太奇妙了,虽然只有几味药,但是治病效果非常奇妙,因为它是从上古传下来的,非常经典,所以叫“经方”。这些从上古传下来的方子就叫经方。

张仲景是一位集大成者,《伤寒论》里面大部分的方子都不是他自己创造的,是他继承下来的,然后传之后世。张仲景的伟大功绩就在于他的继承和传承。我们今天之所以知道这些方子,就是因为有张仲景,如果没有张仲景的话,我们怎么知道有这些重要的方剂。张仲景把中医的这些理、法、方、药集大成,然后传承下来了,他是一位很伟大的人,被后人称为医圣。他在中医学里面的地位就相当于孔子在中国文化的地位。孔子是一位圣人,孔子的伟大就是他能够传承中国文化,张仲景的伟大是他把医道传承下来了,他们俩的历史功绩是可以类比的。张仲景最重要的是传了六经辨证,“六经”是最重要的,通过六经的学问,圣道得以彰显。六经并不是张仲景创造的,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从《黄帝内经》时代就是用六经理论来阐发中医,所以中医学是一脉相承的。

“伤寒着,金匮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两本书对中医看病来说太重要了。没有《伤寒》、《金匮》就不会看病。《伤寒论》这本书的医理如“神龙出没,首尾相顾,鳞甲森严”。这辈子你没读过这本书那太可惜了,这么好的一本书,老祖宗的宝贝没学过,生命的奥秘不知道,有了病不知道怎么治,你说这人多可怜啊!

《金匮玉函经》就是说《金匮要略》这本书,它是放在用贵重金属打的一个柜子里,里边有一个玉做的函,就是一个盒子。这本书一定要搁在这里头,因为太宝贵了!这本书它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尤其是些疑难杂症,最难治的病,这本书里头都讲了该怎么治,能够起死回生的,所以说这本书太宝贵了,要搁在金匮玉函里来保存。

《伤寒论》、《金匮要略》里面的方子是上古圣人传下来的,可不是张仲景自己编的,所以叫经方。其药悉本于《神农本草经》,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所投必效如桴鼓。什麽叫效如桴鼓呢?就是拿鼓锤敲鼓,一下子就有声响了,这个药就有这么神奇,一投就准。

“垂方法,立津梁”:张仲景我们称其为仲师,医中之圣人也,是大家共同的老师,他是医家之圣人!儒家、儒者不能舍至圣之书而求道,至圣之书,就是孔圣人之书。医者岂能外仲师之书以治疗。你治疗不本着张仲景的思想、张仲景的方法,那么你就叫歪门邪道。历史上伟大的医家,包括开宗立派的叶天士,明显他跟张仲景不一样,他开宗立派了,开了温病学派,但是他也是学张仲景的书,学的非常好的一位人。

(五) 唐朝两位了不起的医家

“李唐后,有千金”:唐朝也有一位伟大的医家孙思邈,我们称为药王爷,药王殿里,药王庙里都供着他,他是一位隐士,他写了两本书,《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秉承了张仲景的思想。

“外台继,重医林”:唐朝王焘《外台秘要》四十卷,分一千一百四门,这本书也很重要!书更厚了,有很多密传的古方。

(六)间色乱正,医学也不外乎如此

“后作者,渐浸淫”:后面的作者就有点差了,客观的讲,我们中国文化从宋朝开始就走下坡路了,是非常可惜的。

“红紫色,郑卫音”:医学也不外乎如此,间色乱正,靡音忘倦。郑卫之音就是靡靡之音,不是正宗正统的音乐。正统的音乐比如韶乐。大家偏偏就爱听靡靡之音、下里巴人。正经八百的阳春白雪没人听。

本来朱色是正色,红色、紫色都是间色,不是正色,间色乱正。学术界往往就是这个现象,大家偏偏喜欢歪的、斜的,真正的正道没人喜欢,没有人学。这种情况在别的学术中,还比较慢一些,在医学里面往往是立竿见影的!您不按正确方法做,可能马上就会出人命。

(七)金元四大家

1.后世医家有几位特别著名的,最著名的就是金元四大家

(1)李东垣

“迨东垣,重脾胃”:李东垣应该是在金世宗时代,后来金朝被元朝灭了,他就算元朝人了,到元朝17年以后才去世,活了72岁,他比较重视脾胃。

“温燥行,升清气”:咱们同仁堂现在出的“补中益气丸”这个药的原方就是李东垣所创,他比较喜用这些药。

“虽未醇,亦足贵”:李东垣用药的特点是什么呢?药味很多,但每一味药的药量很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他重脾胃这个事确实很重要。脾胃为人后天之本,人不吃饭肯定活不了,所以中医也是非常重视脾胃的。

(2)刘河间

“若河间,专主火”:刘河间实际上是金朝人,他姓刘,名完素,字守真。为什么他又叫刘河间呢?他是河北河间人,大家为了尊重他就不直称他的名字,所以就叫他刘河间,河间这地方也是出名医的地方。他比较喜欢用寒凉药,因为他是主火,认为很多病都是由火引起的,所以他是寒凉派。

“遵之经,断自我”:刘河间根据《内经》的很多著作,从火而论。

“一二方,奇而妥”:刘河间他有几个方子用得特别广,而且特别奇特、有效,比如说防风通圣散,咱们同仁堂现在有防风通圣丸,这个方子就是他老人家创的,非常奇妙,治了很多病。六一散,解暑之药,也是刘河间所创。

(3)朱丹溪

“丹溪出,罕与俦”: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号丹溪,元朝人,朱丹溪这个人很了不得。

“阴宜补,阳勿浮”:朱丹溪治内伤杂症有非常独特之处,号称养阴派,他比较重视滋阴,他有一观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但是大家都反对他,认为这个说法不对。他这种治法是有一定时间性的,就是说你处的时代阴虚比较多,不等于天下人都是阴虚多。

“杂病法,四字求”:他认为杂病从气、血、痰、郁四个方面去求,抓住了一个要领。

(4)张子和

“若子和,主攻破”:张子和,名从正,字子和,号戴人,他比朱丹溪时代要早一点。他重视汗、吐、下三法,他认为很多病用泻法就能治好,所以他重视攻破“汗、吐、下”三法,驱邪以后,邪去而正安,所以他也有他的长处。

“中病良,勿太过”:张子和认为实证一定要用汗、吐、下去邪,但是要中病即止,不能太过,太过则伤正气。

“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金元四大家: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但也有人把“张”误以为张仲景,那就错了,因为“张”是张子和,张仲景是医圣,不能跟那三位并列,张仲景比他们高太多了,医圣就是高高在上的。

(八)明清医家

“明以后,须酌量”:明朝以后的医书就太多了,因为印刷也发达,医学的书就太多了。

(1)王肯堂

“详而备,王肯堂”:王肯堂,他是当官的,同时又行医,又著述医学著作,他的一部巨著叫《证治准绳》,非常详尽。

(2)薛立斋

“薛氏按,说骑墙”:薛己,字新甫,号立斋,他有《薛氏医按》十六种,影响很大,但是他的书中语多骑墙,不是很肯定。

(3)李士材

“士材说,守其常”:李中梓,号士材,明末人,他赶上了明朝的灭亡、清朝的兴起,所以他应该算清朝人了。我原来在北大讲的《内经知要》就是他的著作,这个人非常的了不起。他的著作有些很浅近,很守常的,初学中医者一般都要念的,比如《医宗必读》、《内经知要》这些书都是非常好的,初学者一般要念的。

(4)张景岳

“景岳出,着新方”:张景岳,明朝人,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他的著作很多,他也创造了一些方子,他那个时代的人喜欢补,明朝人特别喜欢温补,所以他是温补派。

(5)张石顽

“石顽续,温补乡”:张璐,字路玉,号石顽。他是清朝人,立论多本张景岳,所以他也喜欢温补。

(6)赵养葵

“献可论,合二张”:明朝的赵献可,号养葵,他写过《医贯》,他也是温补派的,与张石顽,张景岳之法相同。

(7)李时珍

“诊脉法,濒湖昂”:明朝的李时珍大家非常熟悉,李时珍的重要的著作就是《本草纲目》,一部讲本草的巨著,资料非常全。

f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

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

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

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

",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

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

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

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

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

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

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

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

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

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

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

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

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

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

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

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

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

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

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

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

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

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

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

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

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

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

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

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

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

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

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

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

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

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

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

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

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

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

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

诚.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

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

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

,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

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

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

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

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

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

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

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

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

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

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

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

是预祝寿长百年.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

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

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

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

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

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

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

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有童谣云: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

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

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

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

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

"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

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

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

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

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

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

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

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

.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

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

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

德,也借此保存了.

送财神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

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

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

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

,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

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

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

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

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

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

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

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

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

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

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

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

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

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

色。

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辛亥革命后

,改行公历,这天被定为春节,以区别公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们仍习惯把它看作年节,俗称"过年"、"过大年"、"旧历年

"、"阴历年".年节早见于《尚书·舜典》,到汉代民间习俗就已相当繁多,至今仍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公职人员放假3

天,民间欢庆持续半月.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

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

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

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

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

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

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

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粘窝窝等,又佐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

名为"吃全年的饭菜".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

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

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临清初一拜年,男子与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

开,拜过自家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神位,此谓"拜庄乡年"

,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纠纷怨气,此则谓"拜团结年".郓城等地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

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邹城

则有捣鼠洞的特殊习俗,初一早晨,用面杖捣鼠洞,边捣边说"戳打戳,戳打戳,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叫我

戳煞它",意在保证粮食安全.

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临沂则忌动

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

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

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商店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

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

春节期间开展娱乐活动,在山东民间极为普遍.秧歌、龙灯、狮子舞、跑旱船、武术表演、球赛等形式多样.正月初

二至十六日,曲阜城内有鼓楼门会,并开放孔庙.会上,有花鼓、瞎腔等地方戏表演,有曲艺表演,有卖玩具、卖花炮、卖花

、卖油炸糕等诸种摊贩.此会以十四日为最盛,乡下有不少人进城赶会,俗称"赶逛会".孔府的小姐、太太为观赏会中热闹

场面,在孔府大门里面墙边筑台搭棚,悬灯结彩,在台子临街一面挂起竹帘,隔帘观光

目录1 拼音2 茱萸汤的别名3 处方4 功能主治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6 摘录7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7.1 方名7.2 组成7.3 主治7.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7.5 制备方法 8 《普济方》卷十四引《护命方》 8.1 方名8.2 组成8.3 主治8.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8.5 制备方法 9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9.1 方名9.2 组成9.3 主治9.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9.5 制备方法9.6 用药禁忌 10 《千金翼》卷十九 10.1 方名10.2 组成10.3 主治10.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1 《千金》卷七引苏长史方 11.1 方名11.2 茱萸汤的别名11.3 组成11.4 功效11.5 主治11.6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11.7 附注 12 《医心方》卷十一引《深师方》 12.1 方名12.2 组成12.3 主治12.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3 《医心方》卷九引《小品方》 13.1 方名13.2 茱萸汤的别名13.3 组成13.4 主治13.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13.6 附注 14 《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14.1 方名14.2 茱萸汤的别名14.3 组成14.4 主治14.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14.6 制备方法14.7 用药禁忌14.8 附注 15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15.1 方名15.2 组成15.3 主治15.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15.5 制备方法 16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16.1 方名16.2 组成16.3 主治16.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16.5 制备方法 17 《竹林女科》卷一 17.1 方名17.2 组成17.3 主治17.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18 《杨氏家藏方》卷七 18.1 方名18.2 组成18.3 主治18.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18.5 制备方法18.6 附注 19 《易简方》 19.1 方名19.2 组成19.3 主治19.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0 《得效》卷五 20.1 方名20.2 组成20.3 主治20.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1 《普济方》卷三五五 21.1 方名21.2 组成21.3 主治21.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21.5 制备方法 22 《普济方》卷三五六 22.1 方名22.2 组成22.3 主治22.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3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23.1 方名23.2 组成23.3 主治23.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23.5 制备方法 24 《幼科金针》卷上 24.1 方名24.2 组成24.3 主治24.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25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25.1 方名25.2 组成25.3 主治25.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25.5 制备方法 附:1 古籍中的茱萸汤 1 拼音

zhū yú tāng

2 茱萸汤的别名

木瓜汤(《医心方》卷八)、木瓜茱萸汤(《普济方》卷二四四)。

3 处方

吴茱萸6克 木瓜(切)12克

4 功能主治

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

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上二味,以水1.3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约隔一小时半服一次。服后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愈。

6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引苏长史方

7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7.1 方名

茱萸汤

7.2 组成

食茱萸(炒)1两,白术1两,干姜(炮)1两。

7.3 主治

脾心痛兼吐水。

7.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空心、午间、临卧各1次。

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8 《普济方》卷十四引《护命方》8.1 方名

茱萸汤

8.2 组成

山茱萸半两,当归(切,焙)半两,五味子半两,山芋半两,黄耆(锉,焙)半两,芎藭半两,生干地黄(焙)1两,白术1两,独活(去芦头)2钱,酸枣仁(微炒)2钱,木瓜(去皮子,焙)半两。

8.3 主治

肝脏邪气,两胁胀满,筋脉拘急,痛连小腹。

8.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大枣2个,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2次。

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9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9.1 方名

茱萸汤

9.2 组成

吴茱萸1升,甘草2两(炙),干姜2两(炮),蓼子1把,乱发1两(烧),桂心2两。

9.3 主治

霍乱转筋不止,乃疼痛欲入腹者。

9.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3合,绞去滓,分3次温服。服别相去如人行67里。

9.5 制备方法

上切。

9.6 用药禁忌

忌生葱、海藻、菘菜、生冷粘腻。

10 《千金翼》卷十九10.1 方名

茱萸汤

10.2 组成

吴茱萸2升,半夏1升(洗),生姜1斤(切),芍药3两,桂心3两,大枣20个(擘),人参2两,黄芩2两,甘草(炙)2两。

10.3 主治

男子虚热寒冷,妇人寒劳气逆,及胸腹苦满而急绕脐腹,寒心吞酸,手足逆冷,脐四边坚,悸气踊起,胃中虚冷,口中多唾,或自口干,手足烦,苦渴湿痹,风气动作,顽痹不仁,骨节尽痛,腰背如折,恶寒,大呼即惊,多梦。

10.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先煮枣极沸,乃纳诸药,煮取4升,每服8合,日3次。

11 《千金》卷七引苏长史方11.1 方名

茱萸汤

11.2 茱萸汤的别名

木瓜茱萸汤、木茱汤

11.3 组成

吴茱萸6升,木瓜2颗(切)。

11.4 功效

下气除湿泄毒。

11.5 主治

脚气毒气上攻心,手足脉绝;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喘急,风湿胳膊,腰脚不能举动。

11.6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3升,煮取3升。分3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进1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

11.7 附注

木瓜茱萸汤(《普济方》卷二四四)、木茱汤(《奇正方》)。本方方名,《医心方》引作“木瓜汤”。改为丸剂,名“茱萸丸”(见《三因》卷三)。

12 《医心方》卷十一引《深师方》12.1 方名

茱萸汤

12.2 组成

茱萸1升,黄连2两,附子1两,甘草1两,生姜3两。

12.3 主治

霍乱呕吐,水药不下。

12.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服。

13 《医心方》卷九引《小品方》13.1 方名

茱萸汤

13.2 茱萸汤的别名

吴茱萸汤

13.3 组成

生姜3两,半夏3两,桂心3两,吴茱萸3两,人参1两,大枣30个,甘草1两(炙)。

13.4 主治

胸中积冷,心下淡水,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欲痛。

13.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纳白蜜5合,分3服。

13.6 附注

吴茱萸汤(《千金》卷十八)。

14 《外台》卷七引《小品方》14.1 方名

茱萸汤

14.2 茱萸汤的别名

当归汤

14.3 组成

吴茱萸2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桂心1两,生姜5两,半夏1升,小麦1升,当归2两。

14.4 主治

寒冷腹痛。产后虚冷。

14.5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5升,煮取3升。每次温服1升,日3次。

14.6 制备方法

上切。

14.7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

14.8 附注

当归汤(《千金》卷十三)。本方方名,《千金》(注文)引作“吴茱萸汤”。

15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15.1 方名

茱萸汤

15.2 组成

吴茱萸(汤浸,焙,炒)3分,生姜(切,焙,微妙)半两,豉(微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15.3 主治

寒疝,来去腰腹攻痛。

15.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酒少许,同煎7分,去滓温服。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6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16.1 方名

茱萸汤

16.2 组成

吴茱萸(汤洗,焙干)5两,乌梅半两,犀角屑2两,升麻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

16.3 主治

中水毒,手足指至肘膝下冷。

16.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加生姜2枣大(拍破),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腹温服。日3次,夜1次。

1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7 《竹林女科》卷一17.1 方名

茱萸汤

17.2 组成

熟地黄1钱,当归1钱,白芍1钱,川芎1钱,吴茱萸(滚水泡)1钱,人参1钱。

17.3 主治

妇人五旬以后,而月经血去过多,热随血去,冲任伤损,为漏为崩,腹痛寒热者。

17.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

18 《杨氏家藏方》卷七18.1 方名

茱萸汤

18.2 组成

当归(洗,焙)3钱,干姜(泡)3钱,肉桂(去粗皮)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吴茱萸1两(汤洗7次)。

18.3 主治

肠胃虚寒,泄泻不止。

18.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1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8.6 附注

本方改为丸剂,名“茱萸丸”(见《普济方》)。

19 《易简方》19.1 方名

茱萸汤

19.2 组成

槟榔2两,橘红1两半,茱萸1两半,木瓜1两半,紫苏1两半。

19.3 主治

脚气上攻,中满气急,更有下元虚冷,并尊年气虚之人,素有上壅之患,服补药不得者。

19.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加生姜10片,水煎服。

20 《得效》卷五20.1 方名

茱萸汤

20.2 组成

吴茱萸(洗净)不拘多少。

20.3 主治

脾泄。老人肾虚,水土同化。

20.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上用白水煮,去滓,入盐少许,通口服。

21 《普济方》卷三五五21.1 方名

茱萸汤

21.2 组成

吴茱萸(汤浸,焙)3分,桂1两,细辛1两1分,当归2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21.3 主治

产后肺寒及咳嗽不已。

21.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盏,煎7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2 《普济方》卷三五六22.1 方名

茱萸汤

22.2 组成

椒叶、橙叶、茱萸叶。

22.3 主治

妇人数日不产, *** 已冷,无药甚窘。

22.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浓煎汤,可下手,则和脐腹人门处皆淋洗。即刻气温,血行遂产。

23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23.1 方名

茱萸汤

23.2 组成

诃梨勒皮2两,当归(炒,切)2两,黄连(去须)2两,干姜(炮)半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

23.3 主治

脓血痢。

23.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2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4 《幼科金针》卷上24.1 方名

茱萸汤

24.2 组成

吴茱萸、川椒、甘草、苍术、橘核、大茴香。

24.3 主治

疝气有卵翼偏坠者。

24.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河水煎数沸,入罐内熏洗。出汗。连浴45次即愈。内以五苓散加防风、丹皮治之,外以本方煎汤熏,汗出即安。

25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25.1 方名

茱萸汤

25.2 组成

茱萸根1两,地榆根1两,蔷薇根1两。

25.3 主治

月蚀疮。

25.4 茱萸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煎至2升半,去滓,温洗疮,冷即止,1日洗23次,敷以他药。

25.5 制备方法

上锉细。

古籍中的茱萸汤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四脚气门]香港脚冲心附论

(出活人书)专治香港脚冲心。脏腑虚惫烦闷。木瓜茱萸汤治香港脚攻心闷绝。脚冷头痛。木瓜(切片曝干一两...

《仲景伤寒补亡论》:[卷七]少阴经证治四十七条

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常氏云。可四逆汤、甘草干姜汤。(金匮方)又曰。病患脉阴阳俱紧。反...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五]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注】呕逆之气上冲于胸,胸中气实,则不受...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论一首、脉证二十七条、方二十三首

利。猪苓汤。后部不利。调胃承气汤。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尤〕胸中。阳也。呕而胸满。阳不治而阴乘...

《西塘感症》:感症变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8624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随机推荐

  • 莱珀妮气垫好用吗 史上最贵气垫油皮慎入

    气垫这股风潮可谓是越刮越大,众多欧美大牌纷纷效仿接二连三的推出气垫产品,就连贵妇中的贵妇莱伯妮也坐不住了,推出了这款史上最贵气垫!这么贵的价钱当然得做足功课才能买,下面我带大家来看一下莱珀妮气垫好用吗?莱珀妮气垫好用吗油皮慎入哦。这

    2023-12-14
    114400
  • 爱马仕护手霜成分

    爱马仕护手霜主要成分包括:1 玻尿酸:具有保湿、滋润的功效,可使肌肤柔软、光滑。2 甘油:一种天然保湿剂,可增加皮肤水分含量,提高皮肤的柔软度和弹性。3 硅油:一种轻微的油性成分,能够锁住皮肤表面的水分,形成保护膜,使皮肤光滑并防止水分流失

    2023-12-14
    48500
  • 丸美巧克力系列怎么样

    问题一:丸美巧克力系列怎么样?前天才买的,除了洗面奶和日霜,别的都买了。感觉还行,比较滋润,上粉底后不起皮。之前用的雪肌精和倩碧,偶尔起皮。巧克力系列稍微油一些。我也是第一次买,总体感觉不错问题二:丸美巧克力丝滑系列的护肤品如何

    2023-12-14
    43200
  • 夏天美白的话美肤宝有什么护肤品好推荐最好是不伤肤的

    天然美白牛奶美白准备一小杯鲜奶,夏天的时候,也可以把鲜奶到放到冰箱里,敷上凉凉的,会更舒服。用蒸气蒸脸,将化妆棉吸满鲜奶,敷在脸上十五分钟左右,取下,用清水将脸上的牛奶洗净。长期坚持,可以使肤色白净均匀。芦荟美白准备三指宽二指长的面带斑点的

    2023-12-14
    32600
  • 西安悦奇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不错。西安悦奇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经营日用百货销售;国内贸易代理;化妆品零售等的公司。前景非常不错,机会也比较多,待遇非常不错,有五险、加班补助等,是一家很不错的公司。西安悦奇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03月31日成立。法定代表

    2023-12-14
    20600
  • 如何做好化妆品销售

    如何做好化妆品销售如何做好化妆品销售,化妆品销售人员要有自然自信、亲切真诚、认真负责、轻松融洽的销售态度才能使顾客信任并购买产品。以下分享如何做好化妆品销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何做好化妆

    2023-12-14
    29500
  • 日本有哪些知名化妆品牌

    日本女性最爱用的十大化妆品品牌1、资生堂:主力商品是以三十岁女性为对象的“艾丽克希尔”,另外还有“uvwhite”系列商品,拥有广泛顾客群。2、kanebo:化妆用品“提丝蒂摩”最有人气,另外,“布朗希尔”、“菲尔克莱”等美白系列也

    2023-12-14
    21800
  • 明星都用什么洗面奶

    问题一:明星都用什么洗面奶啊?一定是贵的问题二:明星使用什么洗面奶的全球那么多个明星,每个明星的化妆台都无比大,呵呵,这问题范围不要太广!!!问题三:明星们各用什么洗面奶洗面奶不是主要的,明星之所以能保持良好的面

    2023-12-13
    21000
  • 李小冉出席品牌活动,现场近照释出,46岁依旧皮肤紧致,是如何做到的

    李小冉出席品牌活动,现场近照释出,46岁依旧皮肤紧致,是如何做到的?皮肤比较紧致,是因为平常的保养做的比较到位。李小冉的美是那种清新的美,而且平常特别的注意健身。这位**姐穿着一个卡其绿的连衣裙,身材特别的修长,而且有着冻龄的颜值,这种经典

    2023-12-13
    23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