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五等于二分之十三。
6.5等于6½=13/2。
化分数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等于4/1。
小数转化成分数几种情况:
1、有限小数化分数:
小数化分数,小数点前不变,小数点后面有N位分子就乘以10的N次方,分母为10的N次方,然后约分化简例如:1.5,就是1不变,0.5乘以10得5,分母为10,化简后就是3/2,又如2.124,就是2不变,0.124乘以1000就是124,分母为1000,化间后为2又250分之31.其次要记住一些常量例如0.25=1/4,0.125=1/8,0.5=1/2,0.2=1/5,0.33…3=1/3等等。
2、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而无限小数又分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成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属于无理数,无法化成分数无限循环小数又分纯无限循环小数(就是说,从十分位开始就是循环节,如0.12341234,其中1234为循环节)和混无限循环小数(就是说,十分位还不是循环节,如0.12333333,3为循环节)。
这是数字简写,表示六点三十五分那个冒号“:”用以隔开小时及分钟,因为一小时等于60分钟,就不能用6.35表示了;另6:35如果看成时间段的话,就相当于6*60+35=395(分);
晚上8点是戌时。晚上八点,转换为二十四小时制,即20时,戌时是指19时至21时,因此为戌时。戌时,又称黄昏、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