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缩写)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目前已分离出130多种,该病毒只侵犯人类,对其它动物无致病性,经正规系统治疗后,该病毒会被人体清除。也有学者提出该病毒会终身携带。此项争论还需要科学研究和论证。不同的型别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侵犯的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
⑴皮肤低危型:包括HPV-1、2、3、4、7、10、12、15等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关;
⑵皮肤高危型:包括HPV-5、8、14、17、20、36、38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有关,其他还与可能HPV感染有关的恶性肿瘤包括: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⑶黏膜低危型:如HPV-6、11、13、32、34、40、42、43、44、53、54等与感染生殖器、肛门、口咽部、食道黏膜;
⑷黏膜高危型:HPV-16、18、30、31、33、35、39与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
生物学活性:HPV抵抗力强,能耐受干燥并长期保存,加热或经福尔马林处理可灭活,所以高温消毒和2%戊二醛消毒可灭活。
人类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HP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有高度的特异性,上海华肤杨晶教授称:长期以来,已知HPV可引起人类良性的肿瘤和疣,如生长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肤和粘膜上的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生长在粘膜上的乳头状瘤。像乙肝病毒一样,HPV也是一种DNA病毒。它原是多瘤空泡病毒科的一员,1999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取消多瘤空泡病毒科,代之以乳头瘤病毒科,因此,HPV便归属此门下。
尖锐HPV(病毒)的传播途径由于尖锐湿疣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对它的传播途径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有的人谈疣色变,甚至不敢出差,不敢与人握手,不敢趋厕,只怕传染尖锐湿疣。其实大可不必,尖锐湿疣和其他的传染病一样也有它的传播途径,只要掌握其传播途径,就能避免传染。
1、直接性接触传染
这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据研究有2/3与尖锐湿疣患者有性接触的人可发生本病。病期平均在3个半月时传染性最强,故在性混乱者中最易感染本病。
2、母婴传染
婴幼儿尖锐湿疣或喉乳头瘤病和儿童的尖锐湿疣,可能是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感染HPV的产道或在出生后与母亲密切接触而感染的。
3、间接物体传染
少数可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如内裤、浴盆、浴巾传染。这一传播途径是极其少的,只有和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共同生活,共用浴具时才可发生。
hpv病毒感染全过程
性生活中,HPV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损伤进入接触者的皮肤黏膜,HPV刺激表皮基底细胞,产生分裂,使表皮产生增殖性损害。
发病机理:尖锐湿疣的HPV感染通过性接触传播,接触部位的小创伤可促进感染,三种鳞状上皮(皮肤、粘膜、化生的)对HPV感染都敏感。每一型HPV与特殊的临床损害有关,且对皮肤或粘膜鳞状上皮各有其好发部位。当含有比较大量病毒颗粒的脱落表层细胞或角蛋白碎片进入易感上皮裂隙中时,感染就可能产生,它可因直接接触或少见的自动接种或经污染的内裤、浴盆、浴巾、便盆感染。
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潜伏在基底角朊细胞间,在表皮细胞层复制,HPV侵入细胞核,引起细胞迅速分裂,同时伴随病毒颗粒的繁殖与播散,形成特征性的乳头瘤。晚期基因表达结构多肽,即出现结构蛋白装配颗粒,病毒主要集中在颗粒层中的细胞核内,在表皮的颗粒层出现凹空细胞增多,组织学上正常的上皮细胞也有HPV,治疗后残余的DNA常可导致疾病的复发。
HPV在皮肤上引起疣赘、在咽部、肛周、生殖器粘膜上形成增殖性病变,其病毒型为小型DNA病毒。感染HPV发生病变多数属于良性,能自行消退,但也有恶化病例。如肛周、生殖器粘膜上形成扁平上皮癌的报道。还有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疾患、疣赘状表皮发育异常症(EV)续发的皮肤癌等,在癌细胞中检出HPV。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