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为:肢体震颤,上肢不自主有节律性抖震或头部有节律摆动;肌强直,扳动上或下肢有如扳动铅管一样,由于面肌强直,表情呆滞,如戴上假面具一样,步履艰难,两足擦地行走或慌张步态,很易跌跤;植物性神经功能异常,夜间体温升高和出汗,皮脂外溢、下肢水肿、便秘、食欲不振,有些患者表现精神异常或痴呆。
帕金森病治疗的方法颇多,大概可分为药物与手术或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临床最常用和疗效较好还是左旋多巴。但药物治疗毕竟是一种替代疗法,无法缓减本病的发展过程,且长期应用效果衰减,还可出现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有以下几种:
1、脑立体定向毁损术:有报导用磁共振-计算机联网定位法,将一根比头发还要细的微电极测出帕金森病患者脑内震颤和僵直细胞准确位置,达到细胞水平定位,然后用射频针加热毁损这种病变细胞,即所谓“细胞刀”技术。
2、脑深部刺激治疗:即在脑深部靶点安置电极,进行刺激治疗本病。用立体定向技术将电极植入丘脑外侧核中间部,经体外电脉冲使该部产生效应。
3、立体定向神经放射治疗;即X刀、伽马刀(γ刀)治疗。本法治疗帕金森病最大好处是不动手术,用射线毁损症灶靶点。但“两刀”主要靠CT或磁共振进行丘脑外侧核定位,此法靶点定位准确性较差,有报导认为本法侵袭小,并发症少,无痛苦,但作用缓慢,费用高昂是其不足之处,故在治疗本病未居主导地位。
4、基因治疗:基因转移技术对帕金森病治疗尝试始于90年代初期。最近有人在基因疗法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一种选择性作用于帕金森病系统的营养因子,即胶质细胞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它是目前发现的特异性最强的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该因子能保护缓解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丧失并促进其生长,这是针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变化治疗的一种方法,可逆转本病进程,符合生理状态,副作用少
5.“五联综合气血平衡疗法”治疗帕金森综合征,是调节神经、恢复神经元胞体、轴突、树突生长,提高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在临床上至于效果独特,这种方法治愈率达95%以上,而且见效快,痛苦小,没有毒副作用.
6.用遥控器开电视,人们已习以为常,最近北京医院的4位病人,却用特殊的“遥控器”开启自己脑内的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脑起搏器一开,病人原来或僵直或乱动的手脚就又能正常活动了,有的原来坐在轮椅上的病人,甚至重新学会了跑、跳。
北京医院帕金森病治疗中心留美博士后郭辉医生给这4位病人实行的,是一种集神经电生理学、计算机技术、功能神经外科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脑起搏器手术。
郭辉博士说,帕金森病是一种表现为震颤、肌肉僵直、运动困难、姿势障碍为主的疾病,有的病人好像戴着一副面具般地面无表情,有的病人不能自主地手脚乱动。得这种病的多数是中老年人,近年来青年人有增多的趋势,治疗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上帕金森病的治疗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其中,脑起搏器技术是近30年来帕金森治疗中的最大突破,目前这种微电子手术已经被美国指定为可以通过医疗保险报销的有效治疗方法,大量应用于临床,欧美多国已有数万名病人接受了这种高新手术。
郭博士介绍,脑起搏器手术在立体定向技术下进行,手术时医生将一根比圆珠笔芯还细的高频刺激电极植入病人的脑深部特定神经核团,然后发出常人感觉不到的微小电脉冲,对核团进行慢性刺激,抑制病人异常的脑电活动。脑起搏器并不安装在病人脑内,而是埋在病人肩膀处的锁骨下面,由一至两根导线通到病人脑内,通过不同强度、脉宽和频率,调整大脑内神经元活动。
脑起搏器的锂电池可持续使用10年左右,没电了还能换电池,而且植入体内的这些部件不会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安装脑起搏器可以控制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地减少药物剂量;完全消除或者减轻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脑起搏器可在体外进行无创性调整。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脑起搏器手术能够维持长期稳定的疗效,不损伤脑内的神经核团和神经传导通路,从而避免了手术部位附近脑功能的损伤及永久性并发症。由于手术没有改变病人自身的脑组织,将来医学取得新的进步后,病人还可以接受更加先进的治疗药物、脑移植术、基因治疗等。最新的研究报道说,与药物治疗仅仅能控制症状但不能阻止病情恶化相比,脑起搏器不但能较稳定地控制症状,还能延缓或者阻止病情进展。
安装脑起搏器手术的整个过程病人大部分时间是清醒的,感觉不到疼痛。有趣的是,手术台上脑起搏器还没打开,也不服药,大部分病人的症状就会有所改善,有的人甚至可以抬起原来“指挥不动”的胳膊,这可能是因为植入的电极改变了病人不正常的脑电波,它预示着医生已找到了准确的靶点定位,手术不仅立竿见影,还将取得良好的疗效。
帕金森最佳治疗方法是口服药物,通过口服药物可以改善症状,但是口服药物需长期坚持,有一部分病人疗效不佳。口服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抗胆碱能药物,包括苯海索和苯甲托品,这类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是对周围副交感神经的阻遏,可使唾液和汗腺分泌减少、瞳孔扩大和调节不良、小便潴留、便秘。第二、多巴胺替代疗法,包括左旋多巴和复方多巴,这类药物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脱羧成多巴胺,其中复方多巴包括美多巴和息宁。目前在临床上,开始使用美多巴和息宁的控释片,可以减少服药次数,使血药浓度相对恒定,但控释片生物利用度普遍较低,且起效较慢,因此在药物调整过程中,要注意逐渐过渡。第三、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常用药物是溴隐亭。近年来出现新的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中应用,疗效明显优于溴隐亭,而且副作用小,常用药物是泰舒达。第四、金刚烷胺,能够促进多巴胺在神经末梢的释放,并阻止其再吸收,从而改善本病的症状。一般来说,大剂量的金刚烷胺可导致抽搐,因此癫痫病人禁用。第五、营养激动剂,这类药物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胶质衍生神经营养因子等有关。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