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椎穴
大椎穴为大椎是督脉和手三阳经、足三阳经的交会穴,是“诸阳之会”,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有其调和阳气的作用,可补阳气,也可泄热气,所以灸大椎有退热功效。孕妇感冒发烧不能用药,可以艾灸大椎。艾灸大椎有更多的好处看此篇 #蔡蔡讲穴位# 大椎穴
2、身柱
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被认为通治小儿之病。身柱穴在日本医学界被誉为“小儿百病之灸点”。位置在大椎往下第三个棘突下。小儿感冒我会专写一篇,这里先介绍简单下身柱穴,儿童艾灸必灸之穴。
3、风门
艾灸风门穴即可起到祛风寒的作用,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4、肺俞
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如有咳嗽,更要灸肺俞。
小孩子每穴艾灸5分钟左右,保持一定距离,以手试热,不可烫到孩子娇嫩的皮肤。悬灸一定时间可用手覆盖摁揉一会再施灸。成人每穴可艾灸10-15分钟。艾灸这块区域,蔡蔡强烈推荐粗艾条,4-5CM粗的艾条,力道足,悬灸区域大。大椎这块区域,强烈推荐艾灸,灸感妙不可言。
5、合谷
合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作用,和太冲并称为人体四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6、风池风府
感冒、头痛,灸风池风府穴很有效。
7、神阙,天枢
拉肚子,胃不舒服,灸肚脐(神阙),以及距离非常近的天枢,说不定还解决了便秘的问题。 #蔡蔡讲穴位# 神阙穴
我自己的经验是,我要是感觉冷到了,头痛了,或者有发烧的苗头,我会立即艾灸大椎到身柱肺俞这一整块区域,重点是大椎,看情况增加风池风府,喝点水,好好睡一觉,基本上就没事了。以前我家有一个柜子里面都是一家人的常用药,大人的小孩的,满满一柜子,还要定期看看有没有过期,过期扔掉再补充,永远是一柜子。现在这个柜子里很多药都没有再补充进来,倒是家里常备了艾条。细艾条,通常用于艾罐,艾罐用于自己不好灸的地方,例如后背,有时候用于我女儿,作业比较多没时间艾灸的话就用艾罐替代;粗艾条,是用得最多的,当然也是效果最好的。
中国的灸法源远流长,并流传到日韩。韩国人对艾草喜爱有加,在很多韩剧里都可以看到韩国人做艾灸的场景,《人鱼小姐》中女主角给婆婆用艾灸做调理的画面使艾灸被年轻人所认识。550年,灸法由我国从朝鲜传到日本,日本将灸法扩展应用到防病保健。日本从1937年元旦起,由政府组织掀起全民三里灸健康运动,日本人普遍施行养生灸,并流行“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 “风门之穴人人灸”等谚语。在日本,无论男女,一生中都必须灸至少4次: 十七八岁时灸 风门 ,据说是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 三阴交 ,意在增强生殖能力;三四十岁,则灸 足三里 ,认为可以促进脾胃功能、防止疾病、增加寿命;到了老年,为了防止视力衰退,一半多采取灸 足三里兼灸曲池 ,灸曲池的目的在于使眼睛明亮,牙齿坚固。
好的东西需要传承,希望我们能学以致用,用一根艾条,守护家人的健康。
艾灸 能有效刺激 穴位 ,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炎止咳的作用,对于治疗 咳嗽 的作用还是很好的,但是有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究竟要艾灸哪些穴位呢?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艾灸治疗咳嗽的方法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艾灸治疗咳嗽的穴位
大椎穴
在后背,低头,找到脖子后面正中的骨性突起,即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的骨间隙取大椎穴。
肺俞穴
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处即为肺俞穴。
膻中穴
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中点,即为膻中穴。
天突穴
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正中,即为天突穴。
天门穴
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二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二胸椎棘突,旁开两指处即为天门穴。
身柱穴
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三个这样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棘突下凹陷处为身柱穴。
膏肓穴
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向下数四个这样的突起,即第四胸椎棘突,旁开四横指处为膏肓穴。
脾俞穴
沿肩胛骨下缘向脊柱作一直线,这个是第七胸椎棘突下,向下数4个突起,再想两侧旁开两指处。
肾俞穴
取俯卧位,两腰骨高点平第四腰椎,向上数两个腰椎,向两侧旁开两指即是肾俞穴。
丰隆穴
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侧踝尖连线的重点,筋骨前嵴外二横指处为丰隆穴。
定喘穴
先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的骨性突起,这是第七颈椎的棘突,旁开0.5寸处即为定喘穴。
艾灸治疗咳嗽的方法
外感咳嗽艾灸
1、风寒袭肺
主要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咙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 鼻塞 ,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穴。用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每穴灸10-15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的方法,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根据所选穴位进行无瘢痕灸,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待灸穴位皮肤表面,置麦粒大的艾炷于穴位上,每穴3-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功效:解表散寒止咳。
2、风热犯肺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粘稠,喉燥咽痛,常伴随恶风身热,头痛,鼻流黄体,口渴等表热症,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列缺穴,合谷穴,肺俞穴,大椎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 清热 , 宣肺止咳。
3、风燥伤肺
主要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感,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取定喘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润燥,宣肺止咳。
内伤咳嗽艾灸
1、痰湿蕴肺
主要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尤其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大椎,风门穴,取仰卧位,取膻中,天突,丰隆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10-2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功效:祛痰除湿,止咳。
2、痰热郁肺
主要症状: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粘稠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肋胀满,或咳引胸疼,面赤,伴随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等症。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太渊,三阴交,俯卧取肺俞穴,丰隆穴,阴陵泉穴。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3、肝火犯肺
主要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肋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尺泽,三阴交,行间,俯卧位取肺俞穴。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理气化痰,肃肺止咳。
4、肺阴亏耗
主要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舌上少津,脉细数。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太渊,三阴交,孔最,俯卧位取肺俞,膏肓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 滋阴 润肺,敛肺止咳。
快速止咳 偏方
1、萝卜葱白汤巧治风寒咳嗽
材料: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
做法:锅里放三碗水,将下入切好的萝卜,煮熟后,将葱白、姜下锅,煮成一碗汤,带渣一次服。
功效:适用于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巧治伤风咳嗽
材料: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
做法:锅中加三碗水,加入红糖,鲜姜,红枣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可痊愈。
功效:适用于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 产后 受寒 腹泻 ,恶阴等。
3、芫荽汤巧治伤风咳嗽
材料: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芫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功效:适用于发汗透表,治伤风 感冒 引起的咳嗽。
4、白萝卜蜂蜜巧治风寒咳嗽
材料: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
做法: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功效:适用于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5、贝母甲鱼巧治阴虚咳喘
材料:川贝母5克,甲鱼1只(约500克),鸡清汤1公斤,葱、姜、花椒、料酒、盐各适量。
做法:将甲鱼宰杀,去头及内脏,切块备用。将甲鱼块放蒸盆内,加入贝母、盐、料酒、花椒、葱、姜,上笼蒸1小时许,趁热服食。
功效:适用于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退热,治阴虚咳喘,低热,盗汗等。
6、鲜梨贝母巧治肺痈咳嗽
材料: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
做法: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
功效:适用于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猜你感 兴趣 :
1. 艾灸排毒反应
2. 艾灸经络养生的方法
3. 具体的艾灸方法 冬季艾灸的最佳时间
4. 咳嗽时针灸的穴位
5. 艾灸治疗咳嗽穴位
6. 艾灸后会有哪些反应正确方法是什么
前一段时间家里的小家伙发烧咳嗽,我着实忙活了好一阵,现总结如下,希望能给宝妈们做参考。
某天放学归来,小家伙晚饭时犯困,破天荒地提出要睡觉。等帮他脱衣服的时候我才发现,他手脚冰冷,身上发烫,发烧了,量下来38.5度。
发烧,我的应对措施是艾灸、推拿、泡脚。
因为我用的是五年陈的5CM粗艾条,所以四个穴位其实我是艾灸了两块区域。大椎和身柱挨的近,大椎往下数第三个棘突就是身柱,小孩子身体本来就小,所以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区域回旋悬灸。天枢就在神阙(肚脐)两侧三指的地方(是小孩子三指哦),所以作为一个区域也是妥妥地。每个区域我各悬灸了5-10分钟。
这里特别说明的是,小朋友皮肤娇嫩,我的右手是持艾条悬灸,左手卡在皮肤上,感受区域和皮肤的温度,不致于温度过烫。刮艾灰要勤,以免艾灰掉落(其实好的艾条艾灰不会掉,我自己灸的时候就蛮久才刮,不知道为什么帮孩子灸的时候刮得特别勤,心里作用吗^@^)小朋友比较好动,一定要和他讲明白,不能乱动。我经常会在他午睡之前艾灸,很安静,而且艾灸很安神,刚还叫着不要睡觉,一会就睡着了。
灸火就像小太阳,驱除体内的寒气,扶补正气。通常在阴天,我们会感到很冷,而只要太阳一出来,就会很温暖。这就是太阳的力量,太阳为天之阳,艾为地之阳,古人取天之火燃地之火(钻木取火,火种就是艾哦)来补人的生命之火。艾灸的人都知道,灸火的温暖,非常地舒服,不烫不烈,就如阳光般,温暖到深处。正气自足,邪不可干。
由腕横纹中点推到肘横纹,直线推动,用力均匀,注意不可来回推,方向不能错误。速度要快,一开始真的很手酸,推完全凭毅力,后来发现也还可以,习惯就好~~
推天河水,清心除烦,镇惊安神,退热发表。主治感冒发热,惊慌不安,口舌生疮,烦躁不寐。心经有热亦用此法清之。特别说明,手中指末节掌面(螺纹面)是心穴,心血亏可以用清补法来回推,如无虚,不可妄补,如有心火,也不得用清法,可以推天河水代之。
这里要说明的是,发热轻(37.5—39度),推天河水,如果发热重,39—40度,则要推六腑。
介绍一下推六腑,从肘横纹推至腕横纹,需将患者的手臂顺正,使小指在下呈立掌,或小指在上呈立掌。功效为清脏腑之实热,消积导滞,主治感冒发热,壮热不退,便秘,积滞腹泻。特别说明,此为凉穴。“大补元精,即心血也。”体会其中的含义,这一穴虽为凉穴,也非一味寒凉,同时也有壮水制火、滋阴潜阳之义。因此,即使兼有虚热也可以用它。温毒颈肿,喉痹窒息,推此30000次立愈。不论肿左肿右,或夜轻日重,都可取之穴。此外,凡虚热证,疮疹痘斑,头、目、牙、耳实火都可专用此穴,以愈为度。
第二天,体温37.1=度,烧退了,而且没有再升上来。
这里我特别强调,发现敌情越早越好,越早收拾小病菌,恢复地越快。
第二天无事,第三天开始有点轻微的咳嗽,到后来咳嗽成型了,与咳嗽的战斗就比较长。我后来总结,因为发烧后身体虚弱,加上他本就脾胃虚,脾胃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胃虚弱导致肺气虚弱,没有抵抗力。在此期间,我看了罗大伦老师的书,就山药煮水,山药煮粥,扶补脾胃。
安利一下,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汁液黏滑益肾,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无痰为咳,有痰为嗽),强志育神。山药大米粥,治疗一切羸弱虚损之症,包括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泄,或小便不利等。如果便秘,就喝粥不吃山药,或者喝山药水。菜场里的山药中铁棍山药为好,药店里的山药以怀山药为佳。
咳嗽的时候,我给他艾灸的穴位里加了肺俞。肺俞就在身柱两侧两指(小朋友的两指哦),所以其实还是在我上面讲的大椎身柱区域。这一块区域,生病灸,不生病也灸,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抵抗力。身柱穴是小儿百病必灸之穴。时间5-10分钟。具体位置参考前面图片。
推拿手法我看了书,也请教了做儿推的朋友,分析了孩子的情况,采用了补脾,清胃,清大肠,平肝清肺。
脾穴在大指末节外侧,赤白肉际处。
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清,来回推为清补。
功效:健脾益气,调理中焦,主治:积滞、腹泻、便秘、虚劳咳喘、口舌生疮等。
脾虚作泻,先清补大肠以止泻,然后清补脾以加强消化健运。
大便燥结,伸大指向外推之,以泻其火,再用泻大肠法,燥结可愈,后用补肾法以善其后。
脱肛者,先补脾土以生肺金,然后揉二人上马以治肾寒,再补肾水以生肝木,使木安而不克土,最后清补大肠,以加强大肠之功能,必愈。
喘嗽虚症,为肺、脾、肾皆虚,先揉二人上马以补肾中水火,次清肺以清热平气逆,最后补脾土以生肺金。
心脾火盛,口舌生疮,先推天河水,然后清补脾。
唇裂肿痛,口外生疮,上眼皮肿,皆属脾火,也有阴感寒而肿的,用清补脾法通治。
脾主四肢,又主肌肉,如瘫痪无热及软骨症等,皆可多用补脾法。
胃穴在大指掌面第二节,第一掌骨赤白肉际处。
自大鱼际外缘黄白皮交界处,从腕部掌边高骨起,离心推至大指根或至大指第二节皆可,此为清法;反之则为补法。清之则气下降,补之则气上升。因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故一般用清法。关于胃气下行为顺,下回咱们好好讲讲人体的圆运动。
功效:清脾胃积热,降气和胃,消导助运化。
主治:肚腹胀满,积滞腹痛,恶心呕吐,纳呆,便秘等。
大肠穴,在“食指外侧上节,穴如豆粒”。
在食指外侧,向指尖方向推为清,不必拘于上节,向虎口方向推为补,来回推为清补,一般不专用补法。
功效:清利肠腑,主治腹泻,便秘,积滞等。小朋友比较容易积食,就可以清大肠,那咳嗽和清大肠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肺和大肠相表里。
肝穴,在食指末节掌面,一半用清法,习惯称为平肝。
肝穴的部位虽然在食指末节掌面,而其清法则是从食指根起一直推到指端,其补法是从指端推到指根。肝主升,补法亦为升,因此非肝极虚不能妄用补法。
功效:疏理肝气,发散外邪,平肝镇惊。主治:急慢惊风,小儿夜啼,伤风感冒,斑疹。
特别说明一下,肝为将军之官,宜平不宜补。肾水能生肝木,补肾水即所以养肝。如山根见青色(山根位置:两目内眦中间鼻梁上低洼处),为肝有风热,先辨其虚实,实者用平肝法,虚者用补肾法。
肺穴,在无名指末节掌面,清法从无名指指根推到指端,补法从无名指指端推到指根,但补法少用。来回推为清补。
功效:宣通肺气,发散外邪。主治:咳嗽气喘,伤风感冒。
清肺法常与平肝、推天河水配合应用。退热、治肺炎、肺热、透发麻疹,都要用这三个穴。肺非极虚不宜妄补,补则呼吸满闷。如欲补肺,可以用补脾法培土生金以代之,这就是五脏六腑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平肝清肺可以同时进行。
这里需要啰嗦一下推拿的几个注意点。一、推拿左手;二、时间充分,视体质强弱、年龄大小、敏感程度,病情轻重缓急,灵活运用;三、速度要快,且有规律,匀速,每分钟150-200次;四、重量适度,不可刺激量大,小儿肌肤娇嫩,力道要hold住;五、润滑剂,用滑石粉、痱子粉都可以。
相比较推拿,泡脚就so easy了。注意水温不能太烫,可以加艾绒,或者生姜,或者花椒,先煮一下效果更好,泡脚祛除寒气效果很666。
小孩生病咳嗽期间,还要特别注意饮食,有很多东西需要忌口,例如荤的,鸡鸭鱼肉等,甜的,糖果蛋糕零食水果奶等等,清淡清淡清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须知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要从源头上切断痰的来源。人体里的痰,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痰,有形之痰,而是一切粘稠的液体,阻碍气血运行的粘稠液体。脾恶寒湿,身体里的湿气多了,久了就会凝结成痰湿,痰是湿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吃利于脾胃的食物,之前讲到的山药粥,小米粥,细软的面条馄饨,多吃蔬菜,还有我最近做的八珍糕,都非常不错。
天气晴朗的时候,晒晒太阳,适当地运动,也非常有益于身体的恢复。
碎碎念了很多,希望对大家有用,特别提醒,要看宝宝情况来选择方法,如果病情严重该上医院检查还得检查哦。除了希望娃生病的时候能用绿色方法来助力,更希望能增强体质,不要生病。平安幸福,是全天下所有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最大的愿望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