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接触。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皮肤性炭疽热是这种细菌感染中的最常见形式,与吸入性炭疽热相比危险要小得多;使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带菌的昆虫叮咬,偶也可致病经常与牲畜接触的人,如牧民、兽医和加工皮毛的工人,常患皮肤炭疽。那是一种不痛的溃疡,但非常难以治愈。
2、吸入。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尘埃、气溶胶或进食染菌肉类,可分别发生肺炭疽或肠炭疽。
3、食用。如果吃了患了炭疽牲畜的肉(炭疽芽孢杆菌可不是煮熟了就能杀死),会患肠炭疽,就严重得多。
不管哪一种类型的炭疽,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都会发展成败血症炭疽或肺炭疽,很容易引起死亡,还有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扩展资料:
炭疽病潜伏期1~5日,最短仅12小时,最长12日。临床可分以下五型。
1、皮肤炭疽
最为多见,可分炭疽痈和恶性水肿两型。炭疽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丘疹或斑疹,第2日顶部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第3~4日中心区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周围有成群小水疱,水肿区继续扩大。
第5~7日水疱坏死破裂成浅小溃疡,血样分泌物结成黑色似炭块的干痂,痂下有肉芽组织形成为炭疽痈。周围组织有非凹陷性水肿。黑痂坏死区的直径大小不等,自1~2cm至5~6cm,水肿区直径可达5~20cm,坚实、疼痛不著、溃疡不化脓等为其特点。
继之水肿渐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再过1~2周愈合成疤。发病1~2日后出现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及脾肿大等。
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现大块状水肿,累及部位大多为组织疏松的眼睑、颈、大腿等,患处肿胀透明而坚韧,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全身毒血症明显,病情危重,若治疗贻误,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进入血液,可产生败血症,并继发肺炎及脑膜炎。
2、肺炭疽
大多为原发性,由吸入炭疽杆菌芽胞所致,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起病多急骤,但一般先有2~4日的感冒样症状,且在缓解后再突然起病,呈双相型。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气急、呼吸困难、喘鸣、发绀、血样痰、胸痛等,有时在颈、胸部出现皮下水肿。
肺部仅闻及散在的细湿啰音,或有脑膜炎体征,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常不成比例。患者病情大多危重,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继发脑膜炎。若不及时诊断与抢救,则常在急性症状出现后24~48小时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肠炭疽
可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型和急腹症型。前者潜伏期12~18小时,同食者可同时或相继出现严重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多于数日内迅速康复。
后者起病急骤,有严重毒血症症状、持续性呕吐、腹泻、血水样便、腹胀、腹痛等,腹部有压痛或呈腹膜炎征象,若不及时治疗,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而于起病后3~4日内死亡。
4、脑膜型炭疽
大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原发性偶见。临床症状有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明显脑膜刺激征。病情凶险,发展特别迅速,患者可于起病2~4日内死亡。脑脊液大多呈血性。
5、败血型炭疽
多继发于肺炭疽或肠炭疽,由皮肤炭疽引起者较少。可伴高热、头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炭疽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炭疽病
食草动物牛、马、骆驼
和猪是主要传染源食草动物牛、马、骆驼和猪是炭疽的主要传染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极少。
人类炭疽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皮肤黏膜
经破损的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病菌而感染皮肤炭疽,如照料、宰杀病畜,运输病畜肉、乳等均可发生感染,这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皮、毛、鬃、尾加工厂的工人,穿用畜产制品者,在病菌严重污染的水中洗澡、涉水者也可感染炭疽。毒力强的病菌也可直接侵袭完整皮肤。
呼吸道
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可导致肺炭疽。
消化道
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可引起肠炭疽感染。
接触传染是炭疽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多见于牧民、屠宰工人、兽医、医务人员等。在皮肤损伤的情况下,直接接触病畜、死畜、病人,及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皮毛、畜产品、土壤等导致感染;呼吸道传染炭疽多见于皮毛加工业。
在加工过程中,大量炭疽芽孢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呼吸道引起发病。也可见于干燥多风的季节,土壤中的炭疽芽孢随灰尘到处飞扬,导致肺炭疽流行;消化道传染炭疽常因食用了未熟的病畜肉类、奶类或被炭疽杆菌污染的食物而发病;昆虫叮咬传染炭疽比较少见,某些吸血昆虫,如牛虻叮咬病畜后再叮咬人类,可将炭疽杆菌传给人类。
人类感染炭疽杆菌后,一般1~5天即可发病,最短仅12小时,最长为12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