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可以引起血管栓塞;高血压可以引起脑出血和脑血管破裂;高血糖可以引起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明确提出,防止心血管病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减少“三高”和控制“三高”。“三高”对机体构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预防“三高”。
第一,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1.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病势凶猛,致死率极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数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越高。高血压病人有动脉硬化的病理存在,如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跌于地,俗称中风。
2.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高血压与肾脏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肾小动脉硬化,从而迅速发展为尿毒症。
3.高血压性心脏病
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形成代偿性左心肥厚。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室肥厚时,即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该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4.冠心病
血压变化可引起心肌供氧量和需氧量之间的平衡失调。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左室后负荷增强,心肌强力增加,心肌耗氧随之增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降低,心肌供氧减少,因此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5.视力损伤
长期的高血压还可导致眼睛的损坏,甚至失明。
第二,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1.导致消瘦乏力、精力不济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尿糖排泄增加。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血中的葡萄糖不能被转运至细胞内被人体代谢利用,能量产生严重不足,导致糖尿病患者疲乏无力、萎靡嗜睡,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2.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继发感染
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处于高糖状态,脂肪、蛋白质过度分解及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继发各种感染,如皮肤疖肿、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创面感染等等,而且感染往往难以治愈、创面久不愈合。
3.导致电解质紊乱及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时,糖尿病患者的尿量明显增加,并从尿中带走大量电解质,导致电解质紊乱。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时存在糖的利用障碍,转而通过分解脂肪产生能量,伴随着脂肪分解,酮体生成增加,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导致机体脱水及高渗状态
高血糖使得大量葡萄糖随尿液排泄,引起高渗性利尿,导致机体脱水。脱水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吸引水分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严重脑组织细胞脱水可引起脑功能紊乱直至昏迷,临床上称之为“高渗性昏迷”。
5.导致各种血管、神经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包括大血管及微血管)及神经(主要是感觉神经及植物神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坏疽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高血脂的危害有哪些?
1.导致冠心病
人体长期处于高血脂状态,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血管腔变窄,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
2.诱发脑中风
人体一旦形成高血脂,会使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而脑血管在硬化后内皮受损,容易破裂,导致出血性脑中风;脑血管在血栓形成状态下血流淤滞,会导致脑血栓和脑栓塞。
3.导致高血压
人体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引起动脉血管痉挛,导致血压升高。
4.形成动脉硬化
大量脂类物质在血浆中沉积移动,会降低血液流速,还可通过氧化作用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损害动脉血管内皮,最终形成动脉硬化。
5.导致肝功能损伤
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而肝动脉粥样硬化后会造成肝小叶损伤,导致肝脏结构发生变化,形成肝硬化,损害肝功能。
6.导致人体肥胖
血脂超标,过多的脂肪在血液中堆积,会造成身体脂肪供大于求,导致肥胖。
7.加速人体衰老
人体血液中如有大量脂质物质游离和沉积,会通过氧化作用,形成脂质氧化自由基,游离在血浆中,侵害机体细胞,使细胞衰老、死亡,加速人体衰老。
8.高血脂与高血糖相互影响
很多糖尿病人都伴有高血脂,因此人们通常把糖尿病与高血脂称为姐妹病,并认为高血脂是糖尿病的继发症。据统计,大约40%的糖尿病病人有脂代谢紊乱,其特点是甘油三酯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二者相互影响,并且容易诱发其他疾病。
问题分析:高血压,是血管内的血液,在流动的时候,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意见建议:
血压高和很多因素有关系的,主要就是血管壁的僵硬,血液粘稠,还有心脏的输出量增加等导致的,和很多继发性的疾病有关系,治疗的时候要积极治疗继发的疾病的,祝健康。
人体血液中的甘油三脂,也可提升血液的黏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晨起头晕,不清醒,思维迟钝,一般要待吃过早餐后,头脑才逐渐变得清醒。午餐后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相反,晚餐后精神状态特别好。
蹲着干活气喘。下蹲时回到心、脑的血液减少,肺、脑等器官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故有气喘出现。
阵发性视力模糊。血液变稠了,流速减慢,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或者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看东西一阵阵模糊。
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疑及血稠,最好到医院做有关血液流变学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血稠需要治疗吗,根据病理学家们对血液黏稠度的形成以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血稠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与气候等。因此,一个人的血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之中。对于健康者来说,你大可放心,因为人体自身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来维持血液内环境的平衡和相对稳定,使你并不产生病态表现,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但要注意,中老年人群出现了较明显的血稠症状,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必须及时给予药物干预,如西药藻酸双酯钠、肠溶阿司匹林、茶色素、潘生丁,中药丹参、川芎、当归、红花等。当然这些药物都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出错。
下面在这里教你几个办法:更简单的防止血稠或消除血稠的办法,这就是调整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具体可概括:
多饮水
水堪称速效稀释剂。一夜酣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时消耗的水,都是使人体血液变稠的因素。饮水可使血液立刻变稀。但饮水要讲科学,首先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喝水200毫升。其次是选择稀释效果好的水:盐水可促进细胞脱水,不足取冷水刺激胃肠血管收缩,有碍水吸收进入血液,不宜饮纯净水太纯,其低渗状态会使水分很快进入细胞内,稀释血液的效果也不理想。理想的稀释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者淡茶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与组织细胞,值得提倡。
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
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水果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番茄、红葡萄、橘子、生姜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蔬菜与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能降低血脂,粗纤维可以在肠道内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稠的程度。多食大豆
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乳化剂,能使血中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可降低血中胆固醇,使血稠得以改善。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
动物内脏如脑花、猪肚、肥肠及动物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可加重血稠程度,促进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人体血液中的甘油三脂,也可提升血液的黏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