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什么树。树皮一层层的,很容易剥下来。

请问这是什么树。树皮一层层的,很容易剥下来。,第1张

千层,拉丁学名:Melaleuca leucadendron L.桃金娘科、白千层属乔木,高18米;树皮灰白色,厚而松软,呈薄层状剥落;嫩枝灰白色。叶互生,叶片革质,披针形或狭长圆形,两端尖,多油腺点,香气浓郁;叶柄极短。花白色,密集于枝顶成穗状花序,花序轴常有短毛;萼管卵形,有毛或无毛,圆形,卵形,花柱线形,比雄蕊略长。蒴果近球形,直径5-7毫米。花期每年多次。

白千层属约有100种植物,为热带澳洲、南亚、东亚诸岛屿的土产植物,常被引进作为森林栽植、行道树、及防风树种。

常绿乔木,高约20米。树皮灰白色,厚而疏松,可薄片状层层剥落。单叶互生,有时对生,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1.5厘米,两端渐尖,全缘;有纵脉3~7条。穗状花序顶生,中轴具毛,于花后继续生长成一有叶的新枝;花密集,乳白色,无梗;萼管卵形,裂片5,圆形,外面被毛;花瓣5,阔卵圆形,先端圆,脱落;雄蕊多数,基部合生成5束与花瓣对生;雌蕊1,子房下位,顶端隆起,被毛,3室。蒴果顶部3裂,杯状或半球状,直径约3毫米,顶部截形,成熟时裂开成3果瓣。花期1~2月。

生于较干燥的砂地上,多为栽培。原产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北海岸。亦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本植物的叶(白干层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白千层精质油,乃利用蒸汽蒸馏法,从嫩枝、树叶和嫩芽中提炼而来,它具有迷迭香(rosemary)的气味,并带点浓厚的樟脑味。

从北门进入华南植物园,向右转是菜王椰路,沿菜王椰路前往是景观园路,大概就在交接处附近,有一排很高的大树吸引了我,它们的树干下部外层树皮部分剥落,露出里边的树皮,像袒胸露乳一般,让人看着都难受。这种衣衫褴褛的树还从未见到,不会是“乞丐树”吧?树下就有说明标牌,立马就能解疑释惑。标牌上的标题是《树皮奇特的白千层》,文字说明是:“白千层( Melaleuca Leucadendra L. )桃金娘科(Myrtaceae),原产澳洲。叶互生,细长如柳叶;花白色或淡黄色,像小小的瓶刷,花期1-2月。最为奇特的是它的树皮:黄褐色,疏松如海绵状,薄如纸片,仿佛有千百层。”

看到“白千层”的名字,我想起2018年5月我在山东泰安岱庙见到过一种盆栽的小树,叫“红千层”,叶像柳树,花像瓶刷,而白千层也是如此(我是5月初游览的华南植物园,白千层已过花期,树上没花,只能看标牌上的照片了),只是花的颜色不同,前者白而后者红。它们同在桃金娘科,都是百多年前从澳洲来到中国,一个高大清雅,一个娇小艳丽,感觉就像兄妹一般。不同的是妹妹已越岭北上,而哥哥还在坚守岭南。

关于白千层引入中国的时间,2011年12月出版的《香料香精化妆品》第6期刊登的《白千层芳香油树种的引进研究进展》(作者为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梁忠云等)一文提到:“我国引进白千层芳香油树种几乎和桉树同步,已有100多年历史,多作庭院绿化树种栽植,常见于广东广西。”

1918年初版的《植物学大辞典》收载本植物,中文名称为“加耶布的”,并说“名见日本药局方”。看来那时候这种植物还不被大家熟知,连当时最权威的辞典都参考别国的资料来写。“加耶布的”之名感觉是其种加名cajuputi的音译,但辞典中所用的种加名却是异名leucadendron,不知怎么回事。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保存有Tsiang Ying于1928年4月17日采集于广东的本植物标本,看来此前广东已栽植此树无疑了。

关于“白千层”名字的由来,1952年出版的《广州常见经济植物》说:“外皮厚而海绵质,可层层剥落,每层菲薄如纸,其色白,故名白千层。”但我觉着,也可能与花有关。红千层没有层层的树皮,只有层层的花丝,就叫了“红千层”,白千层的花也有层层花丝,为什么就不能因此叫“白千层”呢?

因为树皮剥落的原因,台湾也称白千层为“脱皮树”。

对于其功用,《中国植物志》说:“我国广东、台湾、福建、广西等地均有栽种,常植道旁作行道树,树皮易引起火灾,不宜于造林;树皮及叶供药用,有镇静神经之效;枝叶含芳香油,供药用及防腐剂。”

1960年出版的《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说:“蒸取的挥发油可作镇痛、驱虫及防腐,治耳痛、齿痛、风湿痛及神经痛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8496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