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是成年人肾脏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异常,可以为单侧或双侧,一个或多个,直径一般2cm左右,也有直径达10cm的囊肿,多发于男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越来越高,单纯肾囊肿一般没有症状,只有当囊肿压迫引起血管闭塞或尿路梗阻时可出现相应表现,有可能对肾功能产生影响。当囊肿超过5cm,应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囊液抽吸术并囊内注射硬化剂或行手术治疗。
我们通常见到的肾脏囊肿中,大多数是单纯肾囊肿,而遗传性肾脏囊肿性疾病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小于20岁者几乎没有单纯性肾囊肿,如果小于20岁的个体出现囊肿,要高度怀疑肾脏先天发育问题或遗传性肾脏囊肿性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囊肿的发生率越来越高,30~40岁间单纯肾囊肿的发生率为10%左右,到80岁时,单纯性肾囊肿的发生率达到50%以上。单纯肾囊肿多发于男性。
扩展资料:
肾囊肿的表现如下:
1、腰、腹不适或疼痛:疼痛的特点为隐痛、钝痛,固定于一侧或两侧,向下部及腰背部放射。
2、血尿: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3、腹部肿块:有时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60—80%可触及肿大的肾脏。肾脏愈大,肾功能愈差。
4、蛋白尿:一般量不多,24小时尿内不会超过2克,故不会发生肾病综合征。
5、高血压:囊肿压迫肾脏,造成肾缺血,使肾素分泌增多,引起高血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肾脏囊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肾囊肿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CT、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的普及,“囊肿”这一名词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的健康话题,比如大家熟知的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等。当检查出身体内有囊肿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症状。但检查报告中,出现囊肿二字难免会产生许多疑惑:囊肿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长?有没有危害?要不要处理?今天就来简单科普一下“囊肿”。
什么是囊肿
通俗地说,囊肿就是一个封闭的“水泡”,如同充了水的气球。囊肿的外壳是由一层层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排列而成的纤维性囊壁,囊腔内充满清亮无色或淡黄色、无菌、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称之为囊液。大多数的囊肿形成原因不明,部分囊肿由于寄生虫、感染、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
囊肿常见的部位
囊肿在全身各种组织中均可以发生,包括肝、肾、卵巢、胰腺、咽喉、皮肤、腱鞘等,但是最常见的还是肝脏、肾脏、卵巢。囊肿大小差异较大,可从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不等。
有什么危害
小囊肿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仅仅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无须特殊处理。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肝囊肿和肾囊肿,只有当这些囊肿增大引起症状、继发感染、影响器官功能时才需要积极治疗。比如较大的囊肿可以引起肝区、肾区酸胀,胃部饱胀,下腹部胀痛;长在关键位置的囊肿也可能压迫神经、管道也会产生一定危害。
身体有些部位的“囊肿”有恶变的倾向,甚至与恶性肿瘤不易区分,比如胰腺和卵巢的囊肿。需要我们加以重视,进一步检查或者定期随访,以排除恶变或者囊性恶性肿瘤的可能,但总体上恶性囊肿的比例不是很高。
什么情况要处理
目前囊肿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吃药也不管用。处置原则主要是清除囊液,破坏囊壁,使之缩小不再生长。方法包括:腹腔镜下囊肿开创引流、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引流、硬化治疗、切除等。一般来说,如果囊肿不太大、生长部位恶性可能性小的不需要处理,定期复查即可。以下为常见需要处理的情况:
1、体积太大、位置特殊
以最常见的肝囊肿为例:较大的肝囊肿可能会造成肝内大血管、胆管的压迫并引起症状,这时就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由肝胆外科医生评判病情,并提出治疗计划。对于位于肝脏表面的大于5cm的肝囊肿,容易因冲撞或受伤导致破裂,需要处理。对于小于5cm的肝表面囊肿,若没有对周围脏器造成压迫症状,可以观察,若出现压迫症状,如上腹饱胀、疼痛等,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治疗。
2、怀疑恶性可能
如果影像学检查怀疑是“囊性”的肿瘤,或者较少发生囊肿的部位出现了囊肿,甚至那个部位的肿瘤通常是囊性的,这就需要积极应对。比如“胰腺囊肿”与“浆液性胰腺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很难鉴别,此时需要找专科医生评估,并进一步增强CT、内镜超声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
3、“多囊肾”或“多囊肝”
一般人的囊肿都是单发的,或者散在的几个,而成千上百的“多囊肾”或“多囊肝”多见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这种情况下,囊肿危害就挺大,正常的肝组织和肾组织被挤压掉,导致肝肾功能受损。最常见是肾功能受到损害,临床上因多囊肾而发生尿毒症的患者大有人在。对“多囊肾”或“多囊肝”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仅限于处理引起明显症状的大囊肿,可行穿刺抽液或“开窗术”,并且积极保护肝肾治疗。
4、心理负担过重
有的人心理负担大,发现身体里有个囊肿,于是心理总是有个疙瘩,听说穿刺使能囊泡消失或缩小,非要穿刺掉才安心,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穿刺,但治疗的更多是“心病”。
所以没有以上这些情况通常无需特别担心,下次体检时再看看身体里面的这位“老朋友”是否依然安好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