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习俗是这样的,属于一种守孝行为,因为老人过世之后的头七天,整个家里是处于一种非常悲伤的环境中,这时候不宜做过多娱乐事情,包括喜庆的事情也不能去参加,否则容易把这份悲伤传染给别人家。
当然这样的习俗,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观念。甚至也有一些地方,更为注重,选择在只要同村有一位老人去世,那么整村的人都是不可以洗衣服或洗澡。
很多当代年轻人会埋怨这是封建迷信的一种行为,所以拒绝去遵守。但每个地方对待老人去世观念不一样,所以应该选择理性对待,而不是过多埋怨。而且老人过世后,守孝是一种很有爱心的行为,为过去的人缅怀,是一种美德。
我们身处社会,对死亡似乎很忌讳。但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这个过程,这是客观存在的,谁也躲不过。既然躲不过,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面对接受,家里如果有年老的老人,日常生活我们需要多关心,节假日也需要回去多陪伴,毕竟人这一辈子,活着就是为了感受爱。
老人去世后穿的衣服是“寿衣”,在选择寿衣的事情上,寿衣的件数,质地都很讲究,一般件数是分为五、七、九等单数,而不会选择双数,材质上也是选择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谐音,寓意后世儿孙多子,而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
古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论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请假回祖籍守孝,称为“丁忧”。所以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尽量不要穿过于艳丽的衣服,也不要到处寻欢作乐,好好缅怀家里老人!
喜丧即是把丧事当作喜事办,这是古来有之的事。这是平常百姓家常有的事,穷人家有,富人家有,官家有,并没有什么特别。这事虽说平常,不特别,但也不常有。若要讲究起来,还是有讲究的。虽说是办丧事,有的比办喜事还隆重。从前能活到七十多岁的人是很少的,七十多岁己经是很高寿了。能把丧事当成喜事办的,肯定是高寿之人。但首要条件,当事者必须五世同堂。举一例,以自己算起,上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下有儿子儿媳,孙子孙媳。一般年纪很大的老人去世,人们就会安慰他的家人,说老人家能活到这个岁数才走,这算是喜丧,应该为老人家高兴才是。而 很多主家确实也会将这样的丧事,当做喜事来办,请来乐队敲锣打鼓,大摆宴席,办得热热闹闹。难道年纪很大的老人去世,就都算是喜丧吗?在专门记述民间掌故遗闻的清朝《清稗类钞》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可见,古人认为“福寿双全”的逝者,才算是喜丧。如果更详细具体的来说,去世的老人若满足了:“全福、全寿、全终”这三个条件,那么其丧事就可以称为喜丧了。
所谓的喜丧,根本原因还是人们出于安慰死者亲属的一种说辞,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节哀,毕竟逝者已矣,而生者仍要继续。其实就是“善终”,意思是有一个良好的结局,死法应是无疾而终,自然老去,而不是飞来横祸、疾病缠身之类的非正常死亡。想想,一个老人即便已经年过九十,子孙满堂,但若是因车祸而死,无路如何旁人也不敢安慰他家人,这是“喜丧”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