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河平原为例,包括山麓平原、低平原和滨海平原三部分,分布药用植物670余种,分属110多科。山麓平原上分布有白头翁、苦参、茵陈、紫花地丁、翻白草、酸枣、郁李、半夏、柴胡、远志等300多种野生药材;栽培的药材有菊花、山药、板蓝根、大黄、北沙参、黄芪、丹参、牛膝、白芷、瓜篓、枸杞子、薏苡、玄参和紫苏等。低平原与山麓平原接壤处分布的种类与山麓平原基本相同,而与滨海平原接壤处,则分布有耐低洼盐碱的药用植物类型,常见种类有小蓟、蒺藜、白茅、香附、益母草、菟丝子、蛇床子、扁蓄、蒲公英、旋覆花、苍耳、桂柳、旱莲草及马齿苋等。本区种植药材历史悠久,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以河北省安国县(古称祁州)为例,种植的大宗药材就有200多种,地黄、枸杞子、山药、白芷、紫苏、菊花、牛膝、板蓝根、花粉、紫菀和丹参等30多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年产量可达200一500吨以上。滨海平原属盐碱涝洼地区,分布有北沙参、草麻黄、问荆、刺藜、合掌消、直立白薇、芦苇、香蒲及白茅等。冀北山地包括辽西低山丘陵、冀北山地和晋北山间盆地,是一个从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由山地和山间盆地组合而成的区域。冀北、辽西山地由数列平行山脉组成。冀北山地的自然景观具有过渡性质,从东南向西北,气候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植被则由森体--森林草原向干草原过渡。药用植物的分布以位于内蒙古高原南麓坝上区域为例,分布有耐寒、耐旱的种类,如木贼麻黄、草麻黄、单子麻黄、黄芪、防风及黄芩等。此外,主要种类还有问荆、猪毛菜、甘草、地榆、荆条、柴胡、苦参、玉竹、知母、藁本、金莲花、剪秋罗、秦艽、升麻、北重楼和北苍术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武则天统治的时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稻米。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与汉代并称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粮食亩产比汉代有较在幅度的增长.反映唐代粮食亩产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条:
(1)《通鉴》说:“元和中,振武垦田四千八百顷,收谷四十余万斛.”亩产约1石.
(2)《新唐书·食货志》载:“以韩重华为振武、京西营田、和籴、水运使,……募人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亩,……垦田三千八百五十余顷,岁收粟二十万石.”由此材料计算,屯田者共耕田1950顷,合亩产为1.025石.
(3)《新唐书·崔弘礼传》说,崔弘礼“迁河阳节度使,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于秦渠下辟荒田二百顷,岁收粟二万斛”.平均亩产也是1石.
(4)《新唐书·食货志》说:“京畿之内,每田一亩,官税五升,而私家收租,殆有亩至一石者,是二十倍于官税也.降及中等,租犹半之,是十倍于官税也”.地主收租率十分之五,租1石,亩产当为2石.这是京畿良田.
(5)李翱《平赋书》说:“一亩之田,以强半弱,水旱之不时,虽不能尽地力者,岁不下粟一石”.吴慧说,唐量亩产1石合汉量3.81石,再考虑到种豆等因素,与汉一样,打九四折,折合汉量为亩产3.75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334斤.
聊城市位于鲁西平原,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晚秋多旱,冬季干寒。”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土壤分沙土、沙壤土、盐碱土、红淤土四种类型,土质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繁殖。历史上,由于有适宜的生长气候,我市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据八十年代末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有:植物类:茵陈、草决明、苍耳子、栝蒌、丝瓜络、大蓟、蒲公英、白茅、天花粉、香附、蛇床、地丁、王不留、北柴胡、桑白皮等63科、192种,总产量达数万公斤。其中尤以莘县所产桑白皮质量上乘,全国闻名。动物类:壁钱、土元、蟾蜍、刺猬、獾等32科32种。矿物及其它类:芒硝、伏龙肝、百草霜等三种。当时并确定了四处药源保护区,即:(1)高唐县南镇、姜店旧城一带。(2)东阿县关山、刘集、单庄等沿黄北岸。(3)莘县王奉、岩集一带。(4)冠县林场。这四个保护区内野生药材种类繁多、蕴藏量大、分布比较集中。2、种植历史我市素有中药材种植习惯,建国初多系农业、副业、庭院花卉的副产品,计划经济时代各级政府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有关指示”,响应国家“南药北移,北药进关”、“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的号召,开始将中药材种植纳入农业规划,逐年下达种植指标。1959年6月“山东省万亩大药田现场会”曾在冠县召开,中国药材公司及山西、河南、河北省药材公司都派员参加,当时影响很大。当年聊城夏种万亩中药材品种达103个,后因粮药争地、争水、争肥等矛盾,种植面积逐年下降。1973年全省日照药材生产会议后,聊城药材站及各县(市)公司按照“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合理布局、建立基地”的指导方针,开始有领导、有计划地在种植年限较长,面积较大,重点品种突出,经济效益高的社、队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相继建立了一批100—300亩的中心基地,有阳谷大布,莘县张鲁、王奉,茌平丁块,冠县贾镇等。从而带动了周边200余个大小生产村、队专业种药,形成了大批种药专业队,并造就了一支中药种植技术骨干队伍。1985年后,国内中药材市场放开,竞争日趋激烈,价格不稳,中药材种植因产量、价格、信息、销路等原因造成种植面积严重下降。1988年聊城地区医药公司将中药材生产列为企业承包六大指标之一,定品种、定面积、定收购量,并进行考核,1988-1990年计划种植稳定在20个品种左右,种植面积约400亩,但此后因多种原因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二、中药材野生资源及种植现状1、野生资源现状农村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面积的荒地、盐碱地、闲置地都被充分开垦改良,杂生于农作物间的野生中药材,由于除草剂喷洒、人为拔除或动物吃啃等原因,野生动物类也由于农药施用等原因,从而破坏了其生长、生存环境,从而使野生药材面积、种类大幅减少,有些野生药材品种濒临绝迹。现有的野生药材品种多生长在河边、路沿、房前屋后等没有人为破坏的地方。经调查,现存约有100余个品种,其中苍耳子、香附、罗布麻、茵陈、蒲公英、浮萍、麦冬、蒺藜、蓖麻、桑、马齿苋、杜仲、槐米、天南星、猫眼草、女贞子、蛇床、栝蒌、野艾、野菊花、白茅等40余个品种较多,全市各地均有分布,总面积约有数百亩,年产约6000公斤左右。2、种植现状中药材种植一般技术管理要求比较高,计划经济时代因为出现过签了合同不收购现象,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因为农民信息不灵通,中药材种植更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另外也有价格不稳等因素。这些都影响了人们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目前,农民根据自己的信息渠道,多属自发种植、自产自销。有的作为经济作物种植而不是作为药材应用,如阳谷县闫楼乡于便村等村庄的农民自发种植牛蒡约1000亩,亩产2000公斤,每公斤8—10元左右,经济效益很可观,其主要做食用出口日本、韩国。冠县店子乡种植灵芝大棚13000余个,年产7000吨,为省内最大灵芝基地,已形成规模,也主要做为食品加工、销售。作为中药材用途种植的有:冠县贾镇、桑阿镇种植菊花300亩,亩产150公斤;冠县梁堂乡、莘县樱桃园乡种植金银花600亩、亩产100公斤左右;冠县孙疃乡种植大青80亩,亩产400公斤根、叶;冠县东古城镇种植的甘草4亩,亩产500公斤;冠县邹刘庄种植黄芪30亩,亩产500余公斤;莘县张寨、妹仲乡种植生地80亩,亩产300公斤左右;莘县王奉乡种植大青80亩,亩产400公斤根、叶。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