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是指由病毒、细菌、衣原体、霉形体、真菌和寄生虫等侵入鸟体而引发的一大类疾病,其相互间具有传染性。其中由病毒、细菌、衣原体、霉形体和真菌等致病性微生物所引起的疾病,习惯上称为传染病,而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则称为寄生虫病或侵袭病。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有新城疫病、马立克氏病、鸟痘、白血病和鹦鹉啄羽病等。
常见由细菌、衣原体、霉形体和真菌等引起的传染病有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结核病、伪结核病、葡萄球菌病、衣原体病、曲霉菌病等。
寄生虫病包括体内寄生虫病和体外寄生虫病,其中比较重要的寄生虫病有球虫病、蛔虫病、毛滴虫病、虱病和螨病等。病原微生物可以来源于发病或外表健壮的带毒带菌的鸟、家禽、家畜、节肢动物和人类。观赏鸟的感染主要是通过与带有病原微生物的上述动物的直接接触,或通过与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空气、尘埃、飞沫、土壤、饮水、饲料、鸟笼及其他养鸟用具的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创伤等途径侵入体内而发生。这类感染方式通常称为水平传染或水平传播。此外,病原微生物也可通过带毒带菌的父母鸟而直接传给其后代雏鸟,使之发生感染,这种感染方式常称为垂直感染或垂直传播。
野鸟由于能直接接触到寄生虫的虫卵、卵囊、虫体和各种中间宿主等原因,寄生虫病较为常见和普遍;而笼养观赏鸟接触外界的机会相对较少,寄生虫病的发生,特别是需要中间宿主的绦虫病和吸虫病的发生机会也相对较少,但并非不会发生。笼养观赏鸟中有许多是来源于捕获的野鸟,这类鸟常有带虫现象,而其他笼养观赏鸟,若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不良时也时有球虫病、蛔虫病等的发生。有些体外寄生虫,如蚤等可在犬、猫及鸟类之间发生交互感染。
非传染性疾病是相对于传染性疾病而言的一类疾病,不具传染性,是指由于遗传缺陷、营养和代谢障碍、毒物或药物中毒,以及环境因素急剧变化和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所引起的疾病。
饲养管理不善是观赏鸟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笼养对刚捕获的鸟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须有一个相当的适应过程,饲养管理稍有不当,即易发生疾病。笼具的改变、饲料的变化或转换、过分拥挤、周围温度过高过低或急剧变化、鸟笼潮湿污秽、通风不良或受贼风吹袭、粪便和垫料未能及时清理、运动不足等都可能使鸟发病或诱发其他疾病。
笼养观赏鸟的食物完全由人工控制和供给,目前在对各类观赏鸟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还缺乏系统研究的情况下,多凭经验饲养或参照家禽的饲养方法进行操作。因此,各类维生素缺乏症、无机盐缺乏症,以及肥胖症等营养代谢性疾病常有发生。
鹦鹉一般会多的常见病有以下几种发现这种状况的时候一定要对症下药赶紧救治。鹦鹉拥有一身华丽鲜艳的羽毛,想让人不爱都不行。饲养一只鹦鹉,它可能会患病,身为主人的你该怎么办呢?
虎皮鹦鹉
一.呼吸器官病:
呼吸器官常见的是感冒,其症状是流鼻涕。鸟儿感冒后,立即移到室内饲养,并给以保温,很快就会自愈。若病情不能自愈,可将硼砂溶于温水中,配成2~4%的硼酸溶液,用来冲洗鼻孔周围,并喂给金丝雀草种子饲料,以增强抵抗力。也可在饮水中滴几滴葡萄酒或喂给维生素制剂,帮助它恢复健康。
二.消化器官病:
由于吃了不清洁的精饲料或饮水不卫生,引起拉痢,病鸟一般排白色浆状稀粪,下腹部羽毛沾污。鸟儿患此病后,主食饲料只喂稗子,并转放暖和的地方饲养,要一鸟一笼隔离,防止传染。在饮水中滴入红酒数滴。重者可使用药物,在饮水中加痢特灵0.01%(每片研碎后加水1000毫升)。连饮3天即愈。
三.寄生虫病:
虎皮鹦鹉身上的羽虱很多,必须注意消灭。除虱的办法可用兽用消灭清粉或用神奇药笔涂抹。此外,虎皮鹦鹉还受吸血虫的危害。巢箱往往是产生吸血虫的大本营。每次孵窝完毕,要马上用开水烫一遍巢箱,再在箱内涂上对鸟无害的杀虫药BGP水溶液,保持清洁干燥,预防寄生虫。[3]
四.幼雏病:
鹦鹉幼雏病主要危害2—4周龄雏鹦鹉。鹦鹉幼雏病传播迅速,死亡率极高。鹦鹉幼雏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鹦鹉幼雏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背部及腹部绒羽生长不良嗉囊空虚,腹部肿胀,俗称“小嗉子,大肚子”皮肤变红。鹦鹉幼雏病最早发现于80年代初的美国佐治亚州和德克萨斯州,最初多发于虎皮鹦鹉,现可感染多种鹦鹉。鹦鹉幼雏病的治疗:鹦鹉幼雏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注意降低饲养密度,严格检疫制度,防止引入病原。种鸟可试用疫苗进行接种!
所以我们养宠物就要负责到底发现症状,根据症状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