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第1张

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篇1

1、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 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 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 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 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 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 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 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 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体冲入膀胱。连接5 000ml一次性引流袋,常用密闭式,管颈粗,不易堵塞且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妥善固定后冲洗液不易逆流,更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

5、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药物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执行医嘱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常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和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进,不宜置于同一溶液中静注或静滴,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由于药液相互作用,可出现药理上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失去活性,丧失或降低抗菌作用。

6、缩短住院时间

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支持疗法,在提高医疗质量前提下,缩短住院时间。对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其慢性疾病病情稳定后,应嘱其尽快出院继续治疗并定期门诊随访。

总之,做好预防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全体医护人员是关键。只要严格遵循以上规则,院内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另外,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从这几年的各项监测指标可以看出,以上预防措施大大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篇2

院内感染是自医院产生就存在,随着医院的发展而变化的。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侵袭性操作破坏了病人的防御屏障,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各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问题,感染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给临床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护理带来很大的困难。院内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影响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和治愈率,降低了医疗质量。控制院内感染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也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

1、造成院内感染的常见因素

1.1病人自身因素

1.1.1早产儿、新生儿、老年人及有严重疾病者。如患恶性肿瘤、免疫功能异常症、代谢障碍性疾病、重症血液疾病、胶原组织疾病、营养障碍等。

1.1.2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癌剂等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1.1.3不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易产生菌群失调即导致自身感染。

1.1.4接受各种损伤性(侵入性)诊断、治疗,如:手术、内镜、注射、血管及脏器内导管置入。

1.2医务人员的因素

1.2.1接诊条件不够完善。某些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合就诊,入院后卫生处置不健全,病人入院时未经过更衣、清洁等就直接进入病房,从而增加感染机会。

1.2.2空气污染。病房设置不符合标准要求,病床的间距不足,密度增加,通风设施不足或通风时间不够。病房清洁消毒不及时,不彻底。

1.2.3没有严格执行探视及陪护制度。病区的人流量增多,尤其是患上呼吸道感染或传染病带菌者进入探视,通过空气、飞沫或手的接触,易造成院内感染。

1.2.4医务人员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如洗手不及时、不认真或洗手后用污染的毛巾擦手,因而双手成为传播细菌的工具,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1.2.5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或操作用物清洁消毒不符合要求。如血压计袖带、止血带未经常规消毒处理就直接使用。

2、防止院内感染的措施

2.1医院建筑要求设置布局合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教育,提高各级护理人员对病人的高度责任感,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熟练掌握常用消毒隔离技术。

2.3加强病人病区管理

2.3.1保证病床的`间距符合要求,通风设施保持良好,保证通风时间每天两小时以上,定期紫外线消毒,保证空气质量。

2.3.2严格执行探视陪护制度,最低限度减少陪护人员。

2.3.3严格执行清洁、消毒、隔离、灭菌制度是切断传染途径,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1)对科室各类物品和房间有固定的清洁消毒时间。重视病人床单元的管理及消毒,注意病人物品的摆放,地面清洁及卫生管理,如一床一扫、一桌一巾,病人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做好特殊病人的隔离工作。 隔离包括传染性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传染性隔离以防止传染病人在传染期间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医务工作者和病人为目的。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是防止医院内一些对感染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护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多种条件致病菌的感染。

(3)供应室人员要明确岗位职责,无菌物品经严格检查后方可发放、下送。保证无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

2.4对感染病例要早作药敏试验,首选敏感窄谱的抗生素,严格适应症,谨防二重感染,保证抗生素对病原菌的敏感性。

2.5手卫生:在注射、输液、发药、吸氧、诊疗等操作前要认真洗手。处置两个以上患者时要洗手或手消毒。

2.6尿路感染及预防。临床上最多见的是尿路感染,其发病率与导尿操作不当和留置导尿时间长短有关。预防方法如下:

(1)严格掌握导尿的适应症,能用尿液储存袋的就不用导管。

(2)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尤其应注意洗手、手消毒及无菌器具的使用。耻骨上膀胱造瘘者,尤需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做好尿管、尿袋的护理和管理。

(3)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应用清毒棉球擦洗1—2次,做好会阴部的护理。

(4)导尿系统应保证密闭、引流通畅,无逆流,注意各连接处不被污染,根据病情及早停止留置导尿。

(5)对具有传染性或患有其他感染症状的特殊泌尿系感染的病人,应施行隔离,必要时可安排隔离室。

2.7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提高对呼吸道医院感染的认识,熟练掌握防治环节及技术。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呼吸道医院感染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加强呼吸治疗装置的管理。

2.8外科切口感染的预防。

(1) 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日,按规定做好清洁及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做好胃肠道手术病人的肠道准备工作。

(2)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手术室环境、人员、药品和器械的管理。

(3)手术后的预防,加强换药室的管理。在进行切口的治疗前后及处理不同切口之间,必须进行手消毒。直接接触开放或新的切口,应戴无菌手套。每天观察切口,及时更换敷料。切口分泌物不得浸透外层敷料,有感染征兆应换药并对切口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严禁局部使用抗感染药物。对患有可传播感染的切口或皮肤感染的病人应实行相应的隔离。患有单纯疱疹、链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的工作人员,治愈前不能接触病人手术切口。

2.9做好病人健康教育:管理好病人与病房秩序施,控制病人陪住率,以减少病房的人流量和空气中的染菌数,对保护住院病人安全和减少感染机会都能收到良好效果。护理人员要向病人宣传预防疾病及医院感染知识。对于传染病人,特别要讲明隔离的目的和意义,不随意乱串病房。使他们主动自觉地配合医务人员做好隔离、消毒工作,使之顺利度过隔离期。

控制院内感染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中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临床的许多工作,都需要护理人员去实施,而消毒、灭菌和隔离就是切断微生物的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护理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主要因素,加强护理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的基础。严格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控制院内感染,加强医护人员操作的无菌意识具有关键的作用。控制院内感染不仅是医疗任务,也是社会责任,要通过严格的管理来实现。

1.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措施如下: (1)针对机体预防措施:增强机体抵抗力,戒除不良嗜好,进行系统的预防接种,做好婚前检查。 ( 2)针对环境的预防措施:对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对遗传致病因素作好预防工作。加强优生优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近亲或不恰当的婚配。 ( 3 )对社会致病因素的预防:对心理致病因素作好预防工作。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哮喘、溃疡病等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 2.第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它是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对于传染病,"三早"预防就是加强管理,严格疫情报告。除了及时发现传染病人外,还要密切注意病原携带者。对于慢性病,"三早"预防的根本办法是做好宣传和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水平。通过普查、筛检和定期健康检查以及群众的自我监护,及早发现疾病初期(亚临床型)患者,并使之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由于慢性病常是经过致病因素长期作用后引起的,给"三早"预防带来一定困难。 3.第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是对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此时机体对疾病已失去调节代偿能力,将出现伤残或死亡的结局。此时应采取对症治疗,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康复。 三级预防是健康促进的首要和有效手段,是现代医学为人们提供的健康保障。

乳腺癌对女性有很大的影响,但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 因为早期很难发现,所以很多患者都没有早期治疗。 早期乳腺癌通常没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很难引起注意,但可以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 80%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 患者经常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大多是单一的,硬的,不规则的边缘,表面不光滑。

专家表示,对于乳腺癌,早期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乳腺癌的预防方法有哪些呢?

预防方法一:注意定期检查是乳腺癌的预防方法之一。专家说,女性朋友,特别是那些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要注意定期检查她们的乳房,除了自检外,还要注意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预防方法2:减少酒精的摄入和戒酒也是预防乳腺癌之一。专家指出,研究表明,喝酒的女性比不喝酒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因此,预防乳腺癌,女性朋友应注意减少摄入酒精的量或者戒酒。

预防方法3:请注意,乳腺癌预防方法包括母乳喂养。专家说,哺乳期的女性朋友必须注意母乳喂养,并且在哺乳期应尽可能地排出乳汁,一方面可以增加乳汁的分泌,另一方面减少乳汁的最后分泌在乳房保留时间,可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预防方法四:及时治疗乳腺疾病乳腺癌的预防,女性朋友还要注意及时治疗乳腺疾病。

预防乳腺癌应多食鱼类、肉类、禽蛋类、蔬菜和散积软坚之品,如海带,蘑菇等。 还要记得补充铁量,如果月经流量过多,更要多吃富含铁的食物,以防止缺铁性贫血。 这样的食物一般是豆类、猪肝、瘦肉、蛋黄、燕麦、牡蛎等。 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希望身体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8236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2
下一篇2023-06-22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