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容易产生与脑组织退化有关的综合症。老年精神病及许多精神症状,都带有老年脑衰老退化的待点。老年期最容易发生、最有特征的两个综合症是急性脑综合症和慢性脑综合症。急性脑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是意识障碍,常伴有幻觉和神经兴奋。意识障碍多为阵发性或一过性。即发作后很快恢复。慢性脑综合症主要症状是痴呆,可分为脑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两大类。痴呆是不可逆的,往往会加重,这两组症候群在各种老年精神病的发病过程中都可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
老年精神疾病往往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病、关节疾病等。老年精神病人的症状极不稳定、也不典型。精神方面的症状,常常被患者所诉说的头痛、腰痛、全身乏力等躯体症状所掩盖。老年人的精神与躯体功能密切相关,二者的关系比青年人更为密切。例如:感冒、便血、手术等之后,可引起精神症状在患有某种精神疾病时.躯体症状也会随之而来。环境因素对老人精神疾病的病程影响很大。例如:环境的突然改变可造成病情恶化,但也可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大家都知道,人随着年纪的衰老,身体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老年痴呆就是老年人的高发疾病。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出现老年痴呆的概率会越来越高,这主要是因为大脑功能退行性变导致的,往往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这就需要尽早发现,尽早控制。
1、记忆力减退
记忆力减退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症状,这个时期老年人会逐渐记不清东西,首先会遗忘家中东西放置的位置,其次是在出门时遗忘物品,如果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遗忘回家的路。所以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时,就需要考虑是否患上了老年痴呆,只是应该对大脑做好保养,可以采用一些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2、行为异常
有一部分老年人可能会因为记忆障碍的问题,而忘记了自己某些行为的目的,或者是想不起来做事的方法,这就会让老年人的行为看起来比较古怪,但其实是有原因的。一般有行为异常时,说明老年人的痴呆症状已经比较严重。
3、精神异常
老年痴呆后,患者往往无法正确的控制情绪,有时会显得比较暴躁,有时又会异常安静,这就是老年痴呆带来的精神上的影响。此时并不能明确的知道,老年患者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并且他们也无法正确的表达出来,但精神和情绪就是有了明显的变化。
4、语言障碍
在老年痴呆严重时,很多老人会在说话的时候突然停顿,想不起来自己要说的话是什么,或者出现了对语言使用的障碍。常见的表现就是在反复强调一件事情,总觉得这件事情没有说过。
5、行动障碍
如果老年痴呆的神经退行性变始终在不断发展,就很有可能造成老年人运动方面的异常,很多老人会表现为走路时不能正常行走,但是老人的腿脚是没有任何异常问题的,这就是老年痴呆引起的。
1、药物控制
一般出现老年痴呆时,可以使用药物缓解症状,药物控制通常都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一定要坚持服用,如果突然停药就很可能导致症状在短时间内加重。
2、戒烟戒酒
很多老一辈的人都有长期吸烟喝酒的习惯,并且他们喝酒的量也比较大,这就一定要进行控制,吸烟与喝酒都会对大脑造成很大的损伤,尤其是出现老年痴呆的患者吸烟喝酒就更容易加重病情。
3、锻炼记忆
老年痴呆患者一般都有严重的记忆力缺陷,因此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对记忆力进行锻炼,一般的锻炼方法与智力训练相同,也就是不断的活跃患者的思维,使其反复进行记忆。
出现老年痴呆时,一般很多人都能有所察觉,此时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开始长期用药控制,否则老年人症状加重后不仅仅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也会给儿女造成巨大的负担。
#家庭医生超能团##真相来了##精神疾病的真相#
老年期心理问题的表现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并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老年期精神卫生问题也日趋严重。
不久前一份来自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养护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30%的老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0%以上的老人需要心理治疗。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这些心理特征伴随老年人
人到老年,不但生理方面发生改变,心理上也产生相应变化,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特征。
脑功能下降这是老年期常出现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体现在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惹。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症状的主要表现,可伴有或不伴有躯体疲劳,常常情绪不良,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后不能缓解,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智能、记忆下降,近事记忆减退,远事记忆相对保持较好,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情绪不稳
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控制能力差,动辄大发雷霆,或易哭泣,负性情绪占优势,经常产生抑制、疑病、孤独感、空虚感和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对外界事物,对他人情感日渐淡漠,缺乏兴趣,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可能出现消极言行。
性格改变
“老顽固”的称呼对有些人虽然不太礼貌,但的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年人的性格改变,固执己见,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回忆往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情景。略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难以倾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
悲观自卑
不少人到了老年期,一改往日的争强好胜,变得沉默寡言,不善于言谈交际,情绪低落,像变了个人似的,整日郁郁寡欢,总认为什么也不如别人,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性格也变得孤僻、胆小怕事,缺乏生活热情,更无创造力和事业心可言,生活简单随便,有时甚至产生想死的念头。
适应不良老年期是社会角色急剧变化的时期,不少人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难以维持心理平衡,出现焦虑、抑郁、怀旧、行为消极,甚至自杀等。
除此之外,老年期各种躯体疾病接踵而来,躯体疾病和心理问题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同时老年期也是“丧失期”,丧失健康,丧失地位,丧失金钱等,这些均可加重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及性格缺陷等,使本来孤独、压抑、忧郁的老年期心理状态变得更加复杂。
老年期空巢综合征
老年期空巢综合征是老年人在子女成家立业独立生活之后,由于适应不良出现的一种综合征,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危机。
空巢综合征有以下主要表现:
1.精神空虚,无所事事。
子女离家之后,父母从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而有规律的生活,突然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他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
2.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
对自己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3.躯体化症状。
受“空巢”应激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
空巢综合征的预防很重要。父母对子女离家独立生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有思想准备,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要总是围着孩子转。
孩子离家后父母要注意培养业余爱好,如种花、养鸟、练习书法、欣赏音乐、适度的体育锻炼等,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助于排解心中的孤独和思念情绪。夫妇之间给予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安慰,建立新的生活规律和情感支持系统。子女要了解父母的心情,常回家看看,这是对处于孤独和空虚中老人最大的安慰。对较严重的空巢综合征,如有严重的心境抑郁、失眠,存在多种躯体化症状,有自杀观念和行为者,应及时寻求心理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切不可讳疾忌医,延误病情。
老年再婚的心理调适
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的角度来讲,再婚对老年人健康是有益的,尤其对老年人的'心理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再婚老年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矫正再婚动机老年人再婚也要以爱的需要为主线,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等需要。不少老年人再婚后并不幸福或速配速离,原因就是缺乏坚实的爱情基础,草草从事,结果给老年人再次造成伤害。因此老年人再婚前必须矫正不良的再婚心理动机,只有从爱的需要出发,才能在再婚后得到真正的幸福。爱情是没有年龄界限的,爱情永远是婚姻的基础,无论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人的婚姻,爱情始终是第一位的。
适应对方心理特征老年人有比较稳定的性格、兴趣和爱好。进入更年期后,老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都产生变化。这就要求老人再婚后尽快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正确对待不同个性、性格和习惯,注意互相尊重、互相谅解。身体较好的一方要耐心安慰、体谅、理解和容忍对方,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避免感情上的冲突。
克服回归心理老年人总喜欢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心理学称为回归心理。老年再婚后往往不自觉地把先后两个家庭加以比较,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双方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发生矛盾时,就会追忆过去爱情的甜美,产生后悔和怨恨情绪,这就在感情上拉开了再婚夫妻的心理距离,影响夫妇和睦相处。要克服这种心理,关键在于双方都应认识到,过去的已经永远过去了,面对新的家庭,转移参照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消除矛盾,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以使双方逐渐和谐。
自我安慰,避免自责失去几十年朝夕相处的老伴是令人心碎的悲伤事件,但又无可挽回。因此,不妨理智地提醒自己: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近死亡,这个自然法则谁也逃脱不了,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
转移注意力为了减少悲伤,不妨把老伴遗物收藏起来,将注意的重点转到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
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克服“排他”心理老伴过世后,丧偶妇女难免有孤独凄凉的感觉,积极的生活方式可减轻这种孤独感。建立新的家庭模式,应与新配偶及子女建立新的关系,以减轻悲痛情绪。再婚夫妇应克服“排他”心理,把双方子女都看成自己的孩子,尽到父母的职责,在衣食起居等一些生活小事上要一视同仁。
其实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并不在乎重阳节一天的关心,而是希望小辈们能在平时的日子里也常过来看看。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不要让我们的爱心只在重阳节当天来表现,更不要让我们的爱心影响到老人的生活,成了他们的负担。作为年轻人,不妨化整为零,让老人每个月、每个星期都能感受到大家的关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