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胸闷、心绞痛心脏专家告诉您,记住这几个穴位平日保健,病发应急都管用!
极泉穴:治疗心悸
心悸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型患者常表现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等;实型患者常伴有上火、瘀血、口渴等现象。心悸一般虚实结合,所以会出现复杂的病症。
除了口服药物,有心悸症状的人还可以按压极泉穴,以缓解不适,起到心脏保健的作用。极泉穴在腋窝顶点处,也就是腋窝的最深处,这里是腋动脉搏动处,泉有泉眼之意,也就是说这里是心经的源头,心经从极泉穴开始,逐渐向下贯通至各个经脉。当出现胸闷、喘气费力、心慌等症状的时候就可以按揉此穴位。
太渊穴:保护心脏
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腕前区,桡骨茎突和舟状骨之间,腕横纹桡侧凹陷的位置。太渊穴不光对肺有很强的作用,对心脏也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太渊穴所处的位置和把脉的位置很相近,可以通过脉搏的情况来对此穴进行按揉。
感觉脉搏跳动不稳定时,就可对太渊穴进行揉按,一般几分钟便可使脉搏恢复正常。心脏不好的人或者想养心的人每天均可按揉太渊穴,每次几分钟就能对心脏起到保健的作用。
内关穴:缓解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包括心动过速、过慢和不规律,其中包括很多类型,如窦性心律不齐、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内关穴的位置在前臂的内侧,将左手掌伸出,然后将右手三个手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臂的腕横纹上,这时食指和手腕交会之处就是内关穴的位置。将右手拇指放在此穴位上,会感到有两根筋,准确的说,内关穴就位于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内关穴对心脏类疾病和一些肠胃病都有很强的治疗作用,常揉按此穴位可以达到预防心脏病、缓解疲劳、安神镇定等功效,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心绞痛等症状有特殊的效果。所以心脏病患者可以长期按压此穴位,左右手轮换,每只手臂按压十分钟左右,每日按压 2 ~ 3 次即可。
耳中穴:可治疗突发心绞痛
一旦出现突发性心绞痛,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最好在送医的过程中让患者在舌下含一片硝酸甘油。如果身上没有药物,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耳中穴。
将患者放到安全的位置,让其身体放松,将头部垫高,让其平躺,然后就近找一根小木棍,用其末端按揉耳轮脚正中的位置,找到其最敏感的痛点,即是耳中穴。
找到穴位后,用细木棍按压此处,用力适中、速度均匀,一般几分钟后心绞痛症状就会明显减轻,之后再按压就会消失。可两耳轮换按压,直到患者疼痛减轻或者消失为止。
膻中穴:治心脏病
膻中穴属任脉,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此穴位还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交会穴,也是宗气汇聚之处。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活肺脏之气皆汇于此,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
所以说膻中穴有行气化瘀、宽心顺气、疏通经脉等作用。平时感到肺气不足、心慌气短时便可按揉此穴位;另外咳嗽哮喘、胸口疼痛时也可按压此穴位。
膻中穴位于人体的正中线上,也就是人体两乳的正中间。人们平时所说的心窝,指的就是膻中穴。
少府穴:防治心绞痛
少府穴属于手少阴心经穴中的一个,位于手掌,具体位置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之间。正常握拳时,小手指的指尖触碰掌心的位置就是少府穴。按压少府穴对治疗胸闷、遗尿、小便顺畅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少府穴对治疗心绞痛、心悸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按压此穴三至五分钟,心绞痛、心悸等症状便会明显减轻;曾患有心绞痛的病人可早晚各按一次,以防止心绞痛再次发生。
承山穴:促进血液循环
承山穴可以预防心脏病,是因为此穴位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人体的腿部肌肉每次在收缩时,会排出一定的血液,血液会回流到心脏,然后在通过心脏再运输到这里。
看到很多老年人经常会拍打小腿,这是在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拍打、揉按小腿可预防腿抽筋,让血液循环更有动力,同时还可以平衡心脏血液回收的能力,所以说此穴位对心脏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当我们踮起脚尖时,此处的肌肉会略微隆起,隆起尾端的凹陷处即是承山穴。按揉承山穴可稍微用力一些,这样有助于排出湿气,促进血液循环。
至阳穴:治心慌、胸闷
至阳穴(宽心穴)属于督脉,其位置在人体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人体站立,双臂放松下垂时,至阳穴正好位于两侧肩胛骨下缘连线中间的位置。
至阳穴对很多心脏病症状都有治疗作用,例如常见的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心绞痛、心跳过速等。另外至阳穴对胃痛、胃胀、咳嗽、哮喘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需要另一个人帮其对至阳穴进行揉压。揉压时可选择拇指,也可以选择火柴棒或者硬币之类的东西。揉压时可持续揉压,也可以按压一次,然后数十秒后再按压。此外还可对此处进行锤击拍打,一般每次几分钟即可,力度和速度要掌控好,以感到酸胀为宜。
生活中当出现心情不好或生病的时候都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这个时候可以 *** 一些穴位来缓解症状。下面我带你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1、内关穴
手掌朝上,当握拳或手掌上抬时就能看到手掌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这两条筋中间,腕横纹上两寸。
按揉内关穴力道要适当,不可太强,以酸胀为佳以左手拇指螺纹面按右手内关,以右手拇指螺纹面按左手内关,交替进行,平时可以边走边按,也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揉按,按揉2-3分钟就可以了。还要注意指甲不宜过长,否则会掐到穴位。
2、神门穴
手腕内侧,小指边的腕横纹上。神门穴专治心病,出现心脏早搏、房颤时,赶紧 *** *** 神门穴,可及时缓解症状。此穴可补益心经元气,濡养心 脏。心安万事安,心脏的元气充足,各种心系统的疾病及由此导致的精神方面疾病都会得到改善。按揉双侧神门穴,每次3分钟,每天3次。
3、膻中穴
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 *** 连线的中点。膻中穴不仅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还是任脉与足太阴经、足少阴经、手太阳经、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胸闷气短是什么原因
1、心律失常
一般来说,出现胸闷气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对于正常人来说,他们的心跳节奏都非常规律,心跳的频率也特别适合生理的需要。在休息的时候心跳会比较慢,运动的适时候心跳就会快些。因此,我们能够了解到心脏是充满规律的跳动。但是只要讯号出现传导问题,心跳就会出现太慢、太快以及不规律的情况,从而引起胸闷气短,这就是心律失常。
2、呼吸系统疾病
另外,如果患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时候,因为受阻会使肺泡增大,并且出现弹性减少的现象,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肺功能受损。这种情况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以及慢性气管炎等疾病。患者经常会表现出呼吸困难,若是过于激动就会出现咳嗽加剧的现象,因此也会导致胸闷气短。对于这样的患者,需要及早的进行治疗。
胸闷气短怎么治疗
1、做检查
心脏神经官能症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若出现这种状况还应及早去医院检查,可以做胸透、心电图、B超及血液分析等检查,以便查明病因,及时接受治疗。
2、配合医生治疗
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的时候,则可以用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从而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3、精神心理治疗
即调整心态、放松精神、消除顾虑,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保持良好情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使机体的生理代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反馈性地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力,改善神经功能。
4、药物治疗
有心悸、胸闷、易汗、喜长出气等β-受体高敏症状者,可用安定5mg、心得安10mg 口服或氨酰心安12 .5~25mg 1~2次/日。
胸闷气短如何调理
1、增强自身免疫力
首先女性较男性多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女性的抵抗力较低,所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可以预防感冒和各种的呼吸系统的疾病。
2、注意饮食平衡
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饮食的平衡,尽量以清淡的饮食为主,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最好不要抽菸,避免接触到对气管和支气管有 *** 作用的烟气、毒气等。
胸闷气短吃什么好
1、草芪龙苓粥
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许。将炙甘草、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龙眼肉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补气安神,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等。
2、生脉粥
党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与大米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生脉口服液1支,调入稀粥中服食,每日2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补气养阴,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疲乏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淡白无华、舌红苔薄、脉结代而细等。
3、三七三子粥
三七5克,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除痰化瘀,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头晕气短、唇甲青紫、苔白腻或有瘀点、脉弦结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