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史
①年龄与性别。
②诱因与经过。无痛而进行性增大可能是恶性肿瘤;生长缓慢,无明显症状多为良性肿瘤;短期或突然出现包块,尤其是外伤后或血友病、白血病、紫癜患者,应疑有腹腔出血、血肿或脓肿形成,血肿或脓肿常随病情好转而缩小或消失;包块时大时小或时隐时现,常提示空腔脏器梗阻或间断痉挛的可能。
③临床伴随症状。
(2)体征
①肿块的部位。一般根据肿块所在位置的解剖部位,可以判断肿块所属的器官。
②肿块的性状。
轮廓和大小:表面一般光滑且体积巨大、无明显疼痛或内腔管道梗阻多为良性;反之,表面呈结节状或不规则、体积不大,但已有累及器官的表现者,常提示为恶性,肿块界限不清者可能为炎性肿块。
质地:表面坚硬不平可能为恶性肿瘤,反之,表面光滑而坚韧者为良性;柔软有弹性提示为囊肿。
压痛:无压痛为良性,压痛不明显可能为慢性炎症,有明显压痛多为损伤性血肿或炎性包块。
活动度:胃、横结肠肿瘤及肝、脾、肾肿大而未发生周围粘连可随呼吸而活动,腹膜后及下腹脏器肿块,一般不随呼吸移动。
搏动:有搏动呈膨胀性,常见于腹主动脉瘤与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肝搏动。
肿块与腹壁的关系:腹壁内肿块表浅,明显向外隆起,边界清楚;腹内肿块不易触及;腹膜后肿块较固定,多在两肋较易触及。
(3)实验室检查
①血尿粪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核左移为炎性包块,全血减少见于疟疾、脾亢;尿常规有助于泌尿系肿瘤的诊断;大便潜血阳性,提示消化道病变,而持续阳性,可能为胃肠道肿瘤;血沉增快见于结核与恶性肿瘤。
②肿瘤标记。甲胎蛋白、癌糖抗原19-9(CA19-9)、CA50 有助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
③寄生虫抗原皮内试验。对血吸虫病、包虫病有辅助诊断价值。
④肾功能、肝功能、血清淀粉酶对判断肝、胆、胰、肾与肿瘤的关系有参考价值。
(4)特殊检查
(5)鉴别诊断
①腹壁肿块。其特点为位置较浅表,坐位或收紧腹肌时,包块明显,且随腹肌移动。当腹肌松弛时,包块不明显。相反,腹腔内包块在腹肌紧张时包块不明显,腹肌松弛时包块可触及。
②假性肿块。
充盈的膀胱:尿潴留时,在耻骨上部可触及圆形、隆起的肿块,续表导尿或排尿后肿块即消失。
妊娠子宫:成年女性,有停经史,其他妊娠征象及妊娠检查阳性。
疝:如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等。其特征是腹压增加时肿块增大,时隐时现,咳嗽时可触及膨胀性冲击感,如内容物是肠管,可闻及肠鸣音。
结肠肠管或主动脉:腹壁脂肪少且肌肉薄而松弛的人,可在左下腹触及条索状结肠,较软,可推移活动;腹部中央、脊柱前可触及腹主动脉,它随心跳而搏动。
内脏下垂:如肾、肝等,须注意鉴别。
粪块:便秘患者可在盲肠、乙状结肠内触及肿块,清洁灌肠或通便后肿块消失。
左下腹部有肿块 下腹部肿块是妇科患者就医时的常见主诉。肿块可能是患者本人或家属无意发现,或因其他症状(如下腹痛、阴道流血等)做妇检时或行B型超声检查盆腔时发现。根据肿块质地不同,分为囊性和实性。囊性肿块多为良性病变,如充盈膀胱,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输卵管积水等。实性肿块除妊娠子宫、子宫肌瘤、卵巢纤维瘤、盆腔炎性包块等为良性外,其他实性肿块均应首先考虑为恶性肿瘤。 腹部肿块分类方法很多,按肿块性质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 1.生理性“肿块” 并非真正的疾病,但有时误认为病理性肿块。除子宫、膀胱、粪块外,发达的腹直肌腱划间的肌肉,消瘦者的脊柱或骶骨岬和自发性痉挛的肠管等,都可能被误诊为病理性的。甚至腹壁松软或薄弱者的腹主动脉,也会被误认为是“搏动性肿块”。 2.梗阻性肿块 胃肠道的梗阻性肿块可引起腹痛、腹胀、呕吐或便秘不排气等梗阻胆道的肿块引起无痛性黄疸,一般不发热梗阻尿路系的肿块常引起腰部胀痛。严格说,淤血性脾肿大和郁胆性肝肿大,也属于梗阻性肿块。 3.炎症性肿块 多伴有发热、局部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炎症征象。如阑尾周围炎包块、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肾周围脓肿等。 4.囊性肿块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有波动感。常见的有先天性的多囊肝、多囊肾、脐尿管囊肿滞留性的胰腺囊肿、肾盂积水肿瘤性的卵巢囊肿炎症性的胆囊积液、输卵管积水、包裹性积液寄生虫性的包虫囊肿等。 5.肿瘤性肿块 多为实质性肿块。恶性肿瘤占多数,特点为发展快,晚期伴有贫血、消瘦和恶病质良性肿瘤则病史长,肿瘤较大,光滑,有一定活动度。 6.外伤肿块 如左上腹部的脾破裂血肿,上腹部的假性胰腺囊肿,下腹或盆腔的腹膜后血肿等。见腹部创伤。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