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有毒吗?

吴茱萸有毒吗?,第1张

吴茱萸有毒。

吴茱萸毒性:小毒。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相关配伍

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

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

药用价值

嫩果经泡制晾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吴茱萸是古老的传统中药植物。其果早于西汉时已作药用,长沙市马王堆软侯古墓出土之《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吴萸治病一起,治疽病二起(三者均与椒合用)。按原文所治之病症,所用之药显系与今所称之吴茱萸为同物。

经典中药之吴茱萸是采收其嫩果,用盐水漂洗或以醋炒,干后入药。或有用蜜炙甘草炮制。晋、唐以下各家本草如《神农本草》《新修本草》《大观本草》《证类本草》《政和本草》以至《齐民要术》等均有载录。其药效与用治经李时珍保留并发挥了陶弘景《名医别录》中的叙述,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有详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吴茱萸 (中药)、百度百科-吴茱萸

【中文名】吴茱萸(《本经》)

【类别】果实类

【异名】吴萸(《草木便方》),左力(《南宁市蓟物志》)。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吴茱萸,又名:辣子、臭辣子树、气辣子、曲药子、茶辣。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5~5米。幼枝、叶轴、小叶柄均密被黄褐色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2~4对,椭圆形至卵形,长5~15厘米,宽2.5~6厘米,先端短尖,急尖,少有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罕有不明显的圆锯齿,两面均密被淡黄色长柔毛,厚纸质或纸质,有油点。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偶成圆锥状,顶生;花轴基部有苞片2枚,上部的苞片鳞片状;花小,黄白色.萼片5,广卵形,外侧密披淡黄色短柔毛;花瓣5,长圆形,内侧密被白色长柔毛;雄花有雄蕊5枚,长于花瓣,花药基着,椭圆形,花丝被毛,退化子房略成三棱形,被毛,先端4~5裂;雌花较大,具退化雄蕊5枚,鳞片状,子房上位,圆球形,心皮通常5枚,花柱粗短,柱头头状,蒴果扁球形,长约3毫米,直径约6毫米,熟时紫红色,表面有腺点,每心皮有种子1枚,卵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

野生于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分布于长扛流域及华南一带和陕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吴茱萸根)、叶(吴茱萸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8~10月,果实呈茶绿色而心皮尚未分离时采收。摘下晒干,除去杂质。如遇阴雨,用微火炕干。

【药材】干燥果实呈五棱状扁球形,直径2~5毫米,高约1.5~3毫米。表面绿色或绿褐色,粗糙,有细皱纹及鬃眼(油室);顶平,中间有凹窝及5条裂缝,有时在裂缝中央有突起的柱头残存,基部有花萼及果柄,果柄方圆形,长3毫米,棕绿色,密布毛茸。横切面,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2枚。种子富油性,质坚易碎。香气浓烈,味苦微辛辣。以色绿、饱满者为佳。

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石虎及毛脉吴茱萸等的未成熟果实,亦同等使用。

【化学成分】吴茱萸果实含挥发油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等。还含吴茱萸酸。又含生物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羟基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吴茱萸碱用盐酸乙醇处理即转化为异吴茱萸碱。还含两种中性不含氮物质:吴茱萸啶酮和吴茱萸精。又含吴茱萸苦素。

石虎果实含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羟基吴茱萸碱。尚含不饱和的酮,暂称石虎甲素、挥发油、花色甙和甾体化合物。

【药理作用】①驱蛔作用

吴茱萸醇提物在体外对猪蛔虫有较显著作用;对蚯蚓、水蛭亦有效。

②抗菌作用

吴茱萸煎剂(100%)对霍乱弧菌有较强抑制效力(琼脂挖沟平板法)。10%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1:3水浸剂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③中枢作用

大量吴茱萸对中枢有兴奋作用,并可引起视力障碍、错觉等。日本产吴茱萸醇提物有镇痛作用,用兔齿髓电 *** 法证明,10%醇提物静脉注射0.1~0.5毫升/公斤有镇痛作用。静注0.2毫升,镇痛效力和安替匹林或氨基比林(各用1%2毫升)大致相等。而在寒冷时,比此二药为强。0.1%异吴茱萸碱盐酸盐0.1~0.5毫升/公斤,对家兔亦有镇痛作用;1~2毫升/公斤可使兔体温轻度升高。单用10%吴茱萸属植物醇提物0.5~2.0毫升,也能使兔体温上升。从另一种吴茱萸属植物EvodiaxanthoxyloidesF.Muell提出生物碱,其盐酸盐对小鼠有镇静催眠作用,但可使大鼠体温下降,还能对抗樟脑等对大鼠或小鼠所致的惊厥作用。

④其他作用

吴茱萸属植物10%醇提物,给兔注射0.5~1.0毫升,血压有短暂而轻微的升高,呼吸轻度兴奋,增加颈动脉血流量。0.1%异吴茱萸碱盐酸盐0.2~0.5毫升/公斤静注,兔血压无显著变化,呼吸略增大;用0.02~0.1%对离体蛙心作用不明显,蛙下肢血管灌流,一般也不明显,先有扩张后收缩;对离体兔肠,初有短暂兴奋,后麻痹;对离体兔子宫,开始有兴奋作用。Evoxine毒性低,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皮下注射为705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为135毫克/公斤。吴茱萸的成分,如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异吴茱萸碱有相似的镇痛、升高体温、轻度影响呼吸与血压的作用。吴茱萸次碱的分解产物芸香碱有较强的子宫收缩作用。吴茱萸因碱在小鼠有抗ColumbiaSK病毒作用。

从E.xanthoxyJoides中所得之生物碱,与茵芋碱相似,能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提高脊髓反射的兴奋性,松弛小肠平滑肌,提高横纹肌张力,在若干方面与麻黄碱之作用相似。

【炮制】炙吴茱萸:取甘草煎汤,去渣取汤,加入净吴茱萸,浸泡至汤液吸干为度,微火焙干。(每吴茱萸100斤,用甘草6斤4两)

①《本草通玄》:"吴茱萸,咸汤浸去烈汁,焙干水。"

②《本草求真》:"吴茱萸陈者良,泡去苦烈汁用。止呕黄连水炒,治疝盐水炒,治血醋炒。"

【性味】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大热,有小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大热,有毒。"

【归经】入肝、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胃、大肠、肾经。"

【功用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

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

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

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宜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②《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③《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④《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于肠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初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湿生冷于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法所咸忌。"

【选方】①治肾气上哕,肾气自腹中起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吐,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吴茱萸(醋炒)、橘皮、附子(去皮)各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丸。(《仁存堂经偏方》)

②治醋心,每醋气上攻如酽醋:茱萸一合。水三盏,煎七分,顿服。纵浓,亦须强服。(《兵部手祭方》)

③治食已吞酸,胃气虚冷者: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姜(炮)等分。为末,汤服一钱。(《圣惠方》)

④治肝火: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一名回令丸)

⑤治呕而胸满,及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吴茱萸汤)

⑥治头风:吴茱萸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绵拭发。根。(《干金翼方》)

⑦治痰饮头疼背寒,呕吐酸汁,数日伏枕不食,十日一发:吴茱萸(汤泡七次)、茯苓筹分。为末,炼蜜丸悟子大。每热水下五十丸,(《朱氏集偏方》)

⑧治多年脾泄,老人多此,谓之水土同化:吴茱萸三钱。泡过,煎汁,入盐少许,通口服,盖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肠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解清浊也。(《仁存堂经偏方》)

⑨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局方》戊己丸)

⑩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吴茱萸六升,木瓜两颗(切)。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瘥。(《千金方》苏长史茱萸汤)

⑾治脚气疼痛,如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宜服之:槟榔七枚,陈皮(去白)、木瓜各一两,吴茱萸、紫苏叶各三钱,桔梗(去芦)、生姜(和皮)各半两。上细切,水煎,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天略温服亦得。(《证治准绳》鸡鸣散)

⑿治远年近日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痛,以致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成疮:吴茱萸(去枝梗)一斤(四两用酒浸,四两用醋浸,四两用汤浸,四两用童子小便浸,各浸一宿,同焙干),泽泻(去灰土)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盐汤或酒吞下。(《局方》夺命丹)

⒀治小儿肾缩(乃初生受寒所致):吴茱萸、硫黄各半两。同大蒜研涂其腹,仍以蛇床子烟熏之。(《圣惠方》)

⒁治口疮口疳:茱萸末,醋调涂足心。亦治咽喉作痛。(《濒湖集简方》)

⒂治牙齿疼痛:茱萸煎酒含漱之。(《食疗本草》)

⒃治湿疹:炒吴茱萸一两,乌贼骨七钱,硫黄二钱。共研细末备用。湿疹患处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隔日一次,上药后用纱布包扎。(《全展选编·皮肤科》)

⒄治阴下湿痒生疮:吴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以洗疮。诸疮亦治之。(《古今录偏方》)

⒅中风(口角偏斜,不能语言)。用茱萸一升、姜豉三升、清酒五程式,合煎开数次,冷后每服半升。一天服三次。微汗即愈。

⒆全身发痒。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乘温擦洗,痒即停止。

⒇冬月感寒。用吴茱萸五钱煎汤服,以出汗为度。

(21)呕吐、胸满、头痛。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吴茱萸汤"。

(22)心腹冷痛。用吴茱萸五合,加酒三升煮开,分三次服。

(23)小肠疝气(偏坠疼痛,睾丸肿硬, *** 湿痒)。用吴茱萸(去梗)一斤,分作四份。四两泡酒,四两泡醋,四两泡开水,四两泡童便。经一夜后,都取出焙干,加泽泻二两,共研为末,以酒和粉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汤或酒送下。此方名"夺命丹",亦名"星斗丸"。

(24)妇女阴寒,久不受孕。用吴茱萸、川椒各一升,共研为末,加炼蜜做丸子,如弹子大。裹棉肉纳入 *** 中,令子宫开即可受孕。

(25)胃气虚冷,口吐酸水。用吴茱萸在开水中泡七次,取出焙干,加干姜(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汤送下。

(26)转筋入腹。用茱萸(炒)二两,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得泻即愈。

(27)老人多年水泄。用吴茱萸三钱,泡过,取出,加水煎嗔,放一点盐后服下。

(28)赤白痢(脾胃受湿,下痢腹痛,米谷不化)。用吴茱萸、黄连、白芍药各一两,同炒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戊己丸"。又方:用川黄连二峡谷、吴茱萸二两(汤沁七次),同炒香,分别研为末,各与粟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收存备用。每服三十丸。赤痢,以甘草汤送服黄连丸;白痢,以干姜汤送服茱萸丸;赤白痢,两丸各用十五粒,米汤送下。此方名"变通丸"。又方:用吴茱萸二两、黄连二两,同炒香,各自为末。以百草霜二两,加饭同黄连做成丸子;以白芍药末二两,加饭同茱萸做成丸子,各如梧子大,收存备用。每服五十丸。赤痢,以乌梅汤送服连霜丸;白痢,以米汤送服茱芍丸;赤白痢,两种药丸各服二十五粒。此方名"二色丸"。

(29)腹中积块。用茱萸一升捣烂,和酒同煮,取出包软布中熨积块处,冷则炒热再熨。块如移动,熨也移动,直至积块消除。

(30)牙齿疼痛。用茱萸煎酒含漱。

(31)老小风疹。用茱萸煎酒涂搽。

(32)痈疽发背。用吴茱萸一升捣为末,加苦酒调涂布上贴患处。

(33)寒热怪病(发寒发热不止,几天后四肢坚硬如石,敲起来发铜器声,日渐瘦弱)。用茱萸、木香等分,煎激发服。

【附】吴茱萸的功效是温中、散寒、下气、开郁。近年来临床实际上践,亦用本品治蛲虫病。临床实践学认为吴茱萸有明显的止痛、止呕作用。

【临床应用】①治疗高血压病

将吴茱萸研末,每次取0.6~1两,用醋调敷两足心(最好睡前敷,用布包裹)。一般敷12~24小时后血压即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敷1次,重的敷2~3次即显示降压效果。

②治疗消化不良

取吴萸粉2.5~3克,用食醋5~6毫升调成糊状,加温至40℃左右,摊于2层方纱布上(约0.5厘米厚),将4周折起;贴于脐部,用胶布固定。12小时更换1次。经治20例,痊愈18例,好转1例,无效1例。初步观察,本法有调节胃肠功能、温里去寒、止痛及帮助消化等作用。对胃畅功能紊乱所致的腹泻效果较好,对细菌感染所致的腹泻配合应用抗菌素可产生协同作用。

③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

吴茱萸研末,用凡士林调成30%(甲种)和20%(乙种)两种软膏;再取30%吴茱萸软膏和等量氧化锌软膏调匀,配成复方吴茱萸软膏(丙种)。对亚急性和一般慢性湿疹,及阴囊湿疹在亚急性期或早期者,采用乙种软膏;对多年慢性阴囊湿疹则采用甲种软膏;婴儿湿疹采用丙种软膏。局部搽药,每日2次。对神经性皮炎先搽甲种软膏,再配合热电吹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然后用比皮损略大的胶布块贴牢。据82例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观察,对湿疹初期及亚急性湿疹疗效较好,治愈时间员短者3天;对一般慢性湿疹,治愈时间最短者10天;对多年呈苔藓样变的慢性湿疹无效;婴儿湿疹11例,除两例无效外,余均在7~15天内临床治愈;阴囊湿疹初期效果明显,患病多年近于苔藓样变者无效;神经性皮炎19例,均为轻型及限局性患者,配合热电吹风比单纯涂药者疗效显著。又有用10%吴茱萸糊膏局部涂抹后,再以艾熏20分钟,治疗限局性神经性皮炎14例;结果治愈4例,显著进步7例,好转3例。治愈病例一般治疗4~6次。此法止痒效果显著。

④治疗黄水疮

将吴茱萸研粉用凡士林调制成10%软膏,局部涂擦,每日1~2次。擦药前先用温水洗净患处:治疗12例,一般4~6次即愈。

⑤治疗口腔溃疡

将吴茱萸捣碎,过筛,取细末加适量好醋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敷于双侧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用量:1岁以下用0.5~2钱,1~5岁用2~3钱,6~15岁用3~4钱,15岁以上用4~5钱。治疗256例,有247例治愈。一般敷药1次即有效。

提醒您:吴茱萸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目录1 拼音2 《太平圣惠方》卷四:吴茱萸散 2.1 处方2.2 制法2.3 功能主治2.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5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二十:吴茱萸散 3.1 处方3.2 制法3.3 功能主治3.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5 摘录 4 《圣惠》卷七十八:吴茱萸散 4.1 处方4.2 制法4.3 功能主治4.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4.5 摘录 5 《圣惠》卷四十三 5.1 组成5.2 主治5.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5.4 制备方法 6 《圣惠》卷五 6.1 组成6.2 主治6.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6.4 制备方法 7 方出《百一》卷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八 7.1 组成7.2 主治7.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8 《圣惠》卷四十七 8.1 组成8.2 主治8.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8.4 制备方法 9 《圣惠》卷八十一 9.1 组成9.2 主治9.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9.4 制备方法 10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10.1 组成10.2 主治10.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0.4 制备方法 11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11.1 组成11.2 主治11.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1.4 制备方法 12 《疡科选粹》卷一 12.1 组成12.2 功效12.3 主治12.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3 《圣惠》卷三十 13.1 组成13.2 主治13.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3.4 制备方法 14 《圣惠》卷五十 14.1 组成14.2 主治14.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4.4 制备方法 15 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五四 15.1 组成15.2 主治15.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6 《普济方》卷三○六 16.1 组成16.2 主治16.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17 《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医林方》 17.1 组成17.2 主治17.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7.4 制备方法 18 《圣惠》卷五十八 18.1 组成18.2 主治18.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8.4 制备方法 19 《千金翼》卷十六 19.1 方名19.2 组成19.3 主治19.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19.5 制备方法 20 《圣惠》卷六 20.1 方名20.2 组成20.3 主治20.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0.5 制备方法 21 《圣惠》卷四十九 21.1 方名21.2 组成21.3 主治21.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1.5 制备方法 22 《圣惠》卷四十二 22.1 方名22.2 组成22.3 主治22.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2.5 制备方法 23 《圣惠》卷五十九 23.1 方名23.2 组成23.3 主治23.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3.5 制备方法 24 《圣惠》卷九十 24.1 方名24.2 组成24.3 主治24.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4.5 制备方法 25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25.1 方名25.2 组成25.3 主治25.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5.5 制备方法 26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26.1 方名26.2 组成26.3 主治26.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6.5 制备方法 27 《圣惠》卷十一 27.1 方名27.2 组成27.3 功效27.4 主治27.5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7.6 制备方法 28 《鸡峰》卷二十二 28.1 方名28.2 组成28.3 主治28.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8.5 制备方法 29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明医指掌》卷八 29.1 方名29.2 组成29.3 主治29.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29.5 制备方法29.6 用药禁忌 30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30.1 方名30.2 组成30.3 主治30.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0.5 制备方法 31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31.1 方名31.2 组成31.3 主治31.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1.5 制备方法 32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32.1 方名32.2 组成32.3 主治32.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2.5 制备方法 33 《医心方》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 33.1 方名33.2 组成33.3 主治33.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3.5 制备方法 34 《婴童百问》卷四 34.1 方名34.2 吴茱萸散的别名34.3 组成34.4 主治34.5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35 《圣惠》卷四十八 35.1 方名35.2 组成35.3 主治35.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5.5 制备方法 36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36.1 方名36.2 组成36.3 主治36.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36.5 制备方法 附:1 古籍中的吴茱萸散 1 拼音

wú zhū yú sǎn

2 《太平圣惠方》卷四:吴茱萸散

2.1 处方

吴茱萸7.5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厚朴1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30克 干姜15克(炮裂,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附子22.5克(炮裂,去皮、脐)

2.2 制法

上药捣为粗散。

2.3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治小肠虚寒,小腹刺痛,或绕脐结痛,身出冷汗。

2.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2.5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四

3 《圣济总录》卷二十:吴茱萸散

3.1 处方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5克 肉豆蔻仁 干姜(炮)甘草(炙)各15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高良姜各60克 缩砂仁 陈曲(炒)白术各30克

3.2 制法

上十一味,捣罗为散。

3.3 功能主治

温中祛寒,健牌燥湿。治肠痹。寒湿内搏,腹满气急,大便飧泄。

3.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克,空腹时用粥饮调下。

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

4 《圣惠》卷七十八:吴茱萸散

4.1 处方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微炒),五味子1两。

4.2 制法

上为末。

4.3 功能主治

产后体虚,汗出心烦,食少,四肢羸弱,涩涩恶寒。

4.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以酒2大盏浸半日,煎至1盏3分,去滓,分3次温服,不拘时候。

4.5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八

5 《圣惠》卷四十三5.1 组成

吴茱萸1两(用米醋1中盏,浸1宿,掘1地坑可深56寸,用炭火烧令赤,去灰,入茱萸及醋,用盆合,勿令泄气,候冷取出),木香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半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3分。

5.2 主治

冷气攻心腹,相引头痛,四肢逆冷。

5.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6 《圣惠》卷五6.1 组成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煨,或炒),当归3分(锉,微炒),干姜3分(炮裂,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半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糵1两(微炒)。

6.2 主治

脾胃虚冷,水谷木化,心腹疼痛,四肢无力,少思饮食。

6.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6.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7 方出《百一》卷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八7.1 组成

吴茱萸散。

7.2 主治

蜈蚣伤。

7.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嚼烂擦之。

8 《圣惠》卷四十七8.1 组成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8.2 主治

霍乱吐逆下利,心腹胀满,脚转筋,手足冷。

8.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8.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9 《圣惠》卷八十一9.1 组成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丁香半两,熟干地黄1两,当归半两(锉,微炒)。

9.2 主治

产后血气冲心,闷绝疼痛。

9.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9.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0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10.1 组成

炒吴茱萸45g,乌贼骨45g,硫黄10g。

10.2 主治

湿疹。

10.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湿疹渗液多者,撒干粉;无渗液者,用蓖麻油或猪板油调敷。

10.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1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11.1 组成

吴茱萸(汤洗,焙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

11.2 主治

霍乱暴利,昏塞不自知。

11.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11.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2 《疡科选粹》卷一12.1 组成

吴茱萸(炒,为末)。

12.2 功效

疏散。

12.3 主治

气滞痈肿。

12.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用鸡子清调搽。

13 《圣惠》卷三十13.1 组成

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当归1两,桂心1两,白芍药1两,细辛3分,木通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1两。

13.2 主治

虚劳四肢逆冷,脉厥绝,面无颜色。

13.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13.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4 《圣惠》卷五十14.1 组成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荜茇3分,高良姜3分(锉),槟榔3分,胡椒半两。

14.2 主治

膈气,不能饮食,食即呕逆。

14.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1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5 方出《圣惠》卷五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五四15.1 组成

韭根1把,乌梅7个,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

15.2 主治

中恶,心神烦闷,腹胁刺痛。

15.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

16 《普济方》卷三○六16.1 组成

吴茱萸。

16.2 主治

蛇蝎螫人。

16.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上煮汤,以渍疮上。

17 《医方类聚》卷一九七引《医林方》17.1 组成

吴茱萸、槟榔、木瓜各等分。

17.2 主治

奔豚气上至,心烦乱,不省人事,上至心下,从少腹起,上至咽喉,闷绝不能言语,或吐或汗出。

17.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生姜汤调下。

17.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8 《圣惠》卷五十八18.1 组成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赤芍药半两,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桃白皮半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细辛半两,真珠末1分,雄黄1分(细研)。

18.2 主治

气淋,腹胀不通。

18.3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真珠、雄黄末各1字,搅令匀,更入酒半小盏,煎23沸,放温,食前服之。

18.4 制备方法

上为散。

19 《千金翼》卷十六19.1 方名

吴茱萸散

19.2 组成

吴茱萸半两,干姜半两,白敛半两,牡桂半两,附子(炮,去皮)半两,薯蓣半两,天雄(炮,去皮)半两,干漆(熬)半两,秦艽半两,狗脊1分,防风1两。

19.3 主治

风跛蹇偏枯,半身不遂,昼夜 *** ,医所不能治者。

19.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日3次,酒送下。

19.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0 《圣惠》卷六20.1 方名

吴茱萸散

20.2 组成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缩砂1两(去皮),神曲1两(捣碎,炒微黄),白术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20.3 主治

大肠虚冷,肠鸣腹痛,食不消化。

20.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2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21 《圣惠》卷四十九21.1 方名

吴茱萸散

21.2 组成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鳖甲3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京三棱1两(微炮,锉),槟榔1两。

21.3 主治

痃癖气不消。

21.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前以暖酒调下。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22 《圣惠》卷四十二22.1 方名

吴茱萸散

22.2 组成

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赤茯苓1两,前胡1两(去芦头),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京三棱1两,桂心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槟榔1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22.3 主治

胸痹噎塞,不能下食。

22.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3 《圣惠》卷五十九23.1 方名

吴茱萸散

23.2 组成

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3分,白石脂1两,木香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黄连半两(去须,锉,微炒),干姜3分(炮裂,锉),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23.3 主治

久冷痢不止,心腹疼痛,饮食不消,四肢乏力。

23.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2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24 《圣惠》卷九十24.1 方名

吴茱萸散

24.2 组成

吴茱萸半两(微炒),赤小豆半两,熏黄半两(研入),鸽粪半两(微炒),白矾灰半两,葶苈子1分(微炒),皂荚1分(烧灰),漏芦1分。

24.3 主治

小儿头面风疮,及身上,或如麻豆,多痒。

24.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以生油旋调,涂疮上。以愈为度。

2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25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25.1 方名

吴茱萸散

25.2 组成

吴茱萸(汤洗,焙,炒)1分,硫黄(研)1分,桂(去粗皮)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芎1分。

25.3 主治

伤寒,手足厥冷,面青,唇口无色,心中寒栗。

25.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煎艾叶汤调下。阴盛者,兼灸气海数10壮。

25.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6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26.1 方名

吴茱萸散

26.2 组成

吴茱萸(汤洗3遍,焙干,炒)1分,槟榔(锉)3分,当归(切,焙)3分,木香3分,郁李仁(微炒,去皮)3分。

26.3 主治

伤寒后脚气,心腹妨闷胀痛,坐卧不安。

26.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用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2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7 《圣惠》卷十一27.1 方名

吴茱萸散

27.2 组成

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麻黄1两(去根节),肉桂1两(去粗皮),干姜3分(炮裂,锉),白术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细辛半两,天南星半两(炮裂),木香半两。

27.3 功效

回阳。

27.4 主治

阴毒伤寒。

27.5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覆取汗,如人行10里未汗,即再服之。

27.6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8 《鸡峰》卷二十二28.1 方名

吴茱萸散

28.2 组成

槟榔1两,硫黄半两,吴茱萸1钱,川乌头1个。

28.3 主治

风寒湿注,下成疮。

28.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掺疮上;干者油调敷之。

2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9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明医指掌》卷八29.1 方名

吴茱萸散

29.2 组成

白矾2钱,吴茱萸2钱,樟脑半钱,轻粉5分,寒水石2钱半,蛇床3钱,黄柏1钱,大黄1钱,硫黄1钱,槟榔1个。

29.3 主治

春天发疮疥。

29.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香油调,先洗疮去疥,再敷之。

2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9.6 用药禁忌

不宜抓破敷。

30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30.1 方名

吴茱萸散

30.2 组成

吴茱萸(水浸一宿,焙干,炒)半两,鹤虱(微炒)1两半。

30.3 主治

蛔心痛。

30.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3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31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31.1 方名

吴茱萸散

31.2 组成

吴茱萸(汤洗,焙,炒)、白芷各等分。

31.3 主治

牙齿疼。

31.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用沸汤浸药1钱匕,漱疼处。

31.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2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32.1 方名

吴茱萸散

32.2 组成

吴茱萸(汤洗过,炒)、楝实49个,巴豆半两(捶令微破,3味同炒,候入楝实黄焦色,去巴豆、茱萸不用,将楝实去核用),沉香半两,木香1分,马蔺花(炒)1分,茴香子(炒)1分。

32.3 主治

小肠疝气,牵引脐腹疼痛,腰曲不伸。

32.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炒葱酒调下,空心、夜卧、发时服。

32.5 制备方法

上除巴豆、吴茱萸不用外,为散。

33 《医心方》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33.1 方名

吴茱萸散

33.2 组成

吴茱萸1两,薯蓣2两。

33.3 主治

产后余血不尽,多结成(??疒尔)。

33.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日3次,酒送下。

3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34 《婴童百问》卷四34.1 方名

吴茱萸散

34.2 吴茱萸散的别名

茱萸散

34.3 组成

吴茱萸不拘多少。

34.4 主治

初生儿吃乳后口内即生白屑,烦躁;亦治口疮。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34.5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醋调,敷儿脚心内。退即去之。

35 《圣惠》卷四十八35.1 方名

吴茱萸散

35.2 组成

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白术1两,当归1两(锉碎,微炒),紫菀1两(去苗土),槟榔1两,桂心1两,鳖甲1两(涂醋,炒令黄,去裙襕),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枳实半两(麸炒微黄)。

35.3 主治

积聚,心腹胀痛,饮食减少,四肢不和。

35.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35.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6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36.1 方名

吴茱萸散

36.2 组成

吴茱萸(水浸一宿,炒干)3分,荜茇半两,胡椒1分,高良姜半两,当归(切,焙)3分,防葵(锉碎)3分,白茯苓(去粗皮)3分,陈橘皮(水浸,去瓤,微炒)半两,槟榔2个(微煨)。

36.3 主治

厥心痛,及气膈心痛。

36.4 吴茱萸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晚再服。

3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古籍中的吴茱萸散 《明医指掌》:[卷八外科]疮疡疥癣证十

气因而亏损,以致羸者多矣。疥疮干疥,开郁为主,吴茱萸散敷,或黄连、大黄末猪胆调敷。湿疥,一上散。沙疮...

《太平圣惠方》:[卷第五]治脾胃气虚冷水谷不化诸方

。水谷不化。心腹疼痛。四肢无力。少思饮食。宜服吴茱萸散方。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煨(炒)〕当归(...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治大肠虚冷诸方

前稍热服。治大肠虚冷。肠鸣腹痛。食不消化。宜服吴茱萸散方。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陈橘皮(一两...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一]治阴毒伤寒诸方

稍热服。如人行十里未汗。再服。治阴毒伤寒。回阳吴茱萸散方。吴茱萸(一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浓朴(二两去...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二]治胸痹噎塞诸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hy/8197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1
下一篇2023-06-21

随机推荐

  • 韩雅红参凝时系列紧致效果如何

    可以,补出健康好肤色,用起来十分的舒适,适合任何肤质使用,上脸也不会感到油腻,保湿滋养肌肤,同时有很好的抗初老功效,提高肌肤免疫力,适合所有肤质使用,采用温和配方。 该款保质期(年)3,是否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否,产品产地1,功效补水,适合肤质

    2023-12-14
    14000
  • 香奈儿洗面奶好用吗快吃下我这颗安利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使用香奈儿家的护肤品,我们平常护肤,第一步肯定都是清洁,洗面奶是最常见的肌肤清洁产品,那么香奈儿洗面奶好用吗?快吃下我这颗安利。香奈儿洗面奶好用吗香奈儿山茶花洗面奶150ml粉色 推荐指数:五

    2023-12-14
    13800
  • 欧珀莱和珀莱雅哪个好

    欧莱雅和珀莱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护肤品牌,无论是产品的定位、成分,还是功效、以及针对的人群和肤质都有一定的区别。大家要注意分辨,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那么究竟是欧莱雅好还是珀莱雅好呢?下面就一起去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首先,珀

    2023-12-14
    9500
  • 兰蔻菁纯眼霜效果好吗 兰蔻菁纯眼霜味道

    兰蔻菁纯眼霜是兰蔻家族中最受欢迎的眼霜之一,其涂抹后能够很好地改变我们的眼部肌肤,帮助我们预防细纹、眼袋等问题的产生。首先从眼霜的用量上面来看,兰蔻菁纯眼霜的蓝色小球设计很可爱,每次挤出来的用量也比较适中、容易掌控,避免了用多了还是用少了的

    2023-12-14
    8400
  • 迪奥口红哪个色号好

    问题一:迪奥口红有几个系列烈焰蓝金,魅惑唇膏和唇彩,一般橘色系的比较不挑人并且显气色时候日常,蓝金的532,539;魅惑的639。粉色系也比较适合学生,显得很。但是如果不是超级白,那种偏紫的粉色如果不能试色(如魅惑的479),就不要

    2023-12-14
    9500
  • 十大抗皱护肤品排行榜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想抚平岁月的痕迹,那么看这个就没错了。Olay紧致小白瓶是抗皱界的一把好手,常年活跃于各大美妆论坛和美容帖子中。它的主要成分是B3(烟酰胺)、胜肽组合、米肌醇等,这些都是能够有效抗皱的得力干将。主要是通过促进肌肤胶原蛋白产

    2023-12-14
    7400
  • 谁推荐几个化妆品批发网站

    谁推荐几个化妆品批发网站?谁推荐几个化妆品批发网站主要如下:1、源头进货。进口护肤品品牌进货,这样货源品质有保证,说不定还能成为一级代理商,而且进货的价钱必然是最便宜的。2、跟代理商合作。可以查询到该护肤品当地的代理商电话,从代理商那边拿货

    2023-12-13
    8800
  • 请问,像化妆这方面,一般好找工作吗

    化妆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化妆师、化妆助理等岗位需求量较大,找工作相对较容易。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职业选择:化妆师:在婚礼、时尚、影视等领域担任化妆师,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化妆服务。可以在美容、化妆品公司、电视台等单位工作。化

    2023-12-13
    7400
  •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查询

    网络推广请百度搜索:百度知道全能营销_我为帖狂祝您事业成功!厂名:上海雅倩日用化学品厂 类别:化妆品 住所:浦东新区机场镇大洪路50号 生产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大洪路50号 明细:一般液态单元(护发清洁类);膏霜乳液单元(护肤清洁类)

    2023-12-13
    80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