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ēn mén shī chí huǎn zhèng
2 英文参考magaesophagus
megaloesophagus
achalasia of cardia
3 概述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由于LES松弛障碍,导致食管功能性梗阻,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可伴有体重减轻等表现。
本症于1674年由ThomasWills首先报告,1822年由Mikulicz定名为贲门痉挛(cardiospa *** ),此后还称为巨食管症(megaesophagus)、特发性食管扩张(idiopathic esophageal dilatation)及食管失蠕动(aperistalsis of the oesoophagus)等,1937年lendrum认为本症可能是LES松弛障碍所致,并将本病命名为achalasia。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已证明LES存在松弛障碍。
本病为一种少见病(估计每10万人人中仅约1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20~39岁的年龄组。儿童很少发病,男女发病大致相等,较多见于欧洲和北美。
4 疾病名称贲门失弛缓症
5 英文名称achalasia of cardia
6 贲门失弛缓症的别名cardiospa *** us;贲门弛缓不能;贲门痉挛
7 分类消化科 >食管疾病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胸外科 >食管疾病 >食管损伤及食管炎症性疾病 >食管炎症性疾病
8 ICD号K22.0
9 流行病学贲门失弛缓症为一种少见病,其发生率国外报告每10万人中仅约0.5~1人,占食管疾病的2%~2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20~40岁的年龄组;儿童很少发病,5%的患者在成年之前发病。男女发病率相似,约为1∶1.15,较多见于欧洲和北美。
在巴西,失弛缓症发病率明显增高,是由于克鲁斯锥虫感染导致食管内在性去除神经支配的结果。这种病人的食管病变常与其他部位的病变,如巨输尿管或巨结肠同时存在。
10 病因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尚不清楚。有认为病毒感染、毒素、营养缺乏及局部炎症可能是本病的病因,但在迷走神经和壁内神经丛的电镜检查中未能发现病毒颗粒,不支持病毒感染学说。某些患儿有家族病史,提示发病与基因有关。临床研究发现,精神顾虑可使患儿症状加重,考虑是否由于精神 *** 引起皮质神经功能障碍,导致中枢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发病。近年研究发现HLA DQw抗原与本病密切相关及在病人的血清中发现一种拮抗胃肠道神经的自身抗体,提示本症有自身免疫因素。
一般认为,本病属神经原性疾病。病变可见食管壁内迷走神经及其背核和食管壁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减少,甚至完全缺如,但LES内的减少比食管体要轻此致。动物实验显示,冰冻 *** 或切断胸水平以上段迷走神经(双侧),可引起下端食管缺乏蠕动和LES松弛不良。而在切断单侧或下段胸水平以下迷走神经并不能影响LES的功能。由此可见,迷走神经的支配仅止于食管的上段,而食管下端的功能则由食管壁肌间神经丛支配,其神经递质为嘌呤核苷酸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有人测得在本病患者LES内的VIP为8.5±3.6mol/g,明显低于正常人(95.6±28.6mol/g)。VIP具有抑制静息状态下LES张力的作用。LES内VIP的明显减少,因LES失去抑制作用而张力增高,乃引起失弛缓症。
一些食管失弛缓症的慢性动物模型是经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术或用毒素破坏迷走神经背核或食管壁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而产生的。此外,南美洲锥虫侵入食管肌层释放出外毒素,破坏神经丛,可致LES紧张和食管扩大(Chageas病),胃癌侵犯LES的肌层神经丛也能引起与本病相似的症状。某些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者的咽下困难常突然发生,且具有迷走神经和食管壁肌层神经丛的退行性变,故也有人认为本病可能由神经毒性病毒所致,但迄今未被证实。虽曾有文献报道,在同一家庭中有多人同患本病,也偶见孪生子同患本病者,但本病的发生是否有遗传背景,尚不能肯定。
正常吞咽动作开始,LES即反射性地松弛,其压力下降,以利食物进入胃腔。当迷走神经功能障碍或食管壁肌内神经丛损害时,LES压力可上升至6.67kPa(50mmHg)左右。在吞咽动作后,压力不下降,LES亦不能松弛,以致食物不能顺利地进入胃内;加上食管的推动性蠕动不能,不能推动食物前进。于是,大量食物和水份淤积在食管内,直至其重为超过LES压力时,才得进入胃内。由于食物滞留,初期食管呈梭状扩张,以后逐渐伸长和弯曲。食管扩张的程度,远较食管癌或其他食管疾病所致者为著,其容量最大可达1L以上。此外,食管壁尚可有断发性肥厚、炎症、憩室、溃疡或癌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由于食物滞留 *** 食管黏膜,继而发生炎症和多发性溃疡。在滞留性食管炎的基础上可以发生癌变,其发病率可高达2%~7%,多位于食管中段和中下段交界处。因食管扩张,癌变后梗阻症状出现较晚,发现时大都已难于切除。能切除者,预后亦不良,多数因转移而死亡。
11 发病机制贲门失弛缓症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其基本缺陷是神经肌肉异常。病理所见为食管体部及食管下括约肌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神经丛病变存在。Auerbach丛内单核细胞浸润到整个神经节细胞为纤维组织所替代。迷走神经有Wallerian变性,背运动核内丧失神经细胞体。食管平滑肌在光镜下正常,但在电镜下表现为微丝丛表面膜脱落及细胞萎缩,但这些变化是原发或继发还不清楚。总之,经组织学、超微结构及药物学研究的结果表示失弛缓症的食管已失神经支配。病变位于脑干、迷走神经纤维、Auerbach神经丛及肌内神经纤维,但不能澄清原发病灶在何处,可能是有弥漫性神经退行性变或向神经毒性物质影响了从脑到肌纤维的所有神经系统。
贲门失弛缓的病理生理机制如下:
11.1 神经原性病变患者食管肌间神经丛(Auerbach神经丛)神经节细胞减少、缺如、退行性变、神经纤维化。无病理改变者提示外源性神经病变。患者食管体部和LES区的肌索对作用于神经节水平的 *** 无反应,而乙酰胆堿直接作用能引起收缩反应。另有报道患者食管对胆堿能剂有强反应性,即出现强烈节段性收缩。根据Cannon定律,即失去自主神经的组织对该神经传导递质的反应更敏感,说明病变主要在神经。
11.2 抑制性神经元受累LES区神经有兴奋性(胆堿能)和抑制性(非胆堿能非肾上腺素能NANC)两种。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一氧化氮(NO)是NANC抑制性神经递质,介导平滑肌舒张。贲门失弛缓患者食管下段VIP和NO等神经纤维明显减少。胆囊收缩素(CCK)对患者LES的异常收缩作用也提示抑制性神经受损。此外,患者LES对阿片肽等药物的反应不同于常人,也提示有神经或肌细胞受体的异常。
11.3 迷走神经功能异常本症患者有明显的胃酸分泌障碍,与迷走神经切除术后症状类似,提示有去迷走神经功能障碍。
综上可知,由于迷走中枢及食管壁神经丛病变、抑制性神经递质缺乏、食管去神经性萎缩和迷走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LES静息压升高;吞咽时LES松弛不全或完全不能松弛;食管体部失蠕动和运动不协调,对食物无推动作用。使食物滞留于食管内,当食管内压超过LES压力时,由于重力作用,少量食物才能缓慢通过。长期的食管内容物残留,导致食管扩张、延长和弯曲、食管炎症、溃疡或癌变。近年研究发现有些患儿经治疗解除LES梗阻后,食管又出现蠕动性收缩。故认为食管体部非蠕动性收缩并非原发性,而是与LES梗阻有关。
失弛缓症累及整个胸内食管,并不仅局限于贲门部,开始时食管解剖学上正常,以后肥厚、扩张,并失去正常蠕动,贲门括约后肥厚、扩张,并失去正常蠕动,贲门括约肌不能松弛,异常主要限于内层环行肌,而外层纵行肌功能正常。据食管腔扩张的程度分轻、中、重3度。①轻度:食管腔无明显扩张或扩张仅限于食管下段,一般管腔的直径<4cm,无或仅有少量食物及液体潴留,食管可见推动性收缩。②中度:食管腔扩张明显,管腔的直径<6cm,有较多的食物及液体潴留,食管少见推动性收缩。③重度:食管腔极度扩张,腔的直径>6cm,有大量的食物及液体潴留,食管见不到推动性收缩。
12 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表现12.1 咽下困难无痛性咽下困难是本病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占80%~95%以上。一般开始缓慢,经数月甚至数年逐渐加重,亦可突然发生,常因情绪受到严重打击或进食有 *** 性食物而诱发。初起可轻微,仅在餐后有饱胀感觉而已。咽下困难多呈间歇性发作,常因情绪波动、发怒、忧虑、惊骇或进食过冷和辛辣等 *** 性食物而诱发。病初咽下困难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后期则转为持续性。少数患者咽下液体较固体食物更困难,有人以此征象与其他食管器质性狭窄所产生的咽下困难相鉴别。但大多数病人咽下固体比液体更困难,或咽下固体和液体食物同样困难。随后体会到餐后饮水可使症状缓解,由于餐后饮水使食管内液静压升高,迫使LES开放的缘故。长期咽下困难导致体重减轻和消瘦。
12.2 疼痛约占40%~90%。失弛缓症往往是无痛性过程,但有些患者在病程的早期和晚期出现胸骨后疼痛。早期常发生在餐后、持续数分钟。疼痛性质不一,可为闷痛、灼痛、针刺痛、割痛或锥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及中上腹;也可在胸背部、右侧胸部、右胸骨缘以及左季肋部。疼痛发作有时酷似心绞痛,甚至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后可获缓解。疼痛发生的机理可由于食管平滑肌强烈收缩,或食物滞留性食管炎所致。随着咽下困难的逐渐加剧,梗阻以上食管的进一步扩张,疼痛反可逐渐减轻。
12.3 食物反流发生率可达90%,随着咽下困难的加重,食管的进一步扩张,相当量的内容物可潴留在食管内至数小时或数日之久,而在 *** 改变时反流出来。从食管反流出来的内容物因未进入过胃腔,故无胃内呕吐物的特点,但可混有大量粘液和唾液。在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时,反流物可含有血液。返流物入肺时可导致并发吸入性肺炎、肺脓肿、肺不张等。
12.4 体重减轻体重减轻与咽下困难影响食物的摄取有关。对于咽下困难,患者虽多采取选食、慢食、进食时或食后多饱汤水将食物冲下,或食后伸直胸背部、用力深呼吸或摒气等方法以协助咽下动作,使食物进入胃部,保证营养摄入。量病程长久者仍可有体重减轻,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等表现,而呈恶病质者罕见。
12.5 出血和贫血患者常可有贫血,偶有由食管炎所致的出血。
12.6 其他症状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的增高,患者很少发生呃逆,乃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在后期病例,极度扩张的食管可压迫胸腔内器官而产生干咳、气急、紫绀和声音嘶哑等。
13 贲门失弛缓症的并发症13.1 呼吸道并发症约在10%的病人中发生,儿童中更明显,因反流呕吐发生吸入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及肺纤维化为最常见。吸入非典型分枝杆菌合并食管内潴留的油脂可诱发慢性肺部改变,类似临床及X线的结核病。在痰中找到抗酸菌,可能为非典型分枝杆菌,不要误认为结核杆菌。有3种机制可以造成呼吸道并发症:①食物内容物吸入气管或支气管,最经常发生于有扩张的食管,尤其在夜间平卧时,反复少量误吸,并伴有咳嗽、喘鸣、气短等症状;②明显扩大及充盈的食管发生气管压迫,使呼吸及排痰不畅;③并发癌肿造成食管及气管,或左支气管间瘘管,可造成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其中以第①项最常见。治疗的方法只有在解除食管梗阻后,才能使肺部并发症好转。肺部不可逆性病变有时可与食管同时进行外科处理。
13.2 食管本身的并发症本病可继发食管炎、食管粘膜糜烂、溃疡和出血、压出型憩室、食管气管瘘、自发性食管破裂和食管癌等。本病食管癌的并发率为0.3%~20%。综合1908~1975年间文献报告的5235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者173例,平均发生率为3.3%,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应予重视。
13.2.1 (1)癌肿据报道2%~7%的病人可合并食管癌,尤其病程在10年以上、食管扩张明显、潴留严重者。主因食物潴留发生食管炎的慢性炎症 *** 因素造成。食管肌层切开或扩张术后并不能预防癌肿的发生,有手术成功后多年仍可发生癌肿的报道。因此,应仔细观察有无并发食管癌,遇有可疑情况,进行活体组织学检查。黄国俊及张炜等分别报道失弛缓病合并食管癌患者性别发生率与食管癌相似,以男性为主,但癌并发失弛缓症的发病年龄较食管癌病人为轻。有失弛缓症者平均年龄为48~51岁,无失弛缓症人年龄62~67岁。肿瘤多见发生于食管中段,其次为食管下段及上段。
诊断常延误,因病人的消化道症状常被误认为失弛缓症,待癌肿生长至较大体积发生堵塞扩大的食管才注意。症状是体重下降,吞咽困难从间歇变为进行性,反流呕吐出现血染性物或贫血时才被发现。疑并发有食管癌病例除钡餐X线检查外,做内镜活检及细胞学刷检。
13.2.2 (2)食管炎由于失弛缓症的食管内食物潴留,内镜检查可见到有食管炎及其造成的黏膜溃疡,溃疡可发生出血,少数发生自发性穿孔,食管气管瘘。身体衰弱或已接受抗生素治疗或粒细胞减少者可合并念珠菌感染。内镜中见在炎性黏膜上有白斑。标本涂片及活检可以确诊。治疗应首先行扩张解除食管潴留,病情不能耐受强力扩张者可用吸引引流以保持食管排空,同时应用抗生素。
13.2.3 (3)其他并发症由于失弛缓症的食管扩张,使管腔内张力增加,发生膈上膨出型憩室的并发症,可随失弛缓治疗的同时处理。少数病人发生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并发症,治疗失弛缓症后症状可缓解。
14 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外周血可发现贫血,有吸入性肺炎时可有感染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15 辅助检查15.1 X线检查胸部X线平片中有时可见扩张的食管,胃内气泡消失。有肺炎或肺脓肿时肺野有改变。最常见的是胃气泡消失。扩张明显的食管在后前位胸片上像纵隔增宽,有时可见液平面,在侧位片上见到气管前移,早期病例,在X线检查时可能不出现异常。
15.2 钡餐检查食管钡餐造影在失弛缓病例中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性检查。检查时要注意食管体部及远端括约肌的形态学及功能特征。X线电影照像或录像较透视更能提供食管蠕动活动的动态观察。检查时病人取平卧位及站立位,以便观察食管运动功能。若食管有明显扩张或大量食物残渣,造影前应插管吸出或冲洗,以免食物在X线影上与肿瘤混淆。失弛缓症的X线主要特征为食管体部蠕动消失,吞咽时远端括约肌失松弛反应,钡在胃食管接合部停留。该部管壁光滑,管腔突然狭窄呈鸟嘴样改变(图1)。
15.3 内镜检查
食管下端及贲门持续性紧闭不开放、食管内滞留液体或食物,食管腔扩大。重者食管腔扩张犹如胃腔,偶可见食管的走向扭曲呈S形,食管壁有时可见到轮状收缩环,常看不到推动性原发性或继发性收缩。由于食管的扩张、扭曲,食管变长,门齿到贲门齿线常>40cm。食管下端及贲门持续紧闭,注气也不开放,内镜通过有阻力,一般稍加用力即能进入胃腔。翻转观察时可见“紧抱征”,即贲门紧抱内镜镜身,轻推拉内镜可见贲门黏膜随之上下移动。食管的黏膜多伴有潴留性炎症改变,以下段明显。与反流性炎症所见到的黏膜充血、色红不同。食管扩张越严重者,黏膜炎症也越明显。食管下段黏膜明显变白、增厚、粗糙,可有“?裂”征象。严重者呈结节状改变,可有糜烂及浅溃疡。当出现结节、糜烂、溃疡时,应警惕并发食管癌。
15.4 食管测压能从病理生理角度反映食管的运动病理,可证实或确诊本病,同时可作为药物疗效、扩张术及食管肌切开术后食管功能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15.5 食管排空检查包括核素食管通过时间、食管钡剂排空指数测定及饮水试验等,均有助于判断食管的排空功能,也用于评估治疗对食管功能的疗效。
15.6 乙酰甲胆堿试验可使本病患者产生食管强力的收缩,食管内压力骤增,从而胸骨下产生剧烈疼痛和呕吐,X线征象也更加明显。但该试验特异性较差。
16 诊断凡有咽下困难和返食症状,且无吞服腐蚀剂或其它损伤史的病人均应考虑到失弛缓症的可能。体格检查对诊断帮助不大,唯一值得提出的是吞咽时间,即液体经口进入胃内所需时间的测定。检查时病人取直立位,检查者将听诊器放在病人上腹部剑突下,并嘱病人喝水,流水声的出现标志着水进入胃内。正常的吞咽时间是8~10s。失弛缓症者大大延长或完全听不见声音。实验室检查无助于诊断。确诊需依靠X线、内镜和测压等检查。
17 鉴别诊断17.1 假性失弛缓症病人有吞咽困难症状,X线检查食管体部有扩张,远端括约肌不能松弛,测压和X线检查均无蠕动波。这种情况发生在食管接合部的黏膜下层及肠肌丛有浸润性病变存在的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胃癌浸润,其他少见疾病如淋巴瘤及淀粉样变,肝癌亦可发现相似的征象。内镜检查中未经预先扩张,该段不能将器械通过,因为浸润病变部位僵硬。大多数情况下活检可确诊,有时须探查才能肯定诊断。
17.2 无蠕动性异常硬皮症可造成食管远端一段无蠕动,并造成诊断困难。因食管受累常先于皮肤表现。食管测压发现食管近端常无受累,而食管体部蠕动波极少,远端括约肌常呈无力,但松弛正常。无蠕动性功能异常亦可在伴有的周围性神经疾病中见到,如发生于糖尿病及多发性硬化症的病人。
17.3 迷走神经切断后的吞咽困难经胸或腹途径切断迷走神经后能发生吞咽困难。经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后约75%的病人可发生暂时性吞咽困难。大多数情况下术后6周症状可以逐渐消失。X线及测压检查中,可见到食管远端括约肌不能松弛及偶然无蠕动,但很少需要扩张及外科治疗。根据病史可以鉴别。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7.4 老年食管老年人中食管运动功能紊乱是由于器官的退行性变在食管上的表现。大多数老年人在测压检查中发现食管运动功能不良,原发性及继发性蠕动均有障碍,吞咽后或自发的经常发生无蠕动性收缩。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的次数减少或不出现,但食管内静止压不增加。
17.5 Chagas病可以有巨食管,为南美局部流行的锥虫寄生的疾病,并同时累及全身器官。其临床表现与失弛缓症不易区别。由于继发于寄生虫感染使肠肌丛退化,在生理学、药物学及治疗反应上与原发性失弛缓症相似。Chagas病除食管病变外,尚有其他内脏的改变。诊断前必须确定病人曾在南美或南非居住过,用荧光免疫及补体结合试验可确定锥虫病的过去感染史。
17.6 食管、贲门癌贲门失弛症是LES不能松弛,仅表现食管下端紧闭不开放,贲门食管黏膜无明显异常,食管下端及贲门壁被动扩张良好,因此内镜通过除稍有阻力外,均能顺利进入胃腔。食管贲门癌造成的狭窄是由于癌组织浸润管壁所致,黏膜有破坏,可形成溃疡、肿块等改变,病变多以管壁的一侧为主,狭窄被动扩张性差,内镜通过阻力较大,狭窄严重者,常无法通过,强力插镜易造成穿孔。
17.7 其他纵隔肿瘤在鉴别诊断上并无困难。心绞痛多由劳累诱发,而本病则为吞咽所诱发,并有咽下困难,此点可资鉴别。食管神经官能症(如癔球症)大多表现为咽至食管部位有异物阻塞感,但进食并无梗噎症状。食管良性狭窄和由胃、胆囊病变所致的反射性食管痉挛。食管仅有轻度扩张。
18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主要针对减弱LES的压力,借助重力及残留的收缩得以将食物送入胃内。
18.1 一般治疗宜少食多餐、饮食细嚼,避免过冷过热和 *** 性饮食。对精神神经紧张者可予以心理治疗和外表剂。部分患者采用Valsalva动作,以促使食物从食管进入胃内,解除胸骨后不适。舌下含硝酸甘油可解除食管痉挛性疼痛,如速食管排空。前列腺素E能降低患者LES的静止压力,对本病有一定疗效。1978年Weiser等首先发现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吡啶(nifedipine)10mg,一天4次,数周后可缓解症状,且食管动力学测定也可证实本品能降低LES的静息压、食管收缩的振幅和瞬息万变发性收缩和频率,同时也能改善食物在食管中的排空。其后,相继发现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isoptin)和硫氮卓酮(diltiazem)也具类似降低LES静息压作用,但后者的临床疗效不甚显著。食管极度扩张者应每易用睡前作食管引流灌洗,并予禁食、输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堿代谢紊乱。
18.2 扩张疗法此法是强行用外力扩张失去弛缓的括约肌,使其部分肌纤维断裂。应用气囊或探条扩张,使食管与胃的连接处得松弛。在透视下经口插入以探条为前导的气囊,使探条进入胃口,而气囊固定于食管与胃的连接处,注气或注液,出现胸痛时停止注气或注液。留置5~10分钟后拔出。一次治疗后经5年随访,有效率达60%~80%。有效标准为因下困难消失,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但本疗法的食管破裂发生就绪达1%~6%,应谨慎操作。扩张时可出现少量出血和疼痛,并发穿孔者少见。
18.3 内镜下肌切开术1980年Ortega首次对17例病人获得成功。术后经过临床、X线、内镜、测压追踪。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1990年国内高氏已开展此法。该法适应于重症患者,食管呈现“非乙状结肠型”,可提倡采用此种简单、快速、有效、较安全的方法。
18.4 手术治疗如食管极度扩张,特别是呈现“乙状结肠”的外形时,则应手术治疗。现多推荐Heller法即将狭窄段食管的肌肉纵行切开,而黏膜保持完整,达到降低LES张力。术后须采取措施防止返流性食管炎发生。
对治疗后的病人,Holloway推荐用含放射性核素的固体餐作食管排空试验,估价失弛缓症治疗效果,进行定期追踪。并认为此法是一项简单、生理性、非创伤性的功能试验。
19 预后随访中发现虽然贲门阻塞解除,进食改善,食管排空良好,无滞留现象,但已经扩大的食管不能恢复至原来的口径,蠕动波仍然保持缓慢的推进和收缩,并依然扭曲膨大。
20 贲门失弛缓症的预防本症病因尚未明确,因此目前尚无可靠预防措施。
21 相关药品肾上腺素、氧、硝酸甘油、甘油
22 相关检查胆囊收缩素、白细胞计数
贲门失弛缓症相关药物 盐酸黄酮哌酯胶囊悸及皮疹等。【禁忌】(1)胃肠道梗阻或出血、贲门失弛缓症、尿道阻塞失代偿者禁用。(2)有神经精神症状...
盐酸黄酮哌酯片大体发展过程:胃溃疡--胃穿孔--胃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早期胃癌70%以上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非特异性的、酷似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泛酸、嗳气、恶心,偶有呕吐、食欲减退、黑便等。
2.进展期胃癌症状见胃区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显关系,也有类似消化性溃疡疼痛,进食后可以缓解。上腹部饱胀感、沉重感、厌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消瘦、贫血、水肿、发热等。
贲门癌主要表现为剑突下不适,疼痛或胸骨后疼痛,伴进食梗阻感或吞咽困难;胃底及贲门下区癌常无明显症状,直至肿瘤巨大而发生坏死溃破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时才引起注意,或因肿瘤浸润延伸到贲门口引起吞咽困难后始予重视;胃体部癌以膨胀型较多见,疼痛不适出现较晚;胃窦小弯侧以溃疡型癌最多见,故上腹部疼痛的症状出现较早,当肿瘤延及幽门口时,则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幽门梗阻症状。
癌肿扩散转移可引起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出现相应症状。
(二)体征
绝大多数胃癌病人无明显体征,部分病人有上腹部轻度压痛。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肿块,肿块常呈结节状、质硬,当肿瘤向邻近脏器或组织浸润时,肿块常固定而不能推动,女性病员在中下腹扪及肿块,常提示为krukenbe瘤可能。当胃癌发生肝转移时,可在肿大的肝脏触及结节状块物。当腹腔转移肿块压迫胆总管时可发生梗阻性黄疸。有幽门梗阻者上腹部可见扩张之胃型,并可闻及震水声,癌肿通过胸导管转移可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晚期胃癌有盆腔种植时,直肠指检于膀胱(子宫)直肠窝内可扪及结节。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腹水。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缩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癌肿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时出现腹肌板样僵硬、腹部压痛等腹膜刺激症状,亦可浸润邻近腔道脏器而形成内瘘。
(三)常见并发症
1、 当并发消化道出血,可出现头晕、心悸、解柏油样大便、呕吐咖啡色物。
2、 胃癌腹腔转移使胆总管受压时,可出现黄疸,大便陶土色。
3、 合并幽门梗阻,可出现呕吐,上腹部见扩张之胃型、闻及震水声。
4、 癌肿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可出现腹肌板样僵硬、腹部压痛等腹膜刺激症。
5、 形成胃肠瘘管,见排出不消化食物。
常规治疗
外科治疗在胃癌的治疗中有重要地位,是目前能达到治愈目的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不能做根治性切除的也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争取做原发灶的姑息切除术。此外,根据胃癌的病期、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患者的机体情况全面考虑,选择化疗、放疗、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治疗。
(一)外科治疗
凡临床检查无明显转移征象,各重要脏器无严重器质性病变,估计全身营养状态、免疫功能能忍受手术者均应予剖腹探查的机会。有时即使有远处转移或伴有幽门梗阻、穿个等严重并发症而一般情况尚能耐受手术者,亦应予以姑息性手术的机会,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胃癌手术治疗的效果与胃癌的早期诊断、病理形态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很大关系。根据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上部胃癌比中下部胃癌手术预后差,因中下部胃癌以团生者多,而上部胃癌以弥生者多。肿瘤大小对预后无明显关系,浸润弥漫型胃癌因其边缘不清,手术切除范围不易确定,且此种类型的胃癌有转移者多而广泛,手术不易彻底清除.故:年生存率较低。而团生型胃癌胃周淋巴结多属轻度转移且位于癌灶附近,手术容易彻底清除,故预后较好。综合30年来国内外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在20%一30%。
(二)化学治疗
胃癌的化疗有效率较低,只能作为辅助疗法,即一般作为手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符助治疗,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使病灶局限,以提高手术切除率。(2)减少术中肿瘤细胞播散、种植的机会。(3)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以消灭可能存在的残留病灶以防止转移和复发。(4)姑息性手术治疗后,可控制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期。
(三)放射治疗
凡未分化癌,低分化癌,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对放疗有一定的敏感性,癌灶小而浅者、无溃疡者效果最好,可使肿瘤全部消失。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对放疗无效,故为禁忌。
胃癌的术前放疗能使60%以上病员的原发肿瘤有不同程度的退缩,切除率比单纯手术组提高5.3%-20%,5年生存率可提高11.9%。对原发灶已切除、淋巴结转移在两组以内或原发灶侵及浆膜面并累及胰腺、无腹膜及肝转移者可行术中放疗。对手术中无法切除者,应在癌残留处以银荚标记之,术后经病理证实其组织学类型非粘液癌或印戒细胞癌可行术后补充放疗。
(四)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的适应证包括:①早期胃癌根治术后适合全身应用免疫刺激剂;②不能切除的或姑息切除的病例可在残留癌内直接注射免疫刺激剂;③晚期病人伴有腹水者适于腹腔内注射免疫增强药物。
(五)内镜治疗
早期胃癌患者如有全身性疾病不宜手术切除者可采用内镜治疗术,此外通过内镜应用激光、微波及注射无水酒精等亦可取得根治效果。
胃癌是原发生于胃部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病主要是食用含有亚硝酸胺致癌食品如熏制食物、腌菜、霉变食物等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另外肠上皮化生与肠型胃癌,消化道溃疡与胃癌的前期病变有关。胃癌的扩散与转移有三种形式:
①肿瘤直接扩散侵犯胃周围的组织,如肝、横膈、结肠、胰腺、大网膜等。
②淋巴道转移是胃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随着癌瘤侵犯的深度及广度的增加,各站淋巴结的转移率也逐渐增加,可沿胸导管转移达左锁骨上淋巴结,甚至两侧锁骨上淋巴结都可转移。
③胃癌细胞常由门静脉进入肝内形成肝转移,此外可沿着血道引起肺、骨、脑、卵巢、脐周皮肤等的转移。癌细胞侵及胃浆膜后,会脱落,播散于腹腔、盆腔,引起腹水,也会导致伤口周围的种植转移。
上腹部不适、疼痛、空腹时或饭后胃痛、食欲差、呕吐、恶心、时常伴有腹泻、黑便、体重减轻、对食品的喜恶忽然改变等都是胃癌的早期常见症状。如果有了以下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①有一般上消化道症状,即使症状很轻微,如果持续或间歇发作3~6 个月以上者。
②曾有“胃病史”,近期内症状明显加重者。
③已证实有慢性胃炎,或多发性胃息肉者。
④典型溃疡病史的规律性有改变者。
⑤长期出现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
诊断:
纤维胃镜检查及胃脱落细胞学诊断,是胃癌诊断的最主要的方法。Hcd1ca13X线胃钡餐检查H是诊断胃癌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Hcd1ca05胃液分析H、四环素荧光试验、胃癌免疫学诊断检查对胃癌的诊断都有一定的价值。
治疗:
在胃癌明确诊断后,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进行治疗。Ⅰ、Ⅱ期胃癌,以手术根治切除为主,术后Ⅱ期胃癌可考虑进行化疗及中药治疗。Ⅲ期胃癌也应争取作根治切除术,如果确实不能作根治术,可作姑息性切除术,术后应考虑进行化疗及中药治疗。Ⅳ期胃癌而无明显远处转移者,其中部分病例可作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切除术,不能切除者可作短路手术,术后应采用化疗及中药治疗。
预防:
①食用新鲜食品,饮食有节。
②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
③积极治疗慢性疾病首先要积极防治口腔和慢性上呼吸道疾病,积极治好慢性胃病。
‘胃 癌’的致病因素及预防
胃癌发生的可能因素是什么关于胃癌的病因问题,虽然许多医学专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仍不清楚,现在只能将与胃癌发生有关的发病因素作如下介绍:(1)亚硝胺与胃癌: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致癌问题,已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经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严硝胺类化合物可以引起动物发生胃癌。在自然界中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前身物质——二级胺及亚硝酸盐分布很广,这些物质随食物进入到胃,在胃内高酸环境(PH13)和(或)细菌的作用下,可以转变为亚硝胺类物质,从而诱发胃发生癌变。(2)胃部疾病与胃癌的关系: ①慢性胃炎和肠化生: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发展为胃癌。胃窦部胃炎化胃体部胃炎的胃癌发病率为高,有统计报导,大约有10%胃窦部胃炎可能发生胃癌。慢性萎性胃炎发生胃癌是因为该病变常伴有肠上皮化生,这种病变继续发展为不典型增生,后者被认为是胃癌的前期病变。 ②胃息肉:胃息肉是一种腺瘤,属于良性肿瘤。当息肉的直径超过2厘米时,就显示出恶性变的可能。有人检查了183例胃腺瘤性息肉、其中35例(18%)是恶性的。 ③消化性溃疡:关于胃溃疡能否发生癌变的问题,一直有很大的争论。多数临床及病理工作者认为;有一部分胃部可以由胃溃疡恶变而来,这方面的主要依据一是经久不愈的胃溃疡患者其胃癌的发病率要高些;另外有些胃溃疡的患者,有明显临床症状改变时,常是恶变的征象。从病理学角度来看,据上海、北京一些医院病理科报告,由胃溃疡恶变的胃癌为5-0%。但也有人认为胃溃疡恶变的胃癌的不到1%。 ④遗传因素:胃癌患者亲属的本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的四倍。在高家素人中属于A型血者的胃癌发病率也高于正常人。这些现象和流行病学所赤云的种族发病率差异说明遗传。一种族与胃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怎样预防胃癌 ⑴不吃或少吃含有亚硝胺类物质的食物如咸鱼、香肠及酸菜等。 ⑵我吃新鲜蔬菜、避免多吃过度刺激性饮食。节制烟酒,定时饮食。饮食适度,防止暴饮暴食,以减少胃炎和胃溃疡的发生。 ⑶积极强疗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并应定期复查。 ⑷一经确诊为多发性息肉或直径大于2厘米的单发性息肉,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⑸对有柏油样便者,无论有无胃部症状,都应该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完整版请看这里:http://www.zgxl.net/sljk/ybjb/xiaohua/weiai.htm
胃癌一日食谱举例
早餐:牛奶(鲜牛奶250克),煮鸡蛋(鸡蛋50克),蛋糕50克,大米粥(大米50克)
午餐:软米饭(大米75克),蒸肉饼(猪瘦肉50克),炒细软胡萝卜丝(胡萝卜200克)
加餐:煮果子水(水蜜桃150克),烤馒头干(面粉25克)
晚餐:汤面(肉末25克,碎油菜75克,挂面50
克),花卷(面粉75克),清蒸鱼(鲤鱼100克)
加餐:牛奶(鲜牛奶250克)
全日烹调用油10克。
胃癌食疗方
(1)蔗姜饮:甘蔗、生姜各适量。取甘蔗压汁半杯,生姜汁1匙和匀炖即成。每周2次,炖温后服用,具有和中健胃作用,适宜胃癌初期用。
(2)红糖煲豆腐:豆腐100克,红糖60克,清水1碗。红糖用清水冲开,加入豆腐,煮10分钟后即成。经常服食,具有和胃止血,吐血明显者可选用此食疗方治疗。
(3)陈皮红枣饮:桔子皮1块,红枣3枚。红枣去核与桔子皮共煎水即成。每日1次,此食疗方行气健脾,降逆止呕、适用于虚寒呕吐。
(4)莱菔粥:莱菔子30克,粳米适量。先将莱菔子炒熟后,与粳米共煮成粥。每日1次,早餐服食,此药方消积除胀,腹胀明显者可选用。
(5)陈皮瘦肉粥:陈皮9克,乌贼鱼骨12克,猪瘦肉50克,粳米适量。用陈皮、鱼骨与米煮粥,煮熟后去陈皮和乌贼骨,加入瘦肉片再煮,食盐少许调味食用。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此食疗粥降逆止呕,健脾顺气,腹胀者可首选此膳。
(6)莴苣:莴苣250克,大枣250克,面粉500克。将莴苣切碎,大枣煮熟去核,与面粉混和后做饼即成。当点心服用,健脾益胃,燥湿利水;大便稀薄或腹泻可选用。
(7)芡实六珍糕:芡实、山药、茯苓、莲肉、薏米仁、扁豆各30克,米粉500克。将上述全部加工成粉末与米粉合匀即成。每日2次或3次,每次6克,加糖调味,开水冲服,也可做糕点食用,此方健脾,止泻效果良好。
(8)桂圆花生汤:花生连红衣250克,大枣5枚,桂圆肉12克。大枣去核,与花生、桂圆一起加水煮熟即可。每日1次,养血补脾,贫血明显者可用此方。
(9)乌梅粥:乌梅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先将乌梅煎取浓汁去渣,入粳米煮成粥,粥熟后加少许冰糖,再稍煮即可。每日1次,此方有收涩止血作用。
(10)麻仁粥:芝麻、桃仁各20克,粳米80克。用芝麻、桃仁和糯米共同煮粥即成。隔日1次,润肠通便,大便干燥秘结者可用此粥。
(11)芝麻粥:芝麻6克,粳米30克,蜂蜜适量。将芝麻炒香待米煮粥即将熟时加放,再加蜂蜜调匀即成。每日1次,此药膳补血润肠。
(12)鱼肚酥:鱼肚(大黄鱼、鲤鱼、黄唇鱼、鳗鱼的鳔均可作原料),芝麻油。鱼肚用芝麻油炸酥,压碎即成。每日3次,每次10克,用温开水送服。此药膳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淤、消肿。
(13)健胃防癌茶:向日葵杆蕊或向日葵盘30克。用上述原料煎汤即成。煎汤代茶,长期饮用,有防癌,抗癌消炎之功效。胃癌术后吻合口有炎症者可选此膳。(
1)某些微量元素可以防癌。含钼较多的食物有萝卜、卷心菜、扁豆、豆芽;含硒较多的有南瓜、红薯干;含锗较多的食物有芦笋。
(2)多食含维生素C高的蔬菜、水果,这样可以阻断亚硝胺和亚硝酰胺的产生而防癌。
(3)有些蔬菜含有木质素,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癌细胞的活动,如芦笋、荠菜、芋头、藕、菱角、胡萝卜。
(4)食用含钙高的食物能防癌,如鱼、黄豆、叶绿素、芝麻等。
(5)增加抗癌能力的食物有胡萝卜、西红柿、红心红薯、深绿色蔬菜和大蒜。
(6)茶叶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尤其是绿茶,应提倡多喝绿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