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体液渗出期,组织烧伤后的立即反应是体液渗出,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h达高峰,至48h渐趋稳定并开始回收,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又称休克期。这个点是经常考的内容。会考烧伤后的不同时间点的不同表现。
烧伤面积也是一个记忆要点,经常给个案例,让你算出烧伤的面积,记忆的方法是: 3.3.3头面颈,5.6.7双上肢,5.7.13.21双臀,双下肢,13.13躯干,会阴1 ,烧伤的分度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其对比见下表:
烧伤程度的判断
轻度烧伤 二度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中度烧伤 二度烧伤面积在10%-29%内,或三度烧伤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 烧伤总面积30%-49%,三度烧伤面积10%-19%,或合并有休克者
特重度烧伤 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三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
关于补液的总量也是一个常考的内容
伤后第一个24h 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2000ml,
伤后第二个24h 电解质液和胶体液为第一个24h的一半,再加每日生理需要量2000ml。
胶体液和电解质液的比例为1:2,大面积深度烧伤者与小儿烧伤比例可改为1:1,胶体液首选血浆。三度烧伤病人可适量输全血,电解质溶液首选平衡液,并适当补充碳酸氢钠, 生理需要量一般用5%-10%葡萄糖液 。
课后习题
1. 烧伤患者的护理诊断为“体液不足”,其最主要的相关因素是
A.发热
B.创面渗出
C.疼痛
D.饮水不足
E.创面感染
2.大面积烧伤患者24小时内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镇静止痛
B.自理护理
C.预防感染
D.保持呼吸道通畅
E.保证液体输入
3.双小腿烧伤
A.烧伤面积为3%
B.烧伤面积为5%
C.烧伤面积为6%
D.烧伤面积为7%
E.烧伤面积为13%
更多2020年护考资料及免费视频关注 申庭医梦圆 官网!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烧伤的病因病机5 烧伤的症状6 烧伤的诊断 6.1 烧伤面积估计 6.1.1 中国九分法6.1.2 手掌法6.1.3 小儿烧伤面积估算法 6.2 烧伤深度估计6.3 伤情分类 7 烧伤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火热伤津/火毒伤津 7.1.1.1 症状7.1.1.2 辨证分析7.1.1.3 治法7.1.1.4 方药治疗 7.1.2 阴伤阳脱 7.1.2.1 症状7.1.2.2 辨证分析7.1.2.3 治法7.1.2.4 方药治疗 7.1.3 火毒内陷 7.1.3.1 症状7.1.3.2 辨证分析7.1.3.3 治法7.1.3.4 方药治疗 7.1.4 气血两虚 7.1.4.1 症状7.1.4.2 辨证分析7.1.4.3 治法7.1.4.4 方药治疗 7.1.5 脾胃虚弱/脾虚阴伤 7.1.5.1 症状7.1.5.2 辨证分析7.1.5.3 治法7.1.5.4 方药治疗 7.2 外治法 7.2.1 清创术7.2.2 包扎疗法7.2.3 暴露疗法7.2.4 焦痂处理与植皮 7.3 其他疗法 7.3.1 休克的防治7.3.2 全身性感染的防治 7.3.2.1 积极处理创面7.3.2.2 抗生素的应用7.3.2.3 营养支持7.3.2.4 避免医源性感染 7.3.3 败血症的防治 8 烧伤的预防9 参考资料附:1 治疗烧伤的方剂2 治疗烧伤的中成药3 烧伤相关药物4 古籍中的烧伤* 烧伤药品说明书 1 拼音shāo shāng
2 英文参考bu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烧伤(burn[1])为病名[2]。见《千金翼方》卷二十。又名火烧疮、汤泼火烧[2]、汤火伤、水火烫伤。是指受火焰烧灼、热水烫、化学物品及放射性物质侵害皮肤所致疾病[1][3]。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烫火灼伤用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调”和“猪脂煎柳白皮成膏外敷”的记载。烫伤后轻则局部红斑,次则水疱,重则皮肉焦黑或筋骨外露,损及脏腑。
4 烧伤的病因病机烧伤由接触物理性高温或强酸、强堿等化学因素所引起的损伤[2]。
烧伤由于强热作用于人体,热毒入侵,气血瘀滞,轻者皮肉腐烂,重者热毒炽盛,伤及体内阴液,或热毒内攻脏腑,以致脏腑失和,阴阳失调。
5 烧伤的症状
轻浅者一般不影响内脏功能,仅在局部呈现红晕、起疱、或腐烂;重者损害面积大而深,皮焦肉烂,热毒炽甚,耗伤体内阴液[2]。甚则热毒内攻,出现口渴、发热、神昏、便秘、小便不利等症[2]。
6 烧伤的诊断烧伤的诊断,实际是对烧伤后伤情作一个较准确的判断的过程,而准确地判断患者的伤情,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好坏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烧伤后伤情的严重程度与烧伤的面积和深度有密切关系,另外与烧伤的部位、患者年龄、体质、烧伤的原因及是否有并发症等亦有关。
6.1 烧伤面积估计6.1.1 中国九分法此法将成人体表面积分为11个9等份。其中,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个9%(即18%),躯干前后(各占13%)及会阴(占1%)为3个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个9%+1%(46%)。
6.1.2 手掌法伤员五指并拢时手掌的面积,占其体表面积的1%。此法计算简便,常用于小面积或散在的烧伤面积估算。
6.1.3 小儿烧伤面积估算法在各个不同年龄期的婴儿和儿童,身体各部体表百分比亦不同。其特点是头大肢小,年龄越小,头部相对面积越大,而下肢体表面积越小,其他部位相对体表面积与成人大致相同,计算公式如下:
头面甄9%+(12年龄)%
双下肢46%(12年龄)%
6.2 烧伤深度估计烧伤深度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即工度、Ⅱ度(又分浅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
6.3 伤情分类(一)轻度烧伤 总面积在10%(儿童5%)以下的Ⅱ度烧伤。
(二)中度烧伤 总面积在11%~30%(儿童6%~15%)之间的Ⅱ度烧伤,或10%(儿童5%)以下的Ⅲ度烧伤。
(三)重度烧伤 总面积在31%~50%或Ⅲ度烧伤在11%一20% (小儿总面积在15%~25%或Ⅲ度在5%~10%之间的烧伤)。如果烧伤面积未达到此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也属重度烧伤:①全身情况较差或已休克;②合并其他严重创伤或化学中毒;③重度呼吸道烧伤;④头、面、颈、手、会 *** 烧伤。
(四)严重烧伤 总面积在51%~80%(儿童26%~4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1%~25%(儿童10%~23%)之间。
(五)特重烧伤 总面积在肋%以上(儿童4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超过50%(儿童25%)者。
7 烧伤的治疗轻者只须外治,用地榆、大黄等量,冰片少许研末,香油调敷[2]。重者宜内服清热解毒、凉营息风之剂[2],或固气养阴,回阳救逆。选用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羚羊钩藤汤等[2],或生脉散、参附汤等加味。若病久体弱者宜补气养血,用八珍汤[2]。外治包括清洗疮面、水泡处理、清除焦痂或植皮处理,亦可涂敷上述药膏[2]。严重者应及时进行中西医抢救治疗。
7.1 辨证治疗7.1.1 火热伤津/火毒伤津烧伤·火毒伤津证(burn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injuring fluid)是指火毒伤津,以壮热烦躁,口干喜饮,便秘尿赤,舌质红绛而干,舌苔黄或黄燥,或舌光无苔,脉洪数或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烧伤证候[3]。
7.1.1.1 症状发热,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7.1.1.2 辨证分析火热毒邪侵袭人体,耗伤津液,故发热,口干欲饮;火热内盛,肠道津液亏耗,则大便秘结;热移小肠,则小便短赤;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数皆为热邪内侵之象。
7.1.1.3 治法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7.1.1.4 方药治疗黄连解毒汤合增液汤加减。
7.1.2 阴伤阳脱烧伤·阴伤阳脱证(burn with pattern of yin injury and yang collapse)是指阴伤阳脱,以神疲倦卧,面色苍白,呼吸气微,表情淡漠,嗜睡,自汗肢冷,体温不升反低,尿少,全身或局部水肿,创面大量液体渗出,舌质淡暗,舌苔灰黑,或舌质淡嫩,无舌苔,脉微欲绝或虚大无力为常见症的烧伤证候[3]。
7.1.2.1 症状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息低促,自汗肢冷,体温反低,嗜睡,甚则神志恍惚;舌质红绛或紫暗,无苔,脉细欲绝。
7.1.2.2 辨证分析火毒伤津太过,阴损及阳,阳虚则温运失司,故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息低促,体温反低,嗜睡;阴阳离决,则神志恍惚;阳虚不固,则白汗;舌红绛或紫暗、无苔、脉细欲绝为阴阳两虚,阴损及阳之象。
7.1.2.3 治法回阳救逆,养阴生津。
7.1.2.4 方药治疗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呋。
7.1.3 火毒内陷烧伤·火毒内陷证(burn with pattern of firetoxin sinking inward)是指火毒内陷,以壮热不退,口干唇燥,躁动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绛红而干,舌苔黄或黄燥,或焦干起刺,脉弦数为常见症,并可内传各脏腑出现危象的烧伤证候[3]。
7.1.3.1 症状壮热烦渴或高热神昏,躁动不安,口唇干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脉细数。
7.1.3.2 辨证分析火毒炽盛,正不胜邪,火毒深人营血,内陷心包,故高热神昏,躁动不安,火毒伤阴,则壮热烦渴,口唇干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脉细数为热毒伤阴之象。
7.1.3.3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7.1.3.4 方药治疗清营汤加减。
7.1.4 气血两虚烧伤·气血两虚证(burn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疾病后期,气血两虚,以火毒渐退,低热或不发热,精神疲倦,气短懒言,形体消瘦,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自汗,盗汗,创面肉芽色淡,愈合迟缓,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弱为常见症的烧伤证候[3]。
7.1.4.1 症状低热或不发热,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创面肉芽色淡,难以愈合;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7.1.4.2 辨证分析烧伤后期,热毒渐退,气血亦伤,故低热或不发热;正气亏虚,则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气血两虚,失于荣养,则面色少华,创面色淡,久不愈合;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两虚之象。
7.1.4.3 治法补益气血。
7.1.4.4 方药治疗八珍汤加减。
7.1.5 脾胃虚弱/脾虚阴伤烧伤·脾虚阴伤证(burn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yin injury)是指脾虚阴伤,以火毒已退,脾胃虚弱,阴津耗损,面色萎黄,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口干少津,或口舌生糜,舌质暗红而干,舌苔花剥或光滑无舌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烧伤证候[3]。
7.1.5.1 症状病程日久,创面难以愈合,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腰腹胀满,或呕吐腹泻,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弱。
7.1.5.2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正气大伤,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或呕吐腹泻;脾胃虚弱,化生乏源,气血不足,则创面难愈,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弱为脾胃两虚之象。
7.1.5.3 治法健脾和胃。
7.1.5.4 方药治疗参苓白术散加减。
7.2 外治法创面是一系列并发症的根源,创面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疾病的病情演变过程和创面愈合情况,故必须保持创面清洁以预防和控制感染。Ⅱ度创面争取痂下愈合,减少疤痕形成。Ⅲ度创面,早期保持焦痂完整干燥,争取早期切痂植皮,缩短疗程。
7.2.1 清创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清创时可先予止痛剂,再用37℃左右外用盐水或2%黄柏溶液清洗创面,较大水疱应刺破,小水疱可不刺破,创面周围用酒精或新洁尔灭消毒,创面清洗干净后用消毒纱布吸干。
7.2.2 包扎疗法中小面积烧伤,不合作的小儿患者,或病室条件较差者,在清创后,可内用紫草油纱布敷创面,外用3—5层纱布加厚棉垫包扎。浅Ⅱ度烧伤可于伤后2周左右首次换药,如发生感染可提前换药。Ⅲ度烧伤可在伤后5天换药,包扎期间应密切观察敷料是否有渗液,如渗出液为绿色恶臭分泌物,则考虑绿脓杆菌感染的可能。
7.2.3 暴露疗法暴露疗法适用于大面积和不便包扎的烧伤,以及创面污染较严重的烧伤。此法要求患者须住单独隔离病房,保持室内温度在25℃一30℃。创面经清创术后,外涂湿润烧伤膏,每日1次。
7.2.4 焦痂处理与植皮干焦痂下细菌不易生长,因此应保持焦痂干燥。无感染的焦痂,面积在10%一20%以内,应争取伤后2—7天将痂皮切除,立即植皮。面积较大的可分期分区切痂,或用中药浸泡患处促使痂皮早日脱落,再行植皮。手部深Ⅱ度和Ⅲ度烧伤,可在伤后72小时左右行早期植皮,植皮原则上取自体皮。
7.3 其他疗法在烧伤的整个病程中,由于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不同而显出阶段性,一般分为津液渗出期(休克期)、火毒侵袭期(感染期)和创伤修复期三个阶段。因此,临床应针对这三个不同时期的病理特点,进行相应的治疗。
7.3.1 休克的防治大面积烧伤后48小时内,是液体渗出的高峰期,由于大量体液外渗,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伤后48小时内称为休克期。严重烧伤可在6—12小时内发生休克,如烧伤面积在70%以上可在伤后2小时发生休克。另外呼吸道烧伤后气道阻塞,伤后的剧烈疼痛,都可导致和加重休克。所以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是尽快补充血容量,而保持呼吸道通畅、镇静、镇痛等也是防治休克的重要手段。
一般补液公式为: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每公斤体重补胶体液和电解质液量1.5mL(小儿2mL),另加水分需要量2000ml(小儿按年龄体重计算)。胶体和电解质液的比例一般为0.5:1,严重深度烧伤可为0.75:0.75。补液速度:伤后8小时补人总量的一半,另一半于伤后16小时补人。能口服者尽量口服。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胶体和电解质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的一半,水分仍为2000mL。
呼吸道烧伤时,如气道水肿严重影响气体交换者,应行气管切开术。烧伤后使用镇静、镇痛剂如杜冷丁,对防治休克的发生有帮助。
1.对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密切注意神态、血压与尿量变化。
2.已发生休克,应注意恢复有效血容量及组织供氧。补液时最好以中心静脉压监护;有条件者可测肺动脉楔压,以了解左心室功能情况。
3.扩容后仍有低血压者,可加用多巴胺、纳洛酮等药物;如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或周围阻力升高者,可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山莨菪堿等。
4.尿量<30ml/h者(成人)可静脉注射呋塞米(速尿),由40mg开始,仍无尿者,每2h可加倍,直达400mg/次。
5.可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静脉注射地塞米松40mg,或更大剂量(200mg)。
6.静脉滴注针对性抗生素,同时积极寻找并清除感染病灶。
7.3.2 全身性感染的防治7.3.2.1 (一)积极处理创面1.创面是全身感染的主要来源。对于大面积Ⅲ度烧伤,采取早期切痂,立即用异体皮(或异种皮)和自体皮严密覆盖创面。同时应清除深部坏死组织。对感染灶(即创面脓毒症)应立即进行病灶切除。
2.对电击伤、合并挤压伤、环状Ⅲ度烧伤,应特别警惕深部肌肉坏死。凡局部肿胀持续不退时,应及时行筋膜切开减张,出现恶臭、伴全身中毒症状加重者,应及早对可疑部位行筋膜下探查,彻底清除坏死肌肉,并注意有无厌氧菌感染。
7.3.2.2 (二)抗生素的应用1.烧伤后3d内,预防性应用青霉素,防止链球菌感染。中、重度烧伤抗生素的使用应强调用药时机和时限,给药途径,要有针对性。大面积Ⅲ度烧伤患者应及早使用强有力的抗生素。病情稳定即可停药。围手术期应加强抗生素的全身使用。
2.有全身性感染的症状时,参照创面培养的细菌,选用细菌敏感度高、药物毒性低的抗生素。同时,严重烧伤患者应勤作细菌学监测,保证用药的针对性;当致病菌未确定前,可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
3.对于全身真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大扶康)或伊曲康唑。
7.3.2.3 (三)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
1.维持水、电解质和酸、堿平衡。
2.支持呼吸功能,维持氧动力学状态稳定。
3.选择性肠道去污染疗法。
4.H2受体拮抗剂(信法丁等)与胃粘膜保护剂(舒克菲等)。
5.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微循环状态。
7.3.2.4 (四)避免医源性感染1.防止静脉感染 多作静脉穿刺,少放静脉导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好不超过3d。
2.防止呼吸道感染 严重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应防止雾化器、吸痰导管污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加强湿化疗法。
3.防止尿道感染 烧伤休克期后应尽量少用留置导尿。
4.防止床垫、被服、敷料、器械及工作人员的接触污染 上述物品应严格消毒。
7.3.3 败血症的防治败血症是大面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般在伤后3~10天(水肿回收期)及伤后3~4周(溶痂期)感染的发生率最高,程度亦最重。这个时期,积极增强患者抵抗力、加强创面换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防止败血症的发生,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或根据分泌物细菌培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8 烧伤的预防1.加强安全教育,正确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2.家用物品中如热水瓶、火盆等宜放置适当地方,勿被小儿弄翻。
3.一般热力烧伤时,应尽快扑灭伤员身上的火焰,脱去或剪除衣服,脱离现场,用消毒或清洁敷料、被单包裹患肢,以免污染和再受损伤。
4.化学物质烧伤者,应立即脱去或剪除被浸渍的衣服,尽快用大量清水冲洗身体。
5.烧伤合并骨折时,应就地简单固定后再予运送。如合并大出血;窒息、开放气胸等应立即抢救。
6.换药过程中应执行无菌操作规则,避免医源性感染。
9你好!根据烧伤病理生理的特点,病程大致分为三期,但这是人为的分期,各期之间往往互相重叠,分期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各阶段临床处理的重点。(一)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组织烧伤后的立即反应是体液渗出,一般要持续36^48小时。小面积浅度烧伤,体液的渗出量有限,通过人体的代偿,不致影响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烧伤面积大而深者,由于体液的大量渗出和其他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可急剧发生休克。烧伤早期的休克基本属于低血容量休克,但与一般急性失血不同之处在于体液的渗出是逐步的,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缓,至48小时渐趋恢复,渗出于组织间的水肿液开始回收,临床表现为血压趋向稳定,尿液开始增多。正是根据上述规律,烧伤早期的补液速度应掌握先快后慢的原则。
(二)感染期烧伤水肿回收期,一开始,感染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浅度烧伤如早期创面处理不当,此时可出现创周炎症(如蜂窝织炎)。严重烧伤由于经历休克的打击,全身免疫功能处于低迷状态,对病原菌的易感性很高,早期暴发全身性感染的几率也高,且预
后也最严重。我国救治烧伤的一条重要经验,即及时纠正休克,就有抗感染的含义。
感染的威胁将持续到创面愈合。烧伤的特点是广泛的生理屏障损害,又有广泛的坏死组织和渗出,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热力损伤组织,先是凝固性坏死,随之为组织溶解,伤后2-3周,组织广泛溶解阶段,又是全身性感染的另一峰期。组织交界处的肉芽组织也逐渐形成,坏死组织如能及时清除或引流,肉芽组织屏障多数在2周左右形成,可限制病原菌的侵人。如处理不当,病原菌可侵人邻近的非烧伤组织。大面积的侵人性感染,痴下组织菌量常超过105 /g,菌量继续增多,可形成烧伤创面脓毒症。
创面表现晦暗、糟烂、凹陷,出现坏死斑,即使细菌未侵人血液,多采用早期切痴或削痴手术,及时皮肤移植以消灭创面。当创面基本修复后,并发症明显
减少。
(三)修复期,组织烧伤后,炎症反应的同时,组织修复也已开始。浅度烧伤多能自行修复,深11“靠残存的上皮岛融合复111“烧伤靠皮肤移植修复。
切除烧伤坏死组织和皮肤移植的工作,目前多数已在感染期进行,修复期实际只对一些残余、零星小创面的补遗性的修复,并对一些关节、功能部位进行防挛缩、畸形的措施与锻炼。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康复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有的还需要作整形手术。祝你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