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可考虑是排卵期出血,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不能排除妇科疾病的可能,如月经不调、激素水平紊乱、阴道疾病、宫颈疾病以及子宫内膜疾病等,建议到专业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白带常规、抽血化验性激素六项等,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处理。
排卵期出血经常有一些年轻的女士正常月经过后,隔一个星期,阴道又会出现有少量血流出的现象,色暗红或鲜艳,没有特殊气味,一般没什么特殊感觉,有时会有腹胀感,到当地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什么原因,心里很紧张。
其实,这并不是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可怕的病理变化,而是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即女性在两次月经中期,由于卵巢排卵而引起的少量阴道出血。
女性正常的月经多为28天一30天(亦可前后波动3天一5天)来潮一次,行经期多为3天一5天(亦可前后波动2天)。卵巢有规律的排卵是正常月经的根本保证。女性卵巢有2个,左右各一,位于子宫两侧输卵管的后下方,产生卵子和性激素,维持女性的正常月经生理和生殖功能。发育成熟的女性,一般每月有1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成熟的卵子,排卵的时间多发生于两次月经的中间,大致在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
女性的一个月经周期可简单划为4个时期:
1.
行经期,即月经来潮至干净的一段时间;
2.
排卵前期,即月经来潮至排卵前的一段时间;
3.
排卵期,即排出卵子的的一段时间;
4.
排卵后期,即卵子排出至下次月经来潮前的的一段时间。
其中排卵前期,卵泡逐渐发育至成熟,并分泌雌激素和少量孕激素。雌激素使出血期的子宫内膜逐渐修复而使出血停止,并随着雌激素分泌量增加使修复后的子宫内膜逐渐增厚(称之为增生反应)。排卵前,雌激素水平达高峰,排卵时,成熟的卵泡破裂,卵子排出,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得受雌激素营养而呈增生反应的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出现少许出血。正常情况下,这种出血极为短暂(约1小时一2小时),且只能在显微镜下窥见白带中有红细胞。排卵后,破裂的卵泡很快塌陷闭锁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及少量雌激素,使处于增生反应的子宫内膜继续增厚(称之为分泌反应)。如果没有怀孕,则黄体寿命一般不会超过14天即萎缩而失去功能,体内雌、孕激素同时下降,使得分泌期子宫内膜失去激素营养而完全脱落出血(称之为月经)。一般来说,短暂而少量的排卵期出血不必治疗。如果出血量多,且持续时间长,或反复不愈,则可视为月经不调的一种现象。
发生排卵期出血的原因大致有两点:
1.性激素分泌失调,使得排卵时激素水平波动较大而使出血明显。
2.子宫内膜慢性炎症或卵巢表面炎性增厚,使得排卵时子宫内膜充血明显,出血不易自行停止,或炎性增厚的卵泡表面破裂出血较正常量增多,并随输卵管蠕动反流至宫腔,经阴道排出体外。
出现肉眼可见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可为几小时,或3天一5天,但极少达到7天以上,严重者也可淋漓不净直至下次月经来潮。有的出血量极少,点滴即净,或为带中夹血,一般情况下极少达到月经量。出血时可伴一侧下腹胀痛不适或隐痛或疼痛明显,甚至牵扯腰骸部及股内侧。症状出现可每月连续发生或隔月发生1次,有的人每年中有几个月发生,有的人一生中只出现一次这种现象。反复发作的排卵期出血会影响妊娠,如果是这样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子宫内膜失去这二种激素的支持而剥落、出血,即发生月经。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在月经周期中的月经期和增殖期,血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很低,从而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减弱或消除;
导致下丘脑对促进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继而导致腺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增多,因而使卵泡发育,雌激素分泌逐渐增多。
此时,雌激素又刺激子宫内膜进入增殖期。黄体生成素使孕激素分泌增多,导致排卵。此期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均升高。这对下丘脑和腺垂体产生负反馈抑制加强的作用,因而使排卵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下降,发生月经。
扩展资料:女性的内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宫、输卵管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宫和输卵管则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几万个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1个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没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脑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渐发育,同时合成雌激素。
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为21-30天,但因人而异,也有23-45天,甚至3个月或半年为1个周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月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