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鸡为观赏鸟类, 在南方为常见种类。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诸省的山地。
竹鸡体长约30厘米,体重200~350克,成年雄鸡可达300克左右。喙黑色或近褐色,额与眉纹为灰色,头顶与后颈呈嫩橄榄褐色,并有较小的白斑,胸部灰色,呈半环状,下体前部为栗棕色,渐后转为棕黄色,肋具黑褐色斑,跗跖和趾呈黄褐色。
它大多生活在竹林中。形体比鹧鸪小,毛呈褐色而有斑点,竹鸡喜欢吃白蚁。棕胸和灰胸竹鸡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属于“三有”保护动物。
扩展资料:
竹鸡的生活习性
1、早成性:竹鸡为早成鸟,出壳绒毛干后,就会走动,觅食,饮水和斗架。
2、好斗性:竹鸡生性好斗,尤其是交配季节,常为争夺配偶,雄竹鸡之间大动干戈。竹鸡平时嗜互啄羽毛、肛门以及血迹,一旦有鹧鸪受伤流血。其他竹鸡群起啄之。人工饲养竹鸡时,要经常观察,防止打架伤亡。
若发现伤情,应立即隔离疗伤。人工饲养时,养至20周龄,雄、雌要分开饲养,开产前按一雄配数雌的比例,分小群笼养。
3、喜温暖干燥:竹鸡性喜温暖干燥的环境,忌潮湿、酷热和严寒。气温低于 10 ℃ 或高于 30 ℃ ,对竹鸡的生长发育不利。竹鸡在 20~24 ℃ 、相对湿度 60 %时生长良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鸡
竹鸡为观赏鸟类, 在南方为常见种类。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诸省的山地。所以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方常见。竹鸡亦称"泥滑滑"、"竹鹧鸪"或“扁罐罐”。属鸡形目,雉科。该鸟羽色艳丽。为国内特有的观赏鸟类, 在南方为常见种类。雄鸟生性好斗,常被人们驯化为斗鸟,以供观赏。此鸟曾于1919年引入日本,很受欢迎。野生竹鸡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山地。
竹鸡一般躲在有阳光又比较暖和的地方。一般在向阳处的山坡上容易找到它。
1、春天和冬天,竹鸡喜欢在早上容易被阳光照到的地方,且该地方一定要能遮风避雨。
2、因为冬天一般是刮西北风,这个地方刚好背风,易照到阳光,暖和。夏天和秋天就找相对较光亮的地方,这种地方较凉快,同时还要有充足的水分。
3、对于上午竹鸡一般是在偏高一点的半山腰,或者说是在它们的地盘的偏上部,下午则在较阴凉的杂草中,傍晚则边吃边走向竹鸡晚上歇息的地方。到了实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靠山边平坦的田园里肯定是有较多的竹鸡,同时要注意看地面,是灌木丛还是密密杂草丛。
4、灌木有鸡,密密杂草则无鸡。人天天到的工作地,特别是发出大声音的地方,一般无鸡,即使有鸡,你引它也不易回口。有树同时有竹子的平坦地有多鸡,向南的山坳比向北的山坳多鸡。
5、竹鸡一般喜欢生活在长有灌木或者种有植物的低矮山窝,象杂有油茶等坚果和浆果的混交林尤多。
6、它每年的春分前后从群居状态散伙结伴成两个一对进入繁殖.一直到次年的秋分才又重新结伴群居.所以我认为好打的季节是上年的秋分后和次年的春分前这段时间。
拓展资料:竹鸡常在山地、灌丛、草丛、竹林等地方结群活动,3-5只或10多只不等。夏季多在山腰和山顶活动,冬季移至山脚、溪边和丛林中觅食。晚上一个个在横树枝上排成一串互相紧靠取暖。竹鸡以杂草种子、嫩芽、果实为食。人工饲养多食玉米、小麦等,也吃昆虫。竹鸡善鸣叫,鸣声尖锐而响亮,特别在繁殖期连鸣不已。
参考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