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ké ],枳壳 [ zhǐ ké ]
一、壳[ ké ]的释义:
义同“壳”(qiào):贝~。脑~。鸡蛋~儿。子弹~儿。
组词:贝壳、蛋壳、外壳、脑壳、蚌壳
二、壳的另一个读音[ qiào ]的释义:坚硬的外皮:甲~。地~。金蝉脱~。
组词:地壳、甲壳、壳菜、躯壳、介壳
三、壳的笔顺: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贝壳[bèi ké]
贝类的硬壳。
2、蛋壳[dàn ké]
蛋(尤指鸟或家禽蛋)的硬壳。
3、外壳[wài ké]
外层包覆物。
4、甲壳[jiǎ qiào]
虾、蟹等动物的外壳,由石灰质及色素等构成,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
5、壳菜[qiào cài]
贻贝,通常指贻贝的肉。
知了壳功用:疏风清热,明目退翳、定惊解痉。用于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咽喉不利,麻疹、风疹抓痒;风热或肝炎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障;小儿高热惊厥,破伤风四肢抽搐。
扩展资料:
出自《药性论》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药材性状: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
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饨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采收加工:春、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知了,又称蝉,是一种昆虫。其种类较多,雄蝉的腹部有一个发声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响亮的声音,雌蝉虽然在腹部也有发声器,但不能发出声音。蝉科昆虫的代表种类。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蝉属不完全变态类,由卵、幼虫(若虫),经过数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
主治
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蝉蜕
龟甲富含蛋白胶质、钙盐,是重要的中药原料,龟板煮成的固体胶体叫龟板胶,滋阴补血效果更佳。拓展资料:
龟甲,中药名。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ray)的背甲及腹甲。分布于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广西等地。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之功效。常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
一、性状
本品背甲及腹甲由甲桥相连,背甲稍长于腹甲,与腹甲常分离。背甲呈长椭圆形拱状,长7.5~22cm,宽6~18cm;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脊棱3条;颈盾1块,前窄后宽;椎盾5块,第1椎盾长大于宽或近相等,第2~4椎盾宽大于长;肋盾两侧对称,各4块,缘盾每侧11块,臀盾2块。
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6.4~21cm,宽5.5~17cm;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黑色,盾片12块,每块常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腹盾、胸盾和股盾中缝均长,喉盾、肛盾次之,肱盾中缝最短;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略带血迹或残肉,除净后可见骨板9块,呈锯齿状嵌接;前端钝圆或平截,后端具三角形缺刻,两侧残存呈翼状向斜上方弯曲的甲桥。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二、入药部位
背甲及腹甲。
三、性味
味咸、甘,性微寒。
四、归经
归肝、肾、心经。
五、功效
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六、主治
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
七、用法用量
9~24g,先煎。
八、相关配伍
1、治降阴火、补肾水: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甲(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骨髓、蜜为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丹溪心法》大补阴丸)
2、治痿厥,筋骨软,气血俱虚甚者:黄柏(炒)、龟甲(酒炙)各一两半,干姜二钱,牛膝一两,陈皮半两。上为末,姜汁和丸,或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白汤下。(《丹溪心法》补肾丸)
3、治心矢志善忘:龟甲(炙)、木通(锉)、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捣为细散,空心酒服方寸匕,渐加至二钱匕。(《圣济总录》龟甲散)
百度百科-龟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