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休克的起始环节分类(正常时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基础因素包括三方面:足够的循环血量、正常的血管容量、正常的心泵功能):
(1)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失血、失液或烧伤等,血容量减少导致静脉回流不足,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由于减压反射受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流量进一步减少。
(2)血管源性休克休克时,由于组织长期缺血、缺氧、酸中毒和组胺及一氧化碳等活性物质的释放,造成血管张力低下,加上白细胞、血小板在微静脉端黏附,造成微循环血液瘀滞,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a、过敏性休克:属于1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与IgE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会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微动脉扩张,微静脉收缩,微循环瘀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b、感染性休克:(常伴败血症)
①高动力型休克:由于扩血管因子作用大于缩血管因子,引起高拍低阻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②低动力型休克。
c、神经源性休克:由于麻醉或损伤和强烈的疼痛抑制交感神经缩血管功能,引起一过性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
此时微循环不一定明显减少,有人认为不属于真正的休克。 (这句话不很明白,抄来的,有人可以请教吗?真正的休克本质上是微循环障碍,这种神经源性的休克只是引起一过性的血管扩张而血压降低,尚未导致微循环出问题-by yukimiao)
(3)心源性休克:发病中心环节时心输出量迅速降低,血压可显著下降。(低动力型休克)
①低排高阻型:是因为血压降低,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冲动减少,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引起外周小动脉收缩,使血压能有一定程度的代偿。
②低排低阻型:这类病例是由于心肌梗死面积大,心输出量显著降低,血液瘀滞在心室,使心事壁牵张感受器受牵拉,反射性地抑制交感中枢,使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外周阻力降低,引起血压进一步减少。 分期与发病机制1、缺血缺氧期(代偿期)
(1) 微循环的变化:
① 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增加(前阻力增加为显著)。
② 真毛细血管网关闭 。
③ 微循环灌流减少(少灌少流)。
④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使微循环缺血缺氧更为明显(灌少于流)。
(2) 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①儿茶酚胺增多:与休克有关的各种致病因素通过不同途径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使血中儿茶酚胺增多。兴奋机制各不一:
Ⅰ、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由于血压低,减压反射被抑制,引起心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使小血管收缩。
Ⅱ、烧伤性休克:由于疼痛刺激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血管收缩往往比单纯失血为甚。
Ⅲ、败血症:可能与内毒素有拟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有关。休克时大量儿茶酚胺大量释放,既刺激α-受体,造成皮肤、内脏血管明显痉挛,又刺激β-受体,引起大量动静脉短路开放,构成微循环非营养性血流通道,使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锐减。
②血管紧张素Ⅱ增多。
③血管加压素增多。
④血栓素增多。
⑤内皮素、心肌抑制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三烯等缩血管物质。
(3) 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① 自我输血: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一道防线”。由于容量血管中的肌性微动脉和小静脉收缩,肝脏储血库收缩,使回心血量迅速增加,为心输出量的增加提供了保障。
②自我输液: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二道防线”。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更大,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使组织液进入血管。
③血液重新分布:由于不同脏器的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不一,皮肤、内脏、骨骼肌、肾的血管α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较高,收缩更甚,而脑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因α受体密度低而无明显改变,其中冠状动脉可因β受体的作用而出现舒张反应,使心、脑血流增加。
2、瘀血缺氧期(可逆性失代偿期)
(1)微循环的变化:
①毛细血管前阻力降低(后阻力降低不明显),血管运动现象减弱。
②真毛细血管网开放。
③微循环灌多于流(多灌少流)。
④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黏附或聚集,使微循环瘀血缺氧加剧。
(2)、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①乳酸增多:微循环持续的缺血缺氧,无氧酵解增强可使乳酸堆积。在酸性环境中,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耐受性较差,而微静脉对酸中毒耐受性较强而松弛不明显,故引起多灌少流。
②组胺增多:可扩张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收缩毛细血管后阻力,加重微循环的瘀血状态。
③激肽增多。
④腺苷增多。
⑤目前认为白细胞的附壁与嵌塞使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的重要因素。
(3)休克期微循环失代偿的后果:①心输出量的降低。②动脉血压急剧下降。③心脑供血减少。
3、休克晚期(不可逆转期)</b>
(1)微循环的变化
①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均降低。
②真毛细血管内血液瘀滞。
③微循环麻痹 (不灌不流)。
④广泛的微血栓形成。
(2)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①血液高凝状态:由于微循环严重浴血,毛细血管内压及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可使血浆外渗而引起血粘滞度升高,血液呈高凝状态。这些变化在休克期(瘀血缺氧期)已发生,不过此期更为明显。
②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严重酸中毒以及败血症休克时内毒素入血,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激活Ⅶ因子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③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组织创伤可使大量Ⅲ因子入血(白细胞内亦含大量Ⅲ因子)而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④血细胞受损:抢救休克时,若输血错误(>50ml),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的红细胞素(主要是磷脂和ATP)可引起DIC。(还没很有体会,做个记号。)
(3)微循环变化的后果:
①出血。
②多器官功能衰竭。
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编辑本段(1)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肾</b>
①功能性肾功能衰竭:见于休克早期,主要与各种缩血管物质增多使肾血管收缩有关。因未发生肾小管坏死,肾血流一旦恢复,肾功能也容易逆转。
②器质性肾功能衰竭:见于休克期,尤其是休克晚期,由于长时间缺血和毒素的作用可造成肾小管坏死,即使肾血流恢复,也较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肾功能。
(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休克肺(ARDS之一)</b>
发生机制:
①肺泡-毛细血管上皮通透性增高:由于休克致病因子的直接作用和多种细胞因子的间接作用,可使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通透性增高,引起渗出性肺水肿。
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缺血缺氧使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受损,以致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同时肺泡腔的水肿液可加速表面活性物质的分解,结果是肺泡表面张力增高,肺顺应性降低引起肺不张。
③肺内DIC:DIC造成肺微血管的机械阻塞 以及来自微血栓的炎症介质对肺血管的收缩可导致死腔样通气。
(3)脑功能障碍
休克早期脑供血未明显改变,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休克期因脑供血减少,患者出现神志淡漠;休克晚期可因DIC而导致昏迷或意识丧失。
(4)胃肠道和肝功能障碍
①胃肠功能障碍:休克时胃肠因缺血、瘀血及DIC形成,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及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明显障碍;持续的缺血,不仅可致胃粘膜糜烂而发生应激性溃疡,还可因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和细菌的大量繁殖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②肝功能障碍:休克时肝脏缺血、瘀血可发生肝功能障碍,由于不能将乳酸转化为葡萄糖,可加重酸中毒;尤其来自肠道的内毒素可直接损伤肝细胞,从而促进休克的发展。
(5)心脏
发生机制:
①冠脉供血减少:休克时血压下降以及心率过快引起的心室舒张时限缩短,可使冠脉灌注减少。
②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使心肌收缩性减弱。
③心肌抑制因子抑制心肌收缩性。
④心肌内DIC使心肌受损。
⑤细菌毒素,尤其内毒素可直接损坏心肌。 临床监测编辑本段(一)观察临床表现
1. 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能够反应脑组织灌注情况。患者神志淡漠或烦躁、头晕、眼花或从卧位改为坐位时出现晕厥,常表示循环血量不足,休克依然存在。
2. 肢体温度、色泽 肢体温度和色泽能反应体表灌流的情况。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苍白而松压后迅速转为红润,表示外周循环已有改善。四肢皮肤苍白、湿冷、轻压指甲或口唇时颜色变苍白而松压后恢复红润缓慢,表示末梢循环不良,休克依然存在。
3. 脉搏 休克时脉搏细速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休克指数是临床常用的观察休克进程的指标。休克指数是脉率与收缩压之比,休克指数为0.5,一般表示无休克;1.0~1.5,表示存在休克;在2以上,表示休克严重。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
1. 血压 血压是休克诊断及治疗中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休克早期,剧烈的血管收缩可使血压保持或接近正常,以后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11.97kPa(90mmHg),脉压<2.66kPa(20mmHg),是休克存在的依据。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表示休克转好。
2. 心电监测 心电改变显示心脏的即时状态。在心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血容量不足及缺氧均会导致心动过速。
3. 中心静脉压 对于需长时间治疗的休克患者来说,中心静脉压测定非常重要。中心静脉压主要受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右心排血能力、胸腔和心包内压力及静脉回心血量等因素的影响。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49~1.18kPa(5~12mmH2O)。在低血压的情况下,中心静脉压<0.49Pa(5m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1.49kPa(15mmH2O)则表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加;>1.96kPa(20mmH2O)时,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4. 肺动脉契压 肺动脉契压有助于了解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以此反映肺循环阻力的情况。肺动脉契压正常值为0.8~2kPa(6~15mmHg),增高表示肺循环阻力增高。肺水肿时,肺动脉契压>3.99kPa(30mmHg)。当肺动脉契压已升高,即使中心静脉压虽无增高,也应避免输液过多,以防引起肺水肿。
(三)肾功能监测
休克时,应动态监测尿量、尿比重、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电解质等。尿量是反映肾灌注情况的指标,同时也反映其他器官灌注情况,也是反映临床补液及应用利尿、脱水药物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休克时应留置导尿管,动态观察每小时尿量,抗休克时尿量应大于20ml/h。尿量稳定在30ml/h以上时,表示休克已纠正。尿比重主要反映肾血流与肾小管功能,抗休克后血压正常,但尿量少且比重增加,表示肾血管收缩仍存在或仍存在血容量不足。
(四)呼吸功能监测
呼吸功能监测指标包括呼吸的频率、幅度、节律、动脉血气指标等,应动态监测,呼吸机通气者根据动脉血气指标调整呼吸机使用。
(五)生化指标的监测
休克时,应监测血电解质、血糖、丙酮酸、乳酸、血清转氨酶、氨等血液生化指标。血清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功能受损严重,血氨增加提示出现肝功能衰竭。此外,还应监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相关指标。
(六)微循环灌注的监测
微循环监测指标如下:
①体表温度与肛温。正常时二者之间相差约0.5°C,休克时增至1~3°C,二者相差值愈大,预后愈差
②红细胞比容。末梢血比中心静脉血的红细胞比容大3%以上,提示有周围血管收缩,应动态观察其变化幅度
③甲皱微循环。休克时甲皱微循环的变化为小动脉痉挛、毛细血管缺血,甲皱苍白或色暗红。 护理措施编辑本段休克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轻重程度、抢救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得力。所以护理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体位 休克时应采取平卧位,或将下肢抬高30°。
(二)保暖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流量2~4L/min,严重缺氧或紫绀时应增加至4~6L/min,或根据病情采用面罩或正压给氧。
(四)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五)镇静止痛 预防措施编辑本段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A3/A4型题
(1~3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51岁。外伤致骨盆骨折3小时送至医院。查体:患者四肢厥冷,血压62/40mmHg,脉搏细速。
1. 该患者的休克类型是:
A.创伤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溶血性休克
2. 该患者目前应首先采取的措施为:
A.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B.立即拍摄X线片,了解骨折情况
C.纠正酸中毒
D.立即输平衡盐溶液和全血
E.立即插导尿管,了解有无尿道损伤
3. 对于扩容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动脉血压接近正常低水平,脉压>30mmHg
B.心率80~100次/分
C.尿量>20ml/h
D.中心静脉压上升到6~10cmH2O
E.微循环好转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各种损伤或大手术后同时具有失血及血浆丢失而发生的称为创伤性休克。
2.【答案】 D 。解析:该患者已经出现休克,应立即补充血容量。
3.【答案】 C 。解析:扩容的目标:动脉血压接近正常低水平,脉压>30mmHg,心率80~100次/分尿量>30ml/h中心静脉压上升到6~10cmH2O微循环好转(胸骨部位皮肤指压时间<2秒)。
首先在饮食上要注意加强营养,尽量多吃一些商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和补血食物,再一个就是生活习惯上要注意作息规律,不要熬夜,而且还要保持适当的 体育 锻炼,通过这种 体育 锻炼能够增强身体的体质,对于血压也有一定升高的效果。
高血压成为危害人类 健康 的一个重要的 社会 问题,容易引起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病等等,使患者致残致死,给 社会 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
高血压患者经常会到门诊进行检查、取药、咨询,但是也经常会见到一些低血压的人群,那么低血压是什么?它会带来什么症状和后果,低血压的人群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90/60mmhg的情况,血压过低,会导致体内的脏器血液灌注不足,会出现心慌、乏力、晕厥等症状。
低血压有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两种
生理性低血压生理性低血压多发于一些女性、老人,血压长期偏低,但是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血压低是在查体的过程中被发现。他们不因血压处在偏低水平,而影响身体的 健康
。
这种情况属于个人体质问题,不必过于担心,也不需要用药将血压升高,日常注意营养充足,加强锻炼,保证心肺功能,维持正常血压就可以了。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在体位变换是,导致血压骤然降低导致的低血压问题,经常是在卧位或坐位突然直立身体时出现,容易眩晕跌倒。
糖尿病人由于自主神经病变,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非常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对于这部分病人,活动幅度要小,慢点起床,醒来后先躺一会,然后慢慢起身,或者起床前先喝一杯水,在床上活动活动手脚,也可以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出现。如厕等时,反复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最好能在马桶旁安装扶手,防止眩晕出现时的跌倒、跌伤。
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餐后低血压是由于餐后血液被重新分配,胃肠道的血量明显增加,而导致心脑供血减少,也会出现眩晕、跌倒等。
餐后低血压这不要吃得过饱,可少量多餐,戒酒,调整降压药物的用药时间,有助于控制或者减少餐后低血压的发生。
病理性低血压降压药物使用不当
由于使用降压药物不当所引起,部分由于未经医生进行临床评估,私自加大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不进行血压的检测,在血压已经降的比较理想的状态下仍然按照原剂量服用。
降压药物所致的低血压,如果出现了乏力、心慌、头晕等症状时,要及时进行血压的测量,发现血压过低,一定要及时调整降压药物。降压药物的调整要根据病情进行调整,切忌闷头吃药,不进行相关检查。
严重低血压
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情况是心脏的泵血能力不足,如大面积心梗后,各种休克状态如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等都会出现血压的降低。
这种严重的病理性情况需要紧急抢救,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在充分评估心功能或者中心静脉压测定的同时进行大量的补液、输血等措施。心梗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冠脉血液的再通,都有助于低血压的纠正。
正常成人的血压值,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一旦低于这个范围,就属于低血压的范畴。
1、平时不要过度劳累,也不要熬夜。
2、在饮食方面需注意:
以低血压饮食为主,均衡饮食,每天多摄入水果、蔬菜。
多吃清淡的食物,注意荤素搭配,吃桂圆、莲子、大枣、桑椹等,有补脑的作用。
多吃富含蛋白质、铜和铁元素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鱼类、豆制品、牛奶、鸡蛋、水果蔬菜等。可以多吃补血的食物,如红枣、丹参、阿胶、薏米等等。
3、坚持规律的运动,改善心肺功能。
4、注意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改变而出现的头晕、晕厥,如果在长期下蹲或者平卧位,突然立起时出现头晕、黑蒙的情况,以后一定要注意不要出现体位的过度变化,要逐渐改变体位,从蹲位或者平卧位缓慢的转为直立位。
5、可以应用药物纠正低血压,在低血压的治疗上有麻黄素以及阿托品等药物。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每天讲糖】。
今天是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我们来谈一下低血压的问题。在低血压和高血压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先来看下低血压的定义,一般通常将血压低于90/60mmhg的情况,称为低血压。血压过低,会使得人体的各个脏器血液灌注不足,也容易出现心悸、乏力甚至昏厥等症状和问题,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一定也要注意低血压的风险。
有一种低血压不用太过担心,那就是生理性的低血压问题,有些女性朋友,老年人,血压长期偏低,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也未因血压保持在低水平,影响身体脏器的 健康 ,这样的情况血压一般在100/60左右,而且长期维持稳定,这种情况属于个人体质问题,不必担心,也不用纠结如何把血压升上去,日常注意营养充足,正常维持血压就好。
对于病理性的或用药不当导致的低血压问题,就值得我们重点关注。这些情况,大都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血压波动性的增大,会带来 健康 的危害,而且相对于高血压,低血压引发急性 健康 损伤的风险往往更大。
为什么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血压风险呢?其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第一,之所以出现血压升高的问题,除了血管内壁阻力增加,心率加快等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身体对于血压调节功能的变弱,这种变弱,不但会使血压升高,同样的当出现低血压时,身体往往也不能迅速的进行调节;第二,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而如果在用药选择和用药剂量不合理,往往同样也会导致血压的过度降低,导致出现低血压风险。因此,对于低血压的问题,我们更要强调的是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多年病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低血压的风险。
首先来说下用药导致的低血压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未经过医生评估,私自大剂量服用降压药;有的是仅仅吃药,但不定期进行血压的监控测量,有的情况是高龄老年人,由于身体衰弱,血压已经相对较低了,却仍然吃着降压药等等,对于用药导致的低血压情况,首先是建议,在高血压的控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血压的监控测量,如果出现身体乏力、心悸,头晕等低血压症状,同时测量血压,确实血压也已经太低了,建议一定要就医调整用药方案,减少低血压风险;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高血压用药,一定切忌死板,一定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比如有的老年高血压朋友,在夏季会出现血压有所降低的情况,如果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原来的用药方案用药,可能就会导致低血压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停用降压药也并不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调整用药方案,既能保持住高血压的平稳控制,也不会出现低血压的风险。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通常对于血压的控制,不要太过严苛,如果不吃降压药,能够把高压保持在150mmhg以下,那么降压药不吃也罢,硬吃药控制血压,反而可能会导致更大的低血压风险。
除了用药导致的低血压以外,对于老年高血压朋友,更应该注意的是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这两种情况。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在体位变换时,导致血压骤然降低导致的低血压问题,这种情况,往往会在由卧位或坐位突然直立身体时出现,很容易造成眩晕跌倒的风险。而餐后低血压则是由于餐后血液聚集于消化器官供应,而导致身体心脑供血减少而导致的低血压症状,这些问题的发生,与身体的血压反射中枢反应变慢,血压调节能力的下降都有密切的关系。
对于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首先是注意在改变体位时的速度,一定要慢一些,比如早晨起床时,有体位性低血压问题的朋友,一定要慢点起床,醒来后先躺一会,然后在慢慢起身;而如果能够在床边放一杯水,起床前先喝上水,充分补充血容量,同样也可以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抬高床头,适度增加盐的摄入,避免过久躺卧等,也都是调理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方式。
而对于餐后低血压的问题,从饮食习惯上做好调解就比较重要了,不要吃的过饱,可以通过少食多餐的方式来调整餐后低血压,另外,餐前饮水,注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戒酒,调整降压药的用药时间等等,都有助于餐后低血糖的控制,有这方面问题的朋友,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调理改善。
正常成人的血压值,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一旦低于这个范围,就属于低血压的范畴,在低血压的治疗上:第一、应该从饮食方面进行调整,比如纠正贫血以及营养不良,多吃高蛋白的食品,少吃垃圾食品以及零食。第二、可以多吃补血的食物,如红枣、丹参、阿胶、薏米等等。第三、还可以应用药物纠正低血压,在低血压的治疗上有麻黄素以及阿托品等药物。第四、还应保持适当的运动,加强体魄,才可以使血压回归正常。
低血压,根本原因在于你气血虚,能量不足,注意补阳补能量。
人体保持正常状态, 健康 活泼,精力旺盛,反应敏捷,思维集中,体力充沛,最重要的原因是:阳气足,能量旺。
当人体出现五脏六腑升降运转失衡,功能偏颇,再加上过劳、精神压力大、外伤以及其它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疲惫、乏力、血压降低等情况,就表明人体 健康 状态出现问题了。
出现低血压,表明外周血管阻力减弱,可导致系列症状。身体软弱无力,头晕易倒心发慌,脸色苍白语无力。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余,气推血行;人体能量运行全靠气血。气血旺盛充足则康,气血弱则病,则血压低。
血压低,最重要的是必须预防低血压导致的晕厥,低血压多伴低血糖,二者相加再有外感劳累,很多人会出现突然眩晕倒地,如倒在悬崖、高坎、河沟堰塘江湖边,倒在高速公路上,则可出现生命危险,生活中此类情况多见,因此,低血压注意防晕厥。
其次低血压要运用中医药,辩证调气血,注意饮食营养,慎起居,运用四物汤、阿胶、鸡鸭鱼等高蛋白营养丰富食物,进行食补,让人体气血充足,恢复正常。
再次,低血压要三餐均衡形成习惯,不吃早餐,或晚餐不吃五谷只吃水果,是非常错误方式。特别是水果多寒凉性,多食必伤脾胃,脾胃伤而气血滞,才出现低血压。
低血压不可怕,就怕你不重视它,食疗补气血,康复好途经。
受邀回答:段延峰中华反射学专家、国家首批高级反射疗法师、国家公共营养师(二级);擅长肌肉整复术疗法、中医针灸独穴疗法、中医泻血疗法、中医火疗 健康 法、中医足反射疗法;国内外二十多年的临床实操教学,《人民日报》、《黑龙江卫视》、《全俄电视台》、《阿穆尔真理报》等新闻媒体给予报道。现任:黑龙江省反射疗法协会会长。
问题答复: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与正常水平,即低于90/60mmhg为低血压患者。低血压通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压。低血压患者有的有反应有的没有反应,日常常见体位性和餐后低血压常见。有低血压的患者要注意:1、注意弯腰时,要学会弯腰,弯腰一定是先屈膝后,在小幅度弯腰;2、长时间一个姿势,避免猛地起身;3、注意季节变化,环境中的冷暖对人机体的血管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很冷的时候;4、贴身衣服尽量不要穿过于禁锢在身上的,对身体的血液循环直接由影响,更能影响到血压。5、要注意经常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整体素质;6、要平时多喝水,吃的尽量清淡;7、平时要多注意血压监测,保持良好的心态!
我年轻那个时候,贫血,低血压,因为吃东西太挑食,这不吃那不吃,带怪味不吃,鸡鸭鹅肉统统不吃,所以身休很单薄,所以有低血压,贫血病吗,犯病时低压才50,高压才90,低头干活就晕就迷糊,那住院调理后,能强多了,到了中年低血压己转高血压,没办法不管是低血压,还是高血压,都是有坏处的。
低血压要注意些什么?
原发性低血压的症状主要为早晨起床时不舒服,血压长期偏低,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于劲,情绪不稳定;主要表现为头重、怕冷、疲倦、胃酸、耳鸣和食欲缺乏等。
疾病原因根据其发生的原因,低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低血和继发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没有明显的病因可查,主要是本人的体质和其他因素所导致,女性较为常见。只要血压不是过低,就不用特别担心,有些人的血压可慢慢恢复正常。
继发性低血压是由某些疾病所引起,并作为该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而存在,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而消失。如心脏疾病、肺部疾病及内分泌异常等,皆可引起低血压。
辅助饮食原则
1.合理搭配饮食,食物要多样。任何一种单一的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冈此,膳食必须南多种食物组成。
2.荤素、粗细要合理搭配。搭配合理才能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才能使肌体摄入足够而全面的营养素,从而提升血压值。
3.需要摄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高蛋白食物可滋养身体,但也要适量摄入,避免超标。
4.适当吃些咸食。低血压病人对钠盐的需求量较大,如果人体内缺少钠盐就会出现困倦、头晕、无力、肌肉抽搐等症状。缺盐严重的还可出现虚脱。因此低血压病人适当吃些咸食,有助于提高血压。
5.适当增加胆固醇的摄入。肝、蛋、奶油、鱼卵等食物,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故而升高血压。
6.常食一些具有温脾肾、升阳气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鸡肉、胡椒、辣椒、生姜、韭菜、龙眼、莲子、桂圆、红枣等。还要常吃生姜,能促进消化、健胃、升高血压。在菜汤、豆腐汤、肉汤、鸡汤中多放些姜末,或平时用沸水泡姜末代茶饮等,都对治疗低血压有好处。
必须注意的细节1.生活一定要有规律,要进行适度运动,以保证血液的正常循环,并注意休息和平衡营养。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有低血压一定要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平时出门赢携带饼干或者糖块,以便及时处理低血糖突发症状,尽量不要占烟酒。希望能帮助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