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血的中药有哪些
1、黑枸杞
黑枸杞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 食材 ,还是一种茶,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起到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补肾 益精、预防 癌症 、生津止渴、改善循环、补血安神、改善睡眠、明目等多种作用。
2、甘草
中医 认为,甘草性平,味甘,功能补脾和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解毒 ,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脘腹疼痛, 咳嗽 ,心悸,疮疡肿毒,中毒等症。
3、黄芪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现在 医学 更是将其用于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等方面。这也说明,这味补气血的中药是一个多面手,什么病都敢医治。
4、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着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 化学 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 心血管 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5、当归
中医认为,当归味甘而厚,甘入脾,厚养血,具有补血的功效。《本草正》记载:“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补血中之圣药也。”由此可见,当归的补血效果可见一斑。
6、白术
中医认为,白术性温,味甘、苦,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留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7、西洋参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是清补 保健 之妙品,凡欲用人参而不耐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西洋参味甘,微苦,功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症证以本品1—3克,水煎代茶饮,有润喉美声之效,戏曲、歌唱演员常饮,有益于嗓音保健西洋参亦是 体育 保健之佳品,可供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口于而渴,大汗出者服用。
8、人参
人参是补气血的中药。人参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糖类、人参皂甙、人参酸、胆碱等,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 营养 胃的作用。由于人参大补元气,可常用于 呼吸 微弱、四肢厥冷,脉微弱, 血压 低的休克等症。此外,由于人参有补益强壮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怔仲,自汗肢冷,气短,虚脱,心衰, 神经 衰弱等症。
9、太子参
中医认为,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10、党参
党参性平、味甘,功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萎。黄, 头晕 等症,以及病后体弱,营养不良。
吃什么中药调理宫寒
宫寒散
主治妇人下腹坠胀,脘痛, 痛经 ,下腹部不暖,四肢寒凉,脸色苍白,小便频多,口淡而无味,喜食辛燥等宫寒引起的诸症。创制于清中期,纯中草药配伍,由海螵蛸、酒芍、地黄、制香附、吴茱萸、羌活、蛇床子、艾叶炭、首乌等配伍而成。上述诸药,共研细末,用米醋和匀,摊于掌心(右掌心),发汗一身即可。
红花暖宫蛋
取鸡蛋1枚,打一个口,放入红花1.5克,搅匀蒸熟即成。月经来潮的第二天开始吃,1天吃1个,连吃9天,然后等下一个月经来潮的第二天再开始服,持续服3~4个月经周期,可以疏散淤血、温暖子宫。
燕窝粥
燕窝既滋补,又很平和,可以温和地调养体质。《红楼梦》中的凤姐因为年幼时不知保养,流 产后 体虚气弱,就是以燕窝粥加清淡饮食慢慢调养身体的。我们可以再加些材料,将燕窝用清水浸发、洗净沥干后,与百合、雪梨(连皮)一起放入炖盅内,盖上盅盖慢火炖45分钟,食时加入蜂蜜即成。
宫寒膏
用当归、白芍、细辛、川穹、白芷、香附、丹参、莪术等 中药材 ,遵古法中药材熬制成中医传统的黑膏药。使用时,取两贴膏药,分别敷于关元穴和命门穴。
红姜茶
取红糖50克(可根据个人口味增加或减少),去皮生姜4片,温火煮四到五分钟。月经来时坚持喝几天。平时一周左右喝一次。长期坚持,宫寒症状就会减轻。
猜你喜欢:
1. 常用补气血的中成药
2. 补气血暖宫食物推荐
3. 补气血体寒的药方有哪些
4. 补气血的中药材推荐
5. 女人补气血的药膳食谱大全
6. 女人补气血吃什么中药材好
7. 女人补气血吃哪些中药好
8. 补气血中药方
艾附暖宫丸应该很多朋友都认识,尤其是女性朋友,很多女性出现痛经或者是月经不调的症状,通常都会服用艾附暖宫丸进行调理。不过艾附暖宫丸对于服药的时间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那么,艾附暖宫丸什么时候吃效果最好呢?
艾附暖宫丸什么时候吃效果最好艾附暖宫丸方中药物组成:艾叶(炭)、香附(醋制)、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黄芪(蜜炙)、续断。艾附暖宫丸的主要功能是理气养血,暖宫调经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热、腰膝痠痛。方中药物为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副作用小,效果显著,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选用。
艾附暖宫丸的服用方法: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而后苦、辛。共为细末,米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淡醋汤送下。
艾附暖宫丸一般的食用时间在每餐的饭后半个小时比较好,这样的话药效是比较容易渗到子宫内部的,对于药效的发挥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艾附暖宫丸主要就是用来理气养血的,而且对于宫寒的问题也是有一定的保暖作用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是不要在月经周期的时候食用,否则会容易造成自己的月经量增多的问题,自己平时也要注意不吃生冷以及辛辣的食物。
宫寒吃暖宫丸效果好吗宫寒可以服用暖宫丸,它对宫寒型效果比较好,最好在正规医院看看什么原因引起的,宫寒即是子宫寒冷。宫寒指的是肾气不足,精亏血少,胞宫虚寒,风冷乘其经血,结于胞宫,或者因房事不节,或者因久坐湿地而损伤肾气,冲任不足,或者真阳不足不能行气行水,寒湿注于胞宫。
暖宫丸是由艾叶、香附、当归、黄芪、吴茱萸、川芎等10味药组成的中成药,具有理气补血、暖宫调经的功效,用于治疗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等病症。该中成药的组方出自宋《仁斋直指附遗》卷二十六,为治疗寒凝冲任而致的月经不调等病症的代表方剂。
暖宫丸单从方名上看是主治妇人诸症之方药。方中艾叶、吴茱萸、肉桂为辛热之品,能温肾祛寒止痛。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可补血和血。香附、吴茱萸、白芍相配伍,可疏肝理气、缓急止痛。续断助肉桂温阳补肾。
肚脐拔寒气的偏方,我们都知道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为了自己的健康就要时刻注意,特别是一些比较特殊的群体,比如说肚脐有寒气的人,更要时刻的注意自己的情况。以下分享肚脐拔寒气的偏方。
肚脐拔寒气的偏方1去寒气的方法有很多,对于外感寒邪的患者,可以先用生姜及红糖熬水饮用,具有驱寒暖胃的效果;其次,还可以泡热水澡,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体内寒气排出,同时可按摩肚脐上中脘穴、关元穴等穴位能驱散风寒。
此外,还可以遵医嘱服用藿香正气丸、理中丸等中成药调理,通过后背刮痧、拔罐、针灸或者艾灸等物理方式,去除体内寒气。
对于脾阳虚、心阳虚和肾阳虚等患者,由于内生寒邪所致,可遵医嘱艾灸心俞、肾俞、脾俞、关元、气海等穴位,具有温补效果,有助于去除寒气。
患者治疗期间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食用生冷的食物,以免病情加重。
肚脐是一个穴位,是神阙穴,叫做先天之地,后天之气舍,对人体来说是最后封闭的'地方。神阙穴从经典来说,这个地方是不能针刺的,主要是由于这是一个凹陷,很难进行洁净的消毒,会有引起感染的风险。肚脐这个地方可以拔罐,也可以做艾灸,比如绕脐腹痛的时候,这地方可以拔罐
有的人有荨麻疹的时候,也是在肚脐拔罐的,特别是荨麻疹的时候,在拔罐的时候一定要求肚脐是翻出来的,不能拔太轻,要拔重一点。但肚脐这块拔罐,需要特别小心不能拔的时间过长,如果这个地方起泡,因为不通风,所以就会影响病人的康复问题。即使拔了罐,也应该仔细的观察,留2-3分钟起罐,保证病人的安全。
怎么判断体内有没有寒气
三伏天已至,还没抓紧时间进行“冬病夏治”的亲们注意了,养生的大好时机正在悄悄流逝,错过就只能等明年了!要知道用好三伏天是可以将深藏体内多年的寒气“逼”出来的!那么怎么判断体内有没有寒气呢?
以下症状是有寒气是表现
手脚冰凉、怕风怕冷病症以肿胀、疼痛为特征腹痛、腹泻、分泌物清稀、色白口干渴,面色青白、舌苔白背部酸楚不舒呕吐、咳嗽、吐痰、鼻塞、喷嚏等。
这知识寒气的一些变现,我们每个人的体内多多少少都会有寒气,特别在夏季,特别容易被寒气入侵,因为我们长时间的使用空调、吃冷饮冰水等消暑食品等。
你知道寒气会给人体带来哪些疾病吗?常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的许多疾病,例如慢支、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脂肪肝、肩周炎、肿瘤、风湿类风湿等等,大多数都与寒气有关!
肚脐拔寒气的偏方2脐疗偏方
1、治疗小叶增生
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配服逍遥丸,效果更好
2、治疗胃气不足
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12个小时。
3、治疗鼻炎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治疗自汗、盗汗、遗尿
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
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治疗肠胃受寒呕吐呕腹泻
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7、治疗前列腺肥大
白胡椒细辛各15克,研粉每次取药3克敷于肚脐处,外用麝香风湿膏盖上,3日换一次,10次为1疗程,后停2天继续1疗程,本方对前列腺肥大,小便淋漓难解而无湿热者,有较好的疗效。
8、失眠
取五味子、远志、石菖蒲各10克,枣仁20克,红花3克;或三七、丹参各10克,石菖蒲、远志、硫磺各20克,红花6克,共同研成细末,均用40度白酒调成稠膏状,涂满肚脐,外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
9、治疗阳虚真寒假热上热下寒
用附子、细辛研磨成细末,加姜汁调成膏状外敷肚脐。附子性卒热,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细聿性辛温,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功效。凡辨证属于阳气虚弱、真寒假热、上热下寒的疾病,都可以用此法来治疗。糖尿病本病后期易出现四肢疼痛水肿、僵硬拘挛等表现,每到冬季则症状加重痛苦难忍。用以上药物敷脐治疗,每次12小时,2天1次。
10、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现的便血、肿胀及疼痛
肛泰贴剂:其药物成分为地榆(炭)、五倍子、冰片、盐酸小檗碱、盐酸[罂]粟碱等,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消肿止痛之效,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等出现的便血、肿胀及疼痛。肛泰贴剂需外用,洗净脐部(神阙穴,即肚脐眼)周围皮肤,擦干,然后将贴剂胶布撕开,将药片对准脐部粘贴牢固,一次1片,一日1次。
肚脐拔寒气的偏方3暖宫方法排出寒气
1、饮用温补的饮品,例如姜茶、葱鼓汤等
葱豉汤、姜茶、姜丝萝卜汤等饮品,都是属性比较温热的饮品,饮用后对身体有温补的效果,可以促进体内寒气的排出,起到暖宫作用。缓解因为宫寒所引发的月经紊乱、痛经等症状。日常也要多喝热水、香菜葱白汤等饮品,适当进食苍耳鸡蛋等食物。
2、用热水袋、毛巾对腹部进行热敷
痛经期间,当用毛巾热敷腹部的时候,可以使局部的皮温升高,从而减少寒气对腹部的刺激,缓解腹部的疼痛感。也能使腹部的血液流动速度加快,避免经血在盆腔等部位出现淤积的现象,有利于经血的排出。但是不建议使用过烫的热水袋进行热敷,否则可能会灼伤腹部皮肤。
3、定期使用热水泡脚
热水泡脚能加快机体血流的速度,起到驱寒效果。建议每次泡脚的时间保持在10分钟-15分钟左右即可,否则长时间泡脚,容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除了在痛经的时间泡脚以外,平时也可以多泡脚,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建议一周泡2-3次左右即可。
4、服用暖宫的中药
常见的暖宫的中药材有:艾叶、附子、干姜、人参、当归、肉桂以及花椒、吴茱萸等药物,服用后能温阳散寒。其次,也能使用中成药或是中成制剂进行调理,例如艾附暖宫丸中、附子理中汤、温经汤等药物。但是服药之前,需要遵循医生掌握合适的剂量,不宜擅自服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