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壁粘膜层的腹层上皮中有丰富的粘液分泌细胞,能分泌黏液以辅助实物吞咽,有的还有味蕾。
少数无胃鱼类的食道还能分泌消化酶。食道的肌层发达,以环肌层较厚,外边的纵肌层较薄,均为横纹肌,在与胃交界处有食道括约肌。
犬(Canisfamiliaris)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肉食目、犬科。犬的祖先以捕食小动物为主,偶尔也用块茎类植物充饥。犬被人类驯养后,食性发生变化,变成以肉食为主的杂食动物,但素食也可维持生命。即使如此,但它们现在仍保持以肉食为主的消化特性,如犬的牙齿中,上下颌各有一对尖锐的犬齿,体现了肉食动物善于撕咬的特点。犬的臼齿也比较尖锐、强健,能切断食物,啃咬骨头时,上下齿之间的压力可达165公斤,但不善咀嚼,因此犬吃东西是“狼吞虎咽”。
犬的食管壁上有丰富的横纹肌,呕吐中枢发达,当吃进毒物后能引起强烈的呕吐反射,把吞入胃内的毒物排出,是一种独特的防御本领。犬的唾液腺发达,能分泌大量唾液,湿润口腔和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在炎热的季节,犬可依靠唾液中水分的蒸发散热,借以调节体温,因此在夏天我们常可以看到犬张开大嘴,伸出长舌头,就是为了为蒸发散热。犬胃呈梨形,胃液中盐酸的含量为0.4%~0.6%,在家畜中居首位。盐酸能使蛋白质膨胀变性,便于分解消化,因此犬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很强,这是其肉食习性的基础。犬在进食后5~7小时就可将胃中的食物全部排空,这比其他草食或杂食动物快得多。
犬的肠管较短,一般只有体长的3~4倍,而同样是单胃的马和兔的肠管为体长的12倍。犬的肠壁厚,吸收能力强,这些都是典型的肉食特征。犬的肝脏比较大,相当于体重的3%左右,分泌的胆汁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犬的排粪中枢不发达,不能像其他家畜那样在行进状态下排粪。犬对蛋白质和脂肪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但因咀嚼不充分和肠管短,不具有发酵能力,故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因此给犬喂蔬菜时应切碎、煮熟,不宜整块、整棵地喂。
犬的消化系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是食物通过的管道,起于口腔,经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止于肛门。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唾液腺、肝、胰、胃腺和肠腺等。其中胃腺和肠腺分别位于胃和肠壁内,称壁内腺;而唾液腺、肝和胰则在消化管外形成独立的器官,其分泌物由腺导管通入消化管,称为壁外腺。
(一)口腔和咽
犬的口裂很大,向后延伸到第三臼齿处。靠近口角处的下唇边缘呈锯齿状,粘膜经常是黑色的。唇腺不很显著。颊比较短,颊粘膜平滑,大部分都带有色素。颊下腺通常由犬齿延伸到第三下臼齿水平处。颊上腺呈圆形,局限在颧弓的内侧,并与眶骨膜相连,故又称为眶腺。
犬的牙齿分为乳齿和恒齿。乳齿28个,其中有2个切齿,4个犬齿,12个臼齿。恒齿42个,其中有12个切齿,4个犬齿和26个臼齿。
硬腭从切齿向后扩展得很厉害,在某些地方带有色素,并有9~10条平滑而呈弓状弯曲的腭皱褶。软腭的末端与舌根部相连,但游离缘达不到舌会厌褶,有的地方带有色素。舌宽而平,其边缘是尖锐的,沿正常矢线有一条较浅的舌正中沟。舌上有小而柔软的丝状乳头,舌背面分布有蕈状乳头。在舌的基部是舌软骨,舌带明显。口腔里有三个腺体:腮腺较小,成不正三角形;颌下腺较大,呈圆形;舌下腺呈粉红色。
(二)食管和胃
食管除起始端外,一般比较宽阔。分颈部食管段和胸部食管段,最后穿过食管裂孔接胃。犬的胃属于单室有腺胃,容积较大,平均体重10公斤的犬胃容量约1升。整个胃粘膜部被覆着柱状上皮。胃的左端膨大呈圆形,是胃的最高部位,在第十一、十二肋骨椎骨端的下方。幽门端略向前上方突出,其部位与第九肋骨或肋间隙的下部成水平,位于体正中面的右侧。贲门的位置,距左侧端有5—7厘米,呈卵圆形,位于体正中面的左侧,第十一、十二胸椎的下方。胃排空时,胃的腹侧面与腹腔底壁之间隔有肝和肠管,同时胃的大弯左侧向后延伸,达第十一、十二肋骨。
(三)肝
犬的肝比较大,分叶很明显,脏面肝门下方有胆囊和圆韧带。胆汁由胆管排出,肝管与胆囊管合并成胆管。胆管以一个不大明显的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胰腺较狭长,右叶沿着十二指肠,左叶沿大网膜向胃的方向分出。排出管通常是一条或两条。
(四)肠管
犬的大肠的长度和直径不大。盲肠形状是一个盲管,在其延伸的途中形成2~3个卷曲。结肠起始于腰部,包括三部分:结肠从十二指肠内侧面向前行达到胃;横结肠短而面向左方转;降结肠在左肾下方向后走,在腰部形成浅的弯曲转为直肠。直肠在骨盆腔中椎骨的下方直线延伸至肛门,形成壶腹状宽大部,在肛提肌与肛门括约肌之间有一些肛门旁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