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1917~1971),女,著名医生,潍坊人。1936年毕业于潍县广文中学,同年考入山东省立医专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返里就读于潍县乐道院护士学校,其间,参加了中共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民族先锋队。1940年经上海、香港、海防、河内,到达昆明,同年考入国立贵阳医学院。1946年毕业后,留校任妇产科医师兼助教。1946年回乡省亲,后去青岛,在山东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任小儿科医师。此间对中国共产党逐渐有所认识,向往解放区,热情协助愿意到解放区的医生进入解放区。1949年青岛解放后,积极参加妇联、工会、中苏友好协会等团体活动,曾出任青岛市妇联常务委员。1950年到昌潍区中心卫生院、先后任小儿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小儿科副主任、主任,并担任过潍坊市妇联执行委员、潍坊市中苏友好协会理事。
她对党的事业积极热忱,抗美援朝中带领全院妇女赶制慰问袋,慰问志愿军将士,参加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运动,获二等功。对医疗工作一丝不苟,技术娴熟,经验丰富,有较深造诣。早在1948年即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链霉素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论文。她热心儿童保健,积极倡导幼儿卫生教育,儿童心理教育,预防保健等,并长期担任昌潍医学院的儿科教学工作。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并当选为山东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潍坊市政协委员。因长期患风湿病和动脉硬化症,久治不愈,于1971年9月26日辞世。
很不幸 已经去世了 留下了可怜的孩子11月28日凌晨,烧伤妈妈焦炳影离开人间。在发生爆炸的43天后,在生下女婴恩恩的20天后。10月16日清晨的爆炸,使这个家庭陷入绝境,并走进公众视野。这个母亲以无比坚毅的生命力,怀着6个月多月的身孕与全身90%的烧伤做着抗争,并诞下一名女婴。
焦炳影为女婴取名“恩恩”,意为感恩,这个女婴见证着母亲生命里最后43天的坚强。
烧伤妈妈 11月28日离世 恩恩仍需辅助吸氧
本报11月30日讯(记者 张浩 段婷婷)烧伤妈妈焦炳影搏命产子的故事一直牵动着市民的心,11月28日,记者获悉,焦炳影因重度感染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不幸于当日凌晨离世。
11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潍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此时,焦炳影的家人已经回坊子老家处理后事,焦炳影主治医师庞军涛介绍说,在26日晚上11时05分,焦炳影就停止过心跳,尽管经过抢救心跳恢复,但几乎没有意识,对药物也不敏感,由于重度感染导致脓毒血症,全身包括肾功能、肝功能、消化循环等多器官出现衰竭,能再坚持几天已经很不容易。11月28日凌晨零点四十分,焦炳影不幸离世。
新生儿科主治医师孙志群介绍,焦炳影的宝宝恩恩目前身体状况相对平稳,体重也从刚生下来的1680克增长到1790克,但由于是早产儿,加上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吃奶能力还需要加强,目前呼吸机也没能完全撤掉,还需辅助吸氧气。
孙志群表示,像焦炳影这样大面积烧伤的高危产妇,能够顺利生下宝宝已经是一个奇迹,医护人员听到这位伟大母亲的故事,也都为之感动,如今焦炳影不幸离世,他们也希望宝宝恩恩在未来能够健康的成长,如果恩恩的情况发展顺利的话,预计再有半月时间就能出院,目前还在进一步观察当中。
当日下午,记者联系到焦炳影弟弟焦炳献,他表示家人们已经在料理姐姐后事。
43天前(10月16日):一场意外的爆炸,摧毁一个平凡的家
10月16日早上7点多,原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清晨,坊子区黄旗堡街道逄王四村焦炳影和丈夫、婆婆在火烧店里做火烧,焦炳影站在门口的火烧摊。突然丈夫发现火烧炉冒出一些不太寻常的烟,便让焦炳影跑开,一场恐怖的爆炸就在数秒之后发生。
焦炳影的丈夫被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击倒在地,屋内的婆婆全身被爆炸引起的烈火包围,血流到地上。焦炳影身上也被烧着,而且肚子里还怀着已经成长了6个多月的胎儿。
就在这样的时刻,有人看到,焦炳影不顾身上蔓延的火势,试着往屋内跑去,想要救出身上火势更加严重的婆婆。
姐姐焦炳先说,爆炸后被送往医院的妹妹,身上几乎找不到一块完整的皮肤,但是肚子上的皮肤却比较完好。发生爆炸的时候,火势在身上蔓延的焦炳影,本能地保护着肚子。
一切来得太突然,全身着火的焦炳影无能为力,这场爆炸瞬间吞噬了这个家庭一切的幸福。有人拨打电话喊来120和119,三人被抬上急救车,送到坊子区人民医院。
焦炳影丈夫、婆婆在这场事故中严重受伤先后离开人世,全家三口人,一天的时间里,只剩下烧伤面积已超过90%的焦炳影,或许还有被救活的可能。
41天前(10月18日):一笔改变命运的捐款
焦炳影的丈夫和婆婆离开后,焦炳影和腹中的胎儿成为这个家最后的希望,在医院里,意识模糊的焦炳影一直在喊着“救命”、“保住孩子”的声音。可是,因为严重的烧伤当地的医院已经束手无策,在16日当天,焦炳影被送往潍坊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10月17日这一天下午,焦炳影的伤势严重,而且数额惊人的治疗费也是这个普通家庭无法承担的。这是一个普通家庭遇到灾难时的残酷写实。母亲宋美香、姐姐焦炳先束手无策。18日下午,坊子区黄旗堡街道逄王四村村支书周西安书记在知道焦炳影放弃治疗后,带着村里的2万元善款送到焦炳影身边,“人还没有死就不能放弃,回医院去。”
正是这笔钱,在当时挽救了焦炳影的生命,还有腹中的胎儿。焦炳影的生命得以延续,在接下来治疗的时间里,她用忍受和坚毅诠释着一个母亲的生还奇迹。
23天前(11月5日):来自陌生好人们的100万元善款
从10月25日开始,焦炳影的遭遇开始见诸报端,许许多多的陌生人来到住院二部17楼的10号病房中看望焦炳影,他们送来的每一笔捐款,都给这个家带来一份更多的希望。
焦炳影烧伤严重,又加上腹中还有一个未出生的胎儿,初步估计大约需要百万元左右的费用。这对这一家而言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好人的捐款,一点点在增加,越来越接近这个数字。
10月29日上午,穿着代表希望的潍坊阳光义工带着他们的爱心走进医院,把129527元送到焦炳影身边。北仑骑行俱乐部的三个志愿者留下1万元,默默走开。有人打的到医院捐款,出租车司机不肯再收他的打车费。
焦炳影住院的每一天,都有人来到医院,留下一笔多则数千少则几百元的款款,却不肯留下名字。每一天,姐姐焦炳先的手机上都收到很多的打款短信通知。到11月5日这一天,在10天里,焦炳影一家收到了逾100万元的捐款。这份爱来自所有关心烧伤妈妈的好心人们。
20天前(11月9日):201天,婴儿早早来到人间
焦炳影的烧伤很严重,一般情况下,应该在最快的时间里进行治疗恢复手术,并通过使用一些药物,这将非常有利于她的更快更好的恢复。可是因为怀孕的缘故,焦炳影需要避免使用一些对胎儿产生刺激的药物,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
止疼针是对胎儿不利的一种药物。90%的烧伤,对普通人而言,都无法想象,如何忍受每日的灼痛,更何况是一个快要7个月的孕妇。在病房里,焦炳影为减少打止疼针而咬紧牙关,有好几次痛到快要窒息,但嘴上却依旧不肯屈服,被吓到的家人偷偷喊来护士,“她只打过三次止疼针。”焦炳先曾说,这三次止疼针都是他们看着焦炳影实在无法忍受狂喊救命的时候。
焦炳影自住院以来一直发烧不断,这对烧伤病人属于正常现象,但对腹中的胎儿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胎儿发育到7个月左右时,医院决定提前让胎儿出世。
11月9日中午12点48分,潍坊市人民医院住院一部12楼重症监护病房内,一个体重不到1.7千克的小女婴降临到人间。
女婴在妈妈腹中只待了201天,但身体各项功能正常。在门外等待的家人看着医生抱出女婴,终于看到了一份久违了的希望。他们跟着抱着婴儿的医生从住院一部的重症监护室下楼,越过马路,把婴儿送到住院二部的新生儿科,“我只看了一眼,我想帮妹妹抱一抱,但我知道医生不肯。”
这时的焦炳影,力气几乎用尽,变得极为虚弱。“这些力气,是肚子里的孩子借给她的。”为了避免剖腹产对焦炳影造成的身体创伤,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焦炳影打了催产针。焦炳影身上烧伤严重,腿部无法蜷缩用力,能够顺利地生下女婴,她几乎用尽了全部的毅力。
0天前(11月28日):焦炳影走了,婴儿将延续她的坚强
焦炳影为女婴取名“恩恩”,意为感恩之意。在焦炳影住院的这些日子里,她看到很多人来到病房里看她,因为伤势严重她很少开口说话,‘娘”、“谢谢”和“好人”,却好多次的从她结痂的嘴边说出。
“我是不是很坚强?”在一次采访中,躺在床上的焦炳影突然对着站在她身边要给她喂水的妈妈宋美香说。
11月28日凌晨,婴儿在新生儿病房中安静地呼吸,焦炳影在手术室里停止了呼吸。这小小的生命才刚刚开始,焦炳影的生命却在这一天从此终结。
在这43天的时间里,婴儿见证着焦炳影的坚强。
这场爆炸以后的43天里,焦炳影怀着婴儿、生下婴儿并且生还至今,已经是一个奇迹,但这场奇迹是缘于一个妈妈对新生的渴望和期盼。
婴儿在焦炳影的肚子里只生长了30周零一天的时间,并且早早来到人间,陪伴在焦炳影的身边。没有想到,焦炳影只和自己的女儿一起活在这世上20天,就这样地离开。
烧伤的焦炳影在重症监护室,而女儿却在新生儿病房。在出生后的20天里,焦炳影几乎没有看到女儿几次。在探视焦炳影时间,她第一个想要从家人处知道的问题,并不是自己的伤势恢复情况,而一定是女儿的健康状况,“宝宝很好,这对她就是最大的安慰,孩子是她用命换来的。”焦炳先说。
“我们一家人会把孩子养大,这个孩子一定会健健康康的。”焦炳先说,未来,或许这个婴儿的路将比别人更加得难走些,但她会像焦炳影一样做一个坚强的人,带着妈妈对她的期盼,做一个感恩的人,回报这个有爱的世界。
走好,焦炳影,恩恩将延续你的坚强。
儿科医生张金哲1920年9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 ,1938年考入燕京大学预医系,是中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
张金哲先生生于乱世,长于乱世,故从小立下报国尽忠的志向。从医之后中国著名现代儿科奠基人诸福棠教授及胸心外科奠基人吴英皑教授 对他的医学生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1946年张金哲先生从上海医学院毕业以后任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住院医师及总住院医师。 解放以后,张金哲先生首先在北大医院创立了小儿外科,填补了我国小儿外科的空白。1955年,我国建立北京儿童医院,著名儿科专家诸福棠教授 邀请张金哲先生担任外科主任,创建和完善了我国最大的小儿外科中心。在当时我国解放初期,医疗水平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导致了一系列的医疗问题,其中小儿感染,急腹症尤为突出。张金哲先生因此致力于以创伤,感染,急腹症为主的小儿外科,是我国小儿外科向前迈了一大步。
张金哲先生从医50多年,为万名患儿操刀手术,从未收过一分钱的红包,他常说:“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饱暖,四邻宽容。 ”这边是张老的为人准则。2000年,张金哲先生获英国皇家学会“Denis Brown金奖”。这个奖被称为小儿外科界的诺贝尔,迄今为止,全世界获得这个奖的人不到40人 ,2002年,张金哲先生获得了印度小儿外科甘地金奖 。
张金哲先生不仅医术高超,为人亦是令人叹服。他把稿费,科研奖金保存下来用来资助家境贫困的小患者,他认为医生最重要的就是医德,最重要的事就是把病治好。如此医术高超,品德高尚之人才是我辈楷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