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到现在,医学模式基本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生物医学模式,以及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几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神灵主义医学模式是远古时代的医学模式。远古时代,人们认为世间的一切是由超自然的神灵主宰,疾病乃是神灵的惩罚或者是妖魔鬼怪附身,故把患病称为“得”病,对待疾病则依赖巫术驱凶祛邪,而死亡是“归天”,是灵魂与躯体分离,被神灵召唤去了。这种把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生与死都归之于无所不在的神灵,就是人类早期的健康与疾病观,即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借助自然哲学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把医药上升为理论,摒弃了关于鬼神、巫术等荒谬的理论,立足于从物质性、整体性上说明生命现象和疾病,提出著名的“四体液病理学说”。同时还强调外界环境对疾病的影响,有比较明确的预防思想。在治疗原则上,强调自然疗法、饮食疗法、体育疗法、精神疗法等。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引导人们走出了宗教神学。它以直观经验和猜辩为基础,对人体生命和疾病的认识都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的思想,它立足于整体上去把握人体,是一种典型整体医学观。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从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起,随着牛顿的古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建立,形成了用力和机械运动区解释自然现象的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出现了机械论医学模式,认为“生命活动是机械运动”把健康的机体比作协调运转的机械。机械论的医学思想对医学的发展出现双重性,一方面认为机体是纯机械的,从而排除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像,而仅仅用物理、化学的概念解释医学现象。另一方面机械论又使解剖学、生理学获得了进展,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4、生物医学模式:人们运用生物与医学联系的观点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在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人们认为健康是宿主(人体)、环境与病因三者之间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被破坏便发生疾病。这种以维持生态平衡的医学观所形成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全面综合的水平上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反映了医学技术的进步,从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人的尊重,标志着医学道德的进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从生物与社会结合角度理解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宿主(人体)、环境、病因。生物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运用生物与医学联系的观点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人的健康是宿主(人体)、环境与病因三者之间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被破坏便发生疾病。这种以维持动态平衡的医学观所形成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医学模式的发展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发展与各个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紧密联系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不排斥生物医学的研究,而是要求生物医学以系统论为概念框架,以身心一元论为基本指导思想,但身心一元论与病因一元论是安全不同的概念,新的医学模式对应的应是病因的多元学说,即既要考虑到病人的生物学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到病人的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特点,将所有这些因素都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难看出,医学心理学对医学模式的转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是健康在宿主(人体)、环境与病因三者之间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被破坏便发生疾病。生物医学模式在医学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发现它存在一定缺陷,给人们的思维活动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生物医学模式对现代西方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针对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方面,使其发病率、病死率大幅度下降;在临床医学方面,借助细胞病理学手段对一些器质性疾病做出定性诊断,无菌操作、麻醉剂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减轻了手术痛苦,有效地防止了伤口感染,提高了治愈率。同时这种模式受“还原论”和“心身二元论”的影响,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仅仅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只注重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在临床上只注重人的生物机能,而忽视了人的心理机能及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在科学研究中较多地着眼于躯体的生物活动过程,很少注意行为和心理过程;思维的形式化往往是“不是、就是”(不是病,就是健康)。因而对某些功能性或心因性疾病,无法得出正确的解释,更无法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样就必然不能阐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本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