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也是最为出名的教育家,如今孔庙的香火依旧长旺不衰,有关于他的画像也有许多版本。但不管是挂在哪里的画像,孔子的脸上都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特征,那就是两颗露着的大门牙。
关于孔子的形象,一般人都认为较为丑陋,后世根据历史记载简单概括了下,大概是身高八尺,嘴唇外翻,牙齿突出,眼睛三白,鼻子朝天,耳朵威胁,样子很是难看。通俗一点说就是“五露”的长相,物极必反,贱极至贵,越是奇特越能名留千古。
《荀子》上则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这是拿他与上古时代人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神像相较,这种说法也是讲孔子面目不太好看,甚至有些吓人。
《孔子世家》写道“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孔子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囟门凹陷。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少见,但这种现象大多数都是在幼儿时期才会出现,之后孔子画像还将这一特点画出来,实在是有失偏颇。
成年后孔子的相貌特征有些模糊,画像中除了两个极为突兀的大门牙之外,其他多是后人自行发挥想象。关于这两个大门牙,其实是有说法的。
有这种门牙的人并不少,孔子也不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查阅历史记载之时会发现传说中周武王、李煜等人都有这种龅牙。现如今有龅牙的人也不不少,但古代为了对孔子的形象加以神话,便故意找出有龅牙又出名的帝王和圣人,将他们归为一类,在古代龅牙这种现象就成了一种圣人之像的象征。再加上古代孔子的面貌记载不多,大门牙成了唯一的特征,画师在画像的时候就会刻意加大这个特点。
不过严格来说,这个所谓的圣人之像的象征其实和遗传有点关系,一个有龅牙的圣人未来的后代也很有可能出现龅牙,孔子的孙辈也是这种情况。
其实《史记.孔子世家》上对他的外貌没有刻意形容,我们可以从一个小故事看出一些端倪,小故事写道:“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皋陶的面目十分奇特,传说他的脸色发青,还长着鸟喙一样的嘴,故事里人说孔子长得像他,实在不是什么好面貌。累累则指的是瘦瘠又颓废的样子,也就是说在司马迁的文章里,孔子是瘦高的文人形象。
唐宋后,孔子才有了一个丰肥的形象版本,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这就与司马迁写的孔子形象有了冲突,其实这些历史典籍都是一代传一代传下来的,孔子的形象多有变动,就连距离孔子时代最近的《荀子》里面的人物描述,也不能全然相信。
关于孔子的门牙还有个极为有趣的说法。在那个年代,由于饮食不太精细,人们的牙口都有些或多或少的问题,龅牙也不少。但并不是所有的龅牙都会成为圣人之象,孔子的门牙虽然龅,但却和其他人格格不入。他的牙齿洁白整齐,露在外面很是显眼,与其他歪歪斜斜的龅牙很是不同,这才被后人称为罕见的圣人之象。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精致,这样又显眼又整齐的大门牙就更少了。
其实相貌之说都是玄学,孔子真正吸引人的还是在于他的才学和思想,这种外貌问题仔细追究也没有多大意义。
这其实还是因为古代人审美的问题。由于孔子本身长得就非常的怪异,他外露两颗门牙在古人看来就是圣贤的标志。古人认为那些天生长得与普通人不一样的人在长大之后都能成为圣贤的人,如果不是的话也能成为帝王。要知道古代人的审美一般与现在不一样,所以当人们看见孔子的外露的这两颗牙的时候,并不会认为难看,相反还认为是圣贤的代表。
要知道孔子当时不仅在长相上非常奇特,与普通人不一样。他的身材也与其他的普通人不一样,他的身材并不是非常匀称的那种。据史书记载说当时孔子是上半身比较长,下半身比较短,同时也有一点驼背,耳朵也是往后长的。当时史记中曾对孔子的外貌有着描写,司马迁记载孔子的头顶有凹陷,他的头中间低两边高,很像山丘。就是因为这个特点,所以孔子又叫做孔丘。并且孔子的相貌可以说与正常人不同,以现代人的审美来进行评判的话,那么可以说孔子的美我们欣赏不来。由于古代人与现代人的审美不一样,所以当他们看到孔子的画像的时候,并没有感觉什么不妥。
孔子外露的这两颗门牙其实是龅牙的一种。但是这两颗门牙因为非常的整齐,并且还重叠在了一起,所以古代人就认为孔子是天生异相。当时古代人认为这种生下来就与其他人的生理构造不同,同时面貌也不一样是一种有福的象征,这种人长大之后有可能是圣贤之人或者是帝王。
当然孔子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当时他主张儒家学说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而后人在为孔子画画像的时候,则专门把他的这两颗门牙画了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