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饲料蛋白、能量水平过高;
②氨气、灰尘过多、湿度过大;
③一氧化碳、日粮或饮水中硝酸盐慢性中毒、Nat含量过高、添加剂和药物使用过量、黄曲霉毒素等;
④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营养缺乏;
⑤鸡苗孵化后期温度过高;
⑥继发大肠杆菌等病;
⑦高海拔低压缺氧。防治方法:肉鸡腹水综合征一般初期症状不明显,到产生腹水时已是病程后期,并发症导致死亡率增高,治疗困难,故应以预防为主,主要从改善饲养环境、科学管理、科学配方等方面考虑。如用0.3%的过氧乙酸每周带鸡喷雾1~2次,既可除氨,又可给鸡舍增氧;日粮中添加亚麻油,可降低腹水症;每吨饲料中添加500克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添加剂1%,可有效预防腹水症。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肉鸡的几种重要综合征之一,它以明显的腹水、右心扩张、肺充血、水肿以及肝脏病变为特征。
(1)病因分析
引起肉鸡腹水综合征的病因较复杂,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遗传因素:肉鸡对能量和氧的消耗量多,尤其在4~5周龄,是肉用仔鸡的快速生长期,易造成红细胞不能在肺毛细血管内通畅流动,影响肺部的血液灌注,导致肺动脉高血压及其后的右心衰竭。②慢性缺氧:饲养在高海拔地区的肉鸡,由于空气稀薄,氧的分压低,或者在冬季门窗关闭,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氨、尘埃浓度增高导致氧气减少,因慢性缺氧易引起肺毛细血管增厚、狭窄,肺动脉压升高,出现右心肥大而衰竭。此外,天气寒冷,肉鸡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大,腹水综合征的死亡率明显增加。③饲喂高能日粮或颗粒料:在高海拔地区,饲喂高能日粮(12.97兆焦/千克)的0~7日龄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病率比喂低能日粮(0.92兆焦/千克)鸡高4倍。饲喂颗粒料,使肉鸡采食量增加,可导致因消耗能量多、需氧多而发病。④继发因素:如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过剩(如硒和维生素E缺乏或食盐过剩),环境消毒药剂用量不当,莫能霉素过量或霉菌毒素中毒等,均可导致肉鸡腹水综合征。
(2)流行特点
①季节:本病多发于冬季加早春,这与冬春舍内饲养、通风不良而造成缺氧有关。②日龄:本病多发于4~5周龄,此时正值肉用仔鸡快速生长期。③品种与性别:虽然本病在各类家禽中均有发生,但最多发、最常见的是肉用仔鸡,特别是快速生长的肉鸡。通常在发病鸡中公鸡占有较高的比例,这与其生长快、耗能高、需氧多有关。
(3)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个别鸡排白色稀便,随后很快(1天左右)发展为“大肚子”,即腹部高度膨大,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平衡状态,站立困难,以腹部着地呈企鹅状;行动困难,只能两翅上下扇动。腹部皮肤发紫,用手触摸腹部软如水袋状,有明显波动感。
(4)病理变化
死雏外表消瘦,羽毛污浊,个别病例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腹部膨大软如水袋。剖开腹腔可见大量淡黄色腹水,10日龄以内死亡者腹水量在100~200毫升之间,卵黄吸收不全如软肥皂状;15日龄以后死亡者腹水量在400毫升以上,内含枣大至核桃大淡黄色、半透明胶冻样物质,表面覆有一层淡黄色纤维蛋白薄膜。肝脏高度肿大、紫红或微蓝紫色,表面有一层淡黄色胶冻状薄膜,揭去薄膜可见肝脏有大小不等的点状或片状白色区。胸腔、心包也有积液,并有淡黄色薄膜状胶冻性渗出物,心脏表面有白点状小病灶,心腔内有凝固良好的血凝块。
(5)防治措施
目前对本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使用强心利尿药物对早期病鸡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在冬季和早春养鸡,应加强鸡舍的通风换气,并防止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饲喂粉料,注意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给量,防止食盐及各种药物超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