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
延髓尾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脊髓接续,中脑头端与间脑相接。延髓和脑桥恰卧于颅底的斜坡上。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经由脊髓传至脑的神经冲动,呈交叉方式进入:来自脊髓右边的冲动,先传至脑干的左边,然后再送入大脑;来自脊髓左边者,先送入脑干的右边,再传到大脑。
脑干作用:起传导神经冲动,反射,调节骨骼肌张力和调节内脏活动等功能。
小脑作用: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骨骼进运动等功能。
大脑作用:是运动,感觉的最高中枢及语言,思维的物质基础能,能调节躯体运动,感觉,视区,听区,语言区起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脑干上连着第3~12对脑神经。脑干里有白质,它是由传导束和神经纤维构成的。连通大脑、小脑与脊髓。脑干内的灰质分散成“神经核”,能支配器官的活动。另外,在延髓和脑桥里有反射中枢,能够调节心血管的运动。如果中枢受损,会引起心搏、血压的障碍,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
脑干部位有下面几个构造构造:
1、延髓,与脊髓相连,它能控制呼吸、心跳等。
2、脑桥,在中脑与延脑间。它的白质神经纤维能把神经冲动传到小脑半球,从而可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的活动。
3、中脑,在脑桥上面,在脑的中点,也是视觉的反射中枢,能控制瞳孔、眼球等的活动。
4、网状系统,在脑干的中央,由神经元集合构成,能控制觉醒、睡眠等意识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大脑
百度百科—脑干
百度百科—小脑
脑干作用:脑干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枢,是一个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维持个体生命。下丘脑作用:
功能:垂体分泌激素的多少,是受下丘脑支配的。下丘脑中有一些细胞不仅能传导兴奋,的合成和分泌。
作用:有人认为下丘脑后部是交感神经中枢,而前部是副交感神经中枢。但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实验事实的支持,这个概念已不被大家所公认。现在认为,下丘脑不是单纯的交感或副交感中枢,而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它能把内脏活动和其它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等重要生理过程。
1.体温调节 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破坏哺乳动物的下丘脑后,体温不能保持恒定。下丘脑的体温调节机构除有中枢性温度感受器外,还有控制产热和散热功能的中枢。
2.摄食行为的调节 动物实验证明,下丘脑的腹内侧区接近正中隆起的两侧受损伤时, 动物的食量大增;如以电流刺激这一部位,则食量大减。因此,这一部位被称为饱中枢(satiety center)。相反,下丘脑外侧区损毁时,动物食量减少,甚至拒食;若刺激这一部位,则食量大增。因而被认为是摄食中枢(feeding center)的所在。在正常机体,这两部位之间可能是互相制约的。至于摄食中枢的自然刺激是什么,有人认为血糖水平的降低是引起摄食中枢兴奋的主要传入信息。实验征明,动物在饥饿状态下。摄食中枢神经元放电频率较高而饱中枢神经元放电频率较低,静脉注入葡萄糖后,摄食中枢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而饱中枢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多。进一步实验证明,饱中枢的活动还与该中枢内神经细胞的糖利用水平有关。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增高,但因缺乏胰岛素,饱中枢神经细胞的糖利用率减少,因此其活动降低而使食欲增加
3.水平衡的调节 损坏下丘脑外侧区除可引起动物拒食外,饮水也明显减少;刺激下丘脑外侧区某些部位,则可引起动物饮水增多。但控制饮水中枢的确切位置目前还不清楚。
下丘脑控制排水是通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成的。抗利尿激素是由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的。神经分泌颗粒沿下丘脑-垂体束的神经纤维向外周运输而贮存于神经垂体内,以高渗盐水注入动物的颈内动脉,可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下丘脑内的渗透压感受器可能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内。电生理研究观察到,当颈内动脉注入高渗盐水时,视上核内某些神经元放电增多。一般认为,下丘脑控制摄水的区域与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核团在功能上是有联系的,两者协同调节着水平衡
4.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下丘脑内有些神经元能合成调节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肽类物质,包括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等。这些肽类物质合成后经轴突运输到正中隆起,由此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促进或抑制某种腺垂体激素的分泌。此外,下丘脑还有一些神经元对血液中某些激素浓度的变化比较敏感,这种神经元称为觉察细胞(detector cell),能感受血液中激素浓度变化的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