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证是指六淫疫疠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一般起病急,病程短。
表证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外感时邪,表证是由邪气入侵人体所引起。二是邪病轻。
表证的病位在皮毛肌腠,病轻易治。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兼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痒痛等证。
【理候分析】由于六淫邪气客于肌表,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郁而发热。卫气受遏,失去温养肌表的功能。肌表得不到正常的温煦,故见恶寒。邪气郁滞经络,使气血流行不畅,致头身疼痛。肺主皮毛,鼻为肺窍,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肺,肺系皆受邪气,肺气失宣,故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痒痛诸证常常并见。邪气在表,未伤及里,故舌苔可无变化,仍以薄白为主。正气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
二、里证
里证是疾病深在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它与表征相对而言。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三是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损伤脏腑,引起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致病。
里证的范围甚广,除了表证以外,其它疾病都可以说是里证。里证的特点也可归纳为二点。一是病位深在。二是里证的病情一般较重。
【临床表现】里证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以或寒或热,或虚或实的形式出现,故详细内容见各章辩证。现仅举几类常见症脉分析如下:
壮热恶热或微热潮热,烦躁神昏,口渴引饮,或畏寒肢冷,倦卧神疲,口淡多涎。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大便溏泄,小便清长,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是:表证寒热并见,里证单见。
一、表证,证名。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尚在浅表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多见于外感病初期,症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等。
二、所谓“表”是指肌表,表证是指病变部位在体表,病情较浅。表证的症状有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脉浮等。一般说来,表证又可分为表寒证、表热证。
三、其中,表寒证有怕冷、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鼻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表热证有发热、怕寒、有汗或无汗、口渴、咽红或咽喉肿痛、舌尖红等。治疗表寒证时应使用辛温解表中药;治疗表热证时应使用辛凉解表中药。
四、表证中医名词。外感病邪一般先侵袭体表的呼吸道,其出现的证候,称为“表证”。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表寒常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痰白、关节酸痛、苔白口不渴、脉浮紧等;表热则见身热不恶寒、咽痛口渴、咳嗽痰黄、脉浮数等。
五、里证是疾病深在于里的一类证候。它与表征相对而言。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里证的成因,一是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所致;二是外邪直接侵犯脏腑而成;三是七情刺激,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损伤脏腑,引起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致病。
六、里证的范围甚广,除了表证以外,其它疾病都可以说是里证。里证的特点也可归纳为二点。一是病位深在。二是里证的病情一般较重。
表证以起病急、病程短,有发热恶寒的症状为辨证要点。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的,以发热不恶寒为里证的辨证要点。
1.表证:
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常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
2.里证: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里证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临床表现为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便秘或呕吐,小便短赤,苔黄或白厚腻,脉沉等。不同的里证,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其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可急可缓,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里半表证:
指外感病邪由表人里的过程中,邪正相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为特征性表现。
4.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以鉴别。外感病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的属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的属里证寒热往来的属半表半里证。
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为主症里证以内脏证候,如咳嗽、心悸、腹痛等表现为主症半表半里证则有胸胁苦满等特有表现。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此外,辨表、里证还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