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又叫牛肺疫。是牛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急性
症状明显且典型。体温可达40~42℃,高热不降。鼻孔扩大,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可见腹部扇动),前肢开张,可以听到“吭、吭”的呼吸声,按压肋间有疼痛表现。病牛不想卧下,常发弱痛短咳,有时可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在肺部听诊,可出现湿啰音、支气管呼吸音和胸膜摩擦音,叩诊有浊音。奶牛泌乳量减少。结膜发绀,尿少且呈黄色。到了后期,心音衰弱,胸前、脖下和颈部肉垂有水肿现象。消化发生障碍,消瘦快,最后常因窒息而死亡。病程7天左右。
亚急性
症状与急性基本相同,但是病程较长,症状也较轻。
慢性
多是由急性或亚急性转来。只有少数从一开始就有慢性的病状。病牛食欲时好时坏,体瘦,无力,弱痛性短咳。胸部听诊、叩诊,变化不明显。胸前、腹下、颈部常出现浮肿现象,患此病的病牛经过及时治疗,可以康复,但却是带菌牛。如外界条件不利,使其抗病能力下降,又能转为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治愈的牛仍然长期带菌,成为传染源,必须6个月没再出现症状才算康复。从长远利益考虑宰杀病牛比治疗更合算。
治疗方法
(1)静脉注射新胂凡纳明(“914”),每头每次黄牛3~4克,犊牛1.8~2克,溶于生理盐水100~500毫升或5%葡萄糖溶液中,一次注射。再根据病情,间隔5~7天,按同样剂量再重复注射1~2次,但不宜超过3次。新胂凡纳明溶液要现用现配。
(2)四环素静脉注射,每次2~3克,每天一次,连续用药5~7天。
(3)土霉素静脉注射,每次2~4克,每天一次,连续用药7天。
(4)紫花地丁100克,黄芩、石膏、苦参各65克,甘草20克,研末,开水冲调,一次灌服,每日一次。
(5)黄连、黄芩、知母、白芍各25克,白术、厚朴、白蔹各24克,五味子、贝母、阿胶各17克,泽泻、茯苓各15克,火麻仁10克,共研为末,开水冲调,一次灌服。连续用药2~3剂。
(6)乳香、没药、延胡索、黄芩、丹皮各20克,白芍、天花粉、青皮、贝母各18克,连翘、当归、郁金各25克,柴胡13克,甘草10克,共研为末,开水冲调,一次灌服。
异物性肺炎症状是
从较远处能闻到病牛呼出的带腐败性恶臭的气味。体温在40℃以上,寒颤,出汗。鼻孔流出褐带红色或者淡绿色的有奇臭味的污秽鼻液。呼吸快而困难,湿性咳嗽。听诊肺部呈空翁音、湿啰音。
治疗方法
(1)让病牛站在前低后高的地方,并让牛头放低,让异物尽量排出。同时用2%盐酸毛果芸香碱10毫升进行皮下注射。
(2)用下列药品进行气管或肌肉注射,链霉素250万~450万单位,青霉素150万~250万单位。每日注射3次。
(3)芒硝15克,贝母38克,黄丹11克,寒水石18克,共研为细末,再加猪板油200克,蜂蜜150克,用开水冲调,一次灌服。
(4)蜂蜜350~700克,鸡蛋清15~25个,醋350毫升,冰片4克(研为末),混合后,一次灌服。
(5)薏仁70克,苇茎95克,冬瓜子72克,桃仁40克,黄芩38克,赤芍34克,栀子48克,桔梗38克,连翘49克,共同煎水,取汁一次灌服。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肺疫。是牛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丝状支原体,革兰氏染色阴性。主要侵害肺组织,其特征病理变化为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肺炎。本病诊断要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在流行特点上,主要侵害黄牛、奶牛、牦牛和犏牛等,水牛感染较少,本病经呼吸道传染,病原体主要存在病牛肺组织,胸腔渗出液和气管分泌物中,常发地区多呈慢性或隐性传染。新发地区呈暴发或地方性流行,可造成大批病牛死亡。牛群转移、集聚、厩舍拥挤,冬春气候异常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临床症状上,潜伏期一般为2~4周,最短为1周。病初症状不明显,病牛表现鼻镜干燥、磨牙、咳嗽。体温升高到40℃以上,随着病变的蔓延,逐步可出现急性或慢性型症状。急性型主要呈急性胸膜肺炎症状,高热达40~42℃,稽留不降,鼻孔扩大,前肢开张、腹部扇动,呼吸困难发出“吭”声,听诊胸部有啰音、胸膜摩擦音,叩诊呈现浊音或水平浊音,按压肋间有疼痛表现。后期,心音衰弱,胸前腹下水肿,消化障碍而窒息死亡。病程2~4周转为慢性。牛体消瘦,短咳、使役产乳能力下降或丧失。
病理变化上,由于肺实质同时存在不同阶段的肝变,切面红灰相间,呈大理石样花纹。淋巴管高度扩张,心包积水,胸腔积液,肝、肾、肠道变化不大。有条件的采取病牛鼻汁或组织液进行病菌分离。牛群检疫时可用分离牛血清进行补体结合反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