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
1842年法国科学家Mattencci首先发现了心脏的电活动;1872年Muirhead记录到心脏波动的电信号。1885年荷兰生理学家W.Einthoven首次从体表记录到心电波形,当时是用毛细静电计,1910年改进成弦线电流计。由此开创了体表心电图记录的历史。1924年Einthoven获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膜是半透膜,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一定数量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膜内排列相同数量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称为极化状态。静息状态下,由于心脏各部位心肌细胞都处于极化状态,没有电位差,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平直,即为体表心电图的等电位线。
心肌细胞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大量阳离子短时间内涌入膜内,使膜内电位由负变正,这个过程称为除极。对整体心脏来说,心肌细胞从心内膜向心外膜顺序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由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称为除极波,即体表心电图上心房的P波和心室的QRS波。
ECG(心电图),ECG=electrocardiogram 心电图;ST段,由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反映心室各部均在兴奋而各部处于去极化状态,故无电位差。
NIBP(无创血压),BP 血压,nibp 无损血压测量,NIBP=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blood pressure 无损血压测量或不侵入血压测量;IBP 有创血压监测;PLETH(心率)。
HR 心率;SPO2(血氧),ESP(呼吸),resp 呼吸频率,RESP=respiration 呼吸,呼吸作用TEMP 腔内及体表体温;EEG 脑电图。ETCO2主流式呼吸末二氧化碳及氧气监测。
扩展资料:监护参数工作原理:
原理便携式微电脑多参数生理监护仪的主机由两个16位微控制器80C196组成。
系统通过信号检测与预处理模块将生物医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干扰抑制、信号滤波和放大等预处理。然后,通过数据提取与处理模块进行采样、量化,并对各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与设定阈值比较,进行监督报警,将结果数据实时存储到RAM,并可实时传送至PC机上,在PC机上可实时显示各参数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多监护参数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