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想抓住
机遇还是被动的,真正聪明
的人是会创造机遇。 大家如果把《孙子兵法》拿来读一遍,你就会理解怎么才能创造机遇。《孙子兵法》中有很多办法教我们在战争中如何创造机遇。过去红军和解放军的运动战,就是军事上创造机遇的好例子。 下棋与足球就更明显了。真正好的棋手,棋逢对手的时候,都是先走稳自己的步子,不冒险起招,看谁先犯错误。一旦对方犯错误了,就给你创造了机遇,你就赶快进攻。足球打得好的人更是这样。大家知道“边路传中”的打法,就是为中路跟进的队友创造机遇。制造越位和制造角球,都是制造机会。在双方实力差不多时,作为优秀的球队,绝不是压着你打就“我肯定赢”。其实是在场上制造机遇,看谁制造的机遇多,机遇抓住得多,谁就赢。会看足球的人,就是看双方是如何制造机遇的,怎么抓住机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足球真是魅力无穷。 创造机遇第二点就是,要找到那种适合自己、机遇多的岗位和地方去。 我到现在才意识到,当年的青海是一个机遇多、适合我的地方。现在有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深圳,不一定就好,因为那个地方机遇虽然多,但人才也多,竞争也激烈,不一定都适合你。到机遇多、适合你的地方去,这也是在创造机遇。 几年前,我曾经访问了美国十所一流大学。他们的校长介绍说,美国人很喜欢换工作岗位,平均一生中要换四次工作岗位。中国人恰好相反,我们的惯性最大,最不愿意换工作岗位,干一件事就想一辈子呆在这儿。换工作岗位有什么好处呢?你不是一锤定终身,你可以多次换,找准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和位置,一种机会最大的地方和位置。 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重要机遇是他自己创造的。他生于海南岛,9岁就随叔叔到波士顿在一个小商店当学徒。13岁那年,他偷偷上了一艘开往南方的船,想逃离商店学徒生活,去寻找自己也不知道的读书机会。船长很善良,为他的学习热情所感动,就把他介绍给一些热心的教会人士,其中一位将军资助他进了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完成学业后,他回到中国,帮助孙中山完成了辛亥革命。 第三点,人要创造机遇,要得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或者把握住那些属于自己的机遇而不要失去,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 微软公司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李开复,曾从电子邮件里给我发来一封信。那封信里面就讲了他在中国工作几年感到不得不说的、关于中国学生和青年人最需要重视的诚信问题。摘录如下: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诉他:‘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予他很多指点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 “与之相反,我曾面试过一位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但是在谈话之余,他表示,如果我录取他,他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似乎觉察到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老板并不知道。这一番谈话之后,对于我而言,不论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我都肯定不会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实’和‘讲信用’。如果雇用这样的人,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作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它公司讨好的‘贡品’呢?” “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曾经一度是美国各名校最欢迎的留学生群体,而最近却有一些变化。原因很简单,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经使得美国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应该指出,有这种行为的中国学生是少数,然而就是这样的‘少数’,已经让中国学生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另外,目前美国有些教授不愿理会部分中国学生手中的推荐信,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推荐信根本就出自学生自己之手,已无参考性可言。这也是诚信受到损害以后的必然结果。” “我在微软研究院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一位来这里实习的学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结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结果别人却无法重复。后来,他的老板发现,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挑选,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结果的数据,而舍弃了那些‘不太好’的数据。我认为,这个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术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 “最后想提的是一些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用学校或公司的电话打私人长途、多报销出租车票。也许有人认为,学生以成绩、事业为重,其它细节只是一些小事。然而,就是那些身边的所谓‘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中国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很值得记取。” 现在看来,中国社会正在走向现代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诚信。一个不诚信的人,或一个诚信记录不好的人,社会是不接受的。在国外,只有一个记录清白、很诚实的人,银行才愿意发信用卡给你。而且公司录取一个人,也要看你诚实信用的记录,看这个人是不是靠得住;如果靠不住,没有哪个公司敢用你。大学里也是如此。 第四条就是要学会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 我们学生中许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家长捧着,长大到现在,最不会的就是与人相处,与人交流。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一句话:两个人交流思想和两个人交换苹果完全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只有一个苹果,而交流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两个思想。你们要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这样博采众家之长,是你得到机遇、找到机遇所需的一个非常好的素质。 最后,就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创造机遇非常重要。 最近流行一本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是说一个人由于感情因素把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现实中,有些人没有提上职称,就不满这个、愤怒那个,甚至跟本单位领导吵到底,和同事翻脸。这样的话,就毁了你自己的前途和事业,你成功机会就更少了。所以,一旦工作出现问题,要很快调整自己去做最好的事情,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 最后关于如何创造和抓住机遇,我送给大家三句话,这也是成功的人要具备的三个素质: 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 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 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创造有很多种方式。例如,眼科学家把眼镜的镜架和镜片分解开来,发明了一种新型产品:隐形眼镜;服装设计师把上衣的袖子与身子分解,发明了马甲;把领子从上衣中分解出去,发明了无领衣;科学家把扬声器从收录机中分解出来,发明了音箱。
一位日本教师利用“落洞皮球如何拿”的智能训练故事进行教学,他不满足于告诉学生把水灌进洞里,然后皮球就会浮起来,而拿到皮球,而是启发、鼓励学生想出其它办法。
一个孩子首先说:“用钳子夹上来。”另一个孩子不同意:“洞浅用火钳夹,的确比用水灌省事。如果洞很深,夹得到吗,应该用长竹竿捞。”第三个孩子摇着头说:“如果是个弯洞,直的竹竿伸不进去呵!还是用水灌的办法好。”第四个同学又提出新问题:“如果是个漏洞呢?还是用锄头挖开它。”第五个孩子不耐烦了,说:“如果是个石头洞,怎么挖得动?我看算了,不要它了,还是重新让妈妈买一个省事。”
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考是典型的扩散性思维。对于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大有好处。同样,成年人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思考方法,来锻炼自己的创造力。
还有一种创造称之为原型启发性创造,是指受生活中已有的事物启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英国医生邓禄谱发现儿子骑自行车时车轮颠得很厉害。当时车胎没有充气内胎,他很担心儿子会受伤。有一次在花园中浇水,手里感到橡胶水管的弹性,他从中受到启发,便用水管制成了第一个充气轮胎。
美国工程师杜里埃认为,为了保证内燃机有效地工作,必须使汽油和空气能均匀地混合,他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一次,他看到妻子喷洒香水,于是创造了发动机的汽化器。汽化器与喷雾器相似,这是相似原理的体现。同样的,依照两栖动物的生理特点,人们发明了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依照人的手掌、手指抓泥,发明了挖土机;还有像剪刀、钳子、起子、木梳等等,都是仿生移植的效应。美国的莫尔斯发明电报时,遇到了由于远距离传送而使信号发生衰减的问题。有一大,他乘车从纽约到巴尔的摩去,在途中观察到马车每到一个站就要更换拉车的马,于是联想出在电报线路沿途设置放大站,不断放大信号,使减弱的信号经放大而得到恢复,从而解决了电报信号长途传输的衰减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能是我们创造的源泉,但是只有善于发挥自己智慧的人,才能够根据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去进行创造。
美国北部下暴风雪时,雪经常压断高压电线,造成重大损失。为此,美国通用电力公司召开工程智慧讨论会,公司鼓励专家围绕该议题畅所欲言。有人提议沿线加置加温装置以消融积雪,但这样耗电很大,费用太高;有人则提议安装震荡器,抖掉线路上的积雪……主持人继续鼓励大家想出绝招。有人幽默地讲,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用大扫帚沿线清扫一回。马上有人接话说:“那得把上帝雇来扫。”这些怪念头和俏皮话,激励了一位参加者的思想火花,“要上帝抱着扫帚来回跑,真妙!我们开一架直升飞机不就行了吗?”这是一个既简单又经济的方法。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由此可见,集体合作更有助于开发创造力。
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智慧的创造,铸就成功的“立体人”更离下开创造。但一个人的创造力不是天定的,而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以下是培养和训练创造力的十种途径。
——时时提醒自己“想得到最佳办法,就得拥有很多办法”。寻找唯一的答案就会遇到阻力,而寻找多种可能性则会推动创造力的发挥。
——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问题,有利于启发创造力。如果把解决问题看成很严重的事情,就等于无端地给自己加压,令自己焦虑,从而扼制创造力的产生。
——不要刻意强迫自己去创新,在万分疲倦和厌烦时,是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所以应本着做不好就不做的态度,适度休息,甚至放弃。
——不要害怕犯错误,要自然面对失误。怕出错,会束缚你的手脚——最关键的是束缚你的创造力,而以平和的心态,承认创造过程中难免出错,则会增加创造力。
——如果先入为主认定很多念头是荒唐的,并不加细想就否决它,创造力将蒙受损失。相反,以幽默感承认荒唐念头的存在,会给创造力多一点空间。
——不要将你的观点只告诉会支持和同意你的人,应从各种各样的意见中寻求回应,敌人有时候是最正确的。
——不懂时不要装懂,沉默也是装懂(即使你心里不这样认为),而应该冒险问傻问题。
——重视直觉。直觉是人的先天能力,往往是创意的源泉。很多人其实是靠直觉处理事情的。任何时候,人都会有预感,但人们常常忽视它。
——创意是从点子出发的,如果你要解决一个场合关注的问题,你就考虑跟这个场景相关的每一个人的立场。如果你全面地考虑了每一个人的立场,从而依据他们的立场修正自己的非分之想,并容纳他人的立场,你将可以找到很多彼此相关的选择可能性。
——善用脑子。人的左右半脑对思考有着不同的管理区域,左脑多管形象思维,右脑则常管抽象思维。一般说来左脑经过学校教育的训练所以较发达,而右脑受到的训练要少一些。其实,左脑和右脑都上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功能,应充分应用。激发创造力的方法
为了帮助你了解创造力是如何发挥的,这里提供一些条件和看法。
首先必须激发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的主意往往出自那些渴望成功的人。托马斯·爱迪生为了能继续工作就以拼命多赚钱来激励自己,甚至在他成了百万富翁以后,还有人听见他说:“任何不能卖钱的东西我是不会发明的。”
其次,必须为自己创造一种紧迫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拖延的惰性。给自己规定一个期限以提出新的思想。期限规定要合理,但也要有鞭策性,以造成必要的压力。日期规定后要坚决贯彻执行。
富于创造力的人一般都会表现出一种善于使精神放松的气质:不要太紧张,不要大小心翼翼。显然我无法告诉你哪一种方法对你最合适。也许是在地板上踱步,或者是喝咖啡,或是听音乐,关键是要采用对你最合适的方法。
富于创造力的思想家们创造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用来刺激并捕获新的思想。
是金子就会发光,这是中国一句号话。就算天上掉馅饼,也要起早。机会是留给油准备的人。机会不仅需要自己去争取的,机会是创造的,是因为你就算有机会给你,也需要你去好好把握。创造的机会,比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来的更有把握,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