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是: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五味的阴阳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
出处:战国至秦汉·佚名《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译文: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膻中,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布出来。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五味的阴阳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素问》,医经著作,9卷,81篇。与《黄帝内经灵枢》(即《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
《素问》各卷主要内容为:卷1、2为养生和阴阳五行学说,卷3为脏象,卷4为治法,卷5、6为诊法,卷7、8为病机,卷9~13为疾病,卷14~18为腧穴和针道,卷23、24为治则与医德。以上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突出地阐释了阴阳五行学说、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整体观、脏腑气血功能、病因病机、疾病治则治法等,是《素问》的精华内容所在。
齐梁医家全元起曾对此书加以注释,其时第七卷已亡佚。唐王冰得先师张公秘本,补其所亡,广为次注,扩为24卷,因而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灵兰秘典论
百度百科——素问
“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的遗篇《刺法论》,而在《灵兰秘典论》中,脾胃被合称为“仓廪之官”。《刺法论》专门把脾胃分出来,说脾是“谏议之官,知周出焉”。我们都学过一篇文章,叫《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实际是暗示的意思,下属给上司提意见是需要技巧的,不能直接指责上司,这在传统文化中是不允许的,因为古时讲究地位的尊卑。邹忌正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提示齐王。当时齐威王很骄傲,觉得全国人民都挺喜欢他,所有大臣也喜欢他、崇拜他、欣赏他。邹忌看出齐威王有这个问题,于是就告诉他:“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他说大老婆夸他漂亮,是因为爱他,小老婆夸他漂亮,是因为怕他,而朋友夸他漂亮,是有求于他。也就是说,每个人夸他,实际上都是抱着自己的个人目的来的。齐王听到这个故事就清醒了,明白所有人夸赞他,都是有个人目的在里边的。如果邹忌直接说:“你太傻了,别人是怕你、有求于你,才会恭维你的。”这样直接提出来,齐威王肯定不爱听。所以中国的谏议之官,很会发现问题,并且很会给别人提醒。脾在人体当中就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
脾能检查出心肺的问题
脾能够知道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出在哪儿,即“知周”,然后通过自己的作用来把这个问题改善掉。脾在中央,所以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心肺。如果对照现代社会,谏议之官就相当于检察院系统,负责看各方出现什么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传达给中央。
脾主一身肌肉
脾在五脏这个大家族里面,就相当于一个丫鬟。因为“脾”的右边和“婢”的右边一样,都是“卑”,“卑”是地位低下的意思。脾相当于丫鬟,它很忙碌,哪儿出现问题,它就马上去解决,或者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在一个大家族里,最怕丫鬟得病,丫鬟一生病,就没人做饭、没人干活,这个家族就会处在一个瘫痪的状态。所以《黄帝内经》很强调脾的重要意义。“脾主一身之肌肉”,假如脾生病了,那么人体的肌肉就会出现问题,比如会出现痿证,即肌肉无力的症状或者重症肌无力等。
五脏六腑各司其职,若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那么心便是这个国家的皇帝,所以心为君主之官。肝在人体这个国家中就像一位将军,主谋略,所以被称为将军之官。脾主运化,所以在人体这个国家中食物仓库中转站,所以被称为仓廪之官。肺在人体这个国家中充当着宰相的职位,所以被成为相傅之官。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主智、主髓,所以肾好便会极为聪慧。六腑所各自司职为:胆为中正之官,缓解肝之决断。胃为臣使之官,使令为报知仓廪之官脾。大肠为传道之官,较为好理解。小肠为受盛之官,承受着水利与君主之邪。膀胱为州都之官,虽然职位较低,但有利水道。三焦为六腑中最大的腑,主一身循环,属于各个部门的枢纽,所以叫做决渎之官。以上便是我对您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谢谢。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