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温里药 -- 不分类
【功用】 : 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大辛大热,温阳逐寒。
【性味】 : 大辛. 大热。有毒
【归经】 : 心、脾、肾.
【用法用量】 : 一钱至三钱,一般认为最好先煎。
【使用注意】 :
【药名及炮制】 : 制附子、黑附块、熟附子、淡附片(为乌头块根,经�巴水(即盐卤)浸后供药用再用清水漂清后用豆腐同煮,然后去豆腐,乾燥。(外地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黄附块、明附块等区别,现上海地区不再区分。)生附子、咸附子(为乌头块根,经�巴水梫制,洗净后,切片晒干供应药用。生附子毒性较熟附片为强,须严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方例】 : 四逆汤《伤寒论》:附子、干姜、甘草治疗寒少阳病,阴寒内盛,阳气欲脱,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中毒与处理】乌头碱对各种神精末稍及中枢先兴奋后麻痹。致死量:乌头酊2毫升,乌头碱2毫克。状症:先有唇舌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之运动不一、呕吐、心慌、面白、肤冷、胸闷、烦燥、痛觉减退、心跳慢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呼吸中枢抑制。间有抽搐,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证。可能突然而死亡。处理: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较大剂量的阿托品。麻痹重者给兴奋剂、吸气、人工呼吸、输液。休克可用正肾上素、
【应用】 : 1.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6,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附子弁铊m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文献摘录】 :
【备述】 : 1.乌头:植物来源和附子相同,亦为乌头的块根,但加工方法稍有不同。乌头有生、制两种,通常处方写制川乌,即为乌头用清水漂5至临床应用天,每天换水2至3次,撩起后,每10斤原药加豆腐二斤半同煮,至无白芯为度。取出拣去豆腐,晒至半乾,切片,烘或晒乾,或轧碎如绿豆大小,供临床应用。制川乌性味辛温有毒。有祛风湿、散寒止痛的效用。主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寒疝腹痛、阴疽、跌打伤痛等症。一般不作内服,外用敷治阴疽,有消散作用。
2.草乌:系毛茛科多年生草本野生乌头属植物块根的通称。制草乌炮制方法同制川乌,性味效用与用法亦相似。生草乌作用和用法,同生川乌。
1.附子一药,始载于《本经》,因附於乌头(母根)而生长,故名附子。因此,一般都认为乌头为母根,附子为子根。但现在上海地区种植乌头,在收割时不用原来种下的老根,而是挖掘种植后新繁殖的块根,作为药用。药店供应的乌头与附子,实为一物,仅因炮制方法稍有不同而分为乌头、附子两药。
2.附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裏扶阳的要药。一般认为应用本品以脉象微细或沉迟或虚大,舌苔薄白或白腻而质淡胖,口不渴,或肢冷畏寒,或大便溏泄等症为宜。如属阴虚阳盛,或假寒真热之症,误用附子,则如火上添薪,反使病情增剧,不可不慎。
3.附子的配伍应用较为广泛,如配以乾姜,可增强回阳救逆的效用;配人参,则温阳益气;配肉桂,可补阳益火;配白术,可温脾燥湿;配茯苓,能温肾利水;配桂枝,可温经止痛,配熟地,能补阳滋阴;配苍术,可散寒除湿;配黄耆,可温阳固表;配麻黄,可温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莎
有一种人极端地怕冷,有的人手脚即便在夏天摸上去也是冰凉的,到了寒冷的冬天,穿很厚的裤子膝盖以下也总是冷的。他们往往皮肤偏白,舌头颜色也淡,平素大便不成形,女性还通常会有痛经的毛病。平常一旦吃点冷饮或寒凉的水果,就会有肚子绵绵作痛、腹泻的毛病,这时如果用热水袋捂一下肚子,就会觉得疼痛减轻一大半。
在中医里,这种人一般是属于脾胃虚寒的阳虚体质。这时候可以推荐他们吃一种温中健脾的中成药—— 附子理中丸 ,来帮助祛除身体里面的寒气。
附子理中丸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中成药之一,原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理中丸基础上加用附子而成。
理中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中焦虚寒腹痛、腹泻的千古名方。而后世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味制附子,这样就能连肾一块补,起到脾肾双补的效果。
目前附子理中丸处方涉及的剂型有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浓缩丸。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始载于《中国药典》1963年版,1977年版收载有显微鉴别,并将处方中“人参”改为“党参”。
附子理中丸属于温中祛寒药,临床疗效确切,现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附子理中丸(浓缩丸)收载于《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7册(WS3-B-1350-93)。2009年附子理中丸载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甲类非处方药。
【组成】附子(制)、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
【功效】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浓缩丸一次8 12丸,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 3次。
方中以附子为主药,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第一要药”。
---《本草正义》里形容说:
“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其性大辛大热,具有补肾助阳、驱散中寒的作用。
“附子无姜不热” ,附子和干姜两者相须为用,温热之性更甚,干姜还具有降胃气、止呕吐的作用。党参健脾益气,有益于中焦气机的升降。炒白术具有健脾燥湿的作用。甘草健脾益气,兼补脾和中。诸药合用,温散脾胃之寒,重建中焦之阳,治疗脾胃虚寒之证疗效显著,
主要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四肢厥逆、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为先后天并补之剂。
---清代名医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云:
“余谓先后并补之方,因附子之功在先天,理中之功在后天也…非附子不能挽欲绝之真阳,非姜、术不足以培中宫之气”。
---《景岳全书》中记载:
“脾胃属土,惟火能生”。肾就好比炉火,脾胃肠道好比锅,只有炉子烧的旺,锅里才能热起来,中焦脾胃才阳气充足。脾胃腐熟运化之功能需要肾阳的温煦;肾阳不足则会导致脾胃腐熟运化之功能失常;日久泄泻;亦可导致脾阳和肾阳亏虚。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炎,镇痛,增强体力和抗寒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胃黏膜损伤等作用。另外,该药对十二指肠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还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和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从而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呈现双向调节效应。还有研究表明,该药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增加,并具有抑制肠内的异常发酵及促进气体排出的作用。
附子理中丸古代临床主要用于霍乱吐泻、腹泻、腹痛、寒证、外寒直中脾胃证、寒药伤中证、寒凝血滞型痛经、头痛、痰证、带下、咳嗽、眩晕、臌证等证属脾肾虚寒者。近年来,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临床应用涉及 消化系统 (胃炎、肠炎、无致病菌生长性腹泻、慢性迁延性腹泻)、 循环系统 (室性早搏)、 呼吸系统 (咳嗽)及 难治性口疮、红斑狼疮、痛经、眩晕、呃逆、特发性水肿 等,也有较好疗效。
1、消化系统
附子理中丸可以缓解上腹部胀痛、烧灼感等症状,临床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疗效确切。
慢性胃炎
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腹泻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呃逆
小儿厌食
药物性肝病
2、呼吸系统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中最常见症状之一,顽固性咳嗽是指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病程持续超过3周的咳嗽。临床观察发现,附子理中丸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
3、心血管系统
糖尿病高脂血症
心律失常
早搏
4、皮肤疾病
红斑:
用附子理中丸治疗秋末至春季易发作的寒冷型多形红斑,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治愈率为64%, 2个疗程治愈率为88%,未见无效病例。
脚癣:
有报道将附子理中丸研成细粉,用蜂蜜或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可治疗脚癣。
5、其他作用
复发性口腔溃疡
特发性水肿
失眠、味觉丧失证、便秘、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痛经、带下、痹症、寒疮、肝硬化、肠结核
男性不育症:
该药品能振奋全身机能,改善机体全身状况,有强壮补养之功,故治疗男性不育症有良效。
6、临床新用
许多临床研究报道,该药也可用于治疗胃神经官能症,吐血、便血、子宫功能性出血、肌衄(过敏性紫癜),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等。
另外,对小儿肺炎、小儿慢惊风及尿失禁、产后间隙性颈痉挛、急性胰腺炎、消渴、治疗肿瘤相关性食欲减退、慢性迁延性肝炎、腰肌劳损、阳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Ⅱ度心衰等多种疾患也均有疗效。
与理中丸的鉴别:
两药均为温中散寒剂,均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之功,主治脘腹痛、呕吐、泄泻等病证。
但从二者的药物组成看,理中丸以温脾散寒之干姜为君;而附子理中丸较理中丸增加了大辛大热之附子,且与干姜同为君药,增强了温阳散寒之用,因此,侧重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之较重病证,如腹痛较剧、呕吐泄泻不止、手足发冷等。
与桂附理中丸的鉴别:
两药均为散寒剂,均有温中祛寒,补益脾胃之功,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疼痛、呕吐、泄泻等病证。
二者药物组成仅肉桂一味之差,桂附理中丸以甘温益气之党参及大辛大热之附子为主药,补益脾胃,温阳散寒,使脾胃自健,阳气振奋,寒邪得除,以温补为主,且方中还有肉桂补火助阳,故侧重于治疗脾肾阳虚,中焦运化失职所致之病证;而附子理中丸中以附子、干姜为君,温运中焦,祛散寒邪,使脾阳来复,以温散为主,侧重于治疗脾阳素虚,又寒湿内侵,或寒邪内盛,阳气郁遏,运化失常所致之病证。
1、附子理中丸不良反应比较少,但也曾有报道出现过,其主要是由附子中所含的乌头碱引起,中毒剂量因人的体质和耐受性而有所不同。临床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勿自行服药。
2、附子理中丸功能为温补脾肾,治疗脾肾虚寒证,适宜与四神丸、藿香正气散、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温肾或健脾类中成药配伍,不适宜与寒凉性的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等配伍,尤不宜与含有附子的大活络丹、天麻丸等配伍,恐食入附子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3、孕妇慎用此药。湿热困脾,血燥阴虚,肝郁内热,一切非寒之证,切不可服。
4、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叶颖霞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国家基本药物4 中药名·附子 4.1 拉丁名4.2 英文名4.3 来源4.4 产地4.5 性味归经4.6 功效与主治4.7 附子的用法用量4.8 配伍禁忌4.9 使用禁忌4.10 化学成分4.11 附子的药理作用4.12 附子中毒 4.12.1 不良反应机制4.12.2 症状4.12.3 治疗 4.13 附子的药典标准 4.13.1 品名4.13.2 来源4.13.3 性状 4.13.3.1 盐附子4.13.3.2 黑顺片4.13.3.3 白附片 4.13.4 鉴别4.13.5 检查 4.13.5.1 水分4.13.5.2 双酯型生物堿 4.13.6 含量测定 4.13.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4.13.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4.13.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4.13.6.4 测定法 4.13.7 附子饮片 4.13.7.1 炮制 4.13.7.1.1 附片4.13.7.1.2 淡附片4.13.7.1.3 炮附片 4.13.7.2 性味与归经4.13.7.3 功能与主治4.13.7.4 用法与用量4.13.7.5 注意4.13.7.6 贮藏 4.13.8 出处 5 方剂名·附子 5.1 处方5.2 功能主治5.3 附子的用法用量5.4 出处 6 参考资料附:1 用到中药附子的方剂2 用到中药附子的中成药3 古籍中的附子* 附子药品说明书 1 拼音fù zǐ
2 英文参考radix aconiti carmichaeli [朗道汉英字典]
aconite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onkshoo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repared mon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aconit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troba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repared mon monkshood branched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与附子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243 20 附子理中丸 蜜丸 9g 丸 0.6 中成药部分 * 244 20 附子理中丸 蜜丸 54g 瓶 3.2 中成药部分 245 20 附子理中丸 蜜丸 60g 瓶 3.5 中成药部分 246 20 附子理中丸 蜜丸 120g 瓶 6.6 中成药部分 247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6g 袋 0.55 中成药部分 *△ 248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30g 瓶 2.4 中成药部分 249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36g 瓶 2.9 中成药部分 250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40g 瓶 3.2 中成药部分 251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48g 瓶 3.8 中成药部分 252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54g 瓶 4.2 中成药部分 253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60g 瓶 4.6 中成药部分 254 20 附子理中丸 水蜜丸 72g 瓶 5.5 中成药部分 255 20 附子理中丸 浓缩丸 200丸 瓶 6.3 中成药部分 *△ 256 20 附子理中丸 浓缩丸 192丸 瓶 6.1 中成药部分 257 20 附子理中丸 浓缩丸 360丸 瓶 11.1 中成药部分 258 20 附子理中片 片剂 36片(糖衣) 盒(瓶) 24 中成药部分 *△(指用量为一次6~8片,一日1~3次的品规) 259 20 附子理中片 片剂 18片(糖衣) 盒(瓶) 12.3 中成药部分 260 20 附子理中片 片剂 60片(糖衣) 盒(瓶) 39.3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中药名·附子附子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1 拉丁名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4.2 英文名prepared mon monkshood branched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4.3 来源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栽培品)的子根的加工品[2]。
附子或草乌头之形长而细者名天雄,功专壮阳强肾,余同附子[2]。
4.4 产地附子主产四川、陜西[2]。
4.5 性味归经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2]。
4.6 功效与主治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的功效[2]:
附子治亡阳汗出,四肢厥冷,脉微欲绝[2]。
附子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泄泻,冷痢,小儿慢惊,阳虚外感[2]。
附子治肾阳不足,畏寒肢冷,阳痿,尿频,阴寒水肿[2]。
附子治风寒湿痹,阴疽,疮漏[2]。
附子为眼科常用温里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1)用于肾阳不足所致视物昏花。目珠疼痛,或兼有畏寒肢冷、阳痿、尿频等。多与肉桂、熟地黄、山茱萸等配用。
(2)用于少阴伤寒目病,白睛血丝淡红,泪涌如泉,清涕如水,畏光无眵;或太阴里虚目病,胞睑浮软,白睛青蓝,面色无泽等。用于前者常与麻黄、细辛合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后者常与人参、白术、泡姜等配伍,如附子理中汤。
4.7 附子的用法用量煎服:制附子,3~9g,回阳救逆可用18~30g,宜久煎[2]。
4.8 配伍禁忌附子反贝母、白蔹、半夏、栝蒌、白及[2]。
4.9 使用禁忌孕妇忌服[2]。
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以白酒为引[2]。
4.10 化学成分附子含新乌头堿、乌头堿、次乌头堿、消旋去甲基乌药堿、棍掌堿(Coryneine)等生物堿以及附子脂酸、附子磷脂酸钙、b2谷甾醇及其脂肪酸酯等[2]。
炮制后生物堿含量大为减少。
4.11 药理作用熟附片煎剂有兴奋心脏作用,有效成分曾报告为消旋去甲乌药堿及棍掌堿,二者皆有异丙肾上腺素样作用,但是否为附子强心成分,意见不一[2]。
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2]。
生附子冷浸液可致心律不齐和心跳停止,煮沸后毒性作用大为降低[2]。
附子磷脂酸钙及β谷甾醇等脂类成分具有促进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新陈代谢作用,减少它们在动脉壁的沉着和血液中的含量,曾用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的治疗,获初步效果[2]。
乌头堿具局麻(先 *** ,后麻醉)镇痛及抗炎作用,但系剧毒药,安全范围小,可使心率减慢、心律紊乱,甚至室颤[3]。据报告,人口服乌头堿0.2mg、川乌3~90g即可中毒致死,致死原因是呼吸中枢及心肌麻痹[3]。乌头堿极易水解,水解后毒性大大减少[3]。
4.12 附子中毒附子又名雄片、本片、明附片等,本品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卡氏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生附子含乌头堿、次乌头堿、中乌头堿及旋去甲乌药堿等。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4]
4.12.1 不良反应机制附子生品毒性大,经加工炮制、煎煮及合理配伍可降低附子毒性。附子炮制品煎剂内常用量3~15g,内服中毒量15~30g。附子的主要毒性是引起心律失常且呼吸抑制等。[4]
4.12.2 症状附子中毒反应与草乌相同,出现唇舌、手足发麻,运动失灵,心律不整,甚至心脏及呼吸麻痹而死亡。
4.12.3 治疗附子中毒的治疗要点为[4]:
1.排毒 立即催吐,洗胃及导泻,静脉补充液体,以促进毒物排泄。
2.解毒 用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抑制平滑肌过度紧张状态,阻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影响及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使之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3.对症治疗 呼吸抑制时可给予氧气吸入及行人工呼吸;休克时行抗休克治疗;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温。
4.13 附子的药典标准4.13.1 品名附子
Fuzi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rKA
4.13.2 来源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昀水溶液中过夜[5],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 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5],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5],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4.13.3 性状4.13.3.1 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成而麻,刺舌。
4.13.3.2 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4.13.3.3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4.13.4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氨试液3ml润湿,加乙醚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二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苯甲酰新乌头原堿对照品、苯甲酰乌头原堿对照品、苯甲酰次乌头原堿对照品,加异丙醇一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单酯型生物堿)。再取新乌头堿对照品、次乌头堿对照晶、乌头堿对照品,加异丙醇一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双酯型生物堿)。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4:3.6: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2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盐附子在与新乌头堿对照品、次乌头堿对照品和乌头堿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黑顺片或白附片在与苯甲酰新乌头原堿对照品、苯甲酰乌头原堿对照品、苯甲酰次乌头原堿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13.5 检查4.13.5.1 水分不得过1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4.13.5.2 双酯型生物堿照[含量测定]项下色谱条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试验。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新乌头堿对照品、次乌头堿对照品、乌头堿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异丙醇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5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与[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双酯型生物堿以新乌头堿(C33H43NO10)、次乌头堿(C32H45NO10)和乌头堿(C33H43N011)的总量计,不得过0.020%。
4.13.6 含量测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一增补本)删除原“总生物堿”项[5])。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4.13.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ml加冰醋酸0.5ml)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nm。理论板数按苯甲酰新乌头原堿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48 15 →26 85→ 74 48~49 26 →35 74 →65 49~58 35 65 58~65 35 →15 65 →85 4.13.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苯甲酰新乌头原堿对照品、苯甲酰乌头原堿对照品、苯甲酰次乌头原堿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异丙醇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4.13.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氨试液3ml,精密加入异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0kHz,水温在25℃以下)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异丙醇一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4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精密加入异丙醇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3ml溶解,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13.6.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苯甲酰新乌头原堿(C31H43NO10)、苯甲酰乌头原堿(C32H45NO10)和苯甲酰次乌头原堿(C31H43NO9)的总量,不得少于0.010%。
4.13.7 附子饮片4.13.7.1 炮制4.13.7.1.1 附片(黑顺片、白附片) 直接入药。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4.13.7.1.2 淡附片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
每100kg盐附子,用甘草5kg、黑豆10kg。
本品呈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褐色。切面褐色,半透明,有纵向导管柬。质硬,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33H43NO10)、次乌头堿(C32H45NO10)和乌头堿(C33H43N011)的总量计,不得过0.010%。
鉴别、检查(水分)、含量测定
同药材。
4.13.7.1.3 炮附片取附片,照烫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用砂烫至鼓起并微变色。
本品形如黑顺片或白附片,表面鼓起黄棕色,质松脆。气微,味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一增补本)删除原【含量测定】总生物堿 项[5])。
鉴别、检查
同附片。
4.13.7.2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4.13.7.3 功能与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4.13.7.4 用法与用量3~15g,先煎,久煎。
4.13.7.5 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萎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4.13.7.6 贮藏盐附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防潮。
注:盐附子仅做[性状]检测。
4.13.8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 方剂名·附子5.1 处方吴茱萸10克,附子10克。
5.2 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鹅口疮170例,有效率达98%。另据报道,单用吴茱萸粉和米醋调敷两脚心,连用3晚,治疗本病30例,也取得较好效果。
5.3 附子的用法用量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稀糊状,分摊于2块塑料薄膜上,每日晚上敷两脚心(涌泉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次晨去掉,连用2晚。
5.4 出处《外治方》
6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