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青霉素
凡是从青霉素培养液中提取的称天然青霉素,有青霉素G等。部分是利用青霉素的基本结构以化学方法合成的衍生物——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新青霉素和半合成广谱青霉素。
②青霉素G
天然的青霉素中以本品性能最稳定、作用最强、产量较高,故临床上应用广泛。
③氨苄青霉素
本品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耐酸,口服易吸收,可分布到各种组织,但很难透过血脑屏障。
④红霉素
本品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遇酸破坏,微碱中则稳定。
(2)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
①链霉素
本品为放线属灰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出的抗生素,性能较稳定,干燥粉剂室温下保存2年,水溶液保存1~3周。内服不易吸收也不易破坏。肌肉注射吸收后迅速分布到全身细胞外液,可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经肾排出为主。
②卡那霉素
本品是由链丝菌产生的抗生素,抗菌力强。毒性小,易溶于水,性能稳定,内服吸收少,肌肉注射吸收快。
③庆大霉素
本品为广谱抗生素,易溶于水,性能稳定,内服不易吸收,可肌注治疗全身感染,主要经肾排出。
④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本品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效。四环素类为四骈苯的衍生物,结构相似,作用、用途也大致相仿。在酸性中作用强,碱性中易破坏失效,其稳定性为: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
(3)抗真菌抗生素
灰黄霉素:本品自灰黄青霉素菌的培养液中分离而得,难溶于水,易溶于醇。口服后小肠吸收,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其中皮肤、肝脏等含量较高,8小时就可达皮肤角质层。
我个人喜欢把这类抗生素较详细的分,据我目前的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类:1.青霉素类。
(1).窄谱青霉素类:青霉素G、青霉素V、苄星青霉素、甲氧西林、萘夫西林、苯唑西林、氟氯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等。
(2)中谱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类: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磺苄西林、呋苄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等。
2.头孢菌素类。
(1).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吩、头孢硫脒、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唑啉、头孢替唑、头孢乙腈等。
(2).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丙烯、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尼西等。
(3).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地嗪、头孢哌酮、头孢甲肟、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布烯、头孢匹胺、头孢他美、头孢特仑、头孢妥仑等。
(4).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唑南、头孢匹罗、头孢噻利、头孢唑兰等。
3.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拉宗、头孢替坦等。
4.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常用制剂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商品名叫泰能)、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常用制剂为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法罗培南等。
5.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氟氧头孢等。
6.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卡芦莫南等。
7.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其本身的抗菌活性很弱,但对细菌产生的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的活性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制成复方制剂,用于治疗产酶耐药菌株的感染)。
补充及注意事项:
1.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合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美洛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氯唑西林、阿莫西林/双氯西林、阿莫西林/氯唑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他啶/舒巴坦、头孢曲松/舒巴坦、头孢曲松/他唑巴坦等。
2.因为本人才疏学浅,阅历有限,所以难免会有遗漏、出错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