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宝宝想要频繁的吃奶,妈妈们也不要慌张,这个时候需要考虑几点因素:
1、没有按需喂养
孩子吃奶频繁,很多时候是因为妈妈喂奶时没有抓住哺乳实际按需哺乳,而是按时来喂奶,这样导致孩子吃不好也睡不好。
2、母乳不足
还有一种情况会引起宝宝频繁吃奶,就是母乳不足。母乳不足的一个特点就是:宝宝吃奶时间较长,用力吸吮乳头,却听不到连续吞咽声。
3、宝宝注意力不集中
在哺乳的时候,周围环境的干扰太多,这样会导致宝宝吃奶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导致吃奶时间太长。
4、婴儿肠绞痛
肠绞痛会使宝宝的肚子胀气,绞痛,所以才会频繁地吃奶,白天、晚上都睡不好孩子体重增长还可以,很可能是家长的“过度喂养”导致孩子的体重增长快,这样的话,就很可能是婴儿肠绞痛了。
5、寻求安抚
吸吮能够让宝宝有效的获得乳汁填饱肚子,同时小宝宝也依靠吸吮来让自己获得安抚。
6、猛涨期
宝宝不是匀速成长的是一阵一阵的在长,其中包括生长加速起,这就是有些人称之为“猛涨期”。“频繁吃奶的日子”似乎永远都吃不饱。
新生儿正确的喂养方式如下:第一个,孩子一定要早开奶,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喂养方式,有些家长可能要等到几个小时以后再喂奶,那样容易加重孩子出现低血糖反应,或者因为喂奶时间比较晚造成黄疸的加重。
第二个,尽量保证母乳喂养,母乳不只是给孩子提供营养成分,同时妈妈的初乳可以给孩子提升免疫能力,提高孩子的机体状态。所以尽量能够保证孩子进行母乳喂养,特别是初乳,一定要让孩子能够得到初乳成分。
第三个,给孩子喂养的间歇,一般孩子的喂养间歇,在出生之后刚开始可以2-3小时一次,随着年龄增大,保证在3-4小时给孩子一次喂奶。
第四个,注意观察体重和大便情况,如果孩子体重增加满意,孩子大便性状比较好,呈糊状,一天2-3次左右,说明喂养是合适的、正确的。
危害: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肥胖。进食速度过快,食物未得到充分咀嚼,不利于口中食物和唾液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加重肠胃负担;咀嚼时间过短,迷走神经仍在过度兴奋之中,长此以往,容易因食欲亢进而肥胖。
其他危害
1、容易使人体发胖
人们都知道,大脑摄食中枢感知饱的信息需要时间。口腔和胃里消化出来的少量小分子,对于食欲的控制至关重要。
因此,过快进餐的数量是不由大脑控制的,只能由胃的机械感受器来感知。然而,对于这种精白细软食物来说,到了胃里面觉得饱胀的时候,饮食已经明显超过身体需求了。
有研究证实,同样数量的食物,嚼得少、吃得快,就会更容易饥饿。早早饥饿,不仅妨碍工作效率,而且下一餐容易多吃,甚至两餐之间就会主动寻求高热量的零食、点心、饮料,见到高热量的食物就特别冲动。
2、有患慢性病风险
精白细软的淀粉类主食,又是那么快速地吃完,血糖上升的速度可想而知,从而给胰岛素带来巨大压力。这对于预防糖尿病当然是非常糟糕的事情。精白淀粉食物加肉类的配合,让血脂的控制也变得更难。如果运动不足,35岁之后就非常容易患上脂肪肝、高血脂、糖尿病。
3、患癌症风险上升
口腔的咀嚼绝非没有意义,唾液的充分搅拌能够消灭不少有毒有害物质。如果放弃了这一步,势必会增加致癌物质作用的危险。
而且,精白细软的饮食本身,就不能供应促进致癌物排出的膳食纤维,也不能供应预防癌症所必需的抗氧化成分。长此以往,癌症风险当然会比其他人增大。
扩展资料:合理饮食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个不一样的。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最经济的能量食物。因此,我们应做到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以保证均衡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2、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都含有大量的植物营养素,研究表明,植物营养素可以帮助保护人类的七大重要器官,其中包括眼、心、肝和皮肤,同时它们也可以发挥抗氧化的功效。蔬菜、水果,特别是绿色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它除了能补充缺乏物质外,还能促进大脑发育。
3、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研究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
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碱等。为提高我国人口的蛋白质摄入量,应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吃饭太快易早死?盘点七大“短命”饮食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进餐过快易生三大麻烦 吃饭健康攻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