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粟就是小米,是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
2、小米(北方称谷子,谷子脱壳为小米,其粒小,直径1mm左右。小米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
3、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等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黏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
4、小米营养价值高,营养全面均衡,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
小米功效作用
小米又称粟米,是北方人喜爱的主要粮食之一。小米分为粳性小米、糯性小米和混合小米,含有丰富的铁质、复合维他命B、钙质、钾、纤维素和淀粉,吃小米可以补充铁元素,有利于补血,保护发质,还可滋润皮肤。小米具有补脾胃、补肾、养心安神、美容养颜等功效。
1、补脾胃
小米最主要的功效是补脾胃,甘味入脾,黄色入脾,小米是黄色的,从味觉上讲,小米味甘而咸,因此中医认为小米能和胃温中,因此食用小米对拉肚子、呕吐、消化不良患者很有益处。
2、补肾
五谷具有养精气、补肾气的作用,但是五谷当中小米的补肾功效最强,小米性质偏寒,略带咸味,咸味入肾,所以小米具有益肾气、补元气的功效。
3、养心安神
喝小米粥可增强小肠功能,有养心安神之效,小米还作为镇静安眠的食疗保健品食用,中医常让患者用小米粥代替安眠片。
4、美容养颜
食用小米能有效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因此特别适合追求食疗美容效果的女性。
5、除口臭
小米能解除口臭,减少口中的细菌滋生,还能治脚气、神经炎和癞皮病。
营养价值
小米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谷粒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高达9.7克。除了高蛋白之外,小米中的脂肪和维生素也是人体必需的。与其他谷物相比,小米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都是其他谷物无法比拟的。
由于小米不需精制,使它保存了许多无机盐,对人体有益处。小米含有丰富的铁质、钙质、钾、纤维、淀粉等,能够为人体补充大量的所需元素和能量。
黍与粟区别很明显:
第一:粟就是谷子,穗主要是棒状的,黍穗非常松散,还有就是粟的成熟期比较晚。
第二:黍非常早熟,黍的种子表面以红褐色为多,也有少量为浅黄色,表面非常有光泽,粟则没有光泽,以浅黄色为主。
第三:米质方面,均为黄色,粟颜色较浅,黍颜色较深,从粘性方面无法区分,都有粘和不粘度品种。
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煮熟后有黏性。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古代用黍百颗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黍尺。黍可以酿酒、做糕等。
粟:俗称小米。古代的粟是黍、稷之类粮食的总称。粟的粮食古农书称为粱,糯性粟为秫。甲骨文“禾”即指粟。后来人们把一种比较细的梁叫做粟,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简单区分为:穗大、毛长并且粒粗的是梁,穗小、毛短并且粒细的是粟。苗和茅草相似。粟现在还在种植。
扩展资料
黍类是禾本科一类种子形小的饲料作物和谷物。亚洲或非洲可能在很久以前前就已有栽培。在距今8200年前的中国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遗址F374号房基西南角下面,就曾发现了已碳化的粮食作物黍和油菜籽的残骸. 一般株高0.3至1.3米(珍珠黍可高达1.5至3米)。
穗状或总状花序,也有圆锥花序。除珍珠黍外,种子脱粒后谷壳不脱落,去皮后常呈奶油白色。黍类在亚洲很多地区、俄罗斯和西非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美国和西欧主要作为牧草或用来制干草,但在中世纪的欧洲也作为主要谷物。
黍类有很多种,如珍珠黍(是印度和非洲的普通粮食,适于贫瘠干燥土壤)、扫帚黍(在美国作为饲料,在亚洲和东欧供食用)、谷子(也称小米或粟,北美和欧洲西部作为干草种植,在中国等亚洲国家是重要粮食作物)、指黍(南亚和非洲部分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日本黍(种植于日本和美国,用于制干草)等等。
黍类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蛋白质含量约6%至11%,脂肪约1.5%至5%。黍类味浓,不能制膨松面包,主要用于小面包干及做粥或饭。世界年产量约3000万吨,主要生产国是印度、中国、尼日利亚和俄罗斯。
黍,是中国小杂粮的一种,一年生粮食作物,成熟以后是金黄色,在中国的北方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山西大同,忻州一代。黍去皮以后,叫黄米,此种米有黏性,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做粽子的原料之一,此外黍磨成面粉以后还是做油糕的原料。
参考资料:黍的百度百科
粟Setaria italica
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 又名谷子、小米、狗尾粟。古代的粟是黍、稷之类粮食的总称。现在我们叫粟的粮食古农书称为粱,糯性粟为秫。甲骨文“禾”即指粟。后来人们把一种比较细的梁叫做粟,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简单区分为:穗大、毛长并且粒粗的是梁,穗小、毛短并且粒细的是粟。苗和茅草相似。
粟的种类有很多,大概有数十种,有青、赤、黄、白、黑等许多颜色,因此名字很多。
粟的成熟有早有晚,苗秆有高有低,米的味道有好有坏。如果种植时顺应天时和地利,那么不用太多力气就能有很好的收成,否则就会劳而无获。一般来说,早粟外皮薄、米粒充实,而晚粟则恰好相反。
粟谷约占世界小米类作物产量的24%,其中90%栽培在中国,华北为主要产区。1986年中国播种面积为297.99万公顷,产量为454.0万吨,主要作为粮食作物,兼作饲草。其他生产粟的国家有印度、苏联、日本等。
中国种粟历史悠久。出土粟粒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如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等距今已有六七千年。7000年前的瑞士湖畔居民遗迹中亦发现有粟,但在古代世界文献中粟的记载不多。A.德堪多认为粟是由中国经阿拉伯、小亚细亚、奥地利而西传到欧洲的。Н.И.瓦维洛夫将中国列为粟的起源中心。中国拥有丰富的粟的品种资源。粟的野生种狗尾草(S.viridis)在中国遍地皆是,它和粟形态相似,染色体数都是,容易相互杂交。
类型和品种 F.柯尼克在粟的两个亚种S.italica ssp.maximum和 ssp.moharium以下再分出德国粟、西伯利亚粟、金色奇粟、倭奴粟、匈牙利粟等类型。弗里尔和J.M.赫克托将粟分为 6个类型。通常中国粟被列为大粟亚种的普通粟。形态分类上都以刺毛、穗形、子粒颜色等稳定性状为主要依据。中国目前将粟划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 4个生态型。中国粟品种有穗粒大、分蘖性弱等特点,表明其栽培进化的程度较高。从欧美引入的品种往往分蘖力强、穗小、刺毛长,适于饲用。
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进行粟的育种工作。新育成的良种抗病、抗倒伏能力有所提高,适应性也更为广泛。
形态和特性
粟茎秆圆柱形,高60~ 150厘米,基部数节可生出分蘖,少数品种上部的节能生出分枝。每节一叶,叶片条状披针形,长10~60厘米,有明显的中脉。须根系,茎基部的节还可生出气生根支持茎秆。穗状圆锥花序。穗的主轴生出侧枝,因第 1级侧枝的长短和分布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穗形。在第3级分枝顶部簇生小穗和刺毛(刚毛),这是粟种的特征。每个小穗具花 2朵,下面的一朵退化,上面的一朵结实。子粒为颖果,直径1~3毫米,千粒重2~4克。成熟后稃壳呈白、黄、红、杏黄、褐黄或黑色。包在内外稃中的子实俗称谷子,子粒去稃壳后称为小米,有黄、白、青等色。
粟以耐干旱和瘠薄著称,这与其叶片表皮细胞壁厚,内含大量硅素,叶脉密集,气孔多,根系致密,吸收力强等有关。蒸腾系数平均为257左右,低于玉米和高粱。发育前期需水最少,中期需水最多,以小花原基分化到花粉母细胞四分体时期对水分最敏感,灌浆期也需一定水分,以后则需水较少。喜温,但生育期短,故对积温要求并不太高,完成生长发育要求的积温在1600~3000℃之间。发芽适宜温度为15~25℃,最高30℃,茎叶生长适宜温度为22~25℃,子粒形成期适宜温度为20~22℃,低于20℃则延缓灌浆。粟是短日照作物,对光照反应很敏感,尤以生长点分化前后反应最为强烈。富于短光波的日间光和适当缩短日照可促进发育。
栽培 粟在春季或夏季播种,生育期60~150天。忌连作,否则易滋生谷莠子(野生种)和蔓延病害。种子细小,出苗后需及时间苗,以培育壮苗并保证适宜密度。在不同地区可分别采取精量播种、机械化簇生栽培及大粒化种子等办法解决间苗问题。中国重视中耕以促进根系发育和增加子粒饱满度。粟既耐瘠,又能较好地利用肥料。从拔节到穗分化,以及从抽穗到灌浆,是粟整个生育期间吸收肥料的两个高峰时期。主要病害有白发病、粒黑粉病、粟瘟病、粟锈病、粟病毒病等。主要害虫有粟芒蝇、粟灰螟、粟小缘蝽象和杂食性的粘虫、地下害虫等。与粟相似的谷莠子也是一种粟田有害杂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