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安排是否恰当,对乙肝的恢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营养也是一项积极的治疗措施,这是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那么,乙肝病人宜选择什么样的饮食呢?
1. 饮食宜清淡:宜多进食新鲜蔬菜,如青菜、芹菜、菠菜、黄瓜、西红柿等;多吃水果,如苹果、生梨、香蕉、葡萄、柑橘等。
2. 食物要富含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乙肝病人一旦病情好转,即应逐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并选用优质蛋白质和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这类食物有牛奶、鸡蛋、鱼、精瘦肉、豆制品等。一般而言,成人以每天摄入蛋白质1-1.5克/千克体重为宜。
3. 补充微量元素:乙肝病人体内往往缺乏锌、锰、硒等微量元素,部分病人还缺乏钙、磷、铁等矿物质。因此宜补充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海藻、牡蛎、香菇、芝麻、大枣、杞子等。
肝病患者不宜多吃的食品有哪些?
肝炎患者不宜多食用的是罐头食品、油炸及油煎食物、方便面和香肠。罐头食物中的防腐剂、食物色素等会加重肝脏代谢及解毒功能的负担。油炸、油煎属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容易引起吸收不良性脂肪写。反复煎炸的食物油中会有致癌物质,对防止肝炎发展为肝癌是不利的。
味精是调味品,肝病患者一次用量较多或经常超量服用,可出现短暂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
各种甜食不宜多吃。糖容易发酵,加重胃肠胀气,易转化为脂肪,加速肝脏对脂肪的贮存,促进脂肪肝的发生。
少食用葵花籽。葵花籽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吃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胆碱,可使脂肪较易积聚肝脏,影响肝细胞的功能。
松花蛋含有一定的铅,铅在人体内能取代钙质,经常食用松花蛋会使钙质缺乏和骨质疏松。
各种腌制食物盐分太高,肝病患者吃多了易影响水、钠代谢,对肝硬化患者则应禁忌。
乙肝病人饮茶应注意哪些问题?
茶叶含有咖啡碱、茶碱、单宁酸、鞣酸、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清热降火、消食利尿的作用。乙肝病人饮茶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应注意适时、适量,在饭前1小时宜暂停饮茶,以免冲淡胃酸;不要在睡前和空腹时饮茶;茶水不宜太浓;一天茶水总量不要超过1000-1500毫升;幼儿患者不宜饮茶;服用补品、滋补药期间应避免饮茶,也不宜用茶水服药。
乙肝病人吃水果要注意什么?
乙肝病人每天适当吃点水果有益于健康,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要适量:吃得太多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吸收,甚至诱发疾病。
2. 要新鲜:新鲜水果含大量维生素C,可增加营养,保护肝脏。腐坏水果会产生有害物质,加重肝脏负担。
3. 要选择:一般乙肝病人可选择苹果、柑橘、葡萄、梨、椰子等,脾胃虚寒泄泻者宜吃龙眼、荔枝、山楂、大枣,不宜吃柿子、香蕉、甘蔗、柚、桑椹;肝硬化腹水需利尿者,宜吃柑橘、李子、梅子、椰子等;肝气郁结者宜吃金橘、桔饼等。
4. 要清洗:由于水果皮上常有残遗农药、催化剂,故吃前一定要洗净;冬天吃水果最好去皮后用开水温一下。
乙肝病人怎样饮用牛奶?
牛奶的营养价值很高,新鲜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钙、镁和维生素B1、B2、C。营养专家建议肝病患者应每日喝2杯牛奶,它可补充每日所需蛋白质的1/10、每天所需维生素B2的¼和维生素A的1/8。乙肝病人饮用牛奶应注意:
1. 乙肝急性期或慢性乙肝活动期,有恶心、呕吐、厌油和腹胀者,不宜饮用牛奶。在消化道症状缓解及康复期饮用为好。肝硬化伴有肝昏迷或有肝昏迷倾向者,不宜喝牛奶,否则会诱发肝昏迷。
2. 不宜大量或大口饮用:牛奶中含有5%乳糖,当体内乳糖酶不足时,过多过快地饮用牛奶,乳糖不能消化吸收,易引起腹胀、腹泻。所以,喝牛奶时宜小口喝,待唾液与牛奶混匀后再咽下。不宜加糖饮用:因为蔗糖在胃肠道内的分解产物会与牛奶中的钙质中和,不但不利于钙的吸收,反而会促使细菌发酵产气,导致腹胀。
3. 不宜空腹饮用:若空腹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只能代替碳水化合物转变为热量而被消耗,起不到蛋白质构造新组织、修复旧组织的作用。
4. 老年乙肝病人不宜常饮牛奶:由于牛奶中的乳糖在乳糖酶作用下分解为半乳糖,过多的半乳糖可沉积在眼睛的晶状体内,引发白内障。
参考资料:http://www.sp120.com/ganb/yssh/
回答者: 100w - 十五级 2006-6-14 21:24
检举目前的绝大多数乙肝患者是慢性乙肝,长期难以治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还没有一种药品能够使慢性乙型肝炎彻底痊愈。
<br>
<br> (一)慢性乙肝的治疗原则
<br>
<br> 1、任何一个迁延性或活动性的乙肝,其治疗的目标是将其恢复至乙肝的初始阶段,即乙肝病毒的携带状态,并使其长期稳定于此状态;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视为基本正常状态,不必刻意用药治疗,只要做好复查、随访、预防等项工作即可。在实际生活中,应严格区分乙肝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前者可划归正常人群,无须特殊治疗;后者才是真正的病人,必须进行治疗。
<br>
<br> 2、强调三分药治,七分调理,劳逸结合,选用抗病毒、调免疫、活血化瘀、抗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再生药,要有医师指导。因此治疗上应采取包括抗病毒、调节免疫、改善肝脏炎症及阻逆肝纤维化的综合措施。这是目前中西医界达成的乙肝治疗之共识,其中尤以从抑制病毒入手、抗病毒治疗为阻断病情发展之关键。所以临床上很难期待通过一种所谓的“特效药”,甚至一方一药达到治愈的目的。这是不现实、不客观、对病人不负责的作法。
<br> 目前用于抗病毒临床应用广泛的药物为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两种。这两种药物并非所有的乙肝患者都能使用,它们仅对于处于活动性病变的病人有效,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效果差,两药仅能抑制病毒复制,很少能彻底清除病毒和感染。干扰素的优点是:符合适应证者,治疗数月后,e抗原就能转阴(“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完全效应率高,复发率相对较低。缺点是:适应证较窄,须炎症活动又不失代偿有自身免疫、精神抑郁等禁忌证不良反应较多。拉米夫定的优点是:抑制病毒快,可使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迅速转阴,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罕见。缺点是:e抗原清除较慢,清除率较低,需要延长疗程才能实现,耐药变异率以14-20%逐年递增。
<br>
<br> 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使用并不能提高效率,拉米夫定和其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阿迪福韦、泛昔洛韦等)联合使用,可以减少和延缓耐药发生,干扰素或拉米夫定联合免疫增强剂(胸腺肽、白介素、免疫核糖核酸等)是否能够提高疗效尚无结论。干扰素对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完全效应约40%,如按一些预测指标选择适应病例,可以提高。拉米夫定抑制病毒迅速,故临床症状恢复较好,多数病人转氨酶可在2-3个月内复常。抑制病毒的初始反应较迅速,但停药后病毒常再现,最终抑制的程度不及干扰素,拉米夫定并不阻断病毒蛋白的转译,只是在长期治疗、复制病毒已被清除或已抑制至极低水平(10000拷贝/毫升以下),才可能发生e抗原转换。
<br>
<br> 中药保肝降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价廉物美,恢复肝功能、调免疫、抗纤维化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占有一定优势,医生必须仔细,全面了解病情,分析研究患者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合理选择用药。具体体现在临床中通过对疾病特定阶段机体的免疫状态、病毒复制的强弱、肝功的损害、纤维化的有无及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病情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据此确定现阶段的主、次矛盾,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取几个主方、辅方等一组方药同用,主次分明、全面兼顾。以扶正、祛邪、截断的核心治则,这一治疗体系与目前传统中医治疗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采用的不是一方一药,有计划地配合使用,充分体现、延伸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两大治疗原则,并使之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诱导肝脏炎坏死减轻,转氨酶水平正常,恢复肝功能,阻止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br>
<br> (二)慢性乙肝治愈标准
<br>
<br> 乙肝治愈包括临床治愈、基本治愈和彻底治愈。所谓临床治愈是针对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而言,经过治疗肝功能完全复常即可判定为临床治愈。所谓基本治愈和彻底治愈是针对所有乙肝人群而言,既包括病毒携带者,也包括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指乙肝病毒的主要复制指标(乙肝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呈阴性,肝功能正常,并且能够持续一年以上者。彻底治愈是指乙肝病毒的所有抗原指标转为阴性,肝组织检查未见乙肝病毒存在者。
<br>
<br> 从目前情况看,临床治愈相对容易,基本治愈难度大,彻底治愈几乎不可能。
<br>
<br> 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大部分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和基本治愈的,但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经过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及恰当的药物治疗常可以使e抗原转阴,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血清转氨酶正常,病情稳定。但一不注意,常会复发,因此应当坚持长时期的治疗,使病情较长期地稳定,才能基本痊愈。但表面抗原的阴转比较难,目前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每年约有2%-4%的自然转阴率,经过治疗,转阴率可能稍高一点,但也很难超过10%。
<br>
<br> (三)不同的乙肝患者该如何处理
<br>
<br> 1、不需要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
<br>
<br> 如果临床上缺乏症状、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则多数为无症状性携带状态。对于这种病人,应着眼于维持体内免疫稳定,不宜盲目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来清除病毒,因为一方面药物过多会增加肝脏负担,另一方面,机体免疫耐受一旦被打破,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感染的肝细胞,继而诱发肝病变。干扰素对这种病人多数无效。目前国际上专家共识认为可以暂时不治疗,只需保持良好的心态、戒酒、不过度疲劳,不使用损肝药物,每半年到医院检查一次肝功能和B超。如果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行肝活检,发现肝内有明显炎症者,为防止这些病人快速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
<br>
<br> 2、需要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
<br>
<br> 对于转氨酶反复升高,症状多且重,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均阳性即所谓“大三阳”慢性乙肝患者,必需进行抗病毒、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以使病毒复制迅速得到抑制,减少肝细胞损害,减轻肝纤维化,从而阻断肝硬化的发生。即使病人不是“大三阳”但只要肝功能长期不正常,或已有肝硬化的早期表现,仍需抗病毒治疗。可应用对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的药物,也可应用免疫调节药物,通过强化机体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
<br>
<br> 另外不同状态的慢性HBV感染者,如有生化或病理学肝病证据,不论有无肝硬化,均宜采用活血化瘀为主的抗纤维化治疗。可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的目标是减少肝细胞损伤,保护肝脏功能,并让病人的肝脏功能基本维持正常,维持其终生不出现肝功能衰竭。对病毒复制活跃,肝损害明显的病人关键是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情要联合保肝降酶、调免疫、抗纤维化等综合治疗。
<br>
<br> 3、哪些病人适合抗病毒治疗,哪些人不宜抗病毒治疗
<br>
<br> 化验检查两对半,E抗原阳者(大三阳)或HBVDNA阳性,乙肝小三阳或单纯表面抗原阳,且HBVDNA为阴性,一般不做抗病毒治疗,大三阳,肝功正常,肝脏无病理损伤,不宜抗病毒治疗,此时用药难奏效,病情处于轻度(慢性迁延性肝炎阶段),中度或重度(性活动肝炎)病人血清胆红素降为正常或接近正常时,晚期肝硬化,早期肝硬化阶段,重型肝炎阶段不宜使用抗病毒治疗。
<br>
<br> 对于病程较短,成人时感染的乙肝,女性病人,不合并有丁肝或丙肝,治疗前转氨酶水平较高者(肝炎病变活动者),病毒水平较低者,反之,病程长,婴幼儿时就感染者,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转氨酶正常时,疗效相对较差,急性乙肝病人,伴有骨髓抑制或糖尿病的病人不适合抗病毒治疗。
<br>
<br> 4、异型肝炎
<br>
<br> 对于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的所谓“小三阳”患者,应区别情况具体对待。如果经过一次肝炎发作或经正规抗病毒治疗,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或是"小二阳",有时甚至于转为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常意味着疾病康复;但如果血清中病毒基因仍高,肝功能异常,常说明病毒变异。在我国慢性肝炎病人中70%左右有这种变异现象。具体表现为:症状、体征不断加重,疲乏劳累,腹胀纳差,面色萎黄或黎黑,肝掌,蜘蛛痣明显等等;肝功损害加剧,转氨酶、黄疸反复升高,白蛋白下降明显,球蛋白日见上升,凝血机制恶化;影像学检查揭示病情向严重方面演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说明上述病毒阴转带来了不良的后果,这些阴转大都是病毒变异造成的。病毒变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变异的后果也是相当复杂的。病毒变异本身说明病毒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生命力顽强的生物体,它并非那么容易被消灭。乙肝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是最常见的一种变异,变异后,使乙肝病毒e抗原不能产生,以致检查e抗原为阴性,但它并不代表病毒复制的减轻或消失,病毒复制依然在暗中进行,使病情迁延不愈,容易发生肝硬化,甚至于发生爆发性肝坏死。此种情况应积极治疗。
<br>
<br> 另外,乙肝病毒的S基因区也可发生变异,其编码的乙肝表面抗原不能产生或表达,患者可出现表面抗原检查阴性,这在过去看来,是乙肝根本治愈的标志。而实际不然,它不仅导致医生的误判,还是导致乙肝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因此,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但是从目前看,尚无绝对有效的药物问世。
<br>
<br> (四)乙肝患者复查哪些检验项目
<br>
<br> 一般急性肝炎治愈后,需一个月后复查一次肝功能;急性乙型肝炎功能正常可3-6个复查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30岁以下病人半年复查,30岁以上的人需3-4个月复查,如有症状,应立即检查。如有并发症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病人,除1-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外,3-6个月要做一次病毒指标检查,每年至少做一次肝脏B超检查,同时还应检测蛋白比值和乙肝五项,以观察有无蛋白比值倒置与脾功能亢进。随时检查:如再次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尿少、腹胀等情况时须及时到医院检查。检测肝功能所需用血量甚少,不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与防功能。为了动态观察肝脏功能的变化,定期抽取少量血液检查是必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